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教学设计一等奖|《乞巧》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1-1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 会写4个字,能认 8个字。
2. 背诵本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能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4. 教学重点:朗诵背诵本诗,理解诗意,体悟诗情。
5.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6. 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2、教师准备蹊跷用的红丝线和针。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 看插图,引导说出牛郎织女的故事。
2. 牛郎织女相会的同时,唐代民间正在举行一个盛典——过乞巧节。想知道乞巧节是什么节吗?
3. 简介诗人林杰。
4. 阅读课后“资料袋”,了解乞巧节。
二.初读诗歌,指导朗读。
1. 认读生字,扫除阅读障碍。
2. 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3. 指导按“平长仄短”规律读。
(1)师示范读。
(2)生自由大声读诗。
三.学习古诗,体会诗情,感悟诗意。
1. 解诗1、2句。
(1)看书上插图,给插图起名。(题目)
(2)织女平时在天上的生活是怎样的呢?出示汉代无名氏的诗句:“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涕泣零如雨。”
指导读,想象。
牛郎和孩子们在天河东岸如何呢?出示:“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3)人们同情牛郎织女的不幸,人们更渴望现实生活中充满幸福与自由。所以在七夕,人们都会深情祝福他们——
(4)齐读1、2句诗。
(5)他们今天终于相会了!多为他们高兴呀!——怎么读出来呢?(高兴.激动)
2.理解3、4句诗。
1. 抓住“家家”“穿尽”来理解乞巧节热闹盛况。
2. 设置情境,模仿乞巧。进行“对月穿针”活动。
(1)出示《乞巧歌》(唐代民间)
“乞手巧,乞容颜,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
出示胶东地区乞巧歌:
“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不图你的针,不图你的线,光学你的七十二样好手段。”
 小结:(让学生自己感受)凡是美好的心愿,都可以在今天向织女乞取。
(1)理想是指路明灯。我想知道你们有什么样的心愿?指名说心愿,培养理想观念。
a. 小组内互说理想。
b. 指名说心愿。
(2)让我们祈求织女姐姐实现我们的心愿吧!取出红丝线和针,模仿古人对月穿针乞巧。
要求:一边说出自己的心愿,一边把红丝线穿过针鼻儿。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
(4)让我们尽情感受这盛大的典礼吧!大声朗读本诗,进入唐代盛大的乞巧场面。
四.诗歌是要配乐歌唱的,让我们模仿古人来唱读诗歌吧!(古典配唱)
1. 试着选择欢快、优美、抒情的歌曲配唱。
2. 推荐耳熟能详的《天仙配》中的“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调。
3. 齐唱本诗。
五.扩展延伸。
今天我们和唐朝人民一起向织女乞取智巧,表达了在美好的日子里我们美好的心愿。但是,只靠乞取就能实现理想吗?现实生活中,到底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让同学们讨论。归结为:假若你和时间一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附板书:
 乞巧——→织女?
平仄规律唐 林杰
入境  |
配唱 ↓
 自己
(和时间赛跑!)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8996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