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课后反思】《陶罐和铁罐》教学案例与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09-2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词。
2、理解“奚落”一词的意思,学会联系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9自然段,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课前准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头饰
教学重点:识字,指导朗读,理解“奚落”等词。
教学难点:体会陶罐和铁罐的不同个性,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两位特别嘉宾,想认识他们吗?那还不赶快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出场。
2、出示陶罐图片 师配音:大家好,我是陶罐,很高兴见到你们。
3、师:陶罐是用土烧制成的,你们家有像这一类的东西吗?生:碗,烟灰缸等等.师:这类东西……不结实,易碎.
4、咦,还有一位呢?可能是嫌咱们还不够热情吧!来,一起对他说:“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5、出示铁罐图 师配音:我是铁罐,是什么也不怕的铁罐!
6、初次见面,他们分别给你怎样的印象?生:陶罐很谦虚,铁罐很骄傲,铁罐很傲慢,铁罐目中无人,陶罐很有礼貌.
7、光凭一面之缘是不能很全面地评价他们的性格特点的。好,让我们走进《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更深地去了解他们吧!
8、请小朋友们看老师写课题,注意“陶”字的笔顺,眼睛亮的小朋友肯定有发现,陶和罐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部件?
9、认识“缶”,(缶:古代一种大肚子小口儿的瓦器,是用来盛放东西的)
10、齐读课题。
二、学习字词,初步感知。
1、师:在古时候铁是很贵重的。我今天把他们带到一起,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126页,立刻去了解他们间的故事吧,大声地自由读课文,读准拼音,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或不了解意思的字词,可以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问老师,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生: 国王御厨里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他.生:铁罐很骄傲很自大.生:陶罐经常受到铁罐的奚落,被铁罐看不起.师:谁能说得完整一点?生回答.
2、师:说得真不错,你们刚才回答的时候用了几个词语,你们瞧,他们来了,还给你们带来了好多词语朋友,能大声呼出它们的名字吗?来,考考大家。
miè


御厨 骄傲 奚落 傲慢 谦虚 轻蔑 并不是懦弱 争辩
盛东西 恼怒 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 羞耻 流逝 宫殿
朴素 不再理会
⑴ 没有了拼音你还会读吗?同桌互帮互读。⑵ 开小火车读。
⑶ 自己仔细读读这些词,找一找,哪些词是描写铁罐的,哪些词是描写陶罐的?(小组讨论)生上台分类
⑷ 出示:
           陶罐:谦虚 并不是懦弱 争辩 和睦相处 朴素
           铁罐:骄傲 奚落 傲慢 轻蔑 恼怒
⑸ 男女生分别读词。
三、悟读课文
1、读着这些词语,我们对陶罐和铁罐有了第二次的认识,还不够,让我们再来默读课文1—9自然段,仔细体会陶罐、铁罐语言、神态的发展变化,相信你会对他们有更深的认识。我国大学问家朱熹说过:凡读书,须字字响亮……相信你能这样严格要求自己。
2、学生读课文。(男女生分自然段再读1到9自然段)1234
3、通过刚才的读,你们对铁罐和陶罐心里面肯定会又有所感悟了。生:我来说铁罐,请大家把目光投向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这句话告诉我们铁罐很骄傲,目中无人。请大家齐读这句话,
 随机出示: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师:铁罐奚落陶罐。谁来板书这两个字:奚落?生上台板书。
4、“奚落”是什么意思?现在暂不回答,我们通过铁罐奚落陶罐的话来理解好吗?再来读这句话,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⑴我来回答,请大家把目光投向第二自然段 幻灯出示句1: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指名一生读后,师问:你为什么读得那么用力?
生:铁罐很傲慢。师再指名生3人——齐读铁罐为什么这么问?你们发现了什么?生:铁罐认为他很坚硬,所以很凶。生:铁罐称陶罐为陶罐子。他看不起陶罐,很傲慢.师:再读句子,感受铁罐的傲慢。
(2)生:我来补充,在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幻灯出示句2: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师:明知陶罐不敢,却偏要抓住它的弱点进行发问,目的是——生:嘲笑陶罐。师:抓住对方的弱点,来嘲笑对方,谁来带着轻蔑的神情读读这句话?
(3)请大家把目光投向第六自然段跟我齐读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
   师:你怎么把小脸都读红了?谁知道为什么?
(师问的学生没有回答)另一生:因为他很恼怒,所以把脸都读红了。
师:恼怒的读一读。师指名一生读 师:你没有恼怒。指名读
师:你恼怒了,可语气却是心平气和的。指名读(学生笑了)
师:同学们的笑声告诉你真的恼怒了。生齐读
(4)大家看第八自然段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在这儿有描写铁罐神态的词吗?(没有)谁来给它添一个,铁罐由傲慢,轻蔑,到恼怒,现在是?(咬牙切齿,怒不可遏)你们的词汇量真丰富.老师给你们鲜花
5、孩子们,铁罐就是这样一次次用难听、刻薄的话来取笑陶罐、讽刺陶罐、挖苦陶罐,让我们把这些话连起来读一读,把铁罐的骄傲无礼用朗读表现出来,能吗?    好,我来读第一句,小朋友们接下去读。
6、现在你知道“奚落”是什么意思吗?看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确是一种好方法。孩子们,如果你是国王御厨里的另一只陶罐,你听着铁罐的奚落,你会……
7、好,保留个人想法,让我再读读课文中描写陶罐的词句,想一想,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陶罐?   生:谦虚   那你谦虚地来读读这句话
8、小朋友们,别人恶语伤人,他还满脸堆笑,你们是否觉得陶罐有些懦弱?理由是什么?9、那你不懦弱地读读这句话。
10、小朋友们对陶罐的认识已经很深了,喜欢这位彬彬有礼、谦虚克制的朋友吗?那你想当他的代言人和老师合作演一演好吗?老师走到你旁边,你就是陶罐了,准备好了吗?
11、师生合作 乘机采访:陶罐们,你们怎么不理铁罐了呢?
    陶罐,铁罐如此数落你,你怎么还笑呵呵的?还这么冷静?难道你不生气吗?真的是大肚能容啊!1234
12、说得这么好,读课文绝对是一流的。好,拿起书,挺起胸,齐读1—9自然段。
四、分角色表演
1、给动画配音
2)师:如果小朋友们加上动作,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演一演,在中央一套播放,收视率一定(师竖起大拇指)很高,想不想去?生:想!
师:先跟同桌练一练
3)指名两人上台展示(鼓励学生忘记了可以用上自己的词)
五、写话
1、幻灯出示:
夸一夸:                                                  
 劝一劝:                                                 
师:二选一,选自己感兴趣的一句写一写
生埋头练写,师巡回指导
2、交流   3、引趣
师:他们的故事完了吗?刚才你们演了电视剧的第一集,后面还有第二集,我们下一节课再学习。
六、作业:
和家长分配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演一演这个小故事。
板书
        奚落
     陶 罐 和铁罐
         不理会
教学反思:
      “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这是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我这节课的设计主旨。整节课紧扣“读、思、议、写”四字进行教学设计,尽最大可能追求语文教学的实效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是互不相干的三张皮,而是紧密联系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在学习生字词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生字部件来认识生字,例教学“陶、罐”两字,从认识“缶”字入手,再出示图片,学生不仅认识了“陶、罐”,而且了解古人造字的一些规律、方法。在理解“奚落”这一词的意思时,我一改常规,从铁罐奚落陶罐的话语入手,在反反复复的朗读过程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一步体会“奚落” 的含义。在最后书写生字这一环节中,我通过让学生找生字规律、猜字谜等方法识写生字,并重点范写“陶、虚”两字,让学生从小感受中国汉字的魅力。因此,学生在识字、学词、读书的过程中获得语文知识,提高阅读能力,掌握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的方法。
       本课的对话朗读指导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怎么做到求实、求真、求趣呢?我通过范读、学生合作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课堂上书声朗朗,“读”占鳌头,并层层推进,顺学而导。这篇课文有一个特点,就是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可惜我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忽视了提醒学生这一点,我想我应该把描写铁罐奚落陶罐时越来越傲慢,以致于恼羞成怒的一些神情、动作用着重号标出来。这样,学生的朗读就更有滋味了,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在朗读时注意提示语。一个精彩的课堂,并不是学生读得有多好,而在于学生进步有多少,正像一个特级教师所说的:“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是学生拔节的声音。”1234
       这一教学设计是第一课时内容,所以生字词的教学也是一块重要内容。因此我先让孩子初读课文,与生字见面,再出示词语,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再同桌互读,开火车读,强化记忆。最后让学生划分哪些词是描写陶罐,哪些词是描写铁罐,再一次思考性地读词,扎实有序。然而,本课的生字较多,这么多的词语反复地读,学生在课堂上就有厌倦之意。尤其是最后一环节,让学生区分读词,难度比较大,因为学生对课文内容还不熟悉。于是,我就思考着,可以把这篇课文的生字分两节课内容教,先出示课文1-9自然段中生字,这样容量就减少了。还有可以把让学生划分哪些词是描写陶罐、铁罐的可改为教师出示已分成的两排词,让学生读一读,找规律。这样难度就减轻了,而且效果是一样的。容量少了,难度低了,学生就更有信心、更有兴趣学了。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8839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