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设计]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2-2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授课教师

吴凌凌

授课班级

六(8)班

课   时 

课   题

给家乡孩子的信

课   型

阅读课 

1-2

学材分析

     《给家乡孩子的信》这篇课文洋溢着浓浓的人文精神。作者杰出的写作才华和他高尚的人品,必然对学生的心灵产生深深的震撼。

学情分析

      本课的设计过程,教者着意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挖掘文本内涵,通过相关资料的拓展,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旨在让学生通过与文本进行更深层次的对话,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也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掌握本课生字。

能力目标

品味重点句子的意思,理解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

      通过对信中语言文字的感悟,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无比关怀的情感,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学习重难点

      通过对信中语言文字的感悟,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无比关怀的情感,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 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导学准备

安排预习作业,上课前,学生必须充分阅读课文。

学法教法

抓住重点语句,深入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操。

导学流程

学生学习活动

教师导学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出示课题
(3分钟)

 

 

倾听 1234

 

 

2.跟着老师书空课题

 

 

3.齐读课题

        有这样一位老人,一生创作了20多部长篇小说,12本散文游记,大量的短篇小说和译文。有这样一位老人,著名剧作家曹禺称赞他是文学巨人,高举火把照亮人心。他是光,是热,是二十世纪的良心。有这样一位老人,法国前总统密特朗说:“他来了,坐在那里,哪怕不发言,也是一种威严。”有这样一位老人,他把一生的爱和热情全部都奉献给了文学事业。就是这样的一位老人,在2005年10月17日,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同学们,知道这位老人是谁吗?让我们一起大声说出他的名字。(板书“巴金”)巴金爷爷走了,可他留下的文学巨著还在,他当年写给家乡孩子的信还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巴金爷爷写的——《给家乡孩子的信》。 

       教师这段深情的导入,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调动起了学生心中迫切想了解巴金爷爷的愿望,使学生内心充满了对巴金爷爷逝世的悲痛。这样的一段作者介绍,把学生带入了情境之中。

呈现目标
渗透学法
(2分钟)

1.请同学们大声地读读这封巴金爷爷写给家乡孩子的信。想一想,巴金爷爷这封给家乡孩子的信里都写了哪些内容?

2. 把最受感动的语句多读几遍,用笔画出来,再静静地想一想。

自主学习
讨论研究
(10分钟)

自主阅读课文,思考,可以同小组的同学相互合作,交流看法。

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

   这个教学环节旨在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文本,因为学生才是阅读的主体。

交流点拨
达成目标
(10分钟)

 讨论交流:巴金爷爷信中什么地方感动了你?

 

1.不要把我当作什么杰出的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我今年87岁,今天回顾过去,说不上失败,也谈不到成功,我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

 

 

 

2. 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1.体会巴金的为人谦逊(相机出示有关巴金的资料)巴金是一位文学家,也是一位翻译家、出版家。他一生创作和翻译了1300万字的作品。中长篇小说《灭亡》《家》《春》《秋》《雾》《雨》《电》《火》《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短篇小说集《复仇》《光明》《电椅》《抹布》。1234

散文集《旅途随笔》《巴金自传》《随想录》。文学译著《父与子》《处女地》《快乐王子》《笑》《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集》。

点拨指导朗读:巴金爷爷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一生有着那么多辉煌的成就,是个杰出的人,一位著名的文学大师,可是他从不以文学家自居,一生谦逊,过着低调的生活,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地做人。让我们把这段话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我们的敬意。

2.体会巴金的乐于奉献

1)巴金爷爷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巴金爷爷所说的“奉献”到底指什么?请学生说,可用书上的句子,也可以用自己的话。

巴金爷爷就是这样无私地奉献着他的一生。他不止一次说过“我活下去,不是为了取”,他还说过(投影巴金语录):

——我们必须开花。——道德、自尊心就是人生的花……投影巴金生平:

巴金没有领取过国家的工资,他一直靠稿费生活。

巴金关心灾区和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他为帮助灾区和希望工程默默地做了许多工作,但总有一个条件:不要宣传、报道。

近十多年来,他几乎每年都要给“希望工程”办公室捐款,捐款额累计达到了50多万元。

101岁的文学老人巴金两次托人以“上海作家李尧棠”的名义为印度洋海啸灾区共捐款6万元。

他不赞成设“巴金文学奖”,曾把在日本获奖的500万元奖金,全部捐赠给上海作协基金会。

       抓住“杰出”与“普通”这对反义词,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课外资料的补充,大量的作品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巴金一生杰出的成就,更衬托出他的谦逊的品格确实令人敬佩!有了情感上的认识,对学生朗读文本是有指导作用的。

这是作者自己对人生要开花结果最好的诠释。诗一样的语言,在老师动情的配乐朗读下,孩子们的心弦被轻轻地拨动,一下子就明白了“让生命开花结果”之意。再来读文中那些谦逊的文字,真心的话语,学生的情感就自然地流露出来。

如果说在此之前,学生还仅是沉浸在感动之中,那么现在学生的心灵已经被深深地震撼了。一个多么伟大的灵魂!此时,学生的学习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理解课文语言、欣赏语言上,而是进入了迷恋语言、崇尚文本作者的境界,从而实现了与文本、与作者的智慧对话。

 

同步训练
关注慢生
(10分钟)

1.体会巴金对孩子的关爱

是啊,巴金爷爷晚年患上了严重的帕金森综合症,手会不停地抖动,可是尽管如此,他还是强迫自己拿起笔,亲自给孩子们回信。这是为什么呢?

2.巴金爷爷就是这样一个人,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心潮起伏,你们想用怎样的词语来赞扬他呢?(学生说后,请他们上黑板写出。)

质疑问难1234
总结拓展
(5分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欣赏《有的人》

读巴金爷爷写给家乡孩子的信,我们感受到他是那样博爱,那样乐于奉献,那样谦虚,那样珍惜时间,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充满敬意。这普普通通的一封信,既打动了同学们,也打动了老师,我们的心灵一次又一次地被震撼了。我想起了诗人臧克家的一首诗——(投影)

 

                 

巩固练习,延伸拓展

 

作业设计:(可以任意选一题)

 

1.可以给天国里的巴金爷爷写一封简短的回信。注意书信的格式。

2.可以用名言概括巴金爷爷的品质。

3.可以写一首情真意切的小诗献给巴金爷爷。

4.抄写一个课文中让你感动的片段。

5.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去读一读巴金的作品。

设计意图:作业的设计又一次体现了教师对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尊重,旨在让学生学会表达,并激发出学生的阅读期待。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80403.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