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教学设计_9、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0-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识认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
了解寓言内容,理解寓意。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寓言”,回顾:什么是寓言?我们学习了哪些寓言?学习寓言的方法是?
二、学习《亡羊补牢》
1、初读寓言
2、指名分节朗读寓言,相机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
3、结合理解“亡羊补牢”的字面意思,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研读课文,理解寓意
a、结合理解句子
街坊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示例:
生:我从“劝”“赶快”“吧”体会到街坊很关心养羊人,是诚心相劝。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生:我从“已经”“还”“呢”体会到这个养羊人,丢了羊心里很难过,不过压根儿没想到剩下的羊。只想着损失没想怎么减少损失。
b.引导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养羊人的心情。谈谈各自有没有类似的体会。
c、“他很后悔……”又丢了一只羊后,养羊人的心情怎样?是怎么做的呢?
示例:
生:他丢了羊,很舍不得,很难过,但更后悔,因为没有听劝,懊悔极了。
生:我从“赶快”“再也”体会到,养羊人改变态度,很认真地改过:听了街坊的劝,认真修羊圈,结果就“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d、结合寓言,联系生活体验,理解寓言
示例:
生:善于接纳别人的意见;
生:犯了错,不要紧,要记住这个教训,不要犯类似的错误
生:犯了错,要认真改错,否则后果会很严重。
……
三、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写出成语“亡羊补牢”的意思
3、联系生活实际,写一件自己做过的类似的事。并用一句话写出自己的认识。

                                第二课时
一、学习《南辕北辙》
1、认读“辕”和“辙”并理解字意。指名读课题,大致理解词意。
2、初读寓言,把握寓言大致讲了一件什么事?
3、研读课文,体会那个去楚国的人可笑之处有哪些?
a、“坐着马车在大路上飞跑”生:在大路上飞跑,路越好跑得越快,越可笑!
b.“他的朋友见了,叫住他问:‘你上哪儿去呀!’”
示例:
生:从“叫住”可见他跑得很快,很引人注意
生:也可以看出朋友很关心他,也可以看出,这个人很固执
生:“见了”“叫住”可见这人很心急,
生:“你上哪儿去呀!”用的是感叹号,可见朋友对他这么快也有点不太赞同,言下之意是你跑的太快了。……123
c.朋友很奇怪,提醒他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呀?……
示例:
生:这个人很可笑:朋友这么关心他,特意把他叫住,提醒他,他仍然坚持向北去。
生:我从三个“没关系”中,体会到他很固执,太很可笑。
生:他这么做是明知故犯,太可笑。
生:我从“越……越……越……越……”体会到他想的做的正好是背道而驰,而且还如此固执,错的离谱。
d、创设情景:好心劝告这个固执的人,理解寓言
示例:
生:你的行动和目的是相反的,这样子怎么能达到目的呢?
生:你这样坚持下去,盘缠一旦用完,很可能会饿死的呀!
生:朋友你错了,早点回来可以省点力气,也省钱,还能更早到楚国……
……
e、理解成语“南辕北辙”
二。拓展学习《买椟还珠》
三、作业
拓展:劝劝这个固执的人。 并在后面画上相应的笑脸或者难过的脸,老师会根据你的劝说的内容选择相应的笑脸。

资料:
战国时期,楚国的楚襄王即位后,重用奸臣,政治腐败,国家一天天衰亡下去。大臣庄辛看到这种情况,非常着急,劝襄王不要成天吃喝玩乐,不管国家大事;这样长此以往,楚国就要亡国了。楚襄王听了大怒,骂道:“你老糊涂了吧,竟敢这样诅咒楚国。”
庄辛见楚襄王不纳忠言,只好躲到了赵国。结果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攻打楚国,攻陷了楚国的都城郢城。楚襄王惶惶如丧家之犬,逃到城阳。这时,他想到庄辛的忠告,又悔又恨,便派人把庄辛迎请回来,说:“过去因为我没听你的话,所以才会弄到这种地步,现在,你看还有办法挽救吗?”庄辛看到楚襄王有悔过之心,便借机给他讲了个故事:从前,有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庄辛又给楚襄王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楚国都城虽被攻陷,但只要振作起来,改正过去的过错,秦国是灭不了楚国的。楚襄王听了,便遵照庄辛的话去做,果真度过了危机,振兴了楚国。
题 名: 亡羊补牢
所属朝代: 春秋战国时代
拼 音: wáng yáng bǔ láo
出 处
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解 释
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南辕北辙
   战国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魏国国力渐衰,可是国君魏安厘王仍想出兵攻伐赵国。谋臣季梁本已奉命出使邻邦,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半途折回,风尘仆仆赶来求见安厘王,劝阻伐赵。
  季梁为了打动魏王,来了个现身说法,以自己的经历,带出了南辕北辙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魏王的行动与自己的目的背道而驰的道理。其实这个故事并不一定就发生在季梁身上,他之所以与自己的亲身经历相联系,是为了让故事显得生动和真实,从而更具有说服力。我们在说服他人时不妨也用这种说法,将一些故事、案例融入自己的亲身经历,这样就更容易打动人。 123
原文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译文
  魏王想攻打邯郸,季梁听到这件事,(立刻)半路折回,来不及舒展衣服皱折,顾不得洗去头上的尘土,就忙着去拜见魏王,说:“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驾着他的车往北面赶,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你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即使马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一说“御者”指“驾车的技术”,因为前文交代此人是自己驾车的。)’这几样越好,反而会离楚国越远罢了!如今大王的每一个行动都想建立霸业,每一个行动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大王国力的强大,军队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名分尊贵,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距离大王的事业无疑是越来越远。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国去却向北走的人一样的吗?”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8919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