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教学设计|9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0-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亡羊补牢
南辕北辙
【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则寓言都出自《战国策》。是两个成语故事。《南辕北辙》选自《战国策·魏策四》。《亡羊补牢》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南辕北辙》常用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也就是“背道而驰”的意思,含有讽刺、批评的意味。教学中要在学生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学生简析】由于本班学生平时对古代历史故事、成语故事、古代诗文等传统文化较为感兴趣,因此教学前我便布置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做好预习作业。学生在预习时遇到不明白或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做个记号,上课时勇敢、大胆地质疑。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能够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两则寓言的寓意。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相关教学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要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书写时要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2、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3、我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寓言,谁能说说什么叫寓言?
(寓,寄托;言,讲道理。寓言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寓言《亡羊补牢》。(板书课题)
(二)解题,引出主要内容
1.请同学们查字典,说一说题目中的“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
[“亡”在古代指丢失。“牢”在文中指羊圈(juàn)]
2.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吗?
(养羊人丢失了羊才去修补羊圈。)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wáng  láo       juàn    kū   lóng    diāo       fáng
亡羊补牢      羊圈     窟    窿     叼      街  坊
quàn         huǐ
劝 告    后 悔
2.交流讨论,记忆字形。
窟:上面是“穴宝盖”,下面是“屈”。
窿:上面是“穴宝盖”,下面是“攵”下边有一横,不要丢掉。
街:中间最后一笔是“提”。
3.口头组词。
(四)深入学习,理解寓意。
1.默读课文。思考:养羊人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丢了两次羊,因为羊圈破了。)
2.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画出第一次丢羊的原因。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2)请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丢羊的事。1234
(因为羊圈破了个窟窿,狼从窟窿叼走了羊,所以羊少了一只。)
(3)句式训练。
投影出示填空:
我今天特别高兴,原来                   。
因为小丽生病了,所以                   。
(4)养羊人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破了,那么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什么?(不听街坊的劝告。)
指名分别读街坊和养羊人的对话,养羊人说了什么?
(5)养羊人的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养羊人的想法不对。因为他不修羊圈,羊还会再丢,只想到已经丢的羊回不来了,却没有想到还会再丢羊。)
同学们分析得对,养羊人没有认真分析丢羊的原因,没有瞻前顾后,考虑问题不全面。
(6)养羊人不听劝告的结果是什么?齐读第四自然段。
“又”是什么意思?
(这一次丢羊的过程跟第一次一样。)
由此可见,不听劝告,没有及时补救过失,不好的结果就会重演。同学们,这样的道理适用于学习方面吗?
(比如做作业,如果做错了,一定要好好分析原因,及时改正错误,下次不再错。)
3.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画出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的想法。
(2)理解句子,出示投影: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后悔”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感到自己以前的行为是错误的。说明养羊人认识到自己以前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
(3)养羊人现在修羊圈晚不晚,为什么?
(现在修羊圈不晚,这样以后就不会再丢羊了。)
这次,养羊人思考问题比第一次有了进步,做到了瞻前顾后。
(4)课文中哪一句说明现在修羊圈不晚?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5)投影出示插图。
养羊人是怎么做的?请你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图上的内容。
(因为养羊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赶快修补好了羊圈。)
(6)养羊人这样做的结果怎样?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再也”一词说明什么?
(强调从此以后他的羊一直没有丢过。)
(五)深入理解,揭示寓意
1.想一想,在丢羊、修羊圈这些事中,养羊人做错了什么?又做对了什么?
(做错了:不听别人劝告,不瞻前顾后。做对了:吸取自己不听劝告的教训,及时改正错误修补羊圈。)
2.你读完了这个故事后懂得了什么?
(一个人有错,只要及时纠正、补救还不算晚。)
总结:这节课我们不但学习了一则寓言,懂得了它所告诉我们的道理,而且知道了读书要边读边想,这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越读越聪明。)
(六)齐读课文
板书设计
9  寓言两则
亡羊补牢
丢羊(羊圈破了)       又丢羊(不听劝)        不再丢(补牢)
寓意:有了错误,及时改正
五  课堂作业设计
1.看拼音,写词语
wáng yáng bǔ láo   kū  long   diāo zǒu   juē fang   quàn gào
(              )  (       )  (       )  (       )  (       )1234
2.在正确的答案后面画“√”。
《亡羊补牢》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1)不该不听劝告。(    )
(2)认识到错误就行了。(    )
(3)有了错误,及时改正。(    )
3.写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
赶快—                    后悔—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风筝飞上了天空,低头一看,房屋和树木全在自己的脚底下,觉得很了不起,便对线说:“哈哈,世界上只有我最高了。”
忽然飞来一架飞机,风筝对线说:“就怪你牵住我的脖子不放,要不,我肯定比飞机飞得更高。”
“要不是我牵住你,你只能躺在地上。”线对风筝说。
风筝不以为然。
一阵风吹来,风筝拼命往上蹿。正当蹿得起劲时,线断了。风筝想乘机追上飞机,可是身不由己飘飘悠悠地跌落在地上。风筝才明白           
(1)在带点的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上横线。
风筝(zhēng  zēng  zhēn)
觉得(jué  jiào)
往上蹿(cuàng  cuān  chuàn)
(2)下面三句话,哪一句填在结尾处最合适,在(    )里画“√”
①不听别人的劝告是不对的。(    )
②自高自大,把自己估计得太高,必然要失败的。(    )
③只有谦虚,才会进步。(    )
课后记: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要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会书写。
2、理解句意,读懂《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
3、我能通过自学质疑、兴趣表演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了寓言《亡羊补牢》,今天我们学习另一则寓言《南辕北辙》。(板书课题)
(二)解题,引出主要内容
1.请同学们利用字典来了解“辕”和“辙”是什么意思。
(“辕”是古代车马前面的两根车杠,“辙”是车轮滚压出的痕迹。)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南辕北辙”这个词的理解?
(本要向南走,而车子却往北走。)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怎样一个故事呢?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yuán   zhé        chan       yìng
南 辕 北 辙       盘 缠         硬 要
2.口头组词
(四)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方,别人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
2.分角色读课文。
思考:朋友提醒了他几次?他怎样回答的?
(1)指名分角色读第一次提醒他的话和那个人的回答。
从朋友的提醒中,你知道了什么?
(那个人是去楚国,楚国在南边,他却往北走。)
那个人是怎么回答的?指名读。(我的马跑得快。)
马跑得快就能快点到楚国吗?为什么?1234
(不能。方向相反,马越快离楚国就越远。)
(2)那个人的朋友第二次提醒他说了什么?指名读。
出示投影: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
这是个什么句?(反问句)
你能换一种叙述方式说这句话吗?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
对比读这两句话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
你认为哪句好?为什么?
(反问句表达的意思更强调。)
听了朋友的话,那个人又是怎么回答的?
(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什么是好把式?
(驾车的技术非常好的车夫。)
同学们,车夫是好把式,就能到楚国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他的车跑的方向不是要去的方向。)
(3)朋友又是怎样提醒他的?指名读。
那个人又说了什么?
(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
什么是“盘缠”?(出门带的钱。)
盘缠带的多能到楚国了吗?为什么?
(马车的方向不对,他永远也到不了楚国。)
3.朋友几次提醒那个人,他都没有听,结果怎样呢?齐读最后一段。
“硬要”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些地方说明了这个词?
(“硬要”就是一定要。朋友几次提醒他,他都不认真思考朋友的话,他太固执,太执迷不悟了。)
(五)深入理解,揭示寓意
1.如果你看到那个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你不应该不听朋友的劝告;你为什么不好好想一想,你的马车方向不对,能到楚国吗?)
2.学习了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
(行动和目的相反,即背道而驰,是永远也达不到目的的。)
板书设计
9  寓言两则
南辕北辙
越              越
马       快
车夫      好           远    背道而驰
盘缠      多

课堂作业设计
1.按课文内容填空。
楚国在南边,他(    )往北边走。他的马(    )好,赶车的本领()大,盘缠带得(    )多,走得(    )元,就(    )到不了楚国。
2.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注意不要改变句子的意思。
(1)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呀?                                                             

(2)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
                                                      
(3)你的身体那么弱,怎么能不吃东西呢?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8919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