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国标版第四单元六上数学检测卷]苏教国标版第十一册语文第三单元的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2-1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第8课《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简介人物,激发学习兴趣。从课题入手,感知课文
1、根据生活常识,请学生交流对小草和大树的认识。
2、课文所写的夏洛蒂成才的故事为什么要以“小草和大树“为题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交流理解。在交流过程中,老师相机指导,理清文章的大致思路。形成板书:
小草
家庭不幸,艰难谋生
立志写诗,遭遇打击
反思权衡,开拓新路
孜孜不倦,敲开文学圣殿的大门
大树
三、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2、朗读思考;哪些自然段讲的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可以合并起来。
3、学生默读思考,同桌交流。
4、指名说说全文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适当点拨。
5、请学生概括出全文主要内容
四、指导写字。
1、师重点指导。
2、学生写字
3、展示评议
五、布置作业。
1、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领悟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聪明智慧 的人才可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教学重点: 结合家庭不幸、艰难谋生的情节,理解感悟主人翁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热爱学习、要强好胜、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教学难点: 抓住生活“再艰苦再劳累,……跟父亲读书”等细节体会主人公热爱学习、要强好胜的性格。
教学过程:
一、抓住重点,感悟形象。
1、结合家庭不幸、艰难谋生的情节,理解感悟主人翁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热爱学习、要强好胜、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1)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说说主人公遭遇了怎样的家庭不幸。
(2)面对这些不幸,主人公是怎样艰难谋生的呢?用笔把表现主人公艰难谋生的词句画下来,多读几遍,交流感受,体会其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抓住“洗衣、、烧饭、缝缝补补、拾柴、捡破烂”等词体会主人公为生活而忙碌奔波的形象,感受主人公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人物性格,抓住生活“再艰苦再劳累,……跟父亲读书”等细节体会主人公热爱学习、要强好胜的性格。抓住“始终没有停止过写作尝试,……幸运之门”等细节,体会主人公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2、结合立志写作、遭遇打击的情节,理解感悟主人公百折不挠的性格。
(1) 朗读第三、四自然段,交流感受。在写作的道路上,夏洛蒂遇到的
挫折
(2)重点阅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夏洛蒂向骚塞请教前后不同的心情。
(3)指导有感情朗读这两个自然段,体会吓洛蒂的坚强性格。
(3) 合反思权衡,开拓新路的情节,理解感悟主人公不服输的性格。
面对这些沉重的打击,夏洛蒂服输了吗?你从那里看出来?
(4) 结合孜孜不倦、敲开文学圣殿的大门的有关情节,理解感悟主人公
为改变命运所表现出来的勤奋和坚强毅力。夏洛缔有没有通过写小说实现自己的理想,敲开幸运之门呢?她是如何敲开的?
(5) 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主人公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取得成功的
喜悦。
二、回归整体、感悟成功
1、交流对课题“小草和大树”的理解,领会题目通过鲜明对比抓住读者、发人深思的艺术,进一步体会主人公与命运和世俗偏见抗争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追求理想的性格。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2、回顾课文整体把握“小草”成长为“大树”的艰辛历程,交流夏洛缔取得成功的人生启示
板书设计:
小草
家庭不幸,艰难谋生
立志写诗,遭遇打击
反思权衡,开拓新路
孜孜不倦,敲开文学圣殿的大门
大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第8课《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3、理解课文,领悟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聪明智慧的人才可能拥有精彩人生。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齐读课题
   学生交流对大树和小草的认识。
    课文所写的夏洛蒂.勃朗特成材的故事为什么要以“小草和大树”为题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交流理解。
二、自读课文:
   1、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词语:指名读生字,找出生字所在的词以及新词。说说对词语的理解。齐读词语。
     嗷嗷待哺 要强好胜 节衣缩食 脱颖而出 寥寥无几 惴惴不安 孜孜不倦 大名鼎鼎
   2、读后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四、理清课文层次,分段。
   1、默读课文。
   2、给课文分段,说说段意。
     一(1节):概述了《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是以为在逆境中成材的典范。
     二(2-4):讲述了生活在极度贫困家庭的夏洛蒂.勃朗特坚持学习、写作,不断遭受着打击与失败。
     三(5-7):讲述了夏洛蒂.勃朗特姐妹经过慎重思考,从写诗改为写小说,争分夺秒、孜孜不倦终获成功。
五、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第一大段
   1、默读,文中把夏洛蒂.勃朗特比作什么?
   2、认识仙人掌花吗?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感受到主人翁不屈的精神和在恶劣环境中茁壮成长的顽强生命力。)
三、学习第二大段
    读第二自然段
   1、朗读课文,说说主人公遭遇到了怎样的家庭不幸?
   2、面对这些不幸,主人翁是怎样艰难谋生的?用笔把表现主人翁艰难谋生的词语画下来,多读几遍,交流感受,体会其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
    1)抓“洗衣,烧饭、缝缝补补、拾柴、捡破烂”等一连串生活细节体会主人翁为生活而奔波而忙碌的形象,感受主人翁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性格。
    2)抓“再艰苦再劳累,都不肯放弃学习,上不起学,在家里跟父亲读书”等细节体会主人翁热爱学习、要强毫升的性格。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3)抓“始终没有停止过写作尝试,希望用笔敲开幸运之门”等细节,体会主人翁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读第三、四自然段,交流:
 1、在写作的道路上,夏洛蒂遇到的挫折:
   1)遭遇诗人嘲讽训诫。
   2)自费出版诗集,只卖出两本。
 2、体会夏洛蒂向诗人请教前后不同的心情。
   抓“惴惴不安”等,开展对话交流,想象主人翁害怕而又充满期盼的心情。
 3、夏洛蒂热切盼望的结果怎样?
   抓“原样退回”等词语理解诗人所说话的意思。
 4、面对这样傲慢的训诫,夏洛蒂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抓重点词开展想象,体会倔强、不屈服的性格。
 5、沉重的打击,夏洛蒂屈服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四、学习第三大段
 1、夏洛蒂有没有通过写小说实现自己的理想,敲开幸运之门呢?
 2、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主人翁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取得成功的喜悦。
五、回顾全文
 1、交流对课题的理解。
  (通过题目鲜明对比抓住读者、发人深思的艺术,进一步体会主人翁与命运和世俗的偏见,抗争的勇气和坚持不懈追求理想的性格。)
 2、回顾全文,整体把握“小草”成长为“大树”的艰辛历程,交流夏洛蒂成功的人生启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第九课《轮椅上的霍金》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从提供的词语中选两个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霍金是一位非凡的科学家,也是一位生活强者,教育学生学习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伟大人格。
  课前准备:搜集霍金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大家可能听说过张海迪的名字,张海迪从小学时起患了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失去了知觉,长年坐在轮椅上,但是她以顽强的毅力战胜疾病和重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小学到大学的学业,掌握了好几种外语,翻译、创作了不少感人的作品,成为我国当代青年景仰的楷模。古今中外有许多这样身残志坚、勇于向全挑战、创造奇迹的人。今天,我们学习《轮椅上的霍金》一课(板书课题),文中所介绍的人物霍金,其事迹其精神将会使你更加惊叹,甚至不敢相信世界上竟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事。
   2、交流霍金的资料。
  二、自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再读课文,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读音。
   2、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四、理清课文层次,分段。
   1、默读课文,课文写了霍金的哪些事?
   2、给课文分段,说说段意。
    一(1—2自然段)讲撰写《时间简史》的史蒂芬·霍金被称为“宇宙之王”。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二(3—7自然段)具体叙述瘫痪40年的霍金在受到病魔的残酷折磨下依然顽强地进行科学探索的事迹。
    三(8—12自然段)讲霍金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感动了大众。
  五、归纳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词语读音。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比较阅读,品味语言。
   1、出示材料,比较阅读。
     出示配读材料:
     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广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出示课文:
     虽然,他的身体一点也没有离开过轮椅,但是,他的思维却飞出了地球,……他还建立了非常美的科学的宇宙模型。
   2、朗读比较。
   3、交流感受。
     同样是介绍霍金的科学研究及其业绩,课文以丰富的想象,“再现”了霍金进行科学探索的情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霍金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
  三、感受魅力,体会中心。
   1、自读课文,了解除了霍金的勇敢顽强以外,课文还介绍了霍金的哪些故事?尝试给故事拟小标题,并讲出理由。参考标题:
    (1)不愿被外人打扰。
    (2)一颗感恩的心。
   2、交流感受,品味这两则故事表现了霍金怎样的品质?
    (1)“不愿被外人打扰”主要讲述了霍金不愿意被人顶礼膜拜,安静工作的故事,体现了霍金不贪图虚名、脚踏实地的科学研究品质。
    (2)“一颗感恩的心”主要讲述了霍金回答记者关于命运的提问的故事,面对残酷的命运,霍金没有抱怨,而是为了自己所能拥有的一切感到高兴,体现了霍金正视命运、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
  四、总结课文。
  五、布置作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第九课《轮椅上的霍金》设计二: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从提供的词语中选择两个造句。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了解霍金是一位非凡的科学家,也是一位生活强者,教育学生学习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伟大人格。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搜集资料。
  二、观察表达,感悟形象。
   1、展示霍金的有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抓住这些图片的共同特征,描述人物形象。
   2、对照课文,找出课文描写人物形象的有关语句,进行朗读,理解“标志性形象”的含义,加深对人物战胜疾病的英雄形象的感受。
  三、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2、朗读思考;哪些自然段讲的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可以合并起来。
   3、学生默读思考,同桌交流。
   4、指名说说全文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适当点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请学生概括出全文主要内容
  四、指导写字。
   1、师重点指导
   2、学生写字
   3、展示评议
  五、布置作业
    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了解霍金是一位非凡的科学家,也是一位生活强者,教育学生学习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伟大人格。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了解霍金是一位非凡的科学家,也是一位生活强者,教育学生学习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伟大人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词
   2、指名读课文
  二、比较阅读,品味语言
   1、出示材料,比较阅读。
     出示配读材料:“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解开了宇宙之迷”
     出示课文:虽然,他的身体一点也没有离开过轮椅,……非常美的科学的宇宙模型。
   2、朗读比较
   3、交流感受。同样是介绍霍金的科学研究及其业绩,课文以丰富的想象,“再现“了霍金进行科学探索的情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霍金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
  四、感受魅力。复述故事。
   1、自渎课文,了解除了霍金的勇敢顽强以外,课文还介绍了霍金的哪些故事?尝试给故事拟一个小标题,并讲出理由。参考标题:
    (1)不愿被外人打扰
    (2)一颗感恩的心
   2、交流感受。品味这两则故事表现了霍金怎样的品质?
    (1)“不愿被外人打扰”主要讲述了霍金不愿意被人顶礼膜拜,安静工作的故事,体现了霍金不贪图虚名、脚踏实地的科学研究品质。
    (2)“一颗感恩的心”主要讲述了霍金回答记者关于命运的提问的故事,面对残酷的命运,霍金没有抱怨,而是为自己所能拥有的一切感到高兴,体现了霍金正视命运、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
   3、复述故事。
  五、编写故事,拓展应用
    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图书,搜集某一位科学家或名人的资料,选取合适的材料,集中介绍人物的某一方面,要求拟出合适的小标题,语言生动形象,具有一定的文学性。

  板书设计:
                    9、轮椅上的霍金
                 坚强、正视命运、乐观向上
              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伟大人格。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第九课《轮椅上的霍金》教学设计三:
设计理念:
本课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霍金是一位非凡的科学家,也是一位生活强者,教育学生学习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伟大人格。因此,设计本教案时,我抓住“非凡”这个词语进行引导读书,让学生在感动之余体会霍金的人格魅力并向其学习。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从提供的词语中选择两个造句。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体会霍金的“非凡”之处。
教学难点: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了解霍金是一位非凡的科学家,也是一位生活强者,教育学生学习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伟大人格。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激情导入
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导入,介绍霍金的重要成就及崇高地位。
二、观察表达,感悟形象。
1、展示霍金的有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抓住这些图片的共同特征,描述人物形象。
2、对照课文,找出课文描写人物形象的有关语句,进行朗读,理解“标志性形象”的含义,加深对人物战胜疾病的英雄形象的感受。
三、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2、朗读思考;哪些自然段讲的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可以合并起来。
3、学生默读思考,同桌交流。
4、指名说说全文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适当点拨。
  请学生概括出全文主要内容
四、指导写字。
 1、师重点指导
 2、学生写字
 3、展示评议
五、布置作业
  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继续走进霍金的世界。
二、初步阅读,感受“非凡”
1、学生读课文,找一找,那些地方让你感受到霍金的非凡,就划下来。
    学生自由读书。
2、全班交流
   提生回答所找之处,同时进行朗读指导与归类。
3、归类:
经历非凡(年轻有为时遭遇不幸,身体完全变形,坚持学习和工作)
(读出同情)
       成就非凡(建立科学的宇宙模型,成为最年轻的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读出敬佩)
 精神非凡(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
(读出感动)
四、感受魅力。
1、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语句
   (1)  中心句 “命运对霍金十分残酷”概括语段的主要内容。
    (2) 过渡句   “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感动了大众”承上启下。
     1、默读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五、感悟升华,拓展应用
1、出示:“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身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2、想想霍金还可能感谢什么,用“我的……我有……”的句式练习
学生交流。
3、师:同学们,霍金拥有的不过是这些,但是他却抱着一颗感恩的心看待自己拥有的一切。我们呢?我们拥有什么?请你也来写一些好吗?
学生自由写。
全班交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第十课《生命的林子》教案一:
教学目标:
   1、 读懂课文,理解“晨钟暮鼓”“郁郁葱葱”“莽莽苍苍”等词语,并积累这些词语。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2、 学习文中的比喻句,体会老方丈借喻说理诱导弟子的话语。
   3、 学习本文形象描写的方法。
   4、 明白一个人成材离不开它所存在的环境,离不开竞争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领悟本文语句中所蕴涵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娓娓谈话,激发兴趣
    师:吴承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有四个栩栩如生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一个著名的人物就是唐僧。你们知道唐僧是根据我国唐朝哪个高僧的原型塑造的吗?
    生:唐玄宗时候的玄奘。
    师:谁从课外书或者影视中了解到玄奘是个什么样的高僧?
    生一:他是一个意志坚强的高僧,历经磨难,终于取得了真经。
    生二:他能够潜心苦读诗经,心地善良,一心想普渡众生。
    ……
    出示玄奘铜像及相关图片,师介绍玄奘的生平:
    玄奘生平:唐代著名高僧、佛经翻译家、旅行家
    玄奘(600-664年)是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佛经翻译家、旅行家。俗姓陈,名炜。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人。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翻译家、旅行家、外交家、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他西行5万里,历时17年,到印度取真经,并穷一生译经1335卷。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他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玄奘:一个真理的朝圣者为孤身求法而西行
    公元627年秋,唐贞观元年,28岁的玄奘法师混杂在逃难的灾民中间,悄悄的离开了长安,开始了孤身求法的西行历程。
    十七年中,玄奘备历艰辛,忍饥挨饿,越沙漠,度雪岭,顶风暴,斗盗贼,九死一生,从未考虑过回头。玄奘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去伪经,求真经,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
    师:从以上介绍中,我们知道玄奘之所以能取得令世界所瞩目的成就,是和他的顽强意志和勤奋学习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玄奘成为一代高僧之前的一个故事《生命的林子》
  二、 自读全文,整体感知
    师:下面请同学们对照自学提纲先自己学习,看谁最会读书。
    学习提纲:
    1、以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玄奘为什么要离开法门寺?
    2、方丈为什么带他去山后的松林,是怎样借机启发玄奘的?
    3、、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语句多读读,你会联系课文和生活中的例子去理解吗?
    4、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从中悟到了什么道理?
  三、 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师:玄奘为什么要离开法门寺呢?
    生:因为玄奘静思养神,潜心修身,虽然感到自己青灯黄卷苦习多年,谈经论道却远不如寺里的许多僧人。
    生二:因为有人劝说他,法门寺高僧济济,水深龙多,玄奘在众多高僧中很难出人头地,不如去偏僻的小寺中阅读经卷,这样,他的才华会很快显露出来。
    生三:玄奘觉得别人的话对,变打算离开法门寺。
    师:哪个词语写出了玄奘经过了慎重的思考后,离开法门寺的决心很大?
    生:决意。
    师:方丈明白了玄奘的意图,为什么不直接劝说玄奘留下?他是怎样一步步借比喻来告诉玄奘留下来的理由的。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生一:老方丈知道玄奘想了许久才决意离开的,直接讲道理,玄奘肯定听不进去。
    生二:老方丈先问烛火和太阳哪个更亮,并问他愿意做什么。玄奘思忖了好久并郑重说要做太阳。
    师:老方丈为什么要带玄奘去寺后的松林说话呢?你是怎样理解他的话的?
    生一:因为松林里有的树木乱枝纵横,只能做煮粥的薪柴,有的树木郁郁葱葱,可以做栋梁,老方丈想借树木成材告诉玄奘道理。
    生二:我想老方丈借树木成材的环境告诉玄奘不要害怕竞争。竞争反而有利于成才。
    师:我想请两个同学读方丈和玄奘的对话,其他同学体会老方丈是怎样的一个长者?
    两生读。
    生一:我看出老方丈是一个循循善诱的长者。
    生二:我觉得老方丈很耐心的,很会打比方教育学生的。
    生三:老方丈很亲切和蔼的,很有劝告人的方法,很懂得成才的道理。
    师:哦,也就是说他知识渊博,有自己更为独特的见解。他还善于把深刻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以眼前的松树为例让弟子心服口服。那老师也要向他学习,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掌握良好的教育方法。
    师:那玄奘领悟了老方丈的话没有?你是从哪一句读到的?
    生:玄奘领悟了老方丈的话,他决定不离开法门寺了。我是从第9自然读到的。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玄奘把法门寺比作了什么?把山野小寺比作什么了?
    生:他把法门寺比作了郁郁葱葱的大林子,把山野小寺比作了远离树林的不成大器的树了。他懂得自己离开了众多高僧竞争的法门寺,自己失去竞争的环境,就不会成才了。
    师:玄奘于是静下心来,结果怎样了?请把第十自然段读一读。
    生齐读:在法门寺这片森林里,玄奘苦心潜修,终于成为一代名僧。
    师:学到这里,你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吗?
    生一:课文讲了玄奘原来要离开法门寺,到一个偏远的小寺去修行,但后来经过方丈的教导和启发,最后留下来潜心苦修,结果成为一个高僧的事。说明一个成才的人是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就像一颗大树,不能远离森林。
    生二:我懂得了成才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好的环境有利于人成才。如孟母三迁的故事。
    生三:害怕竞争,你就会被淘汰。越是和高手在一起,越有利于提高自己。比如玄奘可以从众多高僧那里学到东西,为了超过他们,他就要更加勤奋学习。
    师:是啊,我们个人的成长与集体、与社会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让我们在集体中、社会中,去竞争,去锻炼自己吧,让自己也成为向玄奘那样有成就的人,好吗?请同学们把课文最后一句话齐读一遍。
    生齐读。
  三、总结收获,积累语言
    师:老师很喜欢课文中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亲切和蔼而循循善诱的老方丈,一个是潜心苦修的玄奘。那学完本课,你们在思想上有收获,在写作上有什么收获吗?
    生一:我觉得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层次很清楚。
    生二:课文把深刻的道理寓于老方丈和玄奘的对话中,这种写法值得我借鉴。
    生三:课文用比喻来告诉人们道理,借物喻理,我也要学习这种写法。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师:课文有好多叠词、成语的运用恰到好处。如:喧喧嚷嚷、郁郁葱葱、莽莽苍苍、晨钟暮鼓、出人头地、芸芸众生、鹤立鸡群等等,这些词语的运用,大大丰富了文章的语汇,也使全文显得更加庄重,典雅。
  四、 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把再次走近玄奘,去相关大网站了解玄奘成长的历程吧,也希望你们有新的感悟,欢迎以读后感的形式和大家交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第十课《生命的林子》教学设计二:
    《生命的林子》是国标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了高僧玄奘在法门寺方丈的点化下最终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人必须要在竞争的环境中才会成材,就像一棵大树,不能离开森林。文字浅显,但意味深长。尤其是老方丈看待人生的态度、劝戒他人的艺术都值得鉴赏和回味。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明白一个道理:立志成材的人不能离开竞争的环境。
2、感受老方丈说理的艺术。
3、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综合能力。
4、在学生可理解的基础上适时、适当地渗透一些人生态度和初步的哲学思想。
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课文
第二课时:拓展阅读
                      预习要求
一、抄写生字词
二、摘录你认为的本文的关键词
三、思考:法门寺是一座怎样的寺庙,玄奘为什么要选离开?课题如何理解?
四、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第一课时
一、揭题
    交流关键词(法门寺、玄奘、方丈、林子)
    用关键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走进法门寺
    1、这是一座怎样的寺庙?
   法门寺是一个香火鼎盛的名寺……
   法门寺是一个名满天下的名寺……
           (出示)
    2、读好这两句话
三、感受玄奘
    1、玄奘为什么要离开?
   无暇清修
   压力太大
    2、从中感受玄奘形象(立志成材)
    3、读与方丈的对话,探究“太阳”和“烛火”的比喻,有什么异同?(都能发光,但一个只能照亮一小块地方,另一个却照亮了整个天地) 
    4、再读课文,再次感受玄奘形象(立志成材)
四、 理解林子
    1、自读6、7自然段,圈画批注松树与林子里的松树的不同。
(郁郁葱葱、几棵;挺拔秀颀、弯曲)
    2、研读8自然段,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承接”“鹤立鸡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3、联系实际谈理解,引导认清集体里的竞争会使人拥有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4、回归法门寺,说说新的认识。
    “再回头看看,法门寺还是原来的法门寺吗?既然依然喧喧嚷嚷、高僧挤挤的法门寺,这次,玄奘为什么又欣然处之了呢?”(看问题的心态很重要。)
五、点击名僧
    1、补充玄奘的资料
    2、说说成为名僧的原因,揭示中心,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六、亲近方丈
    1、说说方丈的印象
    2、谈话引向深入(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太阳,更多的人还是做平平凡凡的蜡烛。但无论是太阳还是蜡烛,都请释放出所有的光和热。)
七、回归课题
    1、如何理解生命的林子
    2、小结
八、 质疑问难,师相机解决。
                      第二课时
一、第一课时扫尾工作
二、拓展阅读《泥泞留痕》《浮生若茶》
三、撰写感受
 附录:                 
                        泥泞留痕
               李雪峰
 
    鉴真和尚刚刚剃度进入空门时,寺里的住持见他天资聪慧又勤奋好学,心里对他十分赞许,但却让他做了寺里谁都不愿做的行脚僧。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吃苦受累不说,化缘时还常常吃白眼,遭人讥讽挖苦。鉴真对此忿忿不平。
    有一天,日已三竿了,鉴真依旧大睡不起。住持很奇怪,推开鉴真的房门,见鉴真依旧不醒,床边堆了一大堆破破烂烂的芒鞋。住持叫醒鉴真问:“你今天不外出化缘,堆这么一堆破芒鞋做什么?”
    鉴真打了一个哈欠说:“别人一年一双芒鞋都穿不破,可我刚刚剃度一年多,就穿烂了这么多的鞋子,我是不是该为庙里节省些鞋子?”
    住持一听就明白了,微微一笑说:“昨天夜里落了一场雨,你随我到寺前的路上走走看看吧。”
    鉴真和住持信步走到了寺前的大路上。寺前是一座黄土坡,由于刚下过雨,路面泥泞不堪。
    住持拍着鉴真的肩膀说:“你是愿意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还是想做一个能光大佛法的名僧?”
    鉴真说:“我当然希望能光大佛法,做一代名僧。但我这样一个别人瞧不起的苦行僧,怎么去光大佛法?”
    住持捻须一笑:“你昨天是否在这条路上行走过?”鉴真说:“当然。”
    住持问:“你能找到自己的脚印吗?”
    鉴真十分不解地说:“昨天这路又坦又硬,小僧哪能找到自己的脚印?”
    住持又笑笑说:“今天我俩在这路上走一遭,你能找到自己的脚印吗?”
    鉴真说:“当然能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住持听了,微笑着拍拍鉴真的肩说:“泥泞的路才能留下脚印,世上芸芸众生莫不如此啊。那些一生碌碌无为的人,不经风不沐雨,没有起也没有伏,就像一双脚踩在又坦又硬的大路上,脚步抬起,什么也没有留下。而那些经风沐雨的人,他们在苦难中跋涉不停,就像一双脚行走在泥泞里。他们走远了,但脚印却印证着他们行走的价值。”
    鉴真惭愧地低下了头。从那以后,他年轻有力的脚印留在寺前的泥泞里,留在了弥漫着樱花醇香的扶桑泥土里……
    在泥泞里行走,生命才会留下深刻的印痕。
 
              浮生若茶
                         李雪峰
    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慕名寻到老僧释圆,沮丧地说:“像我这样的人,话着也是苟且,有什么用呢?”释圆听后什么也不说,只是吩咐小和尚:“施主远途而来,烧一壶温水送过来。”
    稍顷,小和尚送来了一壶温水,释圆老僧抓了一把茶叶放进杯子里,然后用温水沏了,放在年轻人面前说:“施主,请用茶。”
    年轻人呷了两口,摇摇头说:“这是什么茶?一点儿茶香也没有呀。”释圆笑笑说:“这是名茶铁观音啊,怎么会没有茶香?”
    释圆又吩咐小和尚说:“再去烧一壶沸水送过来。”沸水送来后,释圆起身,又取一个杯子,撮了把茶叶放进去,稍稍朝杯子里注了些沸水。年轻人俯首去看,只见那些茶叶在杯子里上下沉浮,一丝细微的清香袅袅溢出来。年轻人禁不住欲去端那杯子,释圆忙微微一笑说:“施主少候。”说着便提起水壶朝杯子里又注了一缕沸水。年轻人再俯首看杯子,见那些茶叶沉沉浮浮得更杂乱了,同时,一缕更醇更醉人的茶香在禅房里轻轻弥漫。释圆如是地注了五次水,那一杯茶水沁得满屋生香。
    释圆笑着问:“施主可知同是铁观音,却为什么茶味迥异吗?”年轻人思忖着说:“一杯用温水冲沏,一杯用沸水冲沏。”
    释圆笑笑说,用水不同,则茶叶的沉浮就不同。用温水沏的茶,茶叶轻轻地浮在水之上,没有沉浮,怎么会散逸它的清香呢?而用沸水冲沏的茶,冲沏了一次又一次,茶叶沉沉浮浮,就释出了它春雨的清幽,夏阳的炽烈,秋风的醇厚,冬霜的清洌。
    是的,浮生若茶。我们何尝不是一撮生命的清茶?而命运又何尝不是一壶温水或炽热的沸水呢?茶叶因为沸水才释放了深蕴的清香;而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的挫折和坎坷,才能留下我们一脉脉人生的幽香!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第11课《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教学设计一: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生字,理解词语。
3、 了解鲁滨逊的经历,理解“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的含义。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4、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学会生存,学会坚强的人生的道理,培养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兴趣。
                              第一课时
一、谈话交流
1、 同学们最近在读什么书?有什么感受?
2、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日记改编的课文,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受
  1、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自读课文,整体感受
1、 请同学们读课文,课文中的“我”是谁?他得到的是一本怎样的书?
——这本书是爷爷赠给爸爸,爸爸又赠给了“我”的一本三代相传的书。
——这是一本扉页上写有爷爷给爸爸的赠言“这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和爸爸写给“我”的赠言“学会生存”的书。
——这是一本历险小说,主人公鲁滨逊是一个聪明机智而又具有坚强毅力的人,他在一座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有一段长达28年的历险生活。
——这是一本让吴缅非常喜欢的书,给了吴缅启迪和希望的书。
一、重点研讨,深入理解。
1、《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历险小说究竟写的是什么内容?让“我”爱不释手?
小说描写了鲁滨逊在在一座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有一段长达28年的历险生活。
2、 要能在一座孤岛上生活28年需要什么?这些东西都是现成的吗?鲁滨逊是怎样获得这些生活必须品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7——11自然段,画出体现鲁滨逊聪明机智又坚强毅力的词句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汇报交流,理解鲁滨逊的聪明机智和坚强毅力。
1)一开始鲁滨逊*什么为生,他做了些什么?
做木筏,把食物等一一送到岛上,搭帐篷,*剩下的食物生存。
2)这些食物非常有限,为了维持生活鲁滨逊又做了些什么?
种植大麦和水稻,制作粗糙的面包,捕捉并驯养山羊作为肉食来源,养鹦鹉做伴,做家具。
3)后来生活怎样?
4)鲁滨逊在岛上的生活怎样?你觉得他的生活幸福吗?
(体会鲁滨逊从一开始的孤独、艰难到后来充实而幸福的生活,理解他的聪明机智和坚强毅力。)
5)读到这里,你觉得这部小说的内容有吸引力吗?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二、体会“我”的感受
1、 读书要读出自己的感受,课文中的吴缅读《鲁滨逊漂流记》后有什么感受?
——很喜欢笛福在书中的一句名言。
——非常喜欢鲁滨逊这个人物。
——要把这本书珍藏起来,传给儿子。
2、 理解“名言”。
1) 你能说说这几句名言吗?这些名言给了你什么启迪?
2) 吴缅喜欢上了书中的一句名言,这句名言的内容是什么?我是怎样理解这句名言的?
——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
3) 我们大家是怎样理解这句名言的呢?能结合自己经历或读过的书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3、 除了理解一些名言的意思外,老师觉得读书的时候还要能发挥想象力,想象出人物的形象,吴缅在读书的过程中慢慢勾画出鲁滨逊的样子,让我们来读读课文14段。
4、 吴缅为什么希望自己成为这样一个人呢?从这身装束打扮中你能看出鲁滨逊是“一个探索者,一个发明家,一个善于创造性劳动的人”吗?
三、理解课题
1、 吴缅为什么要把这本书珍藏起来,传给儿子呢?
2、 吴缅爷爷为什么要把书传给他的爸爸,他爸爸为什么又把书传给吴缅呢?
3、 现在我们能不能说说课文为什么要以“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为题?这本书男孩子能读吗?
四、读些结合
1、 这篇课文不仅是日记,而且是一篇优秀的读书笔记,学了课文能不能说读书笔记主要围绕哪些方面展开的?
(书的来历,书的主要内容,读书的感受三方面)
2、我们也选择一本书,认真阅读,围绕这三方面尝试写一篇读书笔记,准备开一个读书报告会。
五、课后作业
写一篇读书笔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第11课《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设计二:
教学提示:
    本文选自童话作家杨红樱长篇小说《男生日记》。是由一个男孩的日记改编成的课文这篇日记的本身也是这个男孩的读后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领悟学会生存,学会坚强人生的道理。
3.激发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兴趣,学会怎样去阅读书,打开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门。
教学流程:
一、发现话题。
1.出示课题。同学们,今天老师和你们学习一篇新课文。跟老师一起读课题: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当你读到这个课题,你脑袋里会出现什么问题 。
2.同学肯定问了许多问题,在这么多问题中,有两个问题对于学习这篇课文来说是最关键的,第一,为什么这本书是男孩子必读的书。第二,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接下来我们就围绕这样两个问题来读文章。
【幻灯片:
  1.为什么这本书是男孩子必读的书。
  2.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二、通读课文。
1.同学们,通过预习,相信大家已经会读这篇文章的词语了,但是有几个词语的字音很容易读错。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请跟老师读。
【幻灯片:扉页  惬意    粘补   驯养  背一个筐子  栖身  】
——扉页就是书的封面之内印着书名,作者等内容的一页,也指封面或封底前与书皮相连的那个空白页。
——背一个筐子,背表示动作的时候念第一声,再跟老师念一遍。
——接下来请你自己再来练习读一遍这些词语。一定要读准字音哦!
2.下面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这本书为什么是男孩子必读的书。
【幻灯片:为什么这本书是男孩子必读的书?】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怎样读呢?老师教大家一个办法,读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关注书的扉页和书的内容,边读边想,从文字中去寻找答案。
    同学们读得真用心,是啊,这本书三带相传,肯定非常珍贵,在书的扉页上有爷爷写给爸爸的话“ 一个男孩子必读的书,”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幻灯片: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有父亲写给我的话 “ 学会生存。”
【幻灯片: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学会生存】
    学会生存可是关系到一个人的生命,当然重要。并且《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的内容也中能让人获得许多生存的道理,所以这本书确实是男孩子必读的书。
三、精读故事。
1.读主要内容
(1)可是这放在我抽屉里的书却是一点都不起眼的,相反,它很旧很旧,封面已经看不出颜色,还用透明胶带粘补过。翻开书,里面的纸已经泛黄了,可它偏偏是我家三代相传的书,是男孩子必读的书,而且我才读几行,就已经爱不释手了。这到底是怎样的书这么具有魅力,你们想读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本书。
(2)幻灯片出示《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梗概。
    英国青年鲁滨逊从小喜欢航海,曾三次离家到南美各地旅行。一日他怀着云游四海的高远志向,告别家人,越过大西洋和太平洋,在惊心动魄的航海中经历无数险情,后来整条船在太平洋上不幸遇难,船上的人都葬身海底,惟有他一人得以奇迹般地活下来,并只身来到一座荒无人烟岛上。他从绝望的缝隙中得到了生命的启示,性格坚强的鲁滨逊在岛上独立生活了28年。他在孤岛上劳作生息,开拓荒地,圈养牲畜,生产水稻和小麦,年复一年与孤独为伴,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圣经》成为他的精神支柱,凭着惊人的毅力和顽强不息的劳动,他盖起了房子,收获谷物,驯养山羊,用兽皮制作衣物。他曾与野兽斗智,也曾与吃人肉的野人斗勇。后来他搭救了一个土人,称他为“星期五”,把他收作仆人。他以非同寻常的毅力和勇气,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用勤劳的双手,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生存的家园。
    一直到第28个年头一艘英国船来到该岛附近,鲁滨逊帮助船长制服了叛乱的水手,才返回英国。这时他父母双亡,鲁滨逊收回他巴西庄园的全部受益,并把一部分赠给那些帮助过他的人们。
    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来为你们读。请你认真听。听完之后,你对这本书能有什么了解?
(3)其实,读了这段话,你已经能对故事的大概内容有了一个全面的整体的了解。这段话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在阅读一本书之前,我们就可以像刚才这样先读读书的主要内容,对书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品读情节中构建人物形象。
(1)【幻灯片:他做了一只木筏,把沉船上的食物、制帆篷的布、枪支、弹药、淡水、酒、衣服、工具等一一送到岛上。他用帆布搭起帐篷,作为栖身之处,并将船上运来的东西藏在这里,*船上剩下的食物生活。】
    这是这课文中写到的一个概括性的简短的故事情节,请你读读这个情节,边读边想象,在你的脑海里能不能像放电影一样,把这个故事的情节变成一幅幅活的的画面。
(2)看到画面了吗?随着文字,在你的脑海里闪现了怎样的画面呢?鲁滨逊在孤岛上过得是怎样的生活,他又是怎样面对的呢?谁能说一说。
(3)在我们想象的画面中我们能看到鲁滨逊在这座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栖身的艰辛与面对的危险。但是他却能勇敢地克服。读书就应该这样,读的时候要在脑海里闪现画面,只有这样,人物的形象就鲜活了,那么书就被你读活了,你才真正地读进书里边去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4)课文中还有许多像这样概括性的简短的情节,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边读边想象,这时候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滨逊的形象,等会儿请同学交流你所看到的画面。
(5)同学们一定能通过想象,把文字变成了会动的立体画,从中认识到鲁滨逊在困难中,在危险里,他勇敢顽强坚忍,热爱劳动,看到了鲁滨逊这样一位成功者,一位英雄的形象。
3.欣赏名言获得启示。
(1)刚才我们阅读了书的主要内容,并通过欣赏一些故事情节感受到人物的形象。这样读书还不够,我们还得关注书中那些非常简短但是却蕴涵一些道理,能给予我们启示的名言。
【幻灯片: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百倍。】
    这是课文中写到的伏笛在书中的一句名言,请你读读这句名言。谁能联系文章内容说一说你对这句名言的理解?
    同学们说得不错。一个人如果从心理上被打垮了,那么他就没有机会去战胜任何困难。如果鲁滨逊被这突来的灾难,被经历的危险与困难打垮的话,他就不能活下去,即使完全有机会生存,他也由于精神上被打垮而无法生存。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帮我们丰富了对这本书,对鲁滨逊这个人物的理解。
(2)老师在读《鲁滨逊漂流记》的时候,发现了这样一句话,同样的简简单单,同样能给我们许多启示。
【幻灯片: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这个绝对的真理,使我重新振作起来。】
    请你读读这句,你又能感悟到什么?谁能向同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空想是不可能现实的,空想家永远做不成你想做的事情。鲁滨逊明白这个道理,更清楚明白自己的处境,如果只幻想着生活出现奇迹,总坐着幻想现实的改变,自己必然会被这个孤岛给吞噬。他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才能振作,才能求生的欲望与动力。而这句话也是可以激励我们每个人的名言。其实这样的名言很多,
    在读书的时候,我们必须有这样一双慧眼,去发现这样的能给我们启示的精练的名言,从而获得教益。
    接下来老师给你点时间请你把这两句话记在脑海里。
四、总结练习
(1)刚才我们先读了故事的主要内容,再欣赏了精彩的故事情节,进行想象,在头脑中形成了鲁滨逊这个这个人物鲜明的形象。然后又读能给予我们启示的名言,这其实是读完一本书的过程,按照这样的读书方式,你就能真正地从书中汲取营养。就是这样一本书,让人三代相传,爷爷在书的扉页写上一个男孩必读的书,爸爸在上面写学会生存,我读了这本书,也决定把书好好珍藏,等自己有了儿子,就把这本书再传给他。那如果是你,如果你要把这本书传给自己的儿子,你会在书的扉页上写上什么呢?你也能像爷爷,爸爸一样在书的扉页上写上自己想写的话吗。
(2)同学们写得非常精彩,其实这扉页上简单的一句话就是你读完书之后的最真切的感受,最大的收获。读完一本书,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也是非常重要的,这记录下来的感受就是你读书最大的财富,甚至是你人生最大的财富。
    同学们,《鲁滨逊漂流记》这个富有离奇色彩的故事绝对不是我们一堂课所能读完的,里边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欣赏的故事情节,这些故事情节会让鲁滨逊的人物形象在我们的脑海里更加丰满,里边也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品味的名言,这些名言需要我们反复地咀嚼,用鲁滨逊的经历去咀嚼,甚至用我们自己的生活,用我们一生去咀嚼。相信大家一定能从书中得到收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此课为江苏省优质资源课)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第11课《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设计四:
一、谈话交流
    1、老师布置大家回去读《鲁滨逊漂流记》,大家读后有什么感受?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日记改编的课文,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受
    1、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自读课文,整体感受
    1、请同学们读课文,课文中的“我”是谁?他得到的是一本怎样的书?
     ——这本书是爷爷赠给爸爸,爸爸又赠给了“我”的一本三代相传的书。
     ——这是一本扉页上写有爷爷给爸爸的赠言“这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和爸爸写给“我”的赠言“学会生存”的书。
     ——这是一本历险小说,主人公鲁滨逊是一个聪明机智而又具有坚强毅力的人,他在一座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有一段长达28年的历险生活。
     ——这是一本让吴缅非常喜欢的书,给了吴缅启迪和希望的书。
   2、重点研讨,深入理解。
    1)、《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历险小说究竟写的是什么内容?让“我”爱不释手?
      小说描写了鲁滨逊在在一座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有一段长达28年的历险生活。
    2)、要能在一座孤岛上生活28年需要什么?这些东西都是现成的吗?鲁滨逊是怎样获得这些生活必须品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7——11自然段,画出体现鲁滨逊聪明机智又坚强毅力的词句多读几遍。
  五、汇报交流,理解鲁滨逊的聪明机智和坚强毅力。
   1)一开始鲁滨逊*什么为生,他做了些什么?
     做木筏,把食物等一一送到岛上,搭帐篷,*剩下的食物生存。
   2)这些食物非常有限,为了维持生活鲁滨逊又做了些什么?
     种植大麦和水稻,制作粗糙的面包,捕捉并驯养山羊作为肉食来源,养鹦鹉做伴,做家具。
   3)后来生活怎样?
   4)鲁滨逊在岛上的生活怎样?你觉得他的生活幸福吗?
     (体会鲁滨逊从一开始的孤独、艰难到后来充实而幸福的生活,理解他的聪明机智和坚强毅力。)
   5)读到这里,你觉得这部小说的内容有吸引力吗?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六、体会“我”的感受
   1、读书要读出自己的感受,课文中的吴缅读《鲁滨逊漂流记》后有什么感受?
     ——很喜欢笛福在书中的一句名言。
     ——非常喜欢鲁滨逊这个人物。
     ——要把这本书珍藏起来,传给儿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2、理解“名言”。
    1)你能说说这几句名言吗?这些名言给了你什么启迪?
    2)吴缅喜欢上了书中的一句名言,这句名言的内容是什么?我是怎样理解这句名言的?
      ——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
    3)我们大家是怎样理解这句名言的呢?能结合自己经历或读过的书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3、除了理解一些名言的意思外,老师觉得读书的时候还要能发挥想象力,想象出人物的形象,吴缅在读书的过程中慢慢勾画出鲁滨逊的样子,让我们来读读课文14段。
   4、吴缅为什么希望自己成为这样一个人呢?从这身装束打扮中你能看出鲁滨逊是“一个探索者,一个发明家,一个善于创造性劳动的人”吗?
  七、理解课题
   1、吴缅为什么要把这本书珍藏起来,传给儿子呢?
   2、吴缅爷爷为什么要把书传给他的爸爸,他爸爸为什么又把书传给吴缅呢?
   3、现在我们能不能说说课文为什么要以“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为题?这本书男孩子能读吗?
  八、读些结合
   1、这篇课文不仅是日记,而且是一篇优秀的读书笔记,学了课文能不能说读书笔记主要围绕哪些方面展开的?(书的来历,书的主要内容,读书的感受三方面)
   2、我们也选择一本书,认真阅读,围绕这三方面尝试写一篇读书笔记,准备开一个读书报告会。九、课后作业:写一篇读书笔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第11课《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设计五: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进入课文
   1、谈话交流:同学们,最近正在读什么书,有什么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日记改编的课文,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语
    (1)小组交流学习,实在不懂的作上记号。
   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课文中的我是谁?他得到的是一本怎样的书?学生回答
    (2)自由读课文,将自己认为写的比较好的词语和句子圈点勾画出来;借助工具书或讨论理解字词,依然不能理解的作上记号。
   2、学生分节读课文,随时纠正。
   3、指名说说不理解的词语。
   4、整体把握,建立印象
  三、学习写字
   1、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
   2、展示评议
  四、布置作业
   1、读熟课文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2、抄写课文生字2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了解鲁滨逊的经历,理解“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的含义。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学会生存,学会坚强人生的道理,培养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的兴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学会生存,学会坚强人生的道理,培养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的兴趣。
  教学难点:了解鲁滨逊的经历,理解“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的含义。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
   2、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一)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
   1、《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历险小说究竟写的是什么内容,让“我”爱不释手了呢?
   2、要能在一座孤岛上生活28年需要什么/这些东西都是现成的吗?鲁滨逊是怎样获得生活的必需品的呢?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的第七至十一节,画出能够体现鲁滨逊“聪明机智”而又具有“坚强毅力”的词句,多读几遍。
   3、汇报交流,理解鲁滨逊的聪明机智与坚强毅力
    (1)一开始鲁滨逊*什么为生,他做了些什么?
    (2)这些食物非常有限,为了维持生活鲁滨逊又做了些什么?
    (3)后来生活又如何?
    (4)鲁滨逊在岛上的生活怎样?你觉得他的生活幸福吗?
   4、读到这里,你觉得这部小说的内容有吸引力吗?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二)体会“我”的感受
   1、读书要读出自己的感受,课文中的吴缅读了这本书后有什么感受呢?
   2、理解“名言”
    (1)你能说几句名言吗?这些名言给了你什么启迪?
    (2)吴缅喜欢上了书中的一句名言,这句名言的内容是什么?“我”是怎样理解的呢?
    (3)我们的大家是怎样理解这句名言的呢?能不能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者读过的书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1、除了理解一些名言的意思外,老师觉得读书的时候还要能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出人物的形象,吴缅在读书过程中就慢慢在心目中勾画出鲁滨逊的样子,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的地十四节。
      2、吴缅为什么希望自己成为这样一个人呢?从这身装束打扮中你能看出鲁滨逊是“一个探索者。一个发明家,一个善于创造性劳动的人吗?
  三、整体联系,理解课题
   1、吴缅为什么要把这本书珍藏起来,传给儿子呢?
   2、吴缅的爷爷为什么要把书传给他的爸爸,他爸爸为什么又要把书传给吴缅呢?
   3、现在我们能不能说说课文为什么要以“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为题吗?这本书女孩子不能读吗?
  四、读写结合,促进发展
   1、这篇课文不仅是一篇日记,而且是一篇非常优秀的读书笔记,学习了课文我们不能说说这篇读书笔记主要是围绕哪些方面来展开的?
   2、我们也选择一本书,认真阅读,围绕这三个方面尝试写一篇读书笔记,准备开一个读书报告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习作3:我喜欢的一种美味
习作要求
1、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美味,可以用他的名字为习作命题。
2、写的时候,要从色、香、味、形几个方面有重点的介绍这一美味,突出其特色。
3、适当地介绍这一美味的做法,增加习作的感染力。
4、交代清楚自己喜欢这一美味的原因,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习作重点
1、写的时候,要从色、香、味、形几个方面有重点的介绍这一美味,突出其特色。
2、交代清楚自己喜欢这一美味的原因,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
出示:你看见了什么?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二、创设情景,介绍美味
1、模拟在饭店吃饭前的场景,介绍自己喜欢的美味。
介绍:指名介绍自己喜欢的美味的色香味形。
2、讨论:听了他的介绍,我看见有人咽口水呢?谁来评一平,他介绍得怎么样?
3、模拟在饭店吃饭的场景。
4、这道菜不错!我也想做一做可以吗?
口头练习说
5、小组讨论(1)代表发言      (2)集体评议
你品尝之后有什么感受?
三、现场采访,表达感受
1、你是怎么品尝这道美味的 ?有没有听过关于他的传说?只有写出他的一些细节,习作才会生动充满情趣。
2、你一定非常喜欢自己介绍的这道美味吧!把你与这道菜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好吗?
3、学生交流
四、学生习作
第二课时
一、交流习作,指导修改
1、指名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2、小结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修改。
二、佳作欣赏。
1、选择写的较好的文章,在班里进行赏析。
教师侧重选择两类文章:
(1)条理清楚,内容具体,重点突出,结构好。
(2)语言优美,对景色、心情、语言等的描写较生动,且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一评,作文中有哪些地方值得大家学习。
3、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几位同学的作文,相信对每位同学都有所启发,这节课我们来精心修改自己的文章。我建议大家联系自己的感受,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教师发现问题及时帮学生解决,对部分学生帮他们开拓一下思路,发现共性问题随机点拔。
5、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师生互评,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6、小组内相互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练习三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让学生学会通过放声读草稿来找出文章的毛病并加以修改的方法。
2、通过诵读积累语言和语感,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3、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4、通过口语训练让学生学会申诉。
5、学写毛笔字。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部分。
1、教学第一部分。
(1) 创设情景:学生分角色读题
(2)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作文草稿的修改方法。
(3) 拓展:小结已经学过的作文修改方法。
2、教学第二部分
(1) 根据上一部分。
(2) 让学生思考“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的意思。(强调修改的意义)
(3) 学生学习、领会作家老舍和叶胜陶修改文稿的方法。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4)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修改稿子不光要看,还要念,要看念的顺不顺?准确不?别扭不?逻辑性强不?
(5) 小结。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感悟)
1、谈话导入。
(由本单元所学课文导入)
2、诵读《从岩缝里长出的小草》
(1) 学生自由读散文。
(2) 教师示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3) 学生反复练习诵读
(4) 指名读,齐读
3、感悟
(1) 指名读问题:从岩缝里长出的小草,为什么那么挺拔,那么结实?
(2)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读后感想。
(3) 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
(4) 师生小结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 让学生读这两句话,指出这选自刚刚学过的课文《轮椅上的霍金》中的第八节。
(2) 引导学生读贴
(3) 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那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
2、练习
(1) 学生练习描红。
(2) 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3) 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 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里。纠正写得不够好的字。
(2) 教师范写。
(3) 学生再次描红临写。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字
2、指导
(1) 学生细心观察着两个笔画比较简单的字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方法
(3) 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 结合口语交际话题“学会申诉”作启发谈话
同学们,在生活中如果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应该及时想有关部门或学校申诉,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板书学会申诉
(2) 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 教师引导学生读题并思考
(2) 集体讨论:日常生活中哪些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侵犯?应该怎样倾诉?
(3) 教师引导学生的出申诉的方法。
(4) 学生分组练习说。
3、练习
(1) 分组推荐代表上台就某一侵权行为进行申诉
(2) 其他学生可以针对前面学生声速说出自己的申诉方法。
4、反馈
(1) 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一训练内容做更深入的思考
(2) 教师点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988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