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树说课稿中公|给予树说课稿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09-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大家好!
我说的课是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的《给予树》。
一、说教材:
第八单元有四篇课文,围绕“爱的奉献”来组织单元。每篇课文都是写发生在儿童之间的故事,都体现了“美的情感,爱的奉献”这一专题。
《给予树》是本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在圣诞节前夕,小女儿金吉娅用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二、说“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一直在享受着“被爱”的甜蜜,但不太懂得去爱别人。本文的主人公金吉娅是他们的同龄人,她的行为最容易被同龄人接受,模仿,因而通过反复品味文章的语言来唤醒沉睡于他们心中的爱。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通过圈画文中的关键词句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还初步掌握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说“教学目标”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二是继续学习体会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训练要点,积累语言。
根据课文的编写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正确读写“给予、试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积累语言。
四、说“重难点”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因此我把通过金吉娅的语言、神态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作为教学的重点。
而课文的最后一句话离孩子的生活有一点距离,在理解上有点难度,于是把它作为了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读思议结合法:采用读思议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有更深刻的感受。
2、重点语句感悟法:在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通过重点语句表现出来的。所以,在教学中利用感悟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主要的教学方法。
(二)说学法:
1、圈点勾划法:让学生在课文中划记号,如给重点内容进行圈圈、点点,对生字词、段落等进行勾勾、划划,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资料搜集法: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圣诞节”的资料。
其他方法,由于时间原因,不再展开细说。
六、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我安排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初读感知,学习生字词。第二课时主要是细读感悟,体会思想感情。这里我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以爱为主线,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第一个环节: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先板书:“给予树”,并正音,理解“给予”是“给”的意思。
2、然后了解“给予树”。
●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给予树”的句子。
●问:从上面文字中,你读懂了什么叫“给予树”?
学生交流:给予树是慈善机构在圣诞树上挂上反映孩子们心愿的卡片,来请求他人赞助的树。(板书:画一棵树)
3、再简介圣诞节。
大屏幕播放挂满礼物的圣诞树,快乐的孩子们等以及《铃儿响叮当》这首大家熟悉的圣诞音乐,欣赏后,让学生说说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123
之所以这样导入,是因为本课表现的是外国儿童的生活,有一些风俗对学生来说不太熟悉,这样能缩小文化差距,为学好课文打下基础,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第二个环节: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
1、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圈画描写妈妈心情变化的词语。
    学生交流,老师板书:担心、生气、激动。
2、再针对板书启发学生质疑:妈妈为什么担心?为什么生气?为什么激动?
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中妈妈“我”的情感变化,理清文章的脉络。第三个环节是来解决这三个问题的。
(三)第三个环节:品读课文,体会妈妈心情变化的原因,感受金吉娅的诚挚爱心。
1、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妈妈担心什么。
(1)默读课文,思考:妈妈担心什么呢?
交流,屏幕出示句子:“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好的礼物?”
(2)然后再问:尽管家里并不富有,可金吉娅的妈妈却这样做,如果你是金吉娅,你心里会想些什么?这一语言训练,让学生走入故事情节中,容易与主人公产生共鸣,感受到妈妈给予孩子们的爱。
2、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体会妈妈为什么生气。
(1)读课文后,问:孩子们采购圣诞礼物了后,表现得怎样?
(2)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只有金吉娅----(沉默不语),
(3)问:金吉娅的沉默不语,引起了妈妈的注意,发现了什么?(交流出示句子:她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
(4)问:妈妈非常生气,心里想什么?
     (学生交流时应引导学生理解“一些”与“一大把”的区别。从“五十美分”与“二十美元”的对比,知道棒棒糖太便宜了……妈妈想让孩子送出最诚挚的祝福,而小金吉娅却不够诚挚。)
3、学习课文4、5自然段,体会妈妈为何激动。
(1)、屏幕出示句子,学生读课文,口头填空:
    金吉娅来到这棵“给予树”下,取下了其中的一张卡片,看到卡片上写着:我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我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想到我们有那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于是她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
(2)、问:金吉娅在说这番话时心情会是怎样?(抓住“难过”一词,引导学生挖掘金吉娅的内心世界。并指导朗读)
(3)、问:从金吉娅的做法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板书),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问:妈妈为什么说金吉娅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呢?引导体会句子的含义,使学生认识到妈妈通过这件事看到了女儿身上可贵的品质
(四)第四个环节:点击“给予”,感受“爱”。
1、整篇课文中,无不透出爱的情意,再找找文中还写了谁给予谁爱?
如:a、 妈妈给予每个孩子二十美元。——母子之爱
b、孩子们给予对方圣诞礼物。——手足之爱
  等
小结:这些举动都是对亲人的爱,相信金吉娅的“给予”行为虽然源于她善良的本性,也一定和她成长在这样一个“爱”的家庭氛围中有很大的关系。123
2、看板书小结:给予树是一棵(同情、体贴、善良、仁爱之树)这样一棵美丽的给予树,应该种在(每个人的心里)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给予树,那么我们的世界一定会充满爱。
(五)第五个环节:拓展写话、布置作业:
老师:1、我们课前读了小音乐家杨珂、小珊迪、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作品中的穷苦孩子,像陌生女孩一样需要帮助,你愿意将自己的爱心献给她们,为他们实现心中的愿望吗?(教师发放爱心卡)
2、在《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声中,学生将自己的爱心写在小卡片上,并进行交流。
以文启人,以情动人。在教学即将结束时,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为文学作品中的穷苦孩子写“爱心卡”,从而给“爱”赋于新的生命,又带动了名篇的阅读。
3、布置作业:替那个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
七、说“板书”
板书设计是对课文内容的概括提炼,所以几乎所有精心设计的板书都能辐射出文章的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这里,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并借助 “给予树”的丰满形象,进一步丰富爱的内涵,让学生一目了然: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同情、体贴、善良、仁爱”的给予树,那么我们的世界一定会充满爱。
谢谢大家!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8867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