【孙孙中山活了多少岁】24.孙中山破陋习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1-01-2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比较,揣摩感悟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缠足这一封建陋习对中国妇女的残害,体会孙中山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同封建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结合课文具体内容感受缠足的陋习给中国妇女带来的伤害。
  找准研究点:抓住课题题眼“陋”字,并以之为阅读线索,展开教学。
  突破研究点:通过比较三组句子,抓住关键词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升华研究点:布置围绕“陋习”展开小调查,撰写研究小报告。
  教学过程:
  一、破解题意。
  1、请读课题,了解孙中山吗?
(1)课文中是怎么写的,找到读一读。
(2)课文里不仅有文字的介绍,还有图片的呈现,图画也是会说话的。我们来看课文插图,凝视这位屹立于天地之间的伟人。
(3)出示人物卡片,请同学读一读。
  人物卡片
    孙中山,原名孙文(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号逸仙,近代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家,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中国国民党创始人,曾任中国国民党总理、第一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被誉为“中华民国国父”。
   2、“破”是什么意思?就是课文中哪个词的意思?(废除)
  教师板书,学生练习写“废除”。
  出示:选字填空。
  ①不再使用;不再继续。
  ②荒芜;衰败。
  ③没有用的或失去了原来的作用。
  ④残废。
 “废除”的“废”应选(    )。
  3、(1)“习”的意思是?(习俗)
 (2)教写“陋”字。“陋”是什么意思?
 出示:陋:
 ①不好看;丑。
 ②粗劣;不精致。
 ③(住的地方)狭小,不华美。
 ④不文明;不合理。
 ⑤(见闻)少。
“陋习”应选(    )。
 再出示:陋:
 ①不好看;丑。                          (丑陋)
 ②粗劣;不精致。                        (粗陋)
 ③(住的地方)狭小,不华美。            (陋室)
 ④不文明;不合理。                      (陋习)(陋俗)
 ⑤(见闻)少。                          (孤陋寡闻)
(3)“陋习”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具体指什么?(缠足)板书:缠足1234
(4)缠足是一种怎样的习俗?看看课文里是怎么说的?
 6、理解了字词的意思,根据课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对,这篇课文的题目就是采用了浓缩文章主要内容的命题方式。)
 7、课文里还有几个重要的生字新词,我们来学习和巩固。
    祖宗    既然(字描一遍,词写一遍。)
 二、理清脉络。
 1、想一想,根据这个题目,如果你来写“孙中山破陋习”,应该或者可以写些什么内容?
(孙中山为什么要破陋习?怎样破陋习?结果如何?)
     板书:为什么、怎样、结果
 (看来提问题是一个思考写作思路的好办法。)
  2、请同学分小节朗读课文,看看课文是这样写的吗?
  3、哪里写了事情的结果?哪里写了“怎样破陋习”?(课文第八小节既写了“怎样破陋习”,又写了结果。)
  4、那么,推理一下,课文的1—7小节写的是“为什么要破陋习”。
板书:一、(1—7) //   二、(8)//
  5、请同学分别把这两部分内容读一读。
  4、课文的这一部分1—7小节写的是?(“为什么废除”)这一段内容作者用了七个小节的篇幅,足以可见“为什么破陋习”是本文的重点所在。
  5、课文的第二部分是第8小节,既写了“怎样废除”,又是这件事的结果,写得则比较简要。
  6、围绕“孙中山破陋习”,作者先写了“为什么废除”,再写了“怎样废除”以及结果,显而易见哪里是文章的重点?
   三、比较句子。
“孙中山先生为什么要破陋习”是本文的重点所在,我们今天的阅读就抓住这一重点来展开。
   1、比较第一组句子。
  出示:
  空闲时,姐姐就陪孙中山一起玩。孙中山最爱听姐姐唱歌,姐姐也经常唱给他听。
  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
(1)自己读读这两个句子,你知道了什么?
(姐姐缠足后失去了欢乐,内心痛苦。)
    师:你从课文哪里读出了姐姐的痛苦?(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2)为什 么缠足后,原本活泼开朗的姐姐判若两人,变得闷闷不乐、郁郁寡欢?
自己读读课文1—7节,好好想想,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
 (2)出示图片。看看图,姐姐的脚原本应该长成图右的样子,可却被那长长的布条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缠成了左边的样子,骨骼严重变形、扭曲,真是残忍、可怕。俗话说“裹小脚一双,流眼泪一缸”。
 (3)“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那他看到是什么?想想具体的情景。
( 缠足后,姐姐不能干重活、不能走远路,不能出远门,失去了欢乐、自由和幸福,每天以泪洗面,痛苦不堪。)
(4)这两句话中都提到唱歌,都有歌声,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前后照应。这种写法的好处在我们刚才的讨论和交流中已经体现出来了,带给读者更深的思考和更丰富的理解。
  2、比较第二组句子。1234
  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1)这两个句子不同在哪里?(不仅有动作,还描写了妈妈的神态、表情。)
(2)妈妈为什么要把孙中山“推出“房门?
(3)加上“含着眼泪”,自己读读,有什么作用呢?(表达了妈妈怎样的心情?)
(复杂、矛盾、心疼、痛苦、无奈)
(4)根据这个看得见的表情,我们就可以去体会和想象妈妈的内心,甚至可以听到妈妈的心声。妈妈吧哪些话语咽了下去呢?
练习:妈妈含着眼泪,对女儿说:“                                   。”
(5)请同学读读,注意体会和读出妈妈复杂的心情。
师:姐姐的脚,连着妈妈的心。是啊,妈妈也是这样过来了,她无法与这个流传了几千年的封建习俗进行抗争。
(6)师:不仅写动作,还描写神态,我们就可以借助文字,展开想象,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3、比较第三组句子。
  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1)读读这两个句子,比较异同。
(2)“这件事”是指?(妈妈给姐姐缠足,姐姐十分痛苦,一家人失去了欢乐。)
 (3)“刺痛”是什么意思?(针刺般疼痛。)(是啊,缠足,痛在姐姐身上,也疼在孙中山心上。)再加上“深深地”,说明了什么?和“幼小”联系起来思考,你还能读出什么?
(联系课文第一小节内容。)(这件事对孙中山的影响很大,他那么小,对他的伤害也很大。)
(4)再请同学读读第二个句子:
  这字字句句中饱含着爱——对姐姐的爱,姐弟情深。姐姐怎么好?
  这字字句句中还藏着恨——对缠足陋习的憎恨,摧毁了一家人原本幸福的生活。
  这字字句句中更立下了志——从小立志,努力学习,长大成为有出息的人,对国家、对人民有所作为。
 (5)事实上是这样吗?请同学朗读课文最后一小节。
  四、认识伟人。
  1、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是中华民国之父,从这篇课文看,孙中山的伟大在于?
(废除了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
  2、我们再读这小节。
  3、南京中山陵就是国民政府谨遵先生的遗愿和人民的爱戴为先生修建的陵园,让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永远纪念和缅怀这位伟人。
  4、我们再来凝视这尊塑像,你心中会想些什么?
  五、拓展视角。
  练习一:
  1、课文学完了,我们再看课题,课题浓缩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这学期我们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哪几篇课文的课题和今天学的课文非常相似。(回忆回忆,可以打开到目录看看。)
  (《哪吒闹海》《小稻秧脱险记》)
  2、这种命题方式的好处是什么?(让读者一目了然知晓文章主要内容。)
  3、我们以后写作文也可以学习、借鉴和尝试。
  练习二:
    问问周围的老人,也可以上网搜索,以前生活中还有哪些陋习?把了解到的写成一篇小文章。写下研究的经过,以及调查的收获。1234
   教学板书:
24.孙中山破陋习
                               废除  不文明、不合理   习俗
                               缠足  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
   为什么(1—7)
   怎样(8)    
    结果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207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