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圆的沙粒阅读答案|《圆圆的沙粒》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2-0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有语气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只要朝着预定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就能实现愿望”,从而激励学生朝着目标,奋发前进。
4、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沙粒变珍珠的过程,从而了解奇妙的海底世界,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5、知道学习分段,并概括段意。
二、重难点、关键
1、通过朗读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只要朝着预定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就能实现愿望”的道理。
2、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沙粒变珍珠的过程。
三、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观察沙粒与珍珠的差别,导入新课
1、教师分别出示沙粒和珍珠,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差异。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他们的作用和价值。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沙粒下定决心干什么呢?(变珍珠)
二、继续学文,体会沙粒变成珍珠的快乐
1、自由读文,要求:读通顺、流利。
2、出示句子,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3、带着问题小声读课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4、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1——5自然段,思考:
a、沙粒是怎么说的?用﹏﹏勾出。
b、同伴们是怎么议论的?用-------勾画。
c、沙粒是怎么做的?试着感情朗读有关落。
5、出示句子“一颗圆圆……有用之才” ,师提问:什么是有用之才?用什么语气说的?(真诚)你体会到什么?(生自由读这句话)
   训练朗读:同桌互相说说这句话。(师抽读、生齐读)
6、出示句子比较:变珍珠?哈哈,异想天开!
                 变珍珠,哈哈,异想天开!
(学生读,你体会到什么?)指导学生读句子。
7、提问:同伴们的嘲笑让沙粒怎样做的?(找到句子朗读)板书:钻进
         同伴们把沙粒钻进蚌壳比作什么?(牢狱)牢狱的生活是怎样的?(声答)
8、出示句子“啊呀,……涛声了”,提问:这样的生活可怕吗?(指导读出可怕的感觉)
9、出示:他再也看不见(    ),听不到(    )!
提问:沙粒为什么会放弃这些?(师再次带学生读沙粒的话)分角色朗读1-5自然段。
10、教师小结:沙粒不怕煎熬,它的愿望实现了吗?(生自由读)
11、提问:沙粒变成了一颗怎样的珍珠?(板书:美丽)
    生齐读“多么美丽的珍珠啊!”思考:我们在赞美珍珠,其实就是在赞美沙粒,赞美它什么呢?(生答)师适当进行小结,点明中心。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讨论:文中的沙粒为什么能够变成珍珠呢?
2、学生集体反馈。
3、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小结:沙粒的目标明确,决心非常坚定。而且它朝着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变成了美丽的珍珠。
4、反馈学生收集到的沙粒变成美丽的珍珠的过程,了解珍珠的形成过程。
 附板书设计
圆圆的沙粒
沙粒                     同伴
决定变珍珠             嘲笑12
认定目标              坚持不懈
变成美丽的珍珠         称赞
教学反思:《圆圆的沙粒》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采用对话形式叙述了一颗圆圆的沙粒不被同伴的议论所动摇,钻进蚌壳里,几十年后变成了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的故事。说明了朝着预定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才能实现美好的愿望。在备课时我仔细研究了文本,并用心设计各教学环节,力求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力、感悟语言文字的优美、体验情感,把握了语文教育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和熏陶感染的作用。
    教学中我使用了有关海边、珍珠的图片,并配以有感情地范读,将学生带入到那颗圆圆的沙粒生活的环境中,和它一起感受、体验实现美好愿望的艰辛和成功后的喜悦。如在教学课文第6~9自然段时,我使用课件中的背景音乐,并配上自己的一段朗诵,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圆圆的沙粒在漫长的岁月里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去体验圆圆沙粒是如何经受时间的考验,最后成为一颗璀璨的珍珠的。这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而且巧妙的完成了第九自然段省略号的教学。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感悟文本。
    本课采用的是对话形式,因此角色朗读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主要是通过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语、标点符号来帮助体验人物的情感,学会使用不同的语气朗读,如课文第1~5自然段的教学。另外我还采用了指名读、齐读、赛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感悟文本。
    3、通过标点符号帮助理解词语。
文本中的关键词语、标点符号往往是理解课文的重点和突破口。在课文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标点符号去帮助理解课文,效果较好。如让学生找标点符号理解“议论纷纷”的意思,学生马上根据省略号懂得“议论纷纷”就是很多人在一起说了很多话。又如在第十一自然段我让学生根据“是他?”中问号去想像同伴们当时说话的语气,学生马上想到了有惊叹、有疑问。
以上是教学中我个人认为的几点可取之处,当然通过教学反馈回来的不足之处也还有不少:
1、为了使学生充分进入情境,我大量使用了课件演示,虽然这起到了激趣的作用,但却让学生的视线长时间离开了文本。语文课的教学应该把文本作为最主要的,课件的使用应该放在教学关键的环节。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读的特征还是太明显,放手不够。教师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给他们足够的讨论及思考空间,尽量让学生多说。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口头概括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的思维理解的学习能力得以不断提高。
今后努力方向:要潜心钻研文本,注重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要做到收放自如,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078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