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3岁孩子专注力最有效的方法]练习3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2-1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训练内容]
   这个练习共安排8道训练题,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用钢笔描红。
   2.了解“一”的变调规律。
   3.按要求写词。
   4.照样子扩展句子。
   5.熟记成语。
   6.读背谚语。
   7.说话练习。
   8.学写毛笔字。
  [教学要求]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略)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引导学生弄清楚题目的要求。
   2.指导。
    (1)请学生自由试读这两行词语,注意“一”的声调变化。
    (2)指名读,思考:“一’’的声调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有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对这两行词语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悟出:第一行的前三个词语,“一’’都在词末,故仍读本调第一声;后两个词语,因“切”、“致’’这两个字念第四声,在第四声字前面的“一”应该念成第二声;第二行词语中“一”,后面的“杯”、“条”、“本”、“丝”都不念第四声,“一”在非第四声字前面声调应该变读为第四声)
    (3)集体读,加深体会。
    (4)教师小结:“一”的变调是口头上的自然变化。拼写时,声调符号仍按原调标注。书上这样标,是为了方便我们学习“一”的变调规律。
   3.练习。
    采用指名读、自由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反复练读,从读中进一步体会“一”的变调规律。
   4.反馈。
    (1)请学生说说在什么情况下,“一”的声调要发生变化。
    (2)出示黑板或投影片,让学生认读以下词语:
      万一周一二十一百里挑一
      一夜一册一遍一阵
      一把一年一顶一根
      一心一意一前一后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让学生说说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引导学生思考:在学过的词中有哪些词语含有看的意思?哪些词语含有“走”的意思?
  (2)同桌进行讨论,比一比,看谁说得又多又正确。
  (3)指名回答。(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补充,回答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
  3.练习。
  (1)请几位学生上黑板填写,其余学生填写在书上。
  (2)让学生大声读读自己所填的词语。
  4.反馈。
  (1)同桌互查练习情况。
  (2)表扬做正确的同学,指出存在问题并进行矫正性练习。
  四.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名读题。
  3.让学生说说本题要求。
  4.指导。
  (1)学生自由试读这两组句子。
  (2)指名读,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何不同?
  (3)学生进行比较,知道每组的后一个句子都是由前一个扩展来的,分别把“高”和“安静”具体化了。
  (4)后一个句子的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让学生体会到后一个句子显得生动具体,突出了‘“安静”的程度,表达的意思更明白。)
  (5)指导朗读,加深体会。
  5.练习。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笔在书上尝试填写。
  (2)自由练读补充后的句子,凭借语感体会补充的内容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
  4.反馈。
  (1)指名汇报补充的情况。
  (2)指出存在问题并进行矫正性练习。123456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指名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正音。
   (3)学生自由读,要求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
   (4)同桌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5)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教师重点讲解以下几条成语的意思:
    志同道合:志向相同,意见相合。
    和衷共济: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
    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休戚相关:比喻彼此利害一致,祸福相连。
    众志成城:大家一条心,就像坚固的城堡一样不可摧毁。
    比喻团结一致,力量就无比强大。
    集思广益: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吸取有益的意见。
    急公好义:热心公益,爱帮助别人。
  3.练习。
  (1)自由读。
  (2)同桌互相练背。
  4.反馈。
  (1)指名试背。
  (2)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请学生说说本题练习的要求。
  2.指导。
  (1)让学生小声地、自由地练读,要求读通,读顺,读懂。
  (2)指名试读,教师注意纠正字音。
  (3)教师范读后请学生齐读。
  (4)再次让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要求联系课文《学会合作》来说说这几条谚语在意思上有何相同之处。
  3.练习。
  (1)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自由练读。
  (2)指名读、齐读。
  (3)练习背诵。
  (4)指名试背、全班背诵。
  4.反馈。
  (1)检查朗读。
  (2)检查背诵。
  (指名背,表扬当堂能背诵出来的学生)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1.把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3~4人。
  2.在黑板上写上“名言交流会”,并加以美化。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训练要求。
  2.指导。
  (1) 启发谈话:名言以通俗而精炼的语言反映丰富而深刻的道理,难怪同学们在书上、报刊上看到它时,总喜欢把它抄录在自己的摘抄本里。这样做既可以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言,又可以用它来激励自己,鞭策自己进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举行一个“名言交流会”,待会儿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讲给大家听,看谁讲得最精彩。
  (2)你知道哪些名言?在这些名言当中,你最喜欢哪一句?
  (3)你为什么喜欢这句名言?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或说出自己从中受到的启示、教益,或对照总结出自己的经验、教训,或说出对自己的鼓舞、激励)
  3.练习。
  (1)让学生照刚才指导的样子轻声试说。
  (2)学生轮流在小组里练讲,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说话的同学做到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当,听的同学要认真)
  (3)小组评议每人练说的情况,并推选出代表。
  2.反馈。
  3.小组的代表上台讲述。
  [要引导全班学生认真地听,并对同学的讲述作出评价,以鼓励为主]
  第八题(略)
[1] [2]  下一页

《我喜欢的一句名言》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读名言,就像在聆听名人的教诲,就像在和名人对话。名言可以给人启迪,具有催人奋进、使人聪慧的魅力。一句名言可以改变人的生活和学习,希望同学们继续收集名人名言,使之成为自己的座右铭!123456
  课前准备:
  一周前布置同学们收集各类名人名言。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相信我们在平时的阅读中一定也读到了许多的名人名言吧。你们想过没有,这些名人名言是什么意思呢?这些“名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产生这样的想法,这些名言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示呢?
  二、启发点拨,读文明理
  师:读读下面的故事,每个同学手里有两份从网上下载的故事,(一)关于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故事;(二)关于于永正老师让学生自己写名言的故事。想一想,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学生阅读故事)
  生:读名言,就像在聆听名人的教诲,就像在和名人对话。这些名言语言简洁,富有个性,好像就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生:听到“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们就好像看到了刚正不阿的鲁迅;听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就仿佛看到了忧国忧民的范仲淹;想到“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勤奋好学的数学家华罗庚仿佛真的出现在我们眼前……
  师:是呀!这些语言是他们在特殊时期的真实感悟与体验。
  生:写出自己的感悟,写出自己对学习、生活的理解,我们自己也能写名言。
  师:同学们,名言,确实能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动力,带来希望。我们班有许多同学喜欢收集名人名言,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同学把名言铭记在心,还有的同学把它写下来放在自己的房间里、书桌旁,成为自己的座右铭,让这些名言时刻鞭策着自己,鼓舞着自己。今天我们就来开一个“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交流会。想一想你最喜欢哪句名言?这句名言是什么意思?这句名言给了你哪些启发,或者说你为什么喜欢它?请同学们认真准备,在班级举行的名言交流会上说一说。
  三、激励学生,对话交流
  生1: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是在我们的语文课上,滕老师说的“三分文章七分改”。
  师:(笑)谢谢,可我要声明,这是一句名言,是我把它推荐给大家,不是我的“原创”!请你接着说。
  生1:我在《小学生语文学习》这本杂志上看到过相关的文章。有一年秋天,著名作家赵树理体验生活,住在乡下一个农民家里。一天他发现一件好事,就对房东的孩子说:“小李,你把这件事写个稿子好不好?”在赵树理的鼓励下,小李把稿子写好了,赵树理看了一遍,说:“你先改一改,明天让我看。”第二天,小李把改过的稿子交给赵树理,赵树理又看了一遍说:“你再改一改,明天送给我。”就这样,直到第六天,小李把改过五遍的稿子送来,赵树理看完,才满意地说:“好了,把它寄到《山西农民报》去。”小李把稿子寄走后,对赵树理说:“你光叫我改、改,你是大作家,那么多写作经,为什么不给我讲一讲呢?”赵树理笑着说:“小李,我已把我的真经都传给你了。”小李惊讶得瞪圆了眼睛。赵树理认真地说:“我的真经只有两个字———‘耐’、‘改’。你那个稿子改了五遍,每遍我都看了,看出你会改,有耐性,这样你不是把我的真经学去了吗?”小李这才恍然大悟。滕老师让我们写作文后,要求我们仔细修改,不仅是写完,还要求写好。大家可以自己改还可以让其他同学或老师帮助修改,的确我们的作文水平提高很快!123456
  生2: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说起它,我真要感谢这句话,是这句话伴随着我从小到大帮我克服了许许多多的困难。让我真正认识到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一个人孤立存在的,只有许多人团结起来才能产生一种不可阻挡的动力,做好每一件事。想起那一天,是多么难忘:“加油……加油……”我们学校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拔河比赛。时间很快过去了,我们班与六(1)班的比赛开始了,随着一声哨响,绳子立刻绷得直直的。由于我们班开始没有团结、合作起来,所以输掉了第一局。但我们并没有气馁,“振作起来还有两局呢”,我们心想。比赛又开始了,我们汲取了上次的教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成了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终于赢了第二局。第三局六(1)班也不甘示弱,我们双方持续了一分钟不分胜负,上一局的胜利使我们信心倍增,最后,终于一鼓作气拿下了第三局。胜利的我们体验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喜悦。我们就是这样谨记着“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连续三年获得校拔河比赛第一名。“团结就是力量”,是我的朋友,是我的老师,是我们成功的秘诀……
  师:这是一种难得的团队精神,就让它伴随你的一生!
  生3:我喜欢的一句名言是“一切都会过去”。这句话据说是一位阿拉伯国王刻在戒指上的。我十分欣赏这句话,每当我有什么不顺心的时候,我就想起这句话。一次我的表姐误会了我,我再三解释,她也不听,后来我想“一切都会过去”,没过多久,表姐果然原谅了我,她竟笑着对我说:“一切都会过去”,你们说有意思吧,我的名言让她给用上了!
  生4:“尽力而为,便是成功。”这句话,乍看平平庸庸,但细细推敲之后,方可知妙在其中。那是在一次辩论赛上。赛前我方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有说有笑,有十足的信心能把对方“打倒”。我是主力辩手,可比赛那天我竟然“扁桃体”发炎了,心里很烦躁,队员们也纷纷为我惋惜。我好似那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对方辩友也讥笑道:“哎呀,还是让我说吧,今天你就是拔了牙的老虎———并不吓人!”我听了之后火冒三丈,可又无话与他对言,只好沮丧地跑开了。开始比赛了,我方队员的雄辩口才也退色一半,到了半场我再也忍不住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尽力而为,便是胜利。于是便站起来大声反问了一个令对方哑口无言的问题,就是在我的这一个问题下,我方赢了,队友们都露出了由衷的笑脸,我也笑了,同时我也更加坚信:“尽力而为,便是成功。”朋友,我真诚的把这句话送给你们:尽力而为,便是成功!
  师:自己的感悟,自己的名言,有个性!
  生5:“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毛泽东最爱说的一句话,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还是在二、三年级的时候,我的数学成绩非常好,就在别人面前骄傲起来。有的同学劝我不要骄傲我不听,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学习成绩就下降了。老师找到我,对我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上五年级时,学校举行乒乓球比赛。我就在学校里练呀练呀,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乒乓球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但由于骄傲,结果被不太会打乒乓球的同学给打败了。我又想到了教师对我说的那句话:“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123456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不再骄傲了,别人夸我,我只当成是对自己的鼓励。“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敬佩毛泽东,更喜欢毛泽东说的这句话!
  师:这句话也送给我们每一位同学。
  生6:在开学典礼上,学校给进步大的同学发奖;在班会课上,教师表扬进步的同学。谁都想进步。那怎样才能进步呢?看了达尔文的这句话———“任何改正,都是进步”,你就知道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哪怕是一丁点的小毛病,只要你改正了,就是进步。”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因为你这一次改正了,做得很好。那你能保证下一次或者以后,都不犯同样的错误吗?这就不能肯定了。所以贵在坚持,凡事都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有所成就。达尔文的“任何改正,都是进步”这句名言让我懂得了怎样才能进步。它每时每刻都在激励我,它好像是一位和蔼可亲的母亲,告诉我:“进步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慢慢地克服掉不足,这样你就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生7:在上二年级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周总理的故事说:“周总理在上学时,老师问同学们为什么要读书,为了什么而读书。有的同学说:为了挣钱,有的同学说为了面子,而周恩来却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至今还在我的脑海里回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让我领会了周恩来总理的爱国热情,更能让我为中华之崛起而发愤读书。我们一定要铭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生8:俗话说的好“人心齐,泰山移”。意思是说只要同心协力,什么困难都不怕,这句话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我时时刻刻都铭记着这句名言。
  想到这,我想起了《愚公移山》的故事。齐心协力就是力量,它充满着勃勃生机,充满活力。同学们,我们是一个集体,不能因为一点小事而闹矛盾,我们要像故事中的愚公和他的家人那样同心协力,把我们的班级建设得更好,在和其他班的比赛中脱颖而出。我还是那句话“人心齐,泰山移。”
  …………
  师:名言可以给人启迪,它具有催人奋进、使人聪慧的魅力。一句名言可以改变人的生活和学习,希望同学们以后继续收集名人名言,使之成为自己的座右铭!
  教室里笑声、掌声不断,一个个精彩的发言还在进行着……
  这掌声,是对智慧的赞美!
  这笑声,是对心灵的放飞!

  附:
  故事一:
  名言是名人生活、工作、学习经验的智慧结晶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大家都知道这句话是编写《史记》的史学家司马迁的名言。许多有志之士把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可是你们知道司马迁为何写出这样的人生感言吗?
  司马迁的父亲是汉朝专门掌管修史的官员,小时侯的司马迁就深受影响,在他父亲死后,他就继承了父亲的遗愿,开始编写史书。司马迁是一个正直的人,天汉二年(前99),他的同僚李陵出征匈奴时被围,在矢尽粮绝的情况下投降匈奴。消息传到长安,武帝大怒。朝廷的文武百官都大骂李陵投降可耻,只有司马迁不作声。武帝问他有什么意见,书生气十足的司马迁直言不讳地说:“李陵转战千里,矢尽粮绝,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他虽投降,尚属情有可原。臣以为只要他不死,他还是会效忠汉朝的。”盛怒中的汉武帝听了司马迁这番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解,是在故意贬低当时正在打匈奴而又很不顺利的李广利,于是命令把司马迁判为死罪(或以腐刑代替)。汉武帝时代,判了死罪的可以出钱五十万免死一等。但家境并不富裕的司马迁拿不出这一笔钱,只能受“腐刑”(宫刑)来选择“偷生”这条路。不幸的遭遇,使司马迁精神受到极大刺激,曾一度想自杀,但他想起了父亲的遗言,又以古人孔子、屈原、左丘明、孙子、韩非等在逆境中发愤有为的精神鼓励自己,终于以惊人的意志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身心备受摧残、忍辱含垢生活的司马迁深知,“人固有一死,死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这句话是他当时心灵的真实写照,是他面临的生死抉择。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选择了有意义的人生。他决心在残烛之年,完成父亲要他完成的史书。经过六年的囚禁生活,终于在他60岁时完成了《史记》一书。123456

  故事二:
  我们也能写“名言”
  前一段时间,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全神贯注》课的一开始,他就背诵了一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接着,他谈了这句保尔?柯察金的名言给自己带来的影响。这堂课上,他让学生抓住茨威格在罗丹工作室说的一段话进行质疑、讨论、交流。课的结尾,他是这样说的:“其实,名人写名言,老百姓也能写名言,农民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庄稼一枝花,全*肥当家。’老人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我们在座的是未来的名人,都能写名言,读了这篇课文,感触很深,也一定能写。比如我写一句:‘啊,干什么事都要一丝不苟,全神贯注。’你们根据这件事,各自也写几句,写好后画上破折号,并写上自己的名字,未来的什么家xxx。”学生在于老师的鼓励下,几分钟后,一句句名言诞生了。
  “最有出息的人是最谦虚的人。未来的诗人xxx。”
  “生命是人类的保护神。未来的作家xxx。”
  “学问是学与问的结合,只有学和问,才能学好学问。未来的科学家xxx。”
  “学习是我们的母亲。”
  (师问:怎么理解?
  生答:学习能给我们营养,就像母亲哺育我们,给我们乳汁。)
  “不要拿自己的优点比别人的缺点。未来的作家xxx。”
  …………
  还有许多经典的“名言”,我们不能全听到,于老师对学生说:“大家把名言送给听课老师,请老师指教。”

上一页  [1] [2] 123456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985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