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施工能力]施工6年耗资1.89亿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今落成(图) 华龙网新闻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1-0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今日开馆  李靖  摄

长90米的水下扶梯  李靖  摄

水下参观舷窗  李靖  摄

无压容器内的聚光灯  李靖  摄

长江涪陵岸边的水上展厅  李靖  摄

无压容器模型  李靖  摄

三峡工程蓄水前的白鹤梁原貌  资料图片

三峡工程蓄水前的白鹤梁原貌  资料图片

记者帮你解开参观白鹤梁的三大谜团?
华龙网讯(数字记者何青枚18日10:15分涪陵报道) 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如同一个水族馆,为保护历史文物、便于游客参观,该项目工程屡有“奇招”。 现在,记者就帮你解开,参观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的三大谜团。 
  如何深入水下参观?
  2001年2月,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修润提出用“无压容器”方式对题刻密集区进行原址水下保护,即在白鹤梁题刻东区50米段的题刻密集区构筑水下保护体,灌注经过过滤处理的江水,通过循环水系统使保护体内水压与外面长江水压达到动态平衡。游人可步入垂直高度40米、约90余米的亚洲最长的隧道式自动扶梯,深入到40 米下的江底,通过参观廊道中的特制观察玻璃窗欣赏白鹤梁题刻原貌。
  如何防范轮船撞击?
  三峡蓄水后,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为减少船只航行对白鹤梁水下保护体的威胁,水下保护体、通行廊道连接形成的近10000平方米水域将禁止船只航行和停泊。此外,两块鱼嘴状防撞墩担当“保安”,确保白鹤梁水下保护工程的寿命达百年。
  如何清晰观赏题刻?
  罩住白鹤梁题刻的巨大的钢筋水泥罐内进行清淤,并启动水处理系统。经过物理过滤和净化的水从底层注入,可达到直接饮用标准,保证游客清晰观赏题刻。同时,水下题刻周围安装了10800盏灯,共有6排、150组灯源,每组灯源由9个小灯组成,而每个小灯里又藏着8个聚光和散光灯。据称,这些灯耗电量仅是普通白炽灯的十分之一,寿命却是其20倍,能使用10万小时。工作人员多次试验后发现将灯装在题刻之上2米至2.7米的高度,能使题刻最清晰。

华龙网讯(数字记者何青枚18日10:20分涪陵报道) “闭关”六年,“水下碑林”白鹤梁题刻终于现身!今日上午10:20分,2009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启动暨重庆涪陵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开馆仪式隆重举行。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国务院三峡办党组成员张宝欣、重庆市人民政府原顾问甘宇平、重庆市政府副市长谭栖伟、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修润等领导和专家亲临现场。白鹤梁,这个只有在枯水季节才浮出水面的文物遗址成为中国独一无二的水下博物馆,从今天开始,人们可以直接深入水下40米观赏它的真容。
  水下瑰宝白鹤梁
  白鹤梁是位于长江三峡库区上游涪陵城北江心的一处小岛奇观。其为一块长约1600米,宽15米的天然巨型石梁,每年12月到次年3月冬春交替、长江水枯时,才偶尔露出真身。一说因石梁早年常有白鹤群集而得名,又相传唐朝时朱真人在此修炼,后得道,乘鹤仙去,故得名白鹤梁。
  1200多年前,唐朝广德元年,有人在白鹤梁刻下两条石鱼,记录了当时的枯水水位。此后,效仿者不断,形成石鱼雕刻18尾,生动记载了一千多年来长江72个枯水年份的水文情况。古人刻鱼为标,已近似现代水文观测原理,且记录之早,令白鹤梁享有“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美名。 123
  江水每年枯盈不同,但石鱼现身被当地人视为“吉兆”,预示来年丰收,故有“白鹤绕梁留胜迹,石鱼出水兆丰年”流传。白鹤梁出水逐年成为川江上游的一大盛事,于是吸引无数文人墨客到此题刻。据统计,白鹤梁题刻多达165段,文字内容约三万余字,或诗或文、有记事,有抒情,涉及到各个历史时期和各个层面。其中还不乏历代名家、文人骚客的真迹。黄庭坚、朱熹、庞公孙、朱昂、王士祯等名家的诗文题刻赫然在列,艺术价值极高,因而又有“水下碑林”的美誉。 
  1988年,白鹤梁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2月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八年“沉浮”白鹤梁
  三峡工程修建后,库区水位上涨,白鹤梁将永沉江中,不见天日,而对白鹤梁的保护,一路磕磕撞撞,悬而又悬。
  从2003年2月13日白鹤梁水下保护工程正式开工至今,国宝白鹤梁“闭关”6余载。而此前,白鹤梁保护方案的讨论几经波折历时10年。若从最后敲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修润提出的“无压容器”方案算起,白鹤梁保护工程遥历8年。
  1994年起,国家开始组织专家为保护国宝白鹤梁出谋划策。切割搬迁、复制搬迁的设想先后被否决,直至2001年2月,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修润院士提出“无压容器”方案,为白鹤梁量身打造“水下宫殿”。即在白鹤梁外修建一个椭圆形罩体,对题刻密集的石梁东区50米段进行保护。通过专门的循环系统,过滤后的长江清水流入罩体,使其内外基本处于水压平衡的状态,也可减少风化、泥沙侵蚀对题刻的损坏。同时,罩子内设参观廊道,由耐压金属和玻璃窗构成,游客可近距离观看“水下碑林”。这一沉箱式的理想保护方案最终被敲定。
  2003年2月13日,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正式动工。然而6年间,工程建设却几度搁浅,悬而又悬。
  据了解,整个工程由“水下保护体”、“连接交通廊道”、“水中防撞墩”和“岸上陈列馆”四部分组成。2005年1月,施工方和投资方因经费闹矛盾,最主体的水下工程曾遭拖延,整个工程险些没顶。 
  由于三峡工程156米的蓄水目标整整提前了一年,若不赶在2006年6月前完成水下工程,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只能瘫痪。而修建水下建筑,又只能在枯水期进行,经协商化解矛盾后,白鹤梁与三峡工程拼命赛跑,总算逃过一劫。
  2006年下半年,工程再度停工,这次整整耽误了2年。重庆市政府垫付1.5亿元后,2008年5月工程才恢复建设,电动扶梯安装、“岸上陈列馆”建设等相继开工,而面对三峡工程不断向更高水位目标提前蓄水的信号,工程进度一直令人忧心。所幸8年沉浮,白鹤梁总算“有惊无险”。

  独具特色白鹤梁
  耗费1.89亿元的白鹤梁保护工程,不仅为世界独具特色的水下博物馆,更为千秋后世最大限度地留存了先祖文物。
  据介绍,保护白鹤梁的“壳”实际是一个用钢筋水泥浇注而成的椭圆形水泥罐,周长234.5米,厚3.5米,顶盖高程141.8米,设计耐用 100年。罐体内的水经过物理过滤和净化,有如供人直接饮用的纯净水,江水浑浊时,也可使游客清晰观赏白鹤梁题刻,同时物理净化对文物本身不会产生任何影响。该项工程技术精深,施工要求高、难度大,亦堪称一绝。 123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于今日正式对外开放。游人在进入3000平米的陈列大厅观看白鹤梁原始的文字、图片,可亲手操纵水下28个摄像头,放大、拉伸,点击观看题刻景观实况。还可以由岸边的通道入口,步入约90余米的亚洲最长的隧道式自动扶梯,下到40米的江底,穿过140 米水平交通廊道,来到保护体内的参观廊道中。据了解,该参观廊道长约77米,游客可透过23面直径为60厘米的特制观察玻璃窗尽情欣赏白鹤梁题刻原貌。参观窗旁还设有液晶触摸屏,供游客点击听取、观看白鹤梁题刻介绍。此外,少部分身体等各方面合乎条件的游客,可潜水参观。不过,根据水下环境和条件,每批参观人数限制在20人。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874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