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元日》教学反思|《元日》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2-0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元日》教学反思
学习《元日》这篇古诗,我主要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积累入手,说说自己过年时最兴奋、最感兴趣的是什么,然后再导入古诗的学习。
本节课最让我感到成功的是,学完古诗后让学生一边背诵一边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眼前的情景,再让学生大胆地汇报。有的学生说:“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正穿着新衣裳在开心地玩耍。”有的说:“我看到了小孩子正拿着鞭炮在燃放。”有的说:“我看到了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有的说:“我看到了一帮小朋友拿着大人给的利是跑向商店买自己喜欢的玩具和食品。”有的说:“千家万户的人们正在沐浴着太阳的光辉。”还有的说:“人们正在尽情地喝着屠苏酒。”
就这样,从教学需要出发, 创设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找到引起学生想象的“着火点”、“触发点”,让孩子们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再一次在脑海中播放画面,如身临其境般真切感受着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元日》教学反思
  板书课题后,让学生想一想“元日”指什么?不少学生意见不同,有的说是指元旦的一天,有的人说花钱的一天。这时我让学生看图然后再反复读课题,又读了三遍课题后有同学站起来说,他认为过春节。这时有的学生一想也开始赞同了他的意见,我舒了口气随即赞同了杨宝的意见。
    这首诗的诗句不太好理解,因此我让学生再看图,学生都说会想到自已的家。再让学生朗读古诗,从古诗中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学生能够说出来了,既然能解其情,就好办了,学生再反复读诗句并结合注释,很快就明白了第一句的意思,第二句也好懂,为此我先让学生读“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结合图学生很快明白了。也体会到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元日》教学反思
说实话,昨天才结束了对成都市骨干教师的献课,有点倦了,这堂课没有怎么去备,也许是因为看上去是一首古诗的原因吧。前天去龙江路小学听了国学进课堂的理念,被洗了眼睛,今天我也来小试牛刀。这首诗有三个衍生的东西——节气、对联、诗人。结合语文天地中的节气,我讲到了很多有介绍,也有互动,特别是一些孩子比较陌生的节气。其次就是对联了,在上一单元的语文天地中就有关于对联的内容,今天结合“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一句讲起了对联,我拿出了一些句子,请孩子们说一说那两句是一对的,大概了解一下对联的对仗方式,就像是做游戏一样。最后讲到了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这些对于孩子来说远吗?远!但是不介绍就更远,所以我还是请他们跟我读了介绍诗人的文字,并且讲到了王安石的一些有名的作品,还和孩子一起品读其中的名句,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国学拓展吧。活学活用谈不上,至少是现学现用,希望以后的这类课还可以有更多的国学文化加载其中,使得课堂内外知识相通。

《元日》教学反思
【1】《元日》是北宋大诗人王安石描写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的一首颇为世人传颂的诗歌。本课的教学我旨在让学生感受新春的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情景,人们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感受,通过以下几个层次来进行渲染,进行教学:
  (1)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行教学。先前我们已经学过了《春联》这篇课文,文章对春联的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情感都有了一定的介绍,学生学完课文后,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例如:“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12
  这些脍炙人口的春联一下子就把人们带入了那个欢乐祥和的氛围当中。在进行《元日》的教学中,我大量的引导学生们联系春联的学习内容去感受元日中所描绘的欢乐喜庆的氛围,课文之间很好地进行了融会贯通,效果很好。
  (2)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春节,对于学生们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提到春节,总是会浮现许许多多幅美好欢乐的画面,因此在学习“爆竹声中一岁除”这句古诗时,我提问:你们放过鞭炮吗?谁来说说你们当时放鞭炮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呀?学生们畅所欲言,说到自己捂住耳朵躲在一边,哥哥姐姐们小心翼翼的去点燃鞭炮,爆竹燃放的时候火光冲天,大家又笑又跳,开心极了……这些生活的场景通过古诗再次让学生们很快感受到了那份欢乐,自己的生活实际很好的帮助他们理解了诗句,而诗句所描绘表达的内容又反过来加深扩大了孩子们对新年到来的感受,相得益彰。
  (3)结合拓展内容进行教学。当古诗学完之后,我们一起交流了古代另外几首描写欢度佳节的情景的古诗,“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这样的诗句又扩大了学生们的理解视野,加深了他们的理解,对元日这首诗歌理解更深了。
  【2】今天带孩子们学习了本学期最后一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元日》,学习的要求: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2)理解古诗的内容。3)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采用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教学。
  导入从学生的生活场景入手:同学们一定喜欢过年,那你们在过年时最喜欢做什么?学生有说放鞭炮的,有说穿新衣的,有说吃好东西的,有说走亲戚的……学生的情绪被带动起来。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古时候人们是怎样过年的吗?想。这样很快转入正题。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诗句所表现出的就意境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元日是什么意思?由此你联想的什么?
2)古人过年有哪些风俗?从中感受到怎样的气氛?
  3)结合作者简介想一想结尾一句有没有更深的含义。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体会到诗人所要表达思想感情。
  由此我想学习之所以需要,是因为有不懂的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必要学习。这堂课我的几个教学问题都设计得很好,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但总觉得是在牵着学生走,没有让学生真正读懂学会。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会学生质疑问题,启发学生质疑,教学问题应从学生中来,让学生在学习的一开始就处于主动地位。我们不能满足于给学生设计好的问题,应鼓励学生敢问,还要教学生会问,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3】周二,以学案教学的新要求上了《元日》一课。这是一首古诗,所描绘的场景学生比较熟悉,但有很多过年的习俗因为时代的久远,有些也不是很了解,在设计时,我将语文天地中的开卷有益做为本节课的一个内容,因为此阅读内容就讲到了“年”以及相关的风俗习惯的来历,非常有利于对古诗意思的理解。对这篇文章的处理,我完全交给学生来完成。由于是个传说故事,学生读起来兴趣盎然,对内容的把握非常好,完全能按照预设,自主学习,通过朗读,默读,学生便很好的把握了“年”的特点,爆竹,桃符,拜年的来历。再学习古诗时很多字意的理解便顺理成章了。由此可见,很好的整合语文天地中的练习也不失为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077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