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1 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1-01-0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借助观察图画读懂例文《脱棉衣》,感知小作者的所思所想。
2、能通过讨论交流,明确观察多幅图作文训练的要领。
3、能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书上提供的两组图,选你喜欢的一组,练习写一件事。
二、教学重点:能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书上提供的两组图,选你喜欢的一组,练习写一件事。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观察画面,学习例文,总结要点
 1、图上有几个人物?能说清图上人物的关系并给他们分别取个名字吗?
 2、这四幅图写了一件什么事?
 3、分图简要说说图的意思。
 4、观察第二幅图的景物,引导学生思考叙述图上场景的顺序。
    (1)要交代小树所在的地方。
    (2)要描写小树在寒风中的样子。
    (3)想象小华对小建说了些什么。
    (4)引导学生看图口述。
 5、积累词汇,理解运用
    自言自语 姹紫嫣红 兴奋不已 优美典雅
    得意洋洋 耷拉脑袋 抓耳挠腮 目不转睛
    灵机一动 夜以继日 身心投入 专心致志
    一丝不苟 悄无声息 喜上眉梢 无言以对
 6、教师小结:
  这四幅图画的是小建的妈妈给小建买了一件棉衣,穿在身上很暖和,由此想到要为家门口的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小树穿棉衣的事。全文按图写了四段话,交代了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他们看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这样的方法仔细观察下面两组图,也请大家选你自己喜欢的一组,练习写一件事。
二、观察图画,运用要点,分图口述
  1、观察第一组图,说说这三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给这件事加个题目,给图中人物起个名字。
  (讲的是要爱护公物,不能乱写乱画的事。小猴子叫孙小圣,熊猫叫常助林。题目可以是“我错了”)
  2、观察第一幅图。
   说说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3、观察第二幅图。
  这时他们到了什么地方?孙小圣做了什么?常助林怎么做的?
   说说孙小圣是怎么想的,常助林是怎么劝阻的。
   4、观察第三幅图。
   常助林在做什么?孙小圣的表现怎样?
   说说常助林怎么批评孙小圣,孙小圣的态度怎样,孙小圣会怎么说。
三、学生练写,指名点评,修改文稿
同座同学先看图分段口述,再连起来完整地说,相互补充,相互纠正。学生练写,教师巡回检查指导,收集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
习作一
            板书设计 孙小圣到此一游
                 我错了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复习本次写作要求,能通过讨论交流,明确观察多幅图作文训练的要领,
提出修改意见。
2、能进一步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书上提供的两组图,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教学重点:进一步明确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教学准备:部分学生的习作。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写作要求,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并指导修改。
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2、添词句。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修改效果自评办法: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互评办法: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文,有进步就给打朵红花,看谁得的红花多。1234
二、优秀习作全班朗读。
暑假里,孙小圣和小黑去公园游玩。公园里有枝繁叶茂的大树,嫩绿的小草,清澈见底的湖,漂亮的假山和可爱的小鸟。孙小圣看到前面有一块大石头便一下跳了上去。他一只腿抬起来,另一只腿立在石头上,手放在头顶,想要看看前面的风景。小黑回头看到后不停地摇手,焦急地喊:“不要站在石头上,那样危险。”
孙小圣下了石头往前走,他们走呀,走呀来到了亭子里,亭子周围的风景漂亮极了,有碧波荡漾的湖水,倒映着孙小圣的倒影。孙小圣想:这个地方真美啊!我来留个纪念吧。只见他两腿夹在柱子上,尾巴勾在柱子上,手拿着毛笔,写着:孙小圣到此一游,边写边得意洋洋地说:“小黑,我留好纪念了,你也来留个纪念吧。”小黑招呼他下来,焦急地说:“你快下来吧!”
小黑把孙小圣拉到了一块空地。小黑严肃地说:“你这样做不对,如果每个人都像你这样,那公园不就变丑了吗?”孙小圣羞红了脸,手放在头顶,轻声地说:“对不起,我下次不敢了。”接着,孙小圣和小黑把写在柱子上的字擦掉了。太阳公公看到后开心地笑了,小鸟也在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
三、选择两名学生的习作进行点评
四、修改文稿,指导誊写。

课前思考:
“看例图,读例文,学习写多幅作文”关键要做到:
1、仔细观察,看懂每幅图的意思,弄清每幅图之间的联系。
2、展开想象,画面上没有的内容,要通过合理的想象与联想来写。
3、重点突出。可以选一两幅写具体些。
4、层次分明。一般每段写一幅图。充分发挥学生创造力是非常重要的。

课前思考:
《课程标准》要求第二学段儿童:“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小学生习作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通顺的语言表达出来。习作教材中也有明确导向:只要你把“所见所闻、所做所想”写下来,“写得真实、明白、通顺就行。”实际上,这里强调的是教师要尽可能地尊重学生的原始表达。也许那种充满童趣,成人无法体会或感受到。但我们要认识到:这是习作者主体的真实反映,是其认知、理解、情感、思想、语言等综合水平的集中反映,很多是其生活体验的独特感受。比如,有的儿童在日记中写道:“小金鱼在鱼缸里乱游……”,有的写道:“今天爸爸说话很潦草……”等等。如果教师横加指责,说这里不合语法,那里胡思乱想,或大刀阔斧地大修大改,必然会伤害学生的自尊、自信和自由表达的积极性,从而抑制其个性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爱护儿童。”习作教学中教师如何广施博爱,尊重儿童独有的感受,培养其自信心,保护原始表达的积极性,是儿童乐于留心周围事物,热爱习作的前提和保证。我们要让学生在生活之中去体验习作的真实,在情境之中去感受习作的乐趣,在交流之中去感知习作的“长短”。不要让成人的感受和体验去框住儿童用词造句和构思成篇的思维。

课前思考:
积累词汇,理解运用
    自言自语 姹紫嫣红 兴奋不已 优美典雅
    得意洋洋 耷拉脑袋 抓耳挠腮 目不转睛
    灵机一动 夜以继日 身心投入 专心致志
    一丝不苟 悄无声息 喜上眉梢 无言以对1234

课前思考:
看多幅图作文,要进行联系、比较,把事情叙述完整。多幅图的每幅图都表现了一个情节,图与图之间联系紧密,这就需要把一幅幅图串连起来,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要找到事情发生的线索,再按照单幅图的写法,一幅幅地描述,把事情写完整。在写的过程中,要根据画面的特点,分清主次,做到详略得当。还要写好开头、结尾,注意过度、照应,使文章首尾连贯。

课后反思:
习作,离不开写作的背景。对小学生而言,所谓的背景绝大多数是指周围的自然环境的背景。指导第一幅图的时候,我着重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上所呈现的晴空万里,春风和煦,天空像被清水洗过了一样的一派春光明媚的景象,指导学生先从天空、天气开始观察的目的是为下文的孙小圣和小熊的春游做个铺垫,因为如果天气和景色不美好,那么他们也不会去郊游。
指导学生观察远处的树林,引导学生思考从远处看,树林是什么颜色和样子?整体给你留下的印象能用哪些词语概括?让学生用精炼的词语概括出远处景色。然后,目光由远及近,观察近处的景色,着重指导学生观察近处一条小河,以及河中的那块突出水面的石头。写小河,要和周围的景色相互映衬,和周围的景色相得益彰,着力表现春景与春水之间的和谐、交相辉映;还要突出写小河中那块突出的石头,因为下面孙小圣即将站在上面,写石头也是为下文做铺垫。
文中有两个主人公。怎么浓装登场,应当引导学生探讨。主人公粉墨登场以后,引导思考:孙小圣在干什么?他为什么要登上河中的那块石头?学生观察插图,可以知道他在观察远处,那么为什么要登上石头观察呢?从而引出只有登高才能望远,当然还有不排除孙小圣因为顽皮而登高的可能。引导观察他有哪些动作或者姿势?面临怎样的危险?再拓展思考:孙小圣登高后看到了什么?登高后当另一个主人公小熊看到这样一幕后,有哪些反应?
接着,视线由上及下,指导学生观察远处的小熊和孙小圣约有三次对话,其中第一次一段对话和动作是指导的一个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小熊,当发现你的同伴身处险境时,你会怎么想、怎么说和怎么做?教师适时给予纠正。当有人身处险境时,旁观者不能大声喧哗提醒,以免造成过度惊慌。学生在表述时,也要及时提示小熊说话的语气以及双方的心理活动和动作。
第二幅图,孙小圣爬上一根柱子,写下了“孙小圣到此一游”这几个字。在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画外未尽的意思,孙小圣为什么要爬上柱子写下这么一段话?(说明他想留个纪念)那么再展开想象:为什么要留?说明此时此刻的景色的确让人留恋往返,周围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色?接着,目光再次琐定孙小圣提写的那几个字,你见过像这样留言的吗?他们为什么要写这样的话呢?联系生活来说一说,以把握此时的孙小圣的心理。而小熊见到这样的情景,他又会怎么做?这段两个小主人公之间的对话我认为很重要。在全文中的三次对话中起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怎么指导这段对话,使得学生更加形象直观感受到当时的氛围,以及对话的情形。我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在与之相似的一个情境中,模拟两人的对话。然后指点学生做相应的修正,这样,生生,师生间就完全互动起来,既活泼生动,而又收益颇丰。1234
另一个重点是,孙小圣做错事情后怎么办?引导学生思考做错事情后的弥补方法。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为了形成知识串,还可以和第二幅图“亡羊补牢”相结合起来讲。
第三幅图,回家的路上,我着重指导一些简单的有教育方法和意义的训话。要使讲话受到实效,还要注重讲话的方式方法。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讲话的形式和方式。最后,要指导学生观察一下太阳公公和天上的小鸟,小鸟一共出现两次,第一次在第一幅图,可以做些文章。

课后反思:
在习作1教学时我注意: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直观教学,有利于学生的想象思维、说话能力。我每次指导学生的看图作文,都先出示挂图,接住,教给学生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的习惯。如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观察;先中间后四周;从主要到次要等顺序观察。再整体了解图意,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顺序提问;如图画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几个人?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指导有条理地回答,并启发学生从人物中想象图中人物的思想、活动和当时发生的事情,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培养学生从认真观察中得出结论的能力。
2、启发学生边看边想,培养想象力。教学上,为了让全体学生都动脑筋,都能得到思维的训练,我根据图画的内容设计思考性的问题,并把好的问题用设影机或小黑板出示,让学生一过看图, 《脱棉衣》的看图作文,我首先根据图意设计以下问题:
(1)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你是怎样知道的?
(2)根据图意联想,两个小朋友在赶什么
(3)小朋友拿着什么?正在干什么?他们还在想什么?说什么?然后再引导学生把这些问题连起来思考构思成一段话。
3、充分引导,加强说的能力。在学生看清楚图意,回答有关问题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使学生把了解到的内容清楚,并准确地,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在教学中先激发学生说的兴趣,我运用“看谁说得好。”等带有鼓励性质的话激发学生说话。具体分三个步骤进行训练,一是让基础好的学生分别上台说说,说时要根据老师提示的问题边看图、边思考、边回答,教师在旁启发,学生说完图意是与否、好与差,老师给予肯定、纠正或补充。二是让学生同桌之间或小组互说互听,这时老师要注意巡回了解,并参加到中下生这里去活动,以便具体指导。三是指引让优生把整幅图的具体内容有条理地说出来。这个环节是重点环节,老师还须向学生提示,图画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一件事?这件事的起因怎样?经过怎样?结果怎样?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通过老师的点拨,学生讲得更完整,更有条理,这样的效果我觉得更佳。
4、教师下水文引路,提高写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是教师不会写作文。” 特别是中年级,词句贫乏,要他们看优秀作文有些会不例解,选别人的佳词佳句可能不会运用。我觉得中低年级初入作文最好用填空形式出现、指导正确使用合适的词句,这样,收的效果会更好。能使学生可以从老师的角度考虑问题,也可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观察思考,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
通过以上看、 想、说、写,这四环节的指导,至使大部分学生收到良好的效果,能看图有条理地说写一段通顺的话。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148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