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苏教版六下语文教案——16、最大的麦穗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2-0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2、学会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虽然……但……"、"即使……也……"造句。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从弟子们在麦地里寻找最大麦穗的动作中去感受弟子们的内心,从弟子们最后一无所获和苏格拉底的教导中分析弟子行为的失误原因。最后去领悟出其中的做人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中设计苏格拉底的图片和课文中的相关文字。文字详见备课中有底纹底句段。
【预习导航】
(1)读几遍课文,尽量做到正确通顺。 (2)对不理解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等办法解决,对不理解的句子做个记号。 (3)通过网络、图书和请教别人,尽量多了解一些关于苏格拉底的情况,并概括的写下来。同时了解一下世界的文明古国有哪些。
【教学过程】
一、凸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
同学们,在公元前四五百年的时候,也就是离现在约2400多年的时候,在古希腊,则出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苏格拉底。他被誉为是“人类的导师”。
多媒体出示:苏格拉底图片 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苏格拉底,说说他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板书)最大的麦穗,就是讲关于苏格拉底的一个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走近苏格拉底。
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生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提高一些朗读的速度。 2、把自己最喜欢的或感觉自己读得最好的一段读给大家听听,要求读得正确通顺,其他同学仔细听,然后发表评价。
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
1、引导学生谈谈初读后的想法:同学们,这是一个发生在两千四百多年前的古老的故事,值得庆幸的是,两千多年以后,老师和大家又读到了这个故事。老师很想先听听你读了这个古老的故事以后有什么想法。
2、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要想深入地理解课文,要想谈出自己深刻的感受,必须要能够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问题可以将我们的思维引向深入。下面再仔细读读课文,看谁能提出真实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3、引导学生提问,并将问题归类提要式地写在黑板上。
学生可能会提的问题:(1)弟子们寻找最大麦穗时的所作所为到底有没有可取之处?(2)周围到处都是大麦穗,弟子们为什么到头来两手空空?(3)为什么说最大的一穗就是刚刚摘下的?(4)这个故事,到底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师:同学们,这些问题可以运用怎样的方法来解决。(读书、思考、讨论,教师的指导等。)其实,真正把课文读懂,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的。
5、引导划分课文段落。
四、精读一部分,品读感悟
1、苏格拉底给弟子们提出了什么要求,请读一读。其中的要点是什么?(师:我们读书听话都要抓住要点)板书:一个、最大、只许……不许……
指导朗读苏格拉底说的话(多媒体出示:“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要清楚地表达出其中的要点来。123
2、同学们,如果你就是苏格拉底的弟子,请你仔细读读第一段,然后体会一下,当时的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弟子会有什么难处?)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的?从第一段中找出理由来。(多媒体出示:“那正式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指导朗读好这句话,指名朗读,评价哪里读得好,为什么要这样读。
教师指着板书问:同学们,假如你就是苏格拉底的弟子,你觉得怎样才能圆满完成苏格拉底交给你的任务。(让学生畅所欲言)
3、仔细读读课文的有关内容,看看苏格拉底的弟子们是怎样去寻找那个最大的麦穗的。
(1)自读,并划出描写弟子们动作的句子。(2)指名读一读,教师多媒体出示: 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3)请你边读边想象,要学会抓住重点的词语圈圈划划,并从这些圈划的词语中说说自己读懂了些什么。(板书:挑挑拣拣)
(4)指导朗读,要读出这些感受来。(指名读--评价--自由练读--在指名读)
(5)比较一下多媒体出示的这段话和原文有什么不同,哪一种表达好,好在哪里?(书本上的表达不仅写出了弟子们是怎么做到,而且还写出了弟子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即弟子们的心理活动。这样写更加真实具体。)
(6)完整朗读4、5自然段,仔细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师:同学们,到最后弟子们有没有完成苏格拉底提出的要求。请你读读第5自然段,再用一个词语来表达摘麦穗的结果。(板书:两手空空) 师:这样的结果是谁都不愿意发生的,但却真的发生了。这段话该怎样读,才能把苏格拉底和弟子们的感情读书来。 自读--指名读--相互评价(在评价中体会感情)--再指名读师:此时,弟子们好像感到小麦在嘲笑他们些什么?
5、小结 ( 1)同学们,能够用上黑板上的这些词语来说一说这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自己练说--指名说 (2)同学们,上课时大家提出的问题那几个可以解决了?请刚才提问的同学来回答一下。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我们留到下一节课再研究。
五、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
1、读一读,写一写《习字册》上的词语   2、完成《补充习题》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感受。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3、补充关于苏格拉底的小故事,让学生对古代西方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苏格拉底有初步的了解,并激发学生对古代名人和文化的崇敬。
【教学重点】
1、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感受。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难点】
从弟子们在麦地里寻找最大麦穗的动作中去感受弟子们的内心,从弟子们最后一无所获和苏格拉底的教导中分析弟子行为的失误原因。最后去领悟出其中的做人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中设计苏格拉底的图片和课文中的相关文字。文字详见备课中有底纹底句段。123
【预习导航】
(1)读几遍课文,尽量做到正确通顺。 (2)对不理解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等办法解决,对不理解的句子做个记号。 (3)通过网络、图书和请教别人,尽量多了解一些关于苏格拉底的情况,并概括的写下来。同时了解一下世界的文明古国有哪些。
一、复习导入
1、《最大的麦穗》这篇课文给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上一节课,我们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二、品读感悟
1、质疑激趣:同学们,假如弟子们摘到了一株麦穗但不是最大的一株,你可以原谅他们吗?但弟子们现在是两手空空地去见苏格拉底的,你觉得可以原谅吗?请你分析一下,弟子们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弟子们应该怎样做才是明智的?为什么只有这样做才是明智的呢?(教师要通过追问、引导,让学生在畅所欲言中来理解消化第六自然段中苏格拉底的话,尤其是最后一句。)
多媒体出示第6自然段,指导朗读:“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2、同学们,学到这儿,你觉得在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过程中,弟子们的想法和苏格拉底的想法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多媒体出示弟子摘麦穗时的心理活动的句子:“他们总认为最大的一穗还在前面哪。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不同的想法出现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引导讨论,得出: 弟子们认为手中的麦穗不是最大的。(结果:一无所获) 苏格拉底认为手中的麦穗就是最大的。(结果:手中总会保留一株麦穗)
3、同学们,苏格拉底是个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他带领弟子到麦地里,仅仅是为了让弟子们去摘到那个最大的麦穗吗?你觉得苏格拉底让弟子摘麦穗的目的是什么?
(1)不看书,自己默默思考一下。 (2)四人小组讨论,每人都要发言,即使和同学观点相似,也要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小组长汇总一下观点。 (3)代表发言。教师引导:谁会用关联词“既要……又要……”来说? 引导板书:既要追求最大,又要把握机会
4、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我们看课文是怎么表达其中的道理的。 出示: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指导朗读:个别读(反复)--找出一对反义词(不失时机、错失良机)--师引读:在人的一生中,我们会碰到两种人,一种人是……(生读),另一种人是……(生读)。
师:为什么有些人会一再地错失良机?你能够给这样的人一点忠告吗?
5、出示最后一句话: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请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四人小组交流,每人都要发言。 (2)请各四人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谈谈感受。 教师随机举例:
①比如某同学目标是考上全国的名牌大学,那么现在就要将基础打扎实,开发自己的才能。
6、看看刚上课时同学们提出的几个问题是否都解决了?(如果有的问题超出了课文的范围,那就带着它到课后去寻找答案。)
三、提供阅读材料,拓展延伸
1、快速阅读补充阅读材料,划出留给你印象深刻地词句,从中说说你对苏格拉底有哪些新的认识? 2、同学们,一个两千多年前一个古老的故事,在我们现在似乎不可能在发生,但这个故事中蕴涵的道理,在我们现在却仍然能留下很深的启迪。苏格拉底的思想,在两千多年以后,仍然对我们的后人有很大的教育意义。他真不愧为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四、检测完善
1、完成《补充习题》3、4、5题 2、去找几句苏格拉底或孔子的名言,看看他们还有哪些话给你很大的启发。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981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