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作文我|我的好____(习作训练)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1-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明确本次习作要求:用一件事反映一个人某一方面的好品质,重点写好人物的语言和行动。
   2.学习《我的奶奶》,领悟把人物行动、语言写具体的方法。
   3.确定自己要写的人和事,明确在这件事中,人物的哪些言行特别感人。
  重难点
   用一件事反映一个人某一方面的好品质,重点写好人物的语言和行动。
  教具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我的好》
  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明确习作要求和训练内容,懂得应根据人物思想品质写好人物的语言和行动。
  (1)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思考:本次习作有什么要求?要写好这篇文章必须注意什么?
  (2)讨论明确:要写好这篇文章必须选好人和事,写时要对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作具体描写,还要注意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必须能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
  3.学习《我的奶奶》这一参考片断。
  (1)先自学思考两个问题:
    ①文章写了一件关于奶奶的什么事?这件事反映奶奶的什么品质?
    ②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哪些词句是具体写奶奶的语言和行动?
  (2)交流汇报以上问题,使学生掌握这篇作文的写作方法。
  4.确定自己要写的人和事,明确自己要表现他哪一方面的思想品质。
  (1)分小组说说自己准备写谁,写他的一件什么事,要反映他的什么思想品质。
  (2)进一步说一说,在这件事中,他的哪些语言行动特别感人,最能反映人物的特点。(教师参与交流,作简明的讲评,启迪学生的思路。)
  5.学生开始作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对部分作文讲评,学生修改以后完成作文。
  重难点
   对部分作文讲评,学生修改以后完成作文。
  教具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1.学生继续作文,教师巡视了解作文情况。
  2.选评佳作和有问题的作文。
    评议标准:
    (1)选人选事是否准确;
    (2)语言动作的描写是否具体,能否表现人物的品质。
  3.学生继续作文,并作修改。


  习作要求:以《我的好》为题,用一件事反映一个人某一方面的好品质。要写好人物的语言和行动。

  习作指导:
  通过一件事写人,是小学生记人作文的基本形式。写这类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选择一个熟悉的人,选择一件最能表现这个人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的事。例如,习作例文《我喜欢“雷声”》,小作者能够对日常生活中的妈妈进行认真的观察,从天天都能听到的极平常的“雷声”中,写出了一个“严格教子”的好妈妈的形象。
  2、通过一件事写人,应该注意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写具体,也就是说所选的事必须具有代表性和完整性。例如,我们学习过的课文《罗盛教》就是用这种方式写成的。它只写了志愿军战士罗盛教为抢救朝鲜儿童崔而英勇献身这一件事。由于这件事很有代表性,写得又很完整,所以全篇文章生动地表现了罗盛教烈士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3、“要写好人物的语言、行动”,也就是要进行细节描写。细节是指事情发展过程中的细小的情节,或者对人物外貌、行动的细致刻画。细节描写好比电影中的特写镜头。细节描写能使文章的中心更加鲜明,更加突出。如《少年闰土》中的第一自然段中写闰土外貌的细节描写,就能反映出他是一个勇敢、机灵的孩子。闰土装琼捉小麻雀的一段动作,也是细节描写,写出闰土捕鸟办法好,很能干。本次习作参考中有一句描写外婆挤牙膏的动作:“她两手捏住牙膏壳,咬着牙,眉头皱成‘川’字,从下面一点一点往上挤,像赶鸭子上树似的”,反映了奶奶是一个讲究节约的人。12

  4、这次作文的结构一般有哪几种形式?
    这次作文的结构一般有三种形式:
    ①先具体叙述一件事,再概括,或者议论,点出人物的品质。
    ②先概括(可以插入神态描写)叙述,再围绕概括段中心词具体写一件事。
    ③先概括叙述,再以一件事具体记叙,最后再概括或议论,使文章首尾呼应,中心更突出。

 

我喜欢“雷声”,不过这不是天上的雷声,而是我们家的“雷声”。以前,我对这个“雷声”很讨厌。每天早晨,我还在梦乡中,一声“炸雷”就把我惊醒了:“快起来!”洗脸的时候,又是一声:“耳朵后面!脖子!”中午吃完饭,我刚出去玩一会儿,“雷声”又追了过来:“别玩了,看书去!”到了晚上,我刚把椅子搬到电视机前边,耳边又一个“响雷”:“别看了,一会洗脸睡觉!星期天再看!”那时候,我一听到这个“雷声”就讨厌。

  可后来我对这“雷声”有了新的认识。记得那是上二年级的时候,我家的邻居李奶奶养了一缸金鱼。那些金鱼真可爱,有红的、白的、黑的、花的……一条条鱼就像舞台上的演员,穿着鲜艳的裙子,在台上舞来舞去。我每天都去看,总也看不够。我想,要是我有条金鱼,多好啊!有一次,我刚写完作业,又去看金鱼,看着看着,趁李奶奶没注意,顺手就捞了一条。我怕别人看见,就急急忙忙地把鱼装进裤兜里。小鱼在裤兜里乱蹦,我的心跳得比小金鱼还厉害:把鱼拿回家,妈妈、爸爸看见了怎么办?要是再送回去,李奶奶看了公怎么说?想了想,还是把它扔到后院的臭水沟里吧。刚走到拐弯处,妈妈来叫我抬东西。妈妈走过来看见我捂着兜,兜都湿了,还一动一动的,立刻奇怪地瞪起眼睛。我还没说话,妈妈伸手就掏我的兜,那条小金鱼不知怎么的就一下子跳了出来。妈妈问我:“鱼是怎样跑到你的兜里去的?”我说:“不知道。”妈妈的脸忽地布满了乌云:“撒谎!”我小声说:“是从李奶奶家拿的!”突然,我听到一阵从来没这么响的“雷声”:“不经人家允许拿人家的东西,是偷!”偷?我成了小偷?要被警察叔叔抓进派出所?……我吓哭了。这时“雷声”小了些:“人家的东西再好也不能拿。走,我跟你一起一李奶奶家去,只要承认错误,从此改正,就是好孩子。”妈妈领着我来到李奶奶家,我认了错,李奶奶不但没骂我,还把那条小金鱼送给了我。那一次,妈妈的“雷声”教育了我。我对妈妈的“雷声”有了新的认识。

  范文点评:
  这篇习作写出了一个令人尊敬的严母形象,很吸引人。
  母亲的“严”是通过一个个“雷声”(妈妈的话)从早到晚伴随着小作者的日常生活,“从来没有这样响的‘雷声’”在上作者犯错误时又及时地响了起来。这“雷声”写得很有特色,写出了妈妈的豪爽性格,写出了一个“严格教子”的好妈妈形象。

  这篇习作有三点值得肯定:
  一是抓住了人物的特点来写。妈妈的性格豪爽,妈妈说话声音大,妈妈的嘴“厉害”,妈妈管孩子很严。小作者不不仅抓住了妈妈的这些特点,而且还进行了形象化的描写,因此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二是突出了对人物的语言描写。人物描写可以从多方面入手,而小作者集中笔墨突出了人物的“语言”,通过人物语言的描写,写出人物的思想和个性。
  最后一点是,小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妈妈,能够对日常生活中的妈妈进行认真的观察,所以能从天天都听到的、极平常的“雷声”中,挖掘出了深刻的中心思想,表达出“雷声”的实际意义。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913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