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读后感]《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说课稿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1-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材分析: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以“地球家庭”为主题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叙述了中国男孩雷棣在得知父亲雷润民为维护世界和平捐躯的消息后,发愤学习、自强不息,决心完成父亲未完成的事业——为世界和平作贡献。
课文重点记叙了雷棣发愤读书学习及决心靠自己的努力实现愿望这两件事,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责任”“成长”等主题也蕴含其中,通过深入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勇于承担责任、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本文是这个单元的开篇课文,学好本文,有助于深入理解本单元主题——“地球家庭”,让学生明白: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上,相互依存,谁也离不开谁,热爱和平、维护和平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同时,为学习下一个教学单元“战争”作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
我所教授的航天小学六•七班,语文学习的综合素养较高:学生朗读能力强,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不过他们社会阅历浅,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少。加之,由于长期生活在和平、优裕的环境中,他们很难将小家的不幸、国家的灾难、地球的和平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因此,我决定在教学中尽可能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生动、可感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能更具体地感受“世界并不太平”,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思想观念。
三、学习目标
根据本课的内容,结合单元教学要求与学生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学习
目标确定如下: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2.了解雷棣企盼世界和平的原因及其发愤读书、自强不息的动力;
3.树立学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思想观念。
学习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树立学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思想观念。
四、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我主要运用情景教学法和点拨教学法,重在引导。考虑到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运用自读品悟法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学习课文。
五、学习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和平的资料。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教学
1.请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和平的资料,交流自己的感受、体会。
2.教师在此基础上播放课件,并配乐讲解:“是啊,我们这个地球上仍有很多地方不太平,那里的人们饱受战争之苦:家园被毁、妻离子散、肢体残缺甚至失去生命!那里的孩子每时每刻面临着贫穷、饥饿、死亡的威胁,孩子们点起了蜡烛为世界和平祈祷,那么也让我们怀着对世界和平的强烈企盼,走进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学生齐读课题《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3.引导学生解题:课题是一把“钥匙”,能开启课文学习的大门,同学们读课题时要善于思考,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呢?
教师将学生的疑问提炼归纳如下:(出示问题)1234
“企盼”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换成“盼望”?
这个企盼世界的孩子是谁?
他为什么要企盼世界和平?
(此环节通过多媒体课件,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唤起学生对战争的恐惧、憎恶和对世界和平的热切企盼,为实施教学作好情绪铺垫;并引导学生通过读题解题,把握学习本文的重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对课文的学习)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带着问题小声快速地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读不准的字或是不理解的词语,要作上记号。
2.学生读后,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难词并积累词语(沉浸、回眸、凯旋、殉难、叮嘱等)。对学生提出的生字难词,教师随机板书,学生认读。
3.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扫清字词障碍后,请学生快速浏览。经过浏览,同学们知道了这个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是——“雷棣”(提醒学生读准“棣”字的读音)并引导学生寻找雷棣企盼世界和平的原因。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应指导学生边读书,边思考,做好旁批,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当学生找到介绍雷棣父亲相关情况的语句时,可由“资源链接”对“联合国维和部队”、“军事观察员”、“中东”等学生相对陌生的概念进行补充说明;当学生提到雷棣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那封信时,教师顺势引出:这是一封怎样的信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师出示信件,并请一名学生朗读全信)
教师过渡:这封信饱含着一个中国孩子失去父亲的悲痛和对世界和平的强烈企盼之情。在得知父亲牺牲后,雷棣和他的妈妈经历了怎样的痛苦?(学生在文中找到相关段落后,师出示文章第四自然段。)
这段文字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所以我决定将此段作为指导学生朗读的重点。
采用师生分角色合作朗读的形式:由学生齐读叙述语言,教师读妈妈的话,由一名学生读雷棣的话,在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体会当时人物的心理活动及思想感情:指导学生一字一顿地读出雷棣的哽咽:“妈妈,我会记住的”;指导学生放慢语速,语气柔婉地读出爸爸对雷棣的殷切希望:“书桌上照片里的爸爸一如往日,用平静深情的目光望着他”。
随后,教师提出:从爸爸平静深情的目光中,雷棣能感受到爸爸要告诉他些什么吗?学生可能会说:要坚强、要照顾好妈妈和自己,努力学习……
(此环节紧扣文本,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感悟、体会雷棣
承受的“丧父之痛”和坚强面对生活的精神品质。)
接着,教师继续引导:失去父亲的悲痛让雷棣承受了他这个年龄的孩子难以承受的苦难和打击,但是他没有趴下,而是“好像一下子长大了”。那么在爸爸平静深情的目光的注视下,雷棣身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请学生默读第5、6自然段,试着归纳概括能表现雷棣变化的事件;
然后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
接着让学生用加小标题的方法给这几件事加上标题,语言尽量简洁;
最后教师出示课件修正、明确。
(此环节重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父亲的离去对雷棣产生的巨大影响,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请同学们课后思考:课文重点写了其中的哪些事?为什么要着重写这两件事?准备下节课讨论、交流。
(此问的设置帮助学生深入学习课文,把握人物形象,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做好准备)1234
      (三)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进一步把握人物形象
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多么可敬可爱的孩子呀,失去父亲的切肤之痛成了他发愤读书、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同学们,让我们走进那间属于他的小书房里,去看看他吧:(师出示课文插图)重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从雷棣回望爸爸的深情目光中,他会对爸爸说些什么呢?当学生回答到“我一定要去完成爸爸未竟的事业”的相关语句时,(师出示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请学生齐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文章的中心得以升华。
 (此环节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片资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
最后引导学生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师出示问题)
“企盼”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换成“盼望”?
“雷棣为什么要企盼世界和平?”
用讨论、交流的形式,让学生明确:“企盼”比“盼望”的词义程度更深,更能表现主人公雷棣在经历了巨大的“丧父之痛”后,对世界和平的渴望之情,所以不能换。雷棣之所以企盼世界和平,是因为这是爸爸生前的理想,也是家人
对雷棣的希望,所以雷棣要企盼和平。(师展示本课的板书设计)
然后,教师用语言过渡:要完成爸爸生前未完成的事业,并非一朝一夕,年幼的雷棣只能从学习、生活中的这些普通小事中,为他的理想做着准备,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设想一下:十年、二十年后的雷棣会为世界和平作出怎样的贡献?
(此问的设置紧扣本课内容,并为第二课时学习作好铺垫)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师过渡:同学们,要表达对世界和平强烈企盼的又何止雷棣一人呢?(教师出示课件并讲解:)在今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来自地球这个大家庭的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成员齐聚在奥运五环之下,他们心中涌动着热爱奥运、热爱友谊、热爱和平的巨大热情,因为他们参加的不仅仅是一场展现奥林匹克精神的体育盛会,更是一次增进全世界人民友谊的和平聚会;一曲《我和你》唱出了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身处同一个世界,拥有同一个梦想:梦想团结,梦想友谊,梦想和平!历史悠久、“以和为贵”的中华民族,也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表达了全体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的企盼。就让我们和雷棣,还有全世界所有热爱和平的人们一起为地球这个人类共同的家园祈祷祝福吧!
(此环节重在深化文章主题,树立学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观念。)

附:板书设计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加倍关心妈妈
生前的理想               关心国际政治     
家人的希望               发奋读书学习
                         谢绝别人帮助1234
资源链接:
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是根据有关联合国决议,建立的一支跨国界的特种部队,是联合国为遏制冲突的扩大或防止冲突的再起而派出的和平使者。
蓝盔:维和部队士兵头戴的天蓝色钢盔或蓝色贝雷帽,上有联合国英文缩写“un”,臂章缀有“地球与橄榄枝”图案。
军事观察员:隶属于联合国的停战监督组织。主要任务是监督冲突各方对停火协议的遵守情况。由于在执行任务时不能携带武器,所以会面临一定危险。
中东:是指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包括了伊拉克和科威特。而雷棣的父亲就是牺牲在伊拉克和科威特的边境上。
辛普森案件:1994年前美式橄榄球运动员辛普森(o.j. simpson)杀妻一案成为当时美国最为轰动的事件。此案当时的审理一波三折,最后在证据充分的情况下辛普森竟逃脱法律制裁,在用刀杀前妻及其男友两项一级谋杀罪的指控中以无罪获释,仅被民事判定为对两人的死亡负有责任。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892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