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读读写写】读读第四单元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1-01-0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第四组课文有三篇。所选择的都是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不同,国度不同,身份也不同,似乎扯不到一起。事实上,我们通读课文,就会发现,三个著名的历史人物都有一个共性特点:“当我们沉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简言之,就是三个人都是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观察和研究并成功地解决了所遇到的问题。

布鲁斯是观察到了蜘蛛结网时锲而不舍的现象想到了应该顽强奋战,取得最后成功。

勾践是因为兵败会稽、三年奴仆苦不堪言,所以才用卧薪尝胆来刺激自己励精图治,最终灭掉了吴国。

雷奈克受到孩子伏在木板上倾听同伴声音的启发想到了病人胸腔与医生耳朵的连接,从而发明了听诊器。

三个历史人物的典型事例,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用联系的观点去观察和思考周围的世界并付诸于实践,那就可以取得正义战争的胜利,免于遭受亡国之辱,引起科学的突破。甚至落后就要挨打,创新才会发展的个性解读也会出现。

这种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观察和研究事物,三年级的学生能不能通过读书有所领悟呢?试想一下:三篇课文通俗易懂,如果我们引导学生围绕这样两个问题去读书:

1、  书中人物看到了什么?

2、  最后结果怎样?

会不会得出这样的板书:

蜘蛛结网                         听筒诊断

卧薪尝胆                         转弱为强

木板传声                         抵抗成功

把上面的板书内容对应相连(有意将位置变换),学生会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冒出什么样的想法呢?那联接时出现的交*点不正是人文性与工具性自然结合的交集点吗?

语文的学习离不开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我们来看三篇课文的具体的教学目标:

“想象说——结合课文说——默读说”。说的训练成了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但是这种说不是课文内容的翻版,而是先依据文本进行内化然后二度创作的外化过程,而且训练之间也自然地存在着联系。

前面通读时解决了事情的起因与结果,节省了教学时间。精读时就可以集中精力揭示“蜘蛛结网”和“抵抗胜利”的联系。“请你想象一下:当时布鲁斯会怎样动员几乎失去信心的士兵起来参加第八次抵抗?”围绕它就可以解决读书的兴趣与语言的外化的问题。布鲁斯要感动士兵们,就要把自己的所见尤其是所感声情并茂地讲出来,这种讲会驱动学生读书思考,揣摩重点词句背后的意思。要透过现象想到联系,要与布鲁斯的心灵相通,还要用当时的感受去感染那些萎靡不振的士兵们。达到了转述感受的效果,课文的语言就不再是读懂而是运用了。

“应当努力做到,使知识既是最终目的,又是获取新知识的手段或工具。”布鲁斯见到蜘蛛结网深有所感,那么齐王勾践养马驾车、舂米推磨时呢?能说出尝胆是为什么?教育目标不就在读和说的训练中潜移默化了吗?12

到了第三篇,怎么想,想什么?学生会自得其道。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一个儿童只能看见事物、现象的表面的、有目共睹的一面,而他自己并没有深入到事物和现象的深处和实质里去,没有作出任何“发现”,没有体验过发现现象之间的出乎意料的相互联系的那种惊奇的情感,那么这种儿童进行识记是会感到困难的。

所以本单元的学习,不妨在发展语言的同时,渗透一点科学的思想方法。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157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