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辕北辙》教案】《南辕北辙》案例设计及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0-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好问句,并能借助指示语读好对话。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诚恳,固执己见。
3、读懂故事,初步理解寓意,生动表演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诚恳,固执己见。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寓意,生动表演课文内容。
教学活动:
课前师生交流互动:
师:阳光班的孩子们,你们好!不需要再自我介绍了,大家早已认识,二(3)班的熊老师!和邱老师是很好的朋友,常听她提起你们的种种优点,相信我们也能很好的合作,上一节大家都很快乐而深刻的课!
一、互动复习
1以黑板布置“书”引入
师:今天来到阳光班给大家带来了一本书,你由此想到什么?
生1:书的后面藏着我们要学的课文!
生2:书的后面是一辆马车。
生3:书里面有知识呢!
师:对,书里有知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书本,好好读书,增长知识。
2   温故而知新:词语复习导入
师:孩子们,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则寓言故事——《南辕北辙》(生齐)
师:请看老师板书课题,同时请你回忆在第一节课中你学习了什么?
3  随机指示:(黑板上方画一辆马车,用彩笔指示“辕”“辙”的位置)
辕,辙 在图中大概位置 提示:辙 读音
(板书: 南 北) (具体物象展示,拉近学生对马车的认知距离)
师:从第一课时的学习中,你收获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季梁这个人。
生2:季梁有个朋友要去楚国,可是却往南走…
生3:我们学习了生字词
3 词语认读小游戏(学富五车)
师:现在,我们就来检测哪个组的同学记得最牢?我这里有五辆小马车,每辆马车上都有一个词语,代表着一车知识,读对词语并找到词在文中的句子,就可以奖励一车知识!
    行驶  奔驰  诚恳  固执己见 驾车
(出示写有五个词语的小马车,两组比赛,读词找句子,读正确将小马车贴上黑板,激励生勇于挑战!)
(设计思考:1 本课要认识13个字,会写10字,开课前的复习巩固是必要的,而方式方法则需要灵活设计,调动学生参与意识。2 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加深生字词印象。)
(反思:入课慢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常犯的错,不必要的铺陈过多,既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不明白教师意图,又浪费了时间,病根在于教学目标不明确。)
吾师提示:可去掉第1小环节,本身黑板上的书就给以大家暗示,没必要画蛇添足,直奔主题,更显精炼!)
二、读中质疑,读中探究,读中明理,读中感悟
(一)生质疑,梳理课文
1、师:在我们即将进入第二课时的学习时,你还有哪些问题想知道呢?看谁提的问题又多又好。   
2、师生交流问题。
生1:我想知道为什么方向错了,就不能到达楚国呢?
生2:为什么条件越好,离要去的楚国就越远呢?
生3:其实地球是圆的,一直往南走,也是可以到达的。
师:(随手画下圆)如果这是地球,楚国与魏国是相邻的两个国家,大致位置如此,如果向北很顺利就能到达,而向南则是方向相反,大家认为这样值得吗?既浪费了人力,财力,还有时间!
生:不值得,没有意义。
(设计思索:学贵有疑,为解疑而专心学,可见学生质疑能力培养是一项重要工程,因此,设计以学生提问作为进入本课学习的一个入口。)1234
(反思:当学生提出地球是圆的时,老师的解答好像也说得过去,然而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法,如告诉学生在当时的历史时期人们还并不知道地球是圆的,这一路上将经历多少艰辛是无法预计的,所以季梁才会如此劝告)
3、梳理核心问题
(1)简单问题随机处理,解决
(2)深刻问题可作记号,以问题为主线
师:让我们带着问题去学习这则寓言,在学习的过程中你的问号也许就能变为感叹号。
( 设计思索:以师生共同归纳出的核心问题为主线既能统一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又解决了问题自然也就理解了课文,同时这又是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意愿。)
4、读懂故事的开头和结尾
(1)师:季梁的朋友有个愿望,是什么呢?你知道吗?
那就让我们读读故事的开头吧!(第1—3自然段)
一般疑问句读法指导
a 季梁与朋友在路上相遇,
季梁问:你要到哪里去啊?(生尝试读)
b 指名读,注意问句的语气,师生合作练读
师:请你认真观察标点是:
生:问号
师:这是疑问句,向别人提问应该怎么读呢?
    生练习读
师:请你说一个问句吧?
生1:为什么课文题目是‘南辕北辙’?
生2:你吃早餐了吗?
(反思:疑问句的提导应是上学期的内容,这里只需是复习,稍加提示,注意提问的语气即可。
或是在学生提问时先将问题写在书上,现在再次用疑问的语气读出来,就不会现得内容的脱节,唐突。)
师:哦,原来是想去楚国。愿望不错呀,魏国其实与楚国相隔不远,有小部分的国土还是相邻,应该不难到达吧!
可是结局却是……
(2)齐读文章结尾(第10自然段)
明明是很好的想法,可偏偏没有实现,真是可惜。让我们看看季梁最后的分析。
(二)、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并复述课文:
师:文中,季梁与朋友又进行了三次对话。边读边划出能帮助你读好的关键词。
1、指导读好第一次对话:(读好提示语的方法)
(1)出示内容:季梁(不解地)问:“你去楚国应该往南走,怎么反而向北奔驰呢?”
朋友说:“不怕,我的马好。”
(2) 去掉“不解地”,直接读:
季梁问:“你去楚国应该往南走,怎么反而向北奔驰呢?”
请比较有何不同?(对比感受语气的不同,明白…)
师: “不解地问”,读到这里,你能想象出季梁此时问的神情,动作吗?
生1:(摇着头)你去楚国应该往南走,怎么反而向北奔驰呢?
生2:(双手一摊,皱着眉头)你去楚国应该往南走,怎么反而向北奔驰呢?
师:你的表情非常到位,动作也很生动,请你做一次给全班同学看看,好吗?
生2再次朗读“你去楚国应该往南走,怎么反而向北奔驰呢?”配以动作,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师:看了他的表演,你对‘不解地问’是不是有了更深的认识,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这句。
(3)  朋友是怎样回答的?想到什么?我们就试着模仿朋友的语气读读。
(4)  试着在“说”前加一个形容他说神情的词语,如可以加上“得意地”说:
季梁(不解地)问:“你去楚国应该往南走,怎么反而向北奔驰呢?”
朋友(得意地)说:“不怕,我的马好。”
请大家用恰当的语气再读读,体会季梁和朋友现在的想到什么,又是怎样说的。1234
生1:朋友(开心地)说:“不怕,我的马好。”
生2:朋友(自信地)说:“不怕,我的马好。”
(5) 师小结方法:
同学们,在朗读时,为了使我们更好的进入文中情景,体会人物心情,可以先细细体会“问”、 “说”、“想”等词前面的提示语,如果没有这些提示语,我们也可以试着加合适的提示语,这样我们的感情就更丰富了,不信你试试。
(设计思索:学习方法习得从来不是教师灌输的,在对话中,在学生个体切实体会中,在与同伴的学习活动中,一点点地相互影响模仿,内化为其自己的本领。)
2、与同桌合作读好第二次对话
(1)第一次对话后,季梁告诉了朋友路不对?朋友听了吗?
他继续劝朋友,请依照老师的方法读好第二次对话。
季梁(        )告诉他:
朋友(        )回答:
(2)同桌两人商量、合作加上适当的提示词。
生3:朋友(自以为是地)说:“不怕,我的马好。”
生4:朋友(自私地)说:“不怕,我的马好。”
师:请大家加入‘自以为是’神气来读读这句。而用上‘自私’对不对呢,朋友只是不明白,可不能说朋友自私呀。
(反思:鼓励学生加提示语有感情读本身设想应是不错,只是在具体操作时还应更细致,如在学生说了自己加上的词语后可再进一步追问其原因,只有结合了文中句子的语境,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准确地用语。提示语与后面语言应构成统一整体,才能实现设想效果。)
3、读好第三次对话
(1)
季梁再次(诚恳地)说:
朋友却(固执己见):
(2)联系句子理解:诚恳,固执己见
a   师:当朋友回答季梁‘没关系,我的旅费很多。’,季梁再次……
生:诚恳地说…
b  师生扮演角色,尝试读第三次对话,请观察“季梁”神情,请留心听他的语气,请用诚恳的语气读…再读他的话,想到什么?
像这样态度恳切,语言真诚,我们就可以说他:
(诚恳)
c 季梁劝了车上的朋友三次,那么这个人接受了吗?像这样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固执己见)
(设计思索:在重点词理解上,采取的是随文解词的方法。对某个词的诠释绝不能脱离其具体的语言环境,在文本中理解为第一步,在此时此刻下体会作者用此词的精妙之处,无形中为学生积累词语作了很好的铺垫,我们正处于“学语言用语言”阶段。 )
(3)而季梁的态度是那么的诚恳,看着渐渐远去的马车,季梁长叹一口气说:(进入角色后,有感而发)
(4)我们拿起课本一齐告诉车上的朋友:
生(齐):车上的朋友不明白 …… (齐读最后一段)
4 、师生合作分角色读好四次对话。(在音乐声中,全文整体回顾。)
(设计思索:
1 以指导读好第一次对话为例,总结出读好提示语和加提示语可以帮助我们将感情读到位,从而进入文中的人物角色中,鼓励学生在后面地与同学合作读第二次对话,自己读好第三次对话中反复练习,体会,从而真正掌握读好的方法。
2 学习方法习得从来不是教师灌输的,在对话中,在学生个体切实体会中,在与同伴的学习活动中,一点点地相互影响模仿,内化为其自己的本领。)1234
三、讲故事,演故事
师:下面让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代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这则故事。
   1、师生合作讲故事
师:老师的手上有个魔术棒,变变变,现在你们就是一位位小季梁,讲着一则故事:我乃魏国大政治家,思想家季梁,一日行至路上看到一件奇怪的事……
在老师的引导下复述了故事内容。
    2、小组合作演故事:学生活动,熟悉课文内容后,合作表演故事:要求内容完整,仪态大方,鼓励用自己的语言来对话。
(设计思索:1 充分用好文本,此类短小有趣的故事设计中,把握好学生喜欢演故事的特点,为其提供展示机会。2 演的同时是对文本的再熟悉与再创造,巩固与创新同步。)
(反思:老师提示内容过多,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空间独立去回顾课文内容。由于时间原因,第二环节在课堂中没有落实,省去。)
四、拓展升华,进一步感知寓意
想象故事结局,抽象感知“南辕北辙“带来的后果
师描述:季梁的这位好友,让技术高超的马夫驾着好马,带着很多旅费,一路向北,历经多么山川河流,跑了一天又一天,终于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马……车夫……旅费也……此时,他才感到后悔……
他会怎样想,怎样说……
(唉,我真是……如果早点听季梁的话,就不会这样了……)
生1:唉,我真是后悔呀,不该不听季梁的话。
生2:我真是后悔莫及!
生3:我不该背道而驰,不该南辕北辙!
师:是的,他后悔了,后悔自己的固执己见,南辕北辙!
(设计思索:文本内容的拓展不是漫无边际的空想,为了避免出现学生不切实际地乱编现象,教师有指向地提示“季梁朋友的处境相当被动,他后悔了……”进一步地将学生带入故事中,去感受人物心情,感知寓意。)
五、开阔语文课外舞台
1 续编季梁与朋友再次相遇时的情景
2与家人合作表演故事
(设计思索:语文学习的舞台是广阔的,只有当教师为学生创设说与想的机会,他才能发现这个舞台的魅力所在。)
整体构思:
   低段语文课从浅处“读——说——背——演”入手,少点内容上支离破碎的分析,改变以往课堂上师问生答的单调、沉闷局面,在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的同时,更细致地感知学习者——孩子们!他们在课堂活动的参与程度与效度才是一节课成功与否最有说服力的,因此一切目标的落实应从孩子学习语文兴趣出发,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了解孩子的心理,调控学生情感,有张有弛,目标在自然融洽的氛围中轻松达成!为学生减轻负担,让课堂生动起来,彰显生命的活力!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8919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