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捞铁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2-0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捞铁牛的过程。
2、让学生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3、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说写话训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明确目标。
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捞铁牛》,大家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怀丙和尚捞铁牛的事。)他是怎样捞铁牛的?这节课我们深入讨论学习。
二、新授
1.学习第3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思考问题:
和尚在捞铁牛之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2)教师分句讲解,这段共有四句话,按顺序讲了四项准备工作:①摸清铁牛沉在哪(下河摸牛);②备两只装满泥沙的大船驶到铁牛沉没的地方(备船装沙);③并船搭好架子(并船搭架);④下水把铁牛拴住(船牛相拴)。这四项工作都说明怀丙是针对铁牛笨重的特点,进行了细致周密的安排。(在讲解的过程中每个句子与图相对照,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把四个过程连起来放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4)读课文,找出这段的连词,用“先……然后……再……又……”,仿照课文说句子
(5)集体读第3自然段.
过渡:准备工作做好了,怀丙和尚接下来又是怎么做的?
和尚究竟是用什么办法把铁牛从泥沙中拔上来的呢?
3.引导学生读4—6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课文,回答上面的问题。
(2)教师和学生讨论(与图相对照):
分三步:①把船上的泥沙铲到河里,船浮起来了(铲沙浮船);②水手们使劲划桨,用船把铁牛拖到岸边?(划船拖牛);③把水里的铁牛拖上岸(拉牛上岸)。再用同样的办法把其余的铁牛捞上来。(说明怀丙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3)把捞铁牛的全过程放映一遍,让学生加深印象。
(4)把4、5、6自然段连起来读。
4.放映准备工作及捞铁牛的全过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看课件演示及板书说一说捞铁牛的过程。
(1)要求:看板书叙述怎样捞铁牛。
(2)学生评议叙述的情况。
四.总结课文
1、怀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当时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说明了什么?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说明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我们的前人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贡献。我们这一代更应该爱科学,用科学。)
2、谁能说说假如是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你能想出哪些办法?
五.作业。
仿照课文第三自然段用“先……然后……再……又……”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略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061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