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13孔子拜师(第一课时)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09-0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7个生字,理解“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4、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理解“学无止境”的含义,体会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认识孔子,导入课文。
(板书:“子”)这个字写起来是很简单的,但是,在我国古代, “子”字用作人的名字的时候,是很讲究的。只有非常有学问的男子,才能被称为“子”。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人是孔子。(书“孔”)。课前,你应该读过一些关于孔子的资料吧?谁能简单地说一说,你对孔子有哪些了解?(生交流)
是啊,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受到后人广泛的尊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孔子拜师》(板书)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认生字、读通句。
★:课前你已经读过好几遍课文了吧?这样吧,你先把你认为难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好不好?(随机引导读通课文。预计突出以下几个句子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
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老人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
★:读书的时候,难读的句子一定要多读几遍,这样课文才能读得通顺。现在谁愿意完整地把课文给我们大家朗读一遍?
2、补充课题,感知课文内容。
★:读得真不错。不过读书可不能只讲嘴上功夫,脑子还要跟得上,要明白读的是什么。
我们再来看课题,题目只有四个字,孔子拜师,你能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把课题补充得更具体、更完整吗?
预计生交流:
(1)孔子拜老子为师。
引导:你通过哪部分内容知道的?读书就要这样,能够抓住主要内容。老子是什么人呀?你把课文中描写老子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
预计:
样子: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
名字:老聃。
指导学生读准“聃”的音。师随机介绍老子:“聃”字,以前我们是很陌生的,但从今天起,咱们就应该记住它了,因为这位老聃先生那可是位伟大的人,他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世道教将他尊封为祖师。
(2)孔子从曲阜到洛阳拜老子为师。
(3)远近闻名的孔子从曲阜到洛阳拜的老子为师。
(4)远近闻名的孔子从曲阜走了上千里到洛阳拜老子为师。
……
[利用扩充句子的形式,感知课文内容,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补充得还真不错!原本四个字的题目,大家通过用心读书,从拜师前的“远近闻名”,到“上千里路”,再到拜老子为师,按照拜师前、拜师路上、拜师这样的顺序有条理地补充到题目中,我觉得你们已经会抓住文章的重点了。课前的书读得好。
三、细读课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激发敬佩之情。
1、细读,了解孔子拜师的原因,感悟谦虚好学的品行
正如大家所交流的那样,孔子在拜师之前已经是远近闻名了。
★:抽生读第一段。
★:你觉得怎么样才能算得上远近闻名?
亲戚朋友们都知道孔子,知道他什么?(突出:一是老师,二是知识渊博的老师)“渊博”是不是什么都会,什么都懂呢?123
十里八里的乡里人也知道孔子,知道他什么?
甚至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也知道孔子,知道他什么?
就是这样一位——(学生接读“远近闻名”)的老师,却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想想,为什么他自己认为不渊博呢?(自由谈看法,渗透对“学无止境”的理解,体会他的“谦虚好学”。)
★小结:是啊,知识再渊博的人也有他不明白的地方。孔子在老年的时候就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小孩争论早晨的太阳大?还是中午的太阳大?争论不出结果,他们就问孔子,结果孔子也回答不出来。可见“学无止境”啊!
让我们再来读读孔子拜师前的内容。(齐读)
2、了解孔子拜师路途的艰辛,感悟他不怕吃苦的品行。
就这样,孔子上路了。
(课件出示: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谁来读读这句话?(抽1生)
★:想一想,这句话写的是什么?
★: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这千里路,与现在平坦的柏油马路、高速公路一样吗?是一条怎样的路呢?继续想象你仿佛看到孔子在这条路上怎样行走?
这就是“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啊。
虽然只有两个词语,可是我们却通过这两个词,仿佛看到了孔子在路上行走的情景,感受到了他的艰辛。能读到字词背后的内容、感情,那才是真的会读书。
他就这样走啊走啊,——(接读:终于走到了洛阳。)
★:让我们再次重温一下孔子这一路的艰辛。谁愿意再读读这一部分内容。
★:真辛苦呀!想一想,当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地来到洛阳后,他身上会是什么样子呢?(预计学生交流:衣服脏了,鞋子破了,头发、胡子长了,乱了……)这就是风尘仆仆的样子。老子第一次见到的就是这样一位风尘仆仆的孔子。
你能理解孔子吗?你觉得他冒着这么大危险,经历这么多的辛苦去学知识,值得吗?(自由交流,体会孔子对知识的渴求、谦虚好学)
★:小结。中国古代有句古语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就是说,早晨学到了一个知识,明白了一个道理,哪怕晚上就死了也是值得的。孔子的还有过这样一句名言,叫“学而不厌”,这些都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呀!
3、以语言为基础,情境再现孔子与老子见面时的情境,体会他们的谦虚有礼。领会“学无止境”的含义。
终于见面了。我们来看他们见面的情景:
(1)仅仅出示对话中的语言内容(剧本形式)
出示下面的对话内容
孔子:“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老子:“你是——”
孔子:“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吧。”
老子:“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孔子:“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引导看懂内容。这是孔子与老子在干什么?(对话)
★:师生分角色朗读:谁愿意与老师合作,听听他们见面后说些什么?
(2)再增加对话中的提示语:
(出示对话内容)
孔子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你是——”老人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吧。”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123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请同学们看看多了些什么内容?(上前行礼)
“上前行礼”描写的是什么?(动作)
怎么行礼呢?(生模仿)
讲解“拜”字。我们来看这个“拜”字,两手合在一起,表示恭敬的态度,这就是古代行礼的一种方式。孔子为什么要对老子行礼?(孔子思想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礼”,这种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我们中国至今也是令世界各国敬重的礼仪之邦。)
师演示:先行礼再说话。
还多了什么?(纳闷)能做个纳闷的表情吗?
当时老子皱着眉头,心里想什么?(我从没见过这个年轻人,不认识他,他怎么会认识我呢?)(不知道、奇怪)所以当老子说“你是——”的时候,心里还在思考。怎样读?(生读)
还多了什么?(连忙说)
怎样说才是连忙说?——咱们来试试“连忙”说。(朗读有关内容)
为什么要连忙说?(老师问话,要赶紧回答,这是对老师的尊重。)这也是“礼”呀!
★:有了这些动作、神态、语气上的提示,让我们再回到他们的对话场面,谁愿意与老师合作,再现孔子拜师的情境?(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
生生分角色朗读。(抽1组学生读)
[在孔子和老子见面后的对话教学中,我想利用对比的方式使引起他们对一些动作、神态、语气方面的词语的注意,从而帮助理解课文和朗读课文。使学生入情入境。]
(3)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交谈,激发敬佩之情。
读得真好,大家绘声绘色的朗读,把我们又带回了两千年前孔子拜师的情境。不过,我心里有点疑问,想问问二位:
★:问孔子。
我想问问孔子,你研究学问不比老子差,为什么还要拜老子为师呢?(引导学生体会学问是研究不完的,感受“学无止境”的含义。)
孔子,你将来还会再拜别人为师吗?是不是只会拜像老子这样的名人为师呢?(随机渗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进一步体会“学无止境”)
★:问老子。
老子,孔子的知识已经很渊博了,你还愿意你愿意收他为徒弟吗?你不怕他的名气远远高于你吗?(学生自由表达,引导体会诲人不倦的精神。)
真令人敬重!老子也正是这样做的,他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孔子。)
孔子也是这样,自己“学而不厌”,同时又跟老子一样“诲人不倦”,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的学生。)据说孔子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人名气很大。
★:老师想问问孔子,初次见到老子,这位老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我也想问问老子,初次见到孔子,这位远近闻名的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你们佩服他们吗?不仅你们佩服,人们都很敬重他们。
后人还为孔子修建了孔庙,就在我们山东的曲阜,(出示课件)他们的品行、他们的思想一直影响着我们中华民族,影响着我们每一位华夏子孙。
我们一齐来读最后一段。(师生齐读)
[对于词语的教学,我尽量使学生的学习在谈话中、在情景中。充分体现无痕教学]
四、总结
孔子虽然已经远离了我们,但是他却给我们、给人类留下了许多精神财富。后人把他和他弟子的一些言行整理成一本书,书名就叫《论语》,很多名言就出自这部《论语》,比如这节课中老师说过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等。课后,老师搜集了一些,大家可以读一读,背一背;你自己也可以搜集一下,记下来,给同学们看。一定会有很大收获。
下课!
板书设计:
   孔子拜师
孔子
学无止境
老子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8800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