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中的谜底》课文|对《山谷中的谜底》的启示的解读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1-2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对《山谷中的谜底》的启示的解读
智者  愚者
刚刚上完《山谷中的谜底》。
课文的第三部分主要讲两位旅行者的对话中的启示——面对压力,适当弯曲,以求反弹的机会,才会更好生存和发展。
在教学中,我以“智者”和“愚者”两个角色的探讨展开。
第一层次:课文中的“智者”和“愚者”分别是谁?为什么?(智者——雪松;愚者——东坡的杂树。)
第二层次:课文中还有谁是“智者”?为什么?(西坡的杂树,因为它们选择了——正面抗争。)
第三层次:什么情况下选择“弯曲”?什么情况下选择“正面抗争”?(看压力大小)
第四层次:延伸。你知道哪些与此相关的故事?故事里,谁是“智者”?谁是“愚者”?(勾践——卧薪尝胆;韩信——胯下之辱;抗日游击战争等。)
第五层次:你什么时候“弯曲”过?你什么时候“正面抗争”过?你觉得你是“智者”还是“愚者”?
教学中,学生的发言很精彩。在理解“教参”上定义的启示的同时,对“智者”和“愚者”的理解很到位。有些同学列举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作了深刻的反思。
我想:这是对教材的超越,也是对自己的超越。
我们说:把课文读薄了,能让学生有效得了解课文的主旨;把课文读厚了,能让学生走进课文的背后,知道作者与编者对孩子的期望。那“智者”和“愚者”这五个层次的理解,不就带着学生读薄了课文之后,又让课文给深厚起来了?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9373.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