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美猴王》_《美猴王》教学实录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1-0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西游记》这部电视剧吗?
生:看过(齐声)
师:那么,在《西游记》中你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是谁呢?
生:孙悟空、唐僧、猪八戒……
师:看来还是孙悟空的呼声最高啊!老师也有同感,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最光辉的人物形象。深受中国人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既然都看过电视剧,你知道在原著的故事情节中,孙悟空还有哪些其他的名字吗?
生1:孙行者
生2:美猴王
生3:齐天大圣
生4:弼马温
生5:斗战胜佛
……
师:同学们知道得真多!这些名字来源于故事情节的各个时期,可以说,每一个名字都暗示着孙悟空的一种身份以及他的一段经历。那么,在“美猴王”这个名字的背后又有一段怎样精彩而神奇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美猴王》。[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
师: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的电视剧,今天我们暂时抛开电视剧的画面,回到原著中,透过文字,大胆想象出一个全新的属于你们自己的“美猴王”的形象。好不好?
生:好(齐声)
师:首先,我们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的同时,注意揣摩孙悟空当时的语气、表情、动作,读完以后,老师要请同学们到前面来给大家讲一讲“美猴王”的故事。看谁讲得最生动、最形象。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先读到这,谁有勇气第一个到前面来给大家讲一讲“美猴王”的故事呢?
生:(讲故事)
[掌声]
师:其他同学为他做一个点评
生1:我觉得他讲得很好,语调很生动,表情很自然,动作也很得体
生2:我也觉得他讲得很好,情节很完整,而且还恰当地加入了自己的想象
……
师:老师也觉得他讲得很好,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最勇敢的,让我们再一次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刚才这名同学给我们开了个好头,下面谁接着来呀?老师对大家不熟悉,同学们推举一个你们班讲故事最好的,怎么样?
生:(七嘴八舌)刘子瑜……
师:这回是刘子瑜的呼声最高啊!下面我们有请实验中学一年十七班刘子瑜同学为我们讲述“美猴王”的故事。
生:(讲故事)
[热烈的掌声]
师:从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就能听出她讲得太好了!大家点评一下,她讲得好在哪?
生1:她讲得特别生动,很放得开
生2:她的语言组织的很好,很连贯流畅,动作也很得体
生3:我觉得她讲故事象说评书一样,听着很过瘾
……
师:刘子瑜讲得好,大家点评得也很好。老师也觉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概括地说,这篇文章写的就是孙悟空从石猴到猴王的过程。[板书:猴、王]大家都知道,猴子是喜欢群居的动物,而且猴王大多在群体内部产生。那么,一只外来的石猴凭什么能深孚众望、被拥为王的呢?下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课文、展开讨论:
生:(自由朗读,小组讨论)
师:一只外来的石猴凭什么能深孚众望、被拥为王?下面我们就这个问题自由发言。
生1:我认为是因为他给众猴找到了一个安身之处,使众猴免受“老天之气”,所以他才能被拥为王。
师:水帘洞是石猴一个人发现的吗?
生:不是
师:众猴都发现了水帘洞,为什么却只有石猴能被拥为王呢?
生:因为他勇敢
师:你是从哪看出他勇敢的呢?123
生:“连呼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师:石猴说进去,他进去了吗?
生:没有
师:只是说了,还不能说他勇敢,只有做了,才是真正的勇者。到底哪里能体现石猴的勇敢呢?
生:“好猴!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从这能看出他的勇敢。老师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最勇敢的,我觉得第一个跳进洞的人也是最勇敢的。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齐声)
师:说得真好!从“暝、蹲、纵、跳”这四个动词中我们能看出他的勇敢。[板书:勇敢无畏]刚才那位同学说的“连呼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这句话,体现了石猴的什么特点呢?
生:能看出石猴非常想进洞,迫不及待
师:石猴这样迫不及待地想进洞,是为什么呢?
生:他怕别的猴子比他先进去,那样他就当不成猴王了,可以看出石猴争强好胜的性格。
师:说得好!石猴之所以迫不及待地高叫“我进去!我进去!”,就是怕别的猴子抢了先,足见他的“争强好胜”[板书:争强好胜]。这一处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
生:语言描写(齐声)
师:咱们就从语言入手,找找文中还有哪些对石猴的语言描写?从中能看出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生1: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我觉得石猴能引用《论语》中的句子,他很神奇。
生2:我觉得石猴迫不及待地让众猴拜他为王,说明他很想当这个大王
……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石猴一进洞就急于让众猴兑现自己的诺言,拜他为王,所以我们说他“当仁不让”[板书:当仁不让]还有语言描写吗?
生:石猴从洞里出来后,对众猴说:“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看出石猴不愿意受约束,喜欢自由自在。
师:大家想,石猴发现水帘洞,并没有独自享用,首先想到的是出来向众猴报告发现水帘洞的好消息。并说“我们都进去住!”,从中可以看出石猴什么特点呢?
生:石猴不自私,一心为大家
师:很好!“不自私,一心为大家”,我们说石猴大公无私。[板书:大公无私]分析到这,我们能看出正是因为石猴的勇敢无畏、大公无私、当仁不让的性格特点,所以他才能深孚众望,被拥为王。作者在刻画这个人物的时候,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呢?
生: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师:除了这些以外,你还觉得石猴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生1:石猴是从石头里崩裂而生的,不是母体所生,我觉得很神奇
生2:还有石猴一出生就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山泉,采山花,觅树果,可见他的独特。
……
  三、拓展迁移
师:的确是这样,作者一开篇就赋予了石猴神奇的色彩。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别人不敢说的他敢说,所以别人不敢做的他敢做,所以后来他闯龙宫、闹地府、推倒了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搅黄了王母的蟠桃宴,做了许多真正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吴承恩真是了不起啊!在他的一尺笔杆之下,写出了这么一个亦猴、亦人、亦神的艺术形象。《西游记》博大精深,以《西游记》为题材的电视剧也是久演不衰,下面我们再现《西游记》中的画面,同学们比较一下,是原著好,还是电视剧中的画面好?123
生:(看视频)
师:同样的“美猴王”的故事,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那一种更好呢?请同学们就这个问题畅所欲言
生1:我认为电视剧中的画面好,因为画面更形象,更直观
生2:我认为画面好。六小龄童演得太精彩了!
生3:我认为文字好。因为通过阅读文字,我们可以随意想象,画面是不能代替想象的
生4:我也认为画面好,因为有了画面,我们可以更快地了解故事情节,就不用去想象了
生5:我认为文字更好,文字给我们留下的想象的空间是无限的,想象中的东西师最美的。刚才……同学那样说,说明他是一个没有想象力的人。
生6:我认为两种都好。画面更直观,文字可以发挥想象
……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的确是这样,电视剧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视听享受,而文字的魅力也是无穷的,它留给了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所以我们在享受电视剧给我们带来的视听震撼的同时,老师还是倡议同学们读名著、爱名著、积累名著、宣传名著,从中华五千年的悠久文化中汲取精华,并把它发扬光大!
这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四、教学反思
《美猴王》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是学生很熟悉的,我的设计是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以“一只外来的石猴凭什么能深孚众望、被拥为王的呢?”这个问题统领整篇课文,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而分析出美猴王的人物形象特点。教学过程中,我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热情很高,发言踊跃,观点独到。应该说,我完成了预设过程中的教学任务。但遗憾的是,在汇报“一只外来的石猴凭什么能深孚众望、被拥为王的呢?”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没能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又把学生拽回到了分析语言、动作的小圈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违背了预设的初衷。有了遗憾,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完善自己,做到更好!
五、课堂教学点评
这节课的优点很多,我来谈自己感受最深的两点。
  (一)问题设计得比较巧妙。教师从题目着眼设计问题,围绕“一只外来的石猴凭什么能深孚众望、被拥为王”这一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激发了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因此,当教师提出问题后他们会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通过自主阅读,互相讨论交流,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下,学生抓住石猴的言行分析石猴的性格特点。这样就省去了许多繁琐的教学环节。并且,学生的潜心会文,自悟自得,与老师的相机点拨和谐统一。这样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同时情感得以升华。由此看出,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问题设计得好,引得巧妙,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大脑皮层兴奋,从而把学生的兴奋点引向教学主题,还会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向深入,激发学生进行有效参与。
  (二)给了学生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 教师注重在课堂上吊起学生的“胃口”,如播放“石猴出世”的视频,引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情绪。所以,他们一开始就想学、愿学,再加上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和谐,教师用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温和的表情、宽容的态度来调控教学过程,并为学生创造了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而且教师设计的问题是站在学生“学”的角度去思考的。因此,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学生在民主自由、和谐的课堂中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当然,这节课也有瑕疵之处,主要表现在主线问题并没有贯穿到底,在学生围绕最初的问题思考、回答过程中,教师又派生出另外一个问题:“石猴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还有哪些,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虽然在内容上是与主线问题是一致的,但在艺术性、综合性、开放性方面显然不如最初的设计,这表明老师在驾驭课堂方面还存在“放不开”的问题。当然,瑕不掩瑜,这节《美猴王》无疑算得上一节“好”课。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874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