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件亲身经历的事400字】记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浙教习作训练教案2篇+范文)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一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的重点是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并把事情写具体。这件事必须是“亲身经历”的,而不是道听途说、胡编乱造的。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可以是过去的,也可以就发生在最近一段时间的,甚至可以是今天。这件事的内容很广,可以是深深内疚的一件事,也可以是自己做的一件有益的事,还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新鲜事、高兴的事等。这件事发生的地点也不受限制,可以是发生在马路上,也可以发生在学校里、家里、公园里等。本次习作的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选择一些有意义的小事,作为写作材料,并把这件事写具体。
训练目标
1.初步学会审题,能根据题目要求写作文。
2.会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并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3.感受事倩所表达的意义和教训。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引导“审题”,明确习作要求、范围、内容。学习“参考片断”,指导学生选材并开始作文。
第二课时: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选择部分作文评讲指点,然后学生修改作文,完成习作。
课前准备
1.复习第十册习作《记一件难忘的事》。
2.每个学生准备三件亲身经历的事。
3.预习《记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同学们,从你懂事到今天,不如已经做了多少事。比如去游泳池戏水,去农村捉泥鳅,或去海边拾贝壳等等。今天,我们就来写一篇作文《记亲身经历的一件事》。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写好这篇作文。
二、学习“习作要求”。
1.学生自读思考:这次习作有什么要求?
2.讨论明确。
要求:1、审清题意。
2、把经过写具体。
三、引导审清题意。
1.选一件亲身经历的事。
2.怎样束紧扣题意,写好一件亲身经历的事呢?先让我们来思考下面的的问题。
(1)出示幻灯片,区别下面两个题目
《记一件难忘的事》
《记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思考:共同点在哪儿?不同点在哪儿。
(共同点:所记的都是事,且都只要写“一件”事,不是几件事。
不同点:前一侧重于“难忘”,印象特别深刻,在时间上一般离现在较远,促仍然记得很清楚很清楚,很有回忆性、回味性。当然难忘的事,一般来说亲身经历的比较多。后一题所写的重点是“亲身经历”的事,重点必须放在“自己亲身”参与、体验的事。举一例子来说明,某同学帮助一个困难的同学,事迹很突出,很感动人,你看到这件事,深受感动,也会产生“难忘”。但“亲身经历”的事,就不能写看到或听到的事。)
(2)出示幻灯片,辨析下面四位小作者选择的事例,哪些符合这个题目,哪些不符合,为什么?
幻灯片1:不明打算写外婆告诉他的一件事,有一位叔叔送外婆回家。
幻灯片2:小刚打算写寒假里慰问交警叔叔的事例。
幻灯片3:小玲打算烧一桌菜宴请客人。
三、学习“习作提示”,明白亲身经历的事可以写哪些?
1、默读习作提示,思考:文中列举了哪几种内容的事?用“——”把它划出来。
2、交流:
a、可以是好事。
b、也可以是应吸取教训的事。
c、还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新鲜事、乐事。12345
3、你再想想,还可以写哪几种内容的事?(动脑的事、伤心的事、气愤的事等)
4、“习作提示”中列举了哪几件有意义的事?读这些有意义的小事。
四、学生交流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1、每位同学独立思考,教师提示,你做过错事吗?你做过有益他人的事吗?你经历过伤心的事吗……
2、四人一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学生评议,教师评价。
五、明确要求,指导写具体。
1、再读习作要求。
刚才,我们讨论了习作要求中审清题意这一点,选一件亲身经历的事,第二个要求是把事情经过写具体。
2、联系《飞夺泸定桥》一文,想想文章是如何写具体的?
(先写抢时间,再写攻天险。在写的过程中,作者抓住了战士们的语言、动作、神态)
3、学习“参考片断”(见课本)。
(1)读片断,思考:这个片断是从几个方面把事情写具体的?
(2)交流。
a、写了一位同学向老师报告“中队长”改卷;写了他的语言,“大声喊起来……”;写了他的动作“一边喊,一边向办公室奔去”。
b、写了老师的动作、神态、语言,如“走进教室”、“她严肃地说”等。
c、写了我的心理活动。如“我心里乱极了”、“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着挨批评”、“这目光像是惊奇,像是不满”……
d、还写了同学们的反映:“议论纷纷,都把目光投向我。”
(3)朗读片断。
小结:要把一件事写具体,应抓住事件中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来写,这样才能把事情写具体。
4、欣赏佳作。
二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习课文,特别是审题,明确这次作文的要求,范围、内容,指导学习“参考片段”学生选材作文
教学重点、难点:明确作文要求进行选材作文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有许多的事发生着,也许其中有一些给了你很深的印象和启迪,今天,我们就试着把你心中的这件事写下来告诉大家
二、 审题
1、 黑板出示:《记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记一件难忘的事》
2、 审题:
共同点:所记的是一件事,而不是两件事,要集中写好一件事
发生的时间:可以发生在不久前,也可以是过去好几年的
地点: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街头巷尾
不同点:《记一件难忘的事》可以是听到、看到的
《记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必须是自己做到
三、学习习作提示,确定写作材料
1、 默读习作提示,思考:文中列举了哪些内容的事?
2、 交流,可以是好事,也可以是吸取教训的错事,日常生活中的新鲜事、乐事,总之是有意义的,写下来能给人以启发的事
3、 回顾“亲身经历的事,看看有没有必要把它写下来
四、 教学“参考片段”明确写作要求
1、 齐读习作要求
审清题意,选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2、 学习“参考片段”——《难忘的一件事》
(1)、默读思考:文章从几方面把一件事写具体?
(2)、交流:
写一位同学向老师报告:语言、动作12345
写了老师的动作、神态和语言]
写了我的心理活动(重点)
还有同学的反映
(3)、归纳方法
把事情的几个方面(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写具体
五、 学生口叙作文
老师作指点,哪些地方要补充内容,把经过写具体
课后小结:亲身经历的事都能写,但要做到有意义,就有一定的困难,重点应放在什么才是有意义的事上。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选择部分作文做评讲指点,然后学生修改作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作文,修改
教学过程:
一、 学生作文,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并了解学生作文中的优点与不是
二、 选取典型问题低额作文1---2篇
让学生自诉,师生评议,提出修改意见
评议重点:
最能表达习作意图的这部分内容有没有写具体?该怎么改?
三、 选择较好的作文1—2篇交流
四、 对照习作要求和评改意见,修改作文
课后小结:评价有一定的难处,不知道该怎么说,平时应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记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范文举例
上中学后我遇到了一件事,它刺伤了我的心,也使我学会了承受挫折与忍耐。
上初中已有一个多月的光景,可班里的大、中、小队干部都尚未确认。袁老师说,在下午的班会课上做一次评比,把它定下来。我也兴致勃勃地参加了这次演讲。
星期一的下午,阳光明媚。刚一走进教室就感到不太寻常,三五个人凑在一起叽叽喳喳也不知在议论些什么,热心肠的同学还在问我,想当什么?演讲稿写好了吗……我总是笑容可掬地答应着,可心里不免有些担心,反复地自问着:“我行吗?我行吗……”
随着铃声的响起,评比开始了。上台演讲是自愿,同学们一个个精彩地说着,一个个都比我准备得要好。我胆怯了,迟迟拔不动腿,在座位上越坐越稳当。正当我铁了心想要放弃时,袁老师问:“有谁还想再说一说?”话音刚落,有些曾询问过我情况的同学就不断喊着我的名字,我“被迫”上了阵。台词早就背好的,可总有一种“自卑感”在作祟,声音越说越小,脸却越说越红。到了最后,也不知是怎的,站在那里摇摇晃晃,有些不知所措的样子。好歹说完了,我一溜烟儿“奔”回座位上,趴在桌子上,不想去看,也不想去听……要唱票了,我紧张得不得了,眼睛死死地盯着黑板,心脏都快要从嗓子眼儿里跳出来了。但事实证明,我落选了。
第二天,袁老师宣布,要另选两个班委,因为昨天选的人数不够。而我却再次落选。怎么会呢?我的票数明明在前七名的。我带着满肚子的疑惑与不解去找袁老师,而她却笑笑说:“你还不够成熟,不适合当班干部……”
“我真的很不成熟吗?”在回家的路上,我不断地问自己。
“是啊,我平日在学校里不是蹦就是跳,老师交代的任务总是完不成,不是忘带这个,就是少拿那个,哪还像个中学生?”我哭了。
我很伤心,于是更加努力学习,我要争取在下一次的评比中取得成功。
范文点评:
这篇文章记录了小作者的一次亲身经历,它最大的成功在于心理活动的描写。班级内的竞选,小作者作为参选者,在选举之前,一方面“笑容可掬地应答着”同学,一方面“心里不免有些担心”;选举之中,我“胆怯”、“被迫上阵”、“声音越说越小”、“不知所措”;选举之后的紧张、彷徨、奋起,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是很难描写得如此逼真的。小作者的成功,给我们一个启示:写文章切忌凭空捏造,只有记录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文章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文章。12345
《记亲身经历的一件事》综合资料
习作要求:审清题意,选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习作指导:
1、审清题意要注意哪些问题?
命题作文的基本要求是紧扣题意作文,如作文脱离了题目的要求,那就会出现“文不对题”的现象,这是很不应该的。
要达到紧扣题意作文的目的,就必须先审清题意。“审清题意”就是要仔细观察、思考题目的意思。
审清题意首先要琢磨题中的每一个词的含义,明确习作中的对象、要求范围。如本次训练的作文题,“对象”是“事”,记一件事。“要求”是必须亲身经历的,道听途说不行,臆造虚构更不行。“范围”是“一件”事,不要“两件、三件”。
同时要注意作文的体裁。从命题中,我们大体可以知道是“写人”还是“记事”,是“状物”还是“绘景”,是“议论”还是“说明”……
另外,还要抓题目中的关键词,关键词往往是文章的中心,需要作者着重表现的。像本次习作命题中的“中心词”应当是“亲身经历的”,这也正是这篇文章能否写生动的关键所在。
2、怎样正确理解“虚构与真实”?
写作文应当真实,这个“真实”,主要指真实的思想和感情,也就是不说假话、昧心话,不能作文是一套,心里想的又是一套。
“真实”并不都是“真人真事”。如“看图作文”、“条件作文”,写什么,都是人家规定的,要照所给的“图”或“条件”来写,这当然就不会是真人真事。但是你在这些作文中所表达的思想认识和爱憎感情,同样应当是真实的,也就是把你的真实的认识、真实的感情写出来。这样,虽然“图”和“条件”提供的材料不是真人真事,但你对提供的材料的认识和反映的感情,仍然是真实的。反过来,即使你写的“事”确是生活中发生的“真事”,但如果你对这件事的认识和态度并不是真的,那也不能算是“真实”的了。
因此,作文中只要表达了真情实感,就符合了“真实”的要求。至于的有的作文题目,明确表明必须写真人真事,那就不可以虚构。如:本次习作训练命题已规定“记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就必须是“亲身经历”的。
3、选材怎样做到“有意义”?
为“记一件亲身经历的事”选材,并不容易。因为对每个人来说,经历的事都有很多,是不是随便写一件,那当然不是,重要的是要选“有意义”的事来写。有些学生为了做到“有意义”往往就会从概念出发“主题先行”,然后就虚构一件,不是在路上捡皮夹子,便是在车上让座,这样的作文,就违背了“亲身经历”的要求,也不会有真情实感。因此,正确理解“有意义”就十分重要了。首先,有意义的事并不只是做好事,反映邻里和睦、街头新景、全民强身、和气生财……都可能是有意义的,关键在于学生能不能具有发现“意义”所在的眼力。
其实做任何一件事情,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有意义的,如果把它写出来,读者看了就觉得有劲儿。那么,如何写出“意义”来呢?下面结合例文片断谈两种方法:
一是抒情法。就是在记事的关键地方,采用抒情的方式,把事情的意义通过抒情表达出来。例如,有一篇题为《爸爸妈妈别吵了》的习作,其主要内容是记叙小作者爸妈的一次吵嘴经过。如果光写吵嘴的全过程,吵嘴结束了,文章也收尾了,那有什么意义呢?而这位小作者在结尾这样写道:“爸爸妈妈,停止你们激烈的争吵吧!你们可知道,这会给我们幼小的心灵造成多么大的创伤啊!”你看,小作者对爸爸妈妈吵嘴这件事,表达的劝告之情多么真挚迫切,让人觉得父母吵嘴对下一代的不良影响又是多么严重。这就写出了事情的意义。这样的意义,读后你也会产生共鸣的。12345
二是议论法。就是在记事的过程中,采用议论的方式,把事情的意义挖掘出来。因为意义是蕴涵在事情之中的,通过议论,就能把它揭示出来,否则,意义就不容易显露。例如,有一篇题为《假日买菜》的习作,写的是自己与爸爸一道买菜的经过,从动身到菜市场又回到家门口,就买菜写买菜,买菜中的学问,买菜时的感受,买菜后的想法,一点儿也没有写到,怎么能吸引人呢?如果在结尾这样议论一下就好了:“今天买菜,一共花了12块多钱,而爸爸辛辛苦苦劳动一天,才有10块钱,这钱来得多么不易呀,我想,我一定要珍惜这份劳动果实。”这是从正面来写事情的意义。有了这几句议论,买菜的意义就明显了,读者就会受到深刻的教育。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9100.html
-
六年级语文负荆请罪教案_六年级语文《负荆请罪》教后感详细阅读
font size=6>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238 作者:踏浪而归 《负荆请罪》这人故事人物性格鲜明,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语文实践活动——对对联。如交流描写相如的对联:“唇枪舌剑斗秦王,宽容大...
-
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_【六年级上册】《出塞》教案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韵味地诵读古诗。2、反复朗读古诗,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3、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边塞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重、难点】读悟结合,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教学过程】(课前诵读古...
-
【六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导学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导学图详细阅读
第一单元导学图导语1文言文两则2匆匆3桃花心木4*顶碗少年5*手指交流平台让我们走进本组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的。学习本组课文,要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联系课文,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教案反思_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教案详细阅读
匆匆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的方法。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背诵课文,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的方法。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
-
山谷中的谜底读后感|18、山谷中的谜底 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赏读,体会雪松的智慧与顽强。 4.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教学过程]...
-
惊世第一妃_《一算惊世界》全新导航与训练详细阅读
相关链接 通讯:对国内外最近出现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或典型经验所作的真实、具体、形象、详尽、及时的报道。课文是一篇人物通讯,是一种以记写人物为主的通讯。它以表现人物为中心,从不同角度报道人物的先进事迹、创造精神和高风亮节,反映时代精神。 数学王国的骄子: 1 π之父祖冲之 2 几何学的创...
-
《跨越百年的美丽》说课视频_《跨越百年的美丽》说课稿详细阅读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1、《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的,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 2、编写意图: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仅是认识居里...
-
【续写《最大的麦穗》】《最大的麦穗》一课的启示详细阅读
作者:王洲辅小 李 倩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3 《最大的麦穗》一课的启示王洲辅小 李 倩 非常有幸能在新教师培训中聆听到特级教师——倪宗红老师的课《最大的麦穗》,通过倪老师精彩的上课,使我感触颇深,尤其是与倪老师的交流,使我也摘到了麦穗。让我进一步理解了在语...
- 详细阅读
-
【《小草和大树》的寓言故事】《小草和大树》五详细阅读
font size=6>《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五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01 《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五教学背景:1,《小草和大树》是河北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旨在让学生理解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生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