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六年级数学上答案]人教课标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单元复习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20-02-0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一、词句复习的重点和教学建议。

(一)词语复习的重点和教学建议。

1、重点分析。

本册教材的特点是每个单元都有一个词语盘点,分为“读读写写”和“读读记记”,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不仅要求会读会理解还要求会写,而“读读记记”中的词语要求是理解会读会记。因此,根据这些词语的构成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本单元词语复习的重点:

(1)      把握重点。因此本单元词语复习的重点应放在“读读写写”上,理解并会写、会用每一个词语,其中会用包括了“读读记记”中的词语。

(2)      梳理词语中的语言现象,适当练习,试写几个。本单元中出现了aa式,如匆匆,abb式,如头涔涔,aabb式,如伶伶俐俐,aabc式,如勃勃生机。

(3)      对本单元出现的多音字、音近字、形近字进行归类,进行分类复习指导。

(4)      对本单元的一些重点词语进行相关的填空、造句练习,引导学会会用这些词语。

2、教学建议。

根据以上原则,我觉得本单元词语的教学建议是“分类指导,适当训练。”

参考练习: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薄弱(bó báo)    养尊处(chǔ chù)优  弓缴(zhuó jiǎo)

空(kòng kōng)地  屏(bǐng bīng)住气     附和(hè  hè)   

拧(nìng nǐng)脾气  差(chā chà)异

二、同音字归类。

(féng) 每(       )   (       )补   姓(        )

(jùn) (       )美   (       )工  (       )峭  (      )马

(jué)  (      )口  (      )心  (      )择   络绎不(    )(cāng) 米(       ) (      )桑  (      )老    船(        )

三、形近字组词。

掩(        )   裸(        )   徘(        )   挪(        )

淹(        )   稞(        )   排(        )    那(        )1234567

凝(        )   芒(        )   令(        )   利(        )

疑(        )   茫(        )   伶(        )   俐(        )

四、填上合适的词。

(     )的双眼  (      )的世界  (      )的树  (      )的树苗

(      )的回去 (      )的痕迹  (      )的心 (      )的基业

五、选词填空

激烈    剧烈    强烈    猛烈

(1)、当那摞碗又(       )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那碗稳住了。

(2)、(             )的战斗打响了。

(3)、轮船遇到(               )的风暴,船身(          )地摇晃。

即使……也……       如果……就……

(1)、(         )你不同意,我们(         )要按计划行事。

(2)、(         )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         )枯萎了。

六、把下面句子中划“——”的部分改为成语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雷锋叔叔为了别人,为了集体而放弃个人利益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                                                    (            )

(2)、做作业的时候,我们要一心一意,集中精神研究题目,这样才能做准确。                                                    (            )1234567

(3)、我国的万里长城在全世界都出了名。               (            )

(4)、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       (            )

(二)句子复习的重点和教学建议。

以教材为凭借,重点把握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要的语言修辞现象,并指导学生学会进行仿写,理解一些重点句子的含义。

1、《匆匆》一文中句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本句要让学生了解句子的修辞手法,即排比的写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相类似的仿写。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本句是一个比喻句,重点让学生了解本体与喻体,及句子的感情色彩,教学建议可设计成填空。

(3).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了解本句的修辞手法,并理解句子的含义,并可让学生进行仿写。

(4).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理解本句的写法,并体会含义,进行仿写。

2、《桃花心木》一文中重点句子的分析与教学建议。

课文中重点句子如何把握,其实教材已经在文中对我们进行了点明,本课后面第二题中的两个句子就是本文的重点句,对于这两个重点句,一是要读熟,二是要理解含义。。

(1)、 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种树人不再来了,是因为挑花心木已经适应了环境,学会了自己寻找水源,深深扎根土。

(2).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人和树木一样,也应学会独立自主的生活,只有不依靠别人,经得起生活中的任何考验,才会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成为适应社会的人。

3、熟读并能默写日积月累名言,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填空或默写。

参考练习:

一、照样子写句子。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仿写: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仿写:                                                         1234567

二、理解句子并填空。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这是个(      )句,把(      )比喻成(      ),把(    )比喻成(        ),表现出(                   )。

三、填空。

1、人非生而知之者,                   ?

2、一鼓作气,           ,            。

3、                 ,天下物无全美。

4、                      ,观千剑而后识器。

二、阅读复习的重点和教学建议。

(一)、课内阅读复习的重点与教学建议。

1、关于课文内容的理解。

(1)、《匆匆》的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这篇文章很注意修辞,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的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2).《桃花心木》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课文借生活平凡小事给树苗浇水,喻深刻的育人道理。

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更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更能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正如俗话说得那样:“不经风雨,难成大树。”人和树是一样的,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人更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从而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课文中的桃花心木一样,能够经得起生活的磨练,最后长成参天大树,长成栋梁之材。

2、重点语段的掌握与教学建议。

(1)、《文言文两则》中的《学弈》、《两小儿辩日》。

两篇课文都要求背诵,因此要让学生都能全文背诵,并能掌握课文中注释词语的意思,并能借助注释说说课文的意思。能够掌握课文后面习题3中三个句子的意思。

为是其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孰为汝多知乎?

(2)、《匆匆》一文课文要求背诵,因此要求学生进行全文背诵,并要求背诵或进行填空练习。

参考练习:

一、填空。

1、《匆匆》的作者是朱自清,他是现代著名作家,(    )家。代表作有《     》、《      》。本文表达了作者对(    )的感慨和对(     )的无奈。

2、《桃花心木》的作者是(      ),他的代表作有:《     》、《    》、《       》等。1234567

3、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    ),会(    )出一颗(      )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     )转化为巨大的(      ),(     )生长。

4、在(                  )的日子里,在(                  )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           )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                         ),被微风(                   )了,如(                              ),被初阳(                );我留着些什么(                           )呢?

二、联系课文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1、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3、孰为汝多知乎?   

                                                                

(二)、课外阅读(结合语文教材《综合复习》)

课外阅读的复习我觉得一定要与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相结合。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就是要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课外阅读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型,在考虑单元阅读训练点的同时,还要考虑对其他知识点的训练。1234567

因此,课外阅读训练的重点:

1、就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2、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

教学可借助教材综合复习进行相关的练习,教师可以适当针对单元阅读点增加一些题目。

3、《养花》一课的练习指导。

第一题是理解字词的意思。重点是对针对字词。

第二题主要是找出写“如此循环”的一个句子。第二题的关键是理解词语,并在此基础上找出相对应的句子。

第三题是找出作者从养花中体会到的乐趣有哪些?用课文中的具体事例说一说。这道题考察的重点就是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上。

参考练习: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做时间的主人

“时间”是人们生活中最熟悉的一个词。一天等于24小事,1440分钟,86400秒。流行的一句名言是“时间就是生命。”怎样做时间的主人,而不浪费生命呢?这是一个既有趣又发人深省的问题。

我的父亲是一名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他一生就是勤奋的一生。他常常教育我们子女要“今日事,今日毕”。在他的【严厉、严格、严密】教育下,从孩提时代起,我就养成了今天能完成的事决不拖到明天的习惯。这种习惯使我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任务。

童年时代,我最崇拜大发明家爱迪生。我读了很多他的故事,后来渐渐悟出了一个道理:斤斤计较时间,努力挤出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是爱迪生成功的诀窍。

小学时代起到如今,我总是不断的给自己规定进取目标——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指标。粗略地计算一下,我自订的计划已经达到XX个了。记得小学五年级的一个假期里,我对《数学——1000个难题》【依依不舍、了如指掌、爱不释手】,就决心在三周内完成全部难题的演算。到最后三天,还有200题没解完。于是我关起门来加倍努力,睡眠时间减少到最低的限度,终于按计划完成了运算。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现在觉得,一个人如果不能不断给自己规定进取目标,身上没有一点压力,往往就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大好年华也会白白流逝。人们常说好习惯是童年养成的,这话是很有道理的。我工作和学习时,全神贯注高度集中精力的好习惯就是从小养成的。曾记得小学时,一次我正在解数学题,邻居家发生了一起未成灾的火警,当时人声喧闹,而我丝毫没有察觉,直到被父亲拖出室外才知道。

过去的事已经不可挽回,但将来的事还来得及弥补。愿我们珍爱今天,从今天开始,争做时间的主人,把一生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无限的事业中去。

1、划去文中【     】不恰当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⑴全神贯注:    

⑵今日事,今日毕:  

                                         

3、“我”之所以能做到“今日事,今日毕”是因为:          

 4、“悟出道理”是什么意思,作者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有体会和理解?      1234567

  三、作文与口语交际的重点与教学建议。

本单元习作训练与口语交际紧密相连,口语交际的话题是“难忘的‘第一次’”,而本次习作则安排了三个安排,其中之一就是《难忘的“第一次”》,另外两个是一是选择你有所感触的事物写一写,二是看漫画,写感想。

本次复习课,我觉得本单元作文复习的重点应放在《难忘的“第一次”》上,习作的重点是“第一次”经历了哪些过程?可以按什么顺序把“第一次”的经历写清楚?运用什么表达方法写出自己获得的启示?“第一次”重在写出学生的真情实感,写出学生的童真、童趣、童心。

而作为作文复习课,在教学时可以结合第一单元学生习作进行适当点评,拿出几入篇较好的佳作,写“难忘的第一次”在叙述经过不具体,事例不吸引的习作,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的修改提高。

总之,综上所述,第一单元总的复习原则就是把握重点,查漏补缺,照顾两头,带动中间,做到既要保本,又要有确实地提高。

1234567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8148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