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教学设计和教学板书_卧薪尝胆(国标本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1-01-0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越王勾践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吴王夫差非常骄傲,不听忠言,放虎归山,最终被越过灭掉。课文着重表现越王励志图强的精神。课文故事脉络清晰,文字浅显易懂,学生易于理解。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建议”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三、四自然段是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合理想象,领悟故事蕴涵的哲理。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师准备图片,文字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清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卧薪尝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朗读课题。
   2、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古代的“越国”和“吴国”,你了解“越国”和“吴国”吗?请你介绍一下。(学生不知道,教师介绍)
   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4、“薪”指什么?“胆”指什么?谁卧薪尝胆?为什么要卧薪尝胆?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带问题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边读边想,理解词语的意思。
     简要说说故事的意思。
   2、检查生字。
    出示:败仗 表示 免除 屈辱 万般无奈 建议 谋臣 后患 耻辱 转弱为强 吴王 勾住 奴仆 灭掉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余学生认真听,纠正错误读音。
    (1)“薪、臣”是前鼻音。
    (2)“夫、差”是多音字。
    (3)“会稽”中的“会”读kuai
    (4)朗读时随机出示“卧薪尝胆、免除后患、万般无奈、舂米推磨、报仇雪恨、转弱为强”朗读记忆。
    (5)说说你理解了哪些词语,也可以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6)练读课文,做到熟练。
   4、齐读课文,说说故事主要写了什么事?
  三、指导写字。
   1、说说哪些词语写的时候要注意。
   2、指导写好“患、臣”
   3、学生描红。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能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明白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2、有感情地讲述这个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成语故事-——《卧薪尝胆》。(读题)
   2、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情况下呢?学习第一段。
     快速自读第一段,完成填空:     
     _________想征服_________,___________就强大起来,成为霸主。1234567
   3、齐读。
  二、精读感悟。
    过渡:出示投影片,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图上画的是——(勾践)他正在干什么?(饭前坐在柴草上尝苦胆),那么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卧薪尝胆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看!
   1 、学习第四自然段    
    (1 )、指名读
    (2 )、出示: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3 )、齐读,思考:哪句是写卧薪?哪句是写尝胆?
       “卧薪”是什么意思?“薪”是指什么?
       “尝胆”懂吗?尝苦胆该是怎样的滋味呢?(象尝苦药一样)
        板书:卧薪尝胆
    (4 )、勾践贵为越国一国之君,他为什么放着华丽舒适的皇宫不睡,放着丰盛可口的美味不吃,而去睡柴草,尝苦胆,折磨自己呢?
      出示: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板书:报仇雪恨
    (5)轻声读这一自然段,思考:
      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说的?(第一句)
      从哪些地方看出他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交流归纳:这一自然段以第一句为中心句,围绕这一句分别从勾践白天亲自耕种,晚上睡在柴草上,饭前先尝苦胆这三个方面来写他如何激励自己的。这样的段落结构属于总分结构。(板书:总——分)      
    (6)这一段用了几个“不忘”?分别是——?(指名读)
       两个不忘前分别加了词语“时刻”、“提醒”,如果不加有什么不同吗?
       (朗读对比体会:仇恨和耻辱的刻骨铭心,强调勾践不会忘记。)
    (7)勾践时刻不忘记报仇雪恨,你能读出来吗?试试看?
   2、学习2、3自然段。
    激发思考:越王勾践念念不忘的仇恨和耻辱是什么呢?
   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读了课文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那你知道勾践为什么要向吴王求和,表示愿意给吴王当奴仆?
      (因为会稽一战,越国站败,所以越王才会无可奈何地去吴国当奴仆。)
    (3)你能把“万般无奈”的感觉读出来吗?(指名读,评议)
    (4)那吴国有什么反应呢?想象当时吴王和他的谋臣们会说写什么?(小组练说)
       指名扮演众大臣,向吴王提出建议。一名扮演吴王回答听了大臣们的话以后说的话。
    (5)多么骄傲的吴王啊!指导读出傲气。
    (6)看着这位傲气十足的吴王,你能预测一下今后局势的发展吗?
   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勾践夫妇来到吴国,受到了哪些屈辱?画出有关的语句。
    (2)交流:
       穿:粗布衣;
       住:石头房;
       做: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吃:粗茶淡饭(想象)
     小结:作为一国之君,却这样做,这些就叫——屈辱。
     板书:受尽屈辱
    (3)文中还有那些地方可看出勾践在吴国受尽了屈辱?(在吴国整整干了3年)
    (4)小结:这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了受辱程度之深(穿、住、做、吃)1234567
       一方面,表现了受辱时间之长(这度日如年的日子,他们整整过了三年)
       看来他们是受尽屈辱、度日如年啊!(指导朗读)
   4、理解第五自然段
    (1 )、讨论:在这段受尽屈辱的日子里,他会想些什么呢?(立志报仇雪恨)
    (2 )、过渡:是啊,这些日子会让公勾践刻骨铭心,发誓要报仇雪恨,回国以后,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引读)——转弱为强,出奇兵灭掉了吴国。
    (3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 、听课文配乐朗读。
   2 、从卧薪尝胆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 、教师小结: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立志报仇雪恨,终于转败为胜,灭掉吴国,后来这个故事形成一条成语——卧薪尝胆,意思是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恨。
  四、讲讲这个小故事。
  五、指导造句。
   1、找出句子读一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完成下面的填空;
     在中队会上,队长李红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生造句,教师评议。
  六、布置作业。
    课内作业
     1、抄词。
     2、多音字组词。
       夫、差
     3、结合课文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课外作业
   收集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人物故事到班里来交流。

  板书设计:       兵败求和
              忍辱负重
            26、卧薪尝胆
              奋发图强
              转弱为强
[1] [2] [3]  下一页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建议”造句。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讲述故事内容。
   3 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明白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会用“建议”造句。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讲述故事
  1 板书课题:卧薪尝胆。领读课题
  简介“卧薪尝胆”的故事:春秋时越王勾践,曾被吴王夫差打败,被围困在会稽山,万般无奈之下屈膝求和。后来,他为了使自己不因为生活安乐而忘记耻辱,夜间睡在柴草上,在自己的住处悬挂苦胆,吃饭、睡觉之前,都要尝尝那胆的苦味,激励自己的斗志。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
  2 从刚才讲的故事里,谁已经想到题目“卧薪尝胆”中的“卧”、“薪”的意思?
  (卧:睡。薪:柴草)“尝”呢?(用舌头添一添或吃一点儿试试。)
  3 大家再查一查字典,看看“卧、薪”是什么意思,和刚才的理解是不是一致。(学生查字典对照。)
  二初读指导。
  1 出示内容提要:
  (1)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2)勾践战败求和,受尽屈辱。
  (3)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4)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1234567
  2 各自默读课文,对照“内容提要”将课文为四段。
  (第一、四、五自然段各是一段,第二、三自然段为一段)
  3 本课生字词主要集中在第二自然段,让我们重点读这一段,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1)查字典了解:奴仆、谋臣、万般无奈、后患
  (2)联系上下文理解:免除、建议、表示、骄傲
  (3)一般了解:会稽、勾践、夫差
  4 出示生字:吴勾践示谋臣免患议
  (1)我们怎样记住这些生字?谁有好办法请提出来!
  (2)如有学生提出“谋”是“”和“某”,“践”是“足”字旁加上“线”的右半边,教师可以表扬学生能主动识字。
  (3)“臣”书空:笔顺是横、竖、横折、横、竖、竖折。特别强调最后一笔是竖折。
  5 写字指导。
  (1)吴、患上下结构,注意让下。
  (2)践,左右结构,要写的紧凑。
  (3)免,第六笔是长撇,穿过扁“口”下方,最后一笔竖弯勾,弯勾部分要向外延伸。
  (4)用钢笔描红。
  三作业
   1 练习写生字。
   2 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卧薪尝胆的故事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吴国谋臣后患免除勾践
   2、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分几个部分,具体怎么分。
  三、精读训练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告诉了我们哪些内容?
  (1)这一段讲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国家。
  (2)教者讲“长江下游”是今天的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东部一带。
  2、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画出写越王“卧薪尝胆”的有关句子
  (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
  (1)指名读:“晚上,总要……尝尝它的苦味。”
  (2)找出句子能解释“卧”、“薪”、“尝”、“胆”四个字的词语。
  (“卧”,睡;“薪”,柴草,“尝”,尝尝;“胆”,苦胆)
  (2)越王为什么要卧薪尝胆?(时刻不忘报仇雪恨,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①通过“白天”、“晚上”、“每顿饭前”理解“时刻不忘”。
  ②理解“总要”,不是一两次,也不是一两天,而是一贯这样做。(板书:卧薪尝胆)
  (4)“兵败会稽的耻辱”是怎么一回事?(会稽一仗,越国打了败仗以后所受到的耻辱)
  过渡:他所受到的耻辱指的是什么?
  3、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学生复述。
  (抓住越国打了败仗之后,越王、吴国的谋臣、吴王三方面的表现说)
  (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把有关写越王勾践受屈辱的句子画出。
  (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来推磨,受尽屈辱整整干了三年)
  (3)体会:越王勾践在吴国三年所受屈辱一定不少,文章没有详细写,只选了穿、住、做三个方面的事情。
  (4)教者指出:一个国王由原来的养尊处优,到听人使唤,穿粗布衣,住石头房,做养马驾车、舂米推磨之类的杂活、重活、累活,这变化是何等的大!
  (5)怎么理解“受尽了屈辱”?(程度深:穿的,住的,做的;时间长:三年)
  4、“卧薪尝胆”的结果怎样?
  (1)齐读第五自然段。(越国转弱为强,终于灭掉了吴国)1234567
  (2)体会“终于”的用法: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到最后取得成功或胜利,用“终于”。不能突如其来地使用它。(板书:转弱为强
  灭掉)
  5、漫谈:学习了“卧薪尝胆”这个故事,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1、朗读课文,注意课文中一些多音字的读法。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3、练习讲“卧薪尝胆”的故事。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夫人 只好 推磨 当奴仆 要求 夫差 一只 磨难 上当 总要
  2、简要说说“臣薪尝胆”的意思。
  二、练习讲故事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
  (1)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两千多年前长江下游);
  (2)会稽战败求和(越王表示愿当奴仆吴王答应勾践要求);
  (3)勾践受尽屈辱(穿住做三年);
  (4)勾践卧薪尝胆(白天晚上睡在挂苦胆尝);
  (5)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2、自由练习复述。3、指名复述,相机指点。
  三、质疑问难
  (1)“吴国的谋臣们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是怎么一回事?
  (2)最后一个自然段时讲越国“出奇兵灭掉了吴国”,出的是什么奇兵?
  对上述问题,教者不必作答,可以启发学生课外读《史记》(白话本),进一步了解“卧薪尝胆”的详细经过。
  三、指导造句
  1、找出课文中的原句:吴王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2、理解“建议”的意思。
  3、想一想:什么情况下要用到“建议”?
  4、练习口头造句。
  5、指名造句。
  四、作业
  1、用“建议”造句。
  2、继续练习讲“卧薪尝胆”的故事。

  附板书:           12 卧薪尝胆
                    战胜
              越王   卧薪尝胆   吴王
                   转弱为强
                    灭掉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设计理念: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读”对于学生的意义和价值已被我们很多老师所认可,将它放置在了语文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语文课堂中,朗朗的读书声不仅是在训练和发展学生的一种语文素养和技能,同时也是引领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去发现去感悟得一个重要手段。我们学校也正是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并通过长期课堂实践,逐步形成了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三读”模式,即“读通→读懂→读好”。
  三年级的孩子可以说是语文阅读的起步阶段,低年级时他们主要学习和积累大量的汉字词语,在此基础上,三年级开始就凭借这孤立的汉字,词语进入到一定的语言环境,进行段、篇的学习。这中间的一个跨越,“朗读”将成为一座最好的桥梁。“三读式”的引进正符合他们的这种需要。然而一开始我们往往只把这“三读式”作为老师课堂中的一个操作流程或者说是课堂组织的方向。至于学生他永远都只是跟着老师在走,而我却觉得这样对待“三读式”是片面的,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训练发展学生读书技能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形成一种自主,自能读书的习惯。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良好的方法的,而“三读”从另一角度讲也正是一种读书的好方法。这样好的读书方法如果能为学生所用,那我们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之一不就也达成了吗?因此面对《卧薪尝胆》这篇课文,教者正是从这一点考虑出发打破常规,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凭借教材引领学生掌握“三读”的方法。具体操作如下:1234567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读书高手,他要为大家读一个故事,名字叫“卧薪尝胆”。(想!老师播放课文录音)
   2、同学们,你觉得他读的好听吗?为什么会觉得好听呢?(指学生说,教师借机板书)
   3、那你们想不想和他读得一样好听呢?(想)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读好这个故事,好吗?(出示目标: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故事)
  二、读通§1
   1、同学们,俗话说得好: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要读好书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得一点一点的来。让我们先来读好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步读通§1)
     你觉得怎样才是读同呢?不忙着回答,老师先请两个同学来读一遍,大家听一听,当当小评委。(指名两生读)
   2、小评委,说说你听了之后的想法。(指名生评,师借机概括:正确:不添不偏流利:不破不拖
   3、原来做到这些才叫读通啊。你们现在也来试着读通§1,同桌两生互做评委
   4、你觉得同桌读的已经达到读通要求的,请他站起来(生站起)
     你们有什么小经验告诉坐着的同学,怎样才能读通呢?(生说:仔细看清……)
   5、还没读通的同学,吸取一下他们的经验,认真仔细的再来试一次。
  三、读懂§1
   1、读了这么多遍,读通了§1,那么§1到底在讲些什么,你读懂了吗?(出示:第二步读懂)这就是我们读好书的第二步:读懂。
   2、再请大家不发出声音,在心里默读一下§1,看看从§中你知道了些什么?或者还有那些不明白的?(生默读后说,理解:征服)
   3、现在谁能不看书把你§1读懂的内容连起来给大家说说。
   4、同学们,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怎么读懂§1的?(生:读懂词句)
  四、读好§1
   1、§1我们都读懂了,知道了吴国和越过都想征服对方,把对方打倒。如果你是吴国的大王,你会怎么想?(指名学生说)如果你是越国的大王呢?
   2、有了这样一种想法,那这时谁能来读读这句话,看你怎么读。(指读)你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呢?
   3、他通过我们刚才的想象体会到了人物的内心,所以读的这么好!你也能读好吗?(指名连起来读好§1)
   4、太好了,老师觉得跟录音机里读得一样好,在给你来点音乐,肯定会更好。
   5、配乐齐读。
  五、小结
   1、同学们,到现在我们把§1读好了,想一想看到现在对于要读好这一段话,你有了哪些收获呢?(指定说)
  六、读通,读懂,读好§2
   1、按照这样的步骤,用上这些方法我们再来读好§2,好吗?第一步读通,我们同学自己来试一试。(学生读通)
   2、读通了吗?请同学来读读。
   3、评一评,是否读通。齐读。
   4、从§2中你读懂了些什么或者还有那些疑问?指名说。
   5、连起来说说§2
   6、会嵇一战,越国打了败仗,如果你是越王勾践,此时你是什么心情?(生说)
   7、是啊,勾践十分难过,却又一点办法也没有,万般无奈,只好……当奴仆。同学们看着这句话,仿佛看到了什么?
   8、谁能来读好这句话呢?(指读)
   9、吴国的谋臣们知道了,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他们有的说有的说。
   10、同学们作为吴国谋臣中的一员,你此刻是什么心情?(生说)1234567
   11、谁来读好这句。
   12、可是吴王呢,这时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他说________,答应了勾践的要求。
   13、谁来当当骄傲的吴王,读好这句话。
   14、一句句都能读好了,连起来试一试(指读)
  七、小结
   1、同学们,时间关系,今天我们只来得及读好1~2自然段。从这节课中,大家又学到了那些新本领呢?(生说)
   2、今天课后,就请大家先把1~2自然段有感情的读给你的同学,老师或者家长听,然后试着用今天学的方法,一步步自己也来读好3~5段。

  板书:     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故事
       读好:有感情,想象,体会……
       读懂:理解内容:弄清叫难得词句
       读通:正确:不填不漏
          流利:不破,不拖

  课堂效果小结
  本课堂,学生不仅充分经历着用“三读”来学习课文,同时,也在逐步渗透和掌握着这种读书的方法,而且这种结合具体教材实例在老师逐步引领下的感性学习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并较快掌握,课堂中不乏学生读书的兴致,也不乏对方法的反思和小结。一节课下来,听者确实感觉学生的朗读有了一定的提高,对这种方式也似有所悟,相信前期将这种细想和方式继续灌入课堂进行训练,学生的朗读、阅读能力会很快提高的!

上一页  [1] [2] [3] 1234567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155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