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木雕的少年》全文]《卖木雕的少年》(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1-1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课文的情感。尊重每一个孩子的阅读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2、让朗读成为学习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由地读,自由地说,在自读自悟、主动学习课文、理解课文。本课力求初读读通,再读读透,品读读情的教学设计达到课堂上学生文本教师的情感共鸣。

    3、渗透学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发现和体验。

    教学内容:《卖木雕的少年》第二课时

    学情与教材分析:

    1、教材简说
  课文讲述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作者旅行非洲南部,对非洲木雕爱不释手,却因木雕沉重只得放弃,为了不让作者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勾勒了非洲自然淳朴的美丽,更衬托了少年美好的心灵。本课15个自然段,叙述详略得当,对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一笔带过,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情节上。课文准确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适合学生积累和使用。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学情分析

    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比较亲切。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与学生认知有一定距离;故事发生在非洲,是学生了解甚少的地方;所以相关背景的补充便显得尤为重要。课文的主人公是一位非洲少年,与学生学习的心理与年龄特点相符。

    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默读能力,有一定的分角色朗读的基础。学生已初步学会了自读自悟,教师要透过课堂让学生了解中非友谊,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最了课文的故事背景。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在读与用中积累词语:名不虚传 游人如织 琳琅满目 构思新奇 栩栩如生 爱不释手等等;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    读懂本课内容,感受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少年对中国人民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ppt,学生查找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7课

    生:卖木雕的少年

    师:先来复习上节课的几组词,请一组火车来读

    生接龙读词:名不虚传 游人如织 十分壮观 琳琅满目 各式各样 构思新奇 栩栩如生12345

师:谁能用上这些词语来夸一夸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或非洲木雕?

    生: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生:少年的木雕果然名不虚传!

生:这里的木雕真是琳琅满目,雕得栩栩如生。

    师:看来同学们也很喜欢非洲木雕,作者喜欢的是哪个木雕?

    生:象墩木雕

    师:(出示图片并板书:象墩)这象墩木雕长什么样的呢?(出示句子)

    生: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木桩。

    师:这样一个构思新奇、栩栩如生的象墩,作者买了吗?

    生:没有。

    师追问:为什么?

    生:作者即将回国,所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不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

    师:所以,作者为此感到很——

    生:遗憾。

    师:(板书遗憾)见到作者“我”喜欢木雕,又因不能带回国而遗憾,少年又有哪些表现呢?继续学习课文5-9自然段。

(设计意图:承接上节课所学内容,继续巩固四字词的积累与运用,以串讲形式复习课文,让学生一开始就唤起学习记忆,为以下教学做好学习准备。)

    二、学习5-9自然段,感受少年的诚恳。

    师:(出示5-9自然段)默读课文5-9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少年言行和神态的句子。

    生默读,师巡视

    师:都有哪些句子呢?

    生:第一句是“买一个吧!”,第二句是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接下来是“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最后是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师:(逐一点击,出示“买一个吧!”“夫人,您买一个吧!”)联系上下文,怎么来读这两句话?

    生:“买一个吧!”“夫人,您买一个吧!”

    师评议“你为什么第二句话语气比较重”?

    生:因为少年说第二句时更诚恳。

    师:(板书:诚恳)除了第二句读得比较重,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少年的“诚恳”?

    生:走到我跟前。

    师:请一个同学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师:全班一起读来感受少年的诚恳。

    师:少年在说这两句话的时候,“我”在做什么呢?

    生: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呢?

师: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

生:作者十分喜爱这象墩木雕,才会“爱不释手”。

师:(板书:喜爱)真会品词读句。

师:现在我们来分角色来读,一个学生读“我”,一个读少年,同桌两人先练习。

    生练习分角色读对话,师巡视指导。12345

    请一组学生表演读后,全班分角色朗读。

师:一起来朗读5-9自然段。

师:我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而少年的眼睛里也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此时他会想些什么?(板书:遗憾)

生:真可惜,客人不能买下这木雕。

生:夫人这么喜欢,却不能买,真让人难过。

生:这件精美的木雕,中国夫人不能带回国,真替她感到遗憾。

师:多么诚恳的少年啊,为了不让彼此都留下遗憾,少年又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我们接着学习课文第10-15自然段。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课文的情感。引导学生通过“读—找—品—悟—诵”的形式走进文本,走进少年的内心世界,从而感受少年的诚恳。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有效地创设了朗读情境,抓住“遗憾”一词感受少年的内心,体会少年的诚恳,奠定情感认知,有助于更深层次的朗读。)

    三、学习10-15自然段,感受少年的友好情谊

    师:轻声地读一读10-15自然段,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想一想感动的理由。

    生自由读,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交流令你们感动的句子。谁先来谈谈?

    生: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候我的。

    师:(点红句子)能说说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吗?

    生:他是专门在等候我的。

    师:是啊,你抓住“专门”一词,体会到少年的——(师点红“专门”一词)

    生:诚恳。

    师:能用朗读,读出你的感动吗?

    生:看样子,他是专门(重音)在这里等候我的。

    师:读得真好,用重音强调了“专门”,谁也想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大家一起来感受这句,齐读——

师:谁也能学着这样子,抓住重点的一个词或几个词,来说说对句子的体会。

    生:“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我被这句感动了,这个象墩不仅可以带上飞机,而且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少年解决了我的难处。

    师:你体会到少年真是个善解人意的孩子。还有谁也被这句感动了?

    生:作者这时接受的不仅是拳头大小的象墩,还是一份沉甸甸的情谊!

    师:你真厉害,读懂了“沉甸甸”一词蕴藏的情感,请你也带着感动来读。

    师:全班一起来动情地读一读这段话。

生: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从开始的“卖木雕”到“不要钱”,还“连连摆手”,我被少年的诚恳感动了。  

师:不仅读的好,说的更好!少年的诚恳全在一个“送”字。(板书:送小)谁还想说说自己的感动?12345

生:这里的“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我可以看出少年喜欢中国,所以他不想让我遗憾地回国,一定要送我木雕。

师:喜欢这样的朋友吗?

    生:喜欢。

师:一起来读一读这段对话。(出示:“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不仅你们被少年感动了,作者“我”也被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

生:我们是朋友。

师:(板书:我们是朋友)所谓“礼轻情义重”,一个小小的象墩,一份浓浓的友好情谊!我提议用我们最富有感情的声音再次齐读这段对话。

    生:他笑了,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看到“我”如此高兴地接受他的心意,少年同样高兴。我再次被少年的诚恳感动了。

    师:是啊,多么真诚、善良的一个孩子啊!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一句话

师:通过朗读体会,我们感受到少年的诚恳,和对中国人的友好情谊。一起来读这感人的对话,齐读课文11-15自然段。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以读带讲,读中感悟。这既是学生自主体验的表现,也是学生获得真知的过程。自己劳动所得,感受更深,记得更牢。朗读不仅要把课文的优美句段、重点句段读精彩,也要把词语品读的有滋有味。读是课堂教学的载体。要让学生读得起劲,学得快乐,此环节对读的形式与指导精心设计,沿着“帮——扶——放”教学思路,引导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

四、拓展材料,感悟中非友好关系。

    师:为什么少年会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你收集到哪些关于中国真诚帮助非洲的资料。小组间先交流交流。

生:早在明朝我们就开始和非洲的友好交往。

生:中国支持非洲的独立运动。

生:中国援助非洲的多项建设,比如坦赞铁路。

生:直到今天,我们都和非洲保持友好关系和合作关系。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则有关坦赞铁路的材料。(出示资料)加粗的学生读。

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援建了坦赞铁路。坦赞铁路全长1860公里,由中国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勘测、考察、设计并帮助坦赞两国政府组织施工。为建设这条铁路,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88亿人民币,共发运各种设备材料近100万吨,先后派遣工程技术人员近5万人次,高峰时期在现场施工的中国员工队伍多达1.6万人,在工程修建及后来技术合作过程中,中方有64人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30多年来,坦赞铁路促进了坦赞两国经济发展和城乡物资交流。

师:中国如此真诚地援助非洲,非洲人民感受到了吗?少年也感受到了,他用行动告诉了我们“我们是朋友!”这里的“我们”已经不只是指少年和“我”,它还指——

生:中国和非洲。(板书:中非)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围绕板书)

    师:我喜爱象墩木雕却不能带回国,少年因我的遗憾而遗憾,因为——12345

    生:“我们是朋友!”

    师:为了使我如愿以偿,少年诚恳地送我一个小象墩,也因为——

    生:“我们是朋友!”

    师:中非之间友谊长存,更因为——

    生:“我们是朋友!”

师: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对少年说的?

生:你真是一个善良的人,我愿意和你成为朋友。

生:我为中国有你这样的非洲朋友而高兴。

生:我一定会把你对中国的友好延续下去。

(设计意图: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与学生认知有一定距离;故事发生在非洲,是学生了解甚少的地方,所以相关背景的补充便显得尤为重要。在资料的补充、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深入文本,升华主题。这是本节课浓墨重彩的一笔。)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师: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感受到了少年一颗诚恳的心灵,感受到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友好的情谊。衷心祝愿世界到处充满爱,人间永远充满信任。

师:(出示:“我想对卖木雕的少年说……”)这节课的作业请把你想对卖木雕少年说的话写下来。

(设计意图:将德育寓于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由文本达到自身,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己做过的一些事形成较好的情感认知,同时引导学生表达出来,形成语言训练,并让课文在充满友好的情谊中走向结束。)

    六、板书设计:

    27卖木雕的少年

                          中非

“我”    我们是朋友       少年

                   喜爱          诚恳

                 遗憾     木雕       赠送

送小象墩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中的重点来设计板书,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一目了然,对文章理解得更深刻、明白。同时有利于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001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