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8 小稻秧脱险记(2课时)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1-01-0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知道除草剂、喷雾器具有保护稻秧不受杂草侵害的作用,培养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复述课文大意,知道它遇到什么危险,后来又如何脱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到乡下的田野里去走一走,看看那里发生了什么事?
    揭示课题,板书,齐读。
    大家“稻秧”是什么意思?“脱险”是什么意思?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一些什么呢?(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又是怎样脱险的?)
  二、初读课文
   1、提出学生自读要求
     先读生字,再读课文,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
   2、检查效果
    (1)出示词语
       拼命 蛮不讲理 喷雾器 纷纷
       一拥而上 气势汹汹
       大夫 收拾
       争吵 除草剂
    (2)自己读,找找这几组词中加点字有什么规律
    (3)指名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
   1、提出要求:把课文读流利,不唱读,不复读,不读破句
   2、学生自读
   3、出示难读的句子
    (1)一群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气势汹汹地嚷道:“快把营养交出来!”
    (2)杂草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啦。”
   4、指名读,齐读,分男女同学读
   5、分自然段朗读
   6、点评
   7、出示词语
     蛮不讲理 气势汹汹 倒霉 不由分说 喘气
   8、相机点拨:
     蛮不讲理:粗野,凶恶,不讲道理。
     气势汹汹:形容盛怒时很凶的样子。
     倒霉:遭遇不好。
     喘气:呼吸急促。
   9、分角色朗读
  四、指导写字
   1、同学们,这课的生字中有哪些是左右结构的字?(吵、拥、拼、喘、纷)
     你们觉得在写时应提醒其他同学注意些什么呢?
   2、学生口述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齐读课题
   2、课件出示,看这些小稻秧长得怎么样?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想一想,课文哪几自然段写了小稻秧遇到了危险?哪几自然段写脱险?  (板书 遇险  脱险)
二、学习第1、2自然段
   1、打开书本,默读1、2节,找一找从哪些句子看出小稻秧遇到了危险?
   2、交流,课件出示句子
     一群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气势汹汹地嚷道:“快把营养交出来!”
     这群杂草不由分说,一拥而上,拼命地跟小稻秧抢营养。
   3、自读这两句话,找出说明小稻秧遇险的词语。
     交流,加点(团团围住 气势汹汹 嚷 不由分说 一拥而上 拼命 抢)
   4、指导朗读句子,通过表演理解词语。
   5、朗读1、2节,发头饰表演,再读
   6、是啊,小稻秧垂下了头,脸色蜡黄,病倒了。课件出示发黄的稻秧。1234
     突然,小稻秧的救星来了,是谁?课件演示喷雾器。
  三、学习3、4自然段
   1、听3、4自然段课文录音,一边听一边用横线画出杂草说的话,用曲线画出喷雾器大夫的话。
   2、交流:杂草说了哪些话?喷雾器说了哪些话?课件出示。
   3、请看前面,谁把第一句读一遍。
     理解“警觉”,可表演。(点出)
   4、喷雾器大夫是怎样回答的?声音是怎样的?(点出)
   5、指导朗读
   6、自己练习下面的对话
   7、指名、练习、指导对话。
   8、理解“纷纷” ,站起来做动作。
   9、同桌互相练习对话,可配上动作。
   10、练习朗读3、4自然段。
  四、学习第5自然段
   1、杂草被喷雾器大夫收拾光了,没人再跟小稻秧抢营养了,小稻秧脱险了,看!(课件演示),多神气,多高兴!
   2、小稻秧脱险了,你们高兴吗?齐读第五自然段。
  五、总结课文,课外延伸
   1、分角色朗读课文(发头饰)
   2、总结课文,(板书:抢 洒 →)
   3、学习了课文,老师还想知道后来小稻秧长成了什么?你们想知道吗?
   4、指名答,课件出示成熟的稻子。
这些稻子长得怎么样?看着这些稻子,你们想到了什么呢?(同桌讨论)
5、交流,可当个小作家写下来,回去告诉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听!
板书           
18 小稻秧脱险记
                遇险  →  脱险
                 抢     洒

[1] [2]  下一页

课后反思:
这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全问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杂草对于稻秧生长的危害。学生对于这篇课文很感兴趣,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人物的特点都掌握的不错。

课后反思:
首先,我让孩子们自己带着问题读书,目的是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再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通过读书、表演等方式来解决问题、理解词语,这些都是读通课文的基础。“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一拥而上”等等这些词语都是学生画出的不明白的地方,使自己在阅读中发现的难点,也的确是本课需要理解的重点,这些词语与理解课文密切相关。在教学时,我没有单方面的向学生灌输词语的意思,也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字典上的解释,而是让学生表演出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借助情境去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他们都通过生动表演,轻松的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和这些词语,又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将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表达了出来。
在教学本科第二部分时,我采用了“读读、演演、评评、再读读”这样读演结合的方法,仍以读为主,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自编自演,为角色的动作、神态、语气进行设计。学生表演的生动有趣,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相互评价,尽情说出表演的感受,从中体会、感悟,在这样“读读、演演、评评、再读读”的过程中交流了自己的阅读感受。

课后反思:
在本课中,“激烈”和“纷纷”是要求造句的两个词语。我将造句练习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学生都从生活中找到了合适用这些词语的场景,轻松的完成了造句练习。从中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学生的学习是与生活离不开的,学习来源于生活。1234

课前思考:
18《小稻秧脱险记》 这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很适合儿童阅读和欣赏。整篇课文充满童趣,将科学常识寓于童话故事中,生动的语言、有个性的对话、有趣的情节都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在教学时,我认为本课的阅读分为三个层次为好:
1、整体感知;2、读通;3、读好。首先,让孩子们自己带着问题读书,目的是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再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通过读书、表演等方式来解决问题、理解词语,这些都是读通课文的基础。“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一拥而上”等等这些词语都是学生画出的不明白的地方,使自己在阅读中发现的难点,的确也是本课需要理解的重点,这些词语与理解课文密切相关。在教学时,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字典上的解释,而是让学生表演出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借助情境去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只有通过生动的表演,轻松的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和这些词语,又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将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表达了出来。

课前分析:
本课具有生动的故事情节,文中角色性格鲜明,拟人化的描写更使得“人物”栩栩如生,非常适宜让学生表演。教学时有目的地抓住词语通过演示理解,便于整体表演。表演前,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成一个小剧组,角色设定自定。这是学生非常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

授后小记:
感悟词语是阅读的难点,通过动作的指点、语言的点拨、情境的体验,使得感悟水到渠成。课后练习3要求分别用“纷纷”、“激烈”造句。在指导时应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相关语句加深理解。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假设一定的情景,练习完整地造句。

教学反思
1、以读为主,读演结合,让评价发挥指导作用。在教学课文第二部分时,我采用了“读读、演演、评评、再读读”这样读演结合的方法,以读为主,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自编自演,为角色的动作、神态、语气进行设计。学生表演的生动有趣,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相互评价,尽情说出表演的感受,从中体会、感悟,在这样“读读、演演、评评、再读读”的过程中交流了自己的阅读感受。比如在理解杂草对小稻秧的态度时,我让一些学生上来表演,其余学生做导演,这不仅让学生轻松而深刻的懂得了杂草和小稻秧的不同态度、不同处境,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表演能力。在让学生理解词语"警觉"和读懂第三、第四自然段的时候,我通过了示范表演、会的站起来表演、同桌互演、上台表演等多种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从而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自主探索的学习中去了。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和好朋友一起讨论、表演、朗读,思维更活跃了,感受更真切,学习效果当然更好了。
2、采用多种形式,将练习与生活紧密联系。在本课中,“激烈”和“纷纷”是要求造句的两个词语。我将造句练习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学生都从生活中找到了合适用这些词语的场景,轻松的完成了造句练习。设想都是美好的,在这节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重视对学生的评价,让评价语言更加丰富,使评价能够更好的发挥它的指导作用。1234

课前思考:
      这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故事中有小稻秧、杂草和喷雾器大夫三个主角。全文充满童趣,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的写出了杂草对于小稻秧的危害,以及喷洒除草剂对保护稻秧所起的重要作用。让学生预习课文前带着“小稻秧遇到了什么问题?”和“又是怎么脱险的”这样的悬念自渎课文。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读好人物对话。基本理清课文从写小稻秧“遇险”到“脱险”的脉络。

课后反思:
感悟,感悟,“感”而后“悟”。怎么“感”?主要是诵读,读得多了,学生便能借助语言环境悟出语句的意思。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已有的认识结构对于当前的认知活动会起到决定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某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时,所联系的语言环境可视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思维组块。学生凭借这个词语或句子与上下文中的其他语句的逻辑联系,便能比较容易地推知这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意在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语言。从而为领悟词语或句子的意思创造良好条件。

课后反思:
感情朗读,自我消化。
朗读应是体验文章情感的重要手段,朗读有助于学生用整个心灵去理解和体味。在教学《小稻秧脱险记》时,我看到当学生体会到小稻秧的危险处境时,当学生感知到杂草的野蛮时,当学生理解了杂草与喷雾剂大夫的对话时,当学生为小稻秧脱险松口气时,及时组织学生朗读,声音由轻、慢到响、快,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示范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边读边体会,使学生感受到课文描述的情境,把自己融入到课文的情节中去,把教学过程推向高潮。

课后反思:
    感悟是指学习主体对语言材料的能动骨干手与领悟。“激烈”、“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一拥而上”这几个词语是学生在阅读中发现的难点,也是本课需要理解的重点词语。在课上,通过动作的指点、语音的点拨、情景的体验,使感悟水到渠成。通过借助情境去启发,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自悟。在演一演中,与学生一起尽情的读、尽情的说、尽情的演在轻松愉悦中得到共同发展。

上一页  [1] [2]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165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