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的开端_劳动的开端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1-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
   2、学会“磅、赌”两个生字,理解“威胁”等11个词语。
   3、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4、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的生活。
  课时安排:三教时:

               第一教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在词语中的读音。
  3、理清课文顺序,给课文分段。
  4、理解第一段比喻句的意思,概括段落大意。
  5、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的生活。
  教学安排:

  一、解题激疑,揭示新课
  1、“开端”是什么意思?“劳动的开端”是什么意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9课《劳动的开端》。
  2、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这是一次什么样的劳动?作者什么时候去参加劳动的?为什么把这次劳动称为“劳动的开端”?通过这次劳动反映了什么……
  二、简介作者,了解背景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课文录音,思考:
  (1)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作者先写自己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为了解除饥饿的威胁,决心去挑煤。再写第一次挑煤的经过。最后写第二天又去挑煤,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2)作者参加的是怎样的一项的劳动?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2、根据“决心去挑煤--第一次挑煤--第二天挑煤”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四、自学字词,读通课文
  1、指名认读生字新词。
  2、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煤藏( )    宝藏( )   (cang  zang )
    挑( )战    挑( )脚   (tiao  tiao )
    半夜得( )动身 得( )了吧  (de  de dei )
    降落( )    落( )在后头 ( luo   la )
  五、细读课文,加深认识
  1、轻声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先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再写萍乡煤矿挖煤、运煤情况;最后写“我”去约小赵一起挑煤。
  2、课文中哪些词语说明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用“--”划在文中。
    重点读议比喻句,教师点拨。
  (1)“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
   ①如果不打比方,使句子意思不变,还可以怎样说?
    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很难过。
   ②这两种说法到底哪种好?为什么?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我”心里的难过程度。说明才十二岁的吴运铎就已经感受到生活的艰难和有了为家庭分担忧愁的愿望。
   ③有感情的朗读。
  (2)“工人进出……从窑里拖出来”
   ①变换说法。
    工人进出连腰也伸不直,趴在地上爬进去挖煤,又趴在地上把煤挖出来。
   ②比较体会
    用打比方的说法能突出挖煤工人劳动条件太差,干活太累,资本家简直不把工人当人待。
   ③感情朗读
  (3)“得了吧……把你压扁了”
   ①变换说法
    得了吧!你也挑得动煤?你这么瘦,不要让扁担把你压扁了。
   ②比较体会
    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我”当时身体瘦小,无法承担挑煤的中获,但生活所迫,只好硬着头皮去挑。123456
   ③感情朗读
  3、概括第一段的段落大意。
  六、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比一比,在组成词。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比喻句的作用,概括段落大意。
  2、根据提纲,简要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3、深入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的生活。
  教学安排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挑煤是一项艰难的劳动,作者又像个瘦猴子,为什么还要去挑煤呢?
  二、细读课文,深化认识
  1、听课文第二段录音,根据课后习题3中的提纲给课文分层,用竖线在文中标出,并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2、课文中那些词句说明了挑煤劳动的艰难?用“--”划在文中。
    重点读议比喻句,教师点拨。
   (1)“睡的正熟……浑身疼痛”
    ①变换说法
     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重重地摔在地上,浑身疼痛。
    ②比较体会
     用打比方的说法进一步说明“我”被摔得很重,很痛,这反映了矿上办事员得冷酷无情,旧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穷人的孩子到处受欺侮。
    ③感情朗读
   (2)“肩上的煤筐……打秋千”
    ①变换说法
     肩上的煤矿来回晃荡,一会儿往前,一会儿往后。
    ②比较体会
     用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人小体弱的吴运铎挑煤的不容易,反映出挑煤劳动的艰难。
    ③感情朗读
   (3)“红肿的肩头……一样疼”
    ①变换说法
     红肿的肩头很疼。
    ②比较体会
     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肩头疼痛难忍的程度,说明了挑煤劳动的艰苦。
    ③感情朗读
  3、根据提纲概括第二段的段落大意。
  4、按照提纲简要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三、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指出下面的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个写了什么。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概括第三段段落大意。
  2、初步了解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3、进一步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的生活。
  教学安排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听写生字新词
   2、根据提纲,简要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二、细读课文,加深认识
   1、听课文第三段录音,思考:课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写出了第二天挑煤劳动的艰难?
   2、为什么作者的肩膀又红又肿,第二天还去挑煤?
    作者年龄虽小,但意志坚强,困难再大也吓不倒它,一定要用劳动来解除一家人受到的饥饿威胁;可以看出万恶的旧社会穷人确实没法活,作者虽是一个孩子,正是在校读书的年龄,但也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担。
   3、读读“从此我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说说“从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第一次挑煤称作“劳动的开端”?
    因为挑煤是作者参加的第一次劳动,而且又以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所以把这件事叫做劳动的开端。
   4、概括第三段的段落大意。
  三、读懂“提示”,分辨详略
   1、指名读“学习提示”,思考:“学习提示”共几句话?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劳动的开端》这篇课文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23456
    第一次挑煤的经过写得最详细,因为这是文章的重点,最能够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最能够反映出作者挑煤的艰难、意志的坚强和旧社会的黑暗。写作者家里穷、矿工工作条件差及第二次挑煤较简略,因为这些是次要材料。
  四、总结全文,扩展阅读
   1、谈谈读了《劳动的开端》一课后的感想。
   2、推荐课外读物《把一切献给党》。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把课文缩写成100字左右的短文。
   2、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大概”、“威胁”、“一不留神”造句。
   3.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4.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天挑煤的经过。
   5.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教学课文第1、2两段。

  一、 揭示课题。
    简介吴运锋爷爷及他小时候家中的生活困难情况,告诉学生本课节选自吴运铎爷爷所写的传记《把一切献给党》。
    出示课题,理解:“开端”,开头的意思。
  二、认读字词。
    认读本课的生字和少数新词,扫清阅读障碍。注意本课几个多音字的读音:挑(tiāo)脚、得(dé)了吧、半夜就得(děi)动身、落(là)在后头。
  三、初读课文,分段。
   1.初读课文,给课文分段。抽答,说出各段的起讫点和各段的主要意思。
   2.师生讨论,第9自然段应归第二段还是第三段,讲明理由。
   3.讨论其他分段方式,合理的,教师予以肯定。
  四、感情朗读第一段,理解“揭不开锅”的意思,体会“像油煎—样”是写“我”心里焦急的程度,说出这是用什么来比什么。
  五、1.抽读第二段,生用笔划出本段两个最能反映旧社会煤矿工人工作条件极端恶劣,生命没有保障的句子,齐读。师生讨论,联系其中的关键词语理解旧社会穷苦的煤矿工人连狗也不如的艰难生活。
   2.分角色朗读“我找从小在一块玩的小赵商量……准备半夜就走路”这部分课文。提问:小赵说“我”像个”“瘦猴子”,说明“我”身体怎么样?这跟第一天挑煤有什么联系? (说明“我”又瘦又小,更能说明第—天挑煤的艰难,为表达中心服务)。
   3.这部分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家里穷,劳动条件差? (生默读本段的最后小节,按提问要求划出“没有灯笼”、“没有火把”、“找了些用过的油棉纱”、“擦过机器油”等词句,抽答)。
  六、课时小结。并完成课堂作业本第1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重点教学三、四两大段,理解其中的比喻句,准备复述第—天挑煤的主要经过。
  教学过程

  一、1.指名感情朗读第三大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用笔画出本段的中心句(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侮)。123456
    2.生默读,找出本段中反映“我”怎么受人欺、受人嫌的两段话(指“睡得正熟……称煤了”和矿上办事人所说的话这两处)。小黑板出示“睡得正熟……”一段话,齐读。生查字典理解“渊”字的意思和整个词语的意思。“好像落在万丈深渊,浑身疼痛”说明“我”摔得怎么样? (摔得重,摔得厉害)。整段活反映资本家及其手下的人怎样对待穷人? (不顾穷苦挑煤工人的死活,不把他们当人看)
     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动身挑煤,板书)
  二、1.抽读第四大段,生找出“挑煤赶路”和“跌倒山腰”分别属于哪几节,板书这两个词语。
    2.指名感情朗读“我挑着煤赶路……”一节。生边听边思考,划出反映挑煤艰难动作的词,抽答,深入体会,齐读本节。
    3.抽读“哪知挑东西走路……”一节。理解本节的一个比喻句,说出这是用什么比什么、说明什么。
    4.生自由感情朗读“我鼓起勇气……我怎么办呢?”这部分课文,体会“我”跌倒山腰和孤身留在荒山的艰难情境。(结合看插图)
    5.抽读“我”“空筐回家”这部分课文。提问:课文哪几处写出“我”人小,却很懂事? (不肯下地洗脚和“我不饿”这两处) .
  三、熟读三、四两大段,准备按课后题3的提纲,抓重点,有顺序地复述第一天挑煤的主要经过。
  四、课时小结。完成课堂作业本第2、3、4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教学最后两小节。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分辨课文的详略。简要复述第一天挑煤的经过。
  教学过程

  —、听写本课的生字和部分难写的词语。
  二、课文最后两小节,提问:这部分课文主要写什么? (第二天挑煤)板书。
  三、提问课后题1。先明确主要内容。再了解课文的详略,齐读本单元的学习提示,画出重点部分,了解分辨详略的方法,再明确课文描写叙述有详有略的原因(突出中心,不重复拖沓)
  四、生再熟读相应段落,指名按提纲复述第一天挑煤的经过。教给抓重点复述的方法。
  五、归纳本课的中心思想。(课文以第—次挑煤为重点。写了作者童年在煤矿挑煤的苦难生活,反映了旧社会穷人受剥削受欺侮的黑暗现实和穷人孩子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形成完整的板书。
  六、课堂小结。完成余下的课后和作业本作业。

  附课文板书:
            动身挑煤
            挑煤赶路 详写 受人欺侮
     第—天挑煤  跌倒山腰    自强自立
            空筐回家    刻苦磨炼
     第二天挑煤       略写

  参考资料:
  一、关于课后习题
    第1题: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我”第一次挑煤所受的欺侮和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情况。其中第一天挑煤(如挑煤赶路、跌倒山腰等处)写得详细;第二天挑煤写得简略。因为第一天挑煤作者的印象最深刻,受的欺侮吃的苦最多,最能表现旧社会穷孩子的苦难生活,为突出中心思想服务,所以写得十分详细,而第二天挑煤情况跟第一天大致相同,所以写的简略,使人看了不感到重复繁杂。
    第2题:
    第(1)句写出了看到一家人挨饿,“我”心里的焦急程度。123456
    第(3)句写“我”在熟睡中受人欺侮,摔得重,摔得历害,反映了资本家及他们的走狗根本不顾工人的死活,不把他们当人看。
    第(4)句写出了山上小路滑,“我”人小煤重,挑担艰难。

一、课文特点及作者简介:
    作者吴运铎根据自己的战斗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本课《劳动的开端》就是节选于本书。
  二、教学目标:
   1 学习11个生字的音,形,义,和15个新词。
   2 通过学习课文,学生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
   3 继续学习,分清主次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 按提纲复述课文
  三、教学重点:
    继续学习分清主次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四、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学生了解,体会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
  五、教学过程:

  审题:《劳动的开端》-------劳动的开始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作者童年时代因受饥饿的威胁,被迫走上艰难的谋生道路的事。
  细读课文,理请课文思路,给课文分段
   讨论,归纳,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课文共分三段
   第一段(1-----8)起因
   第二段(9----28)经过---à 本文重点
   第三段(29---30)结果
  再读课文,概括各段段意
  1 学习第一段,默读课文
  思考:这一段讲了哪三个意思?
  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
  写了煤窑工人劳动的艰苦,工人像狗一样爬进爬出。
  我打算去挑煤,和小赵约好准备半夜出发。
  概括段意:“我”要解除饥饿的威胁,决定去挑煤。
  2 学习第二段,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层。
  1)"我"约小赵半夜动身去挑煤,天没亮就到了挑煤的地方。
  2)天亮以后,"我"挑着煤艰难地赶路,走了不到一公里就渐渐落在后头了。
  3)午后“我”继续挑煤赶路,栽倒在半山腰,煤撒了一地。
  4)太阳落山了,“我”挑着空筐回到家。
  概括段意:“我”第一次去挑煤,走到半道撒了煤,挑着空筐回了家。
  3 学习第3段,读课文
  概括段意:第二天,“我”历尽艰难,终于把煤挑到车站,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通读全文,完成阅读思考第3题
  1 先通读这三段话
  2 选择哪一段概括了课文的重要内容,并说名理由。
  ~第1种~:串连了三段的段意,没有分清主次。所以不合适。
  ~第2种~:虽然简单抓了主要的,但内容不明确,也不合适。
  ~第3种~:既抓住了主要内容,而且概括的简练,所以这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后练习
  1 比较下面每组,再分组组词。
  端()胁()侮()欺()
  瑞()协()悔()期()
  棉()误()赌()栽()
  绵()娱()堵()裁()
  2 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不声不响:
  匆匆忙忙:
  3 摘录课文中描写挑煤艰苦的词语
  4 分清主次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5 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1~先分层(前面已分过)
  ~2~按照分好的四层意思复述课文
  ~3~复述要求:要抓住主要内容,有条理、语句要通顺、用自己的口气讲。

  板书设计:
                  劳动的开端
    揭不开锅123456
          决定去挑煤 用劳动解除饥饿的威胁
    第一次挑煤 半夜动身
          挑煤赶路,越走越累
          午后栽倒在半山腰,煤撒了一地
          太阳落山,挑空筐回家。
    第二天又去挑煤 翻过高山,直冒冷汗
            咬紧牙,挑到车站。

123456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914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