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与盾|矛与盾 教案 及反思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0-3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3、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文言文转换成现代汉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寓言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能说出重点语句的含义。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寓言故事。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讲故事导入
师讲故事生思名
这些都是寓言故事,它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综合大家所说:假托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就带大家再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那就是第25课《古代寓言故事》中的《矛与盾》。
二、板书课题 揭题激读
1、板书:矛与盾
2、齐读。思考:什么叫矛,什么叫盾?,矛用来干什么的?(刺),盾用来干什么的?(挡)。矛盾是什么意思?(手捂住“与”)(说话前后不一致即矛盾)。
    3、师:好,现在我们自由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矛与盾》写了一件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三、初读课文  读通读准
1、全体学生自由读文(读文要求:一句一句地读,把音读准。)
2、刚才我们把课文读了一遍,知道了这篇短文从形式上属于文言文,上学期我们已经学过     了一些文言文,如《学弈》、《两小儿辩日》,谁来说一说怎样学习文言文效果会好一些呢?
3、指名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4、范读(节奏)
5、学生再读文。
四、汇报交流,读中理解
1、课文中有两个读音完全相同的字,谁能帮老师把它们找出来写在黑板上?它们各是什么意思?
2、粥的是什么?先誉的又是什么?接下来该誉什么了?(文言------白话)
3、结果怎样?
五、揭示道理,发散思维
1、咱班有多少名同学?今天我有幸认识了___位好朋友,大家也面带微笑,再看看插图,图上这些围观的人也都是满面笑容的,他们的笑容和同学们的笑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一是出于对老师的尊敬,一是对自相矛盾者的嘲笑)
2、大家都在嘲笑那个楚国人,他到底错在什么地方?这篇文言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既然大家都嘲笑那个楚国人,他的买卖是难以做下去了,老师想请大家帮帮忙,怎样把他的矛和盾卖出去呢?
(生讨论)
4、师:我代表那个楚国人真诚地感谢同学们的帮助,人,还是多读些书才能明白更多的道理啊!你们说是这样的吗?
六、总结全文
   这个故事教会了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前后相符,不能自相矛盾。希望大家在课后广泛阅读更的的寓言故事,学会更多做人的道理。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预习
八、板书设计
                        矛与盾
                 盾————   坚固
                                     } 不能应12
                 矛 ————  锋利

《矛与盾》教学反思
一节课下来,总是感觉不足之处很多,比如说对《矛与盾》寓意的理解过于单一、死板而导致偏颇,强调了“实事求是”的同时似乎忽略了它的“自相矛盾”,到现在想来觉得还是在此环节中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引导同学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自读自悟”才好。
    对学生的评价不足,是我在执教这一节课中暴露出来的另一问题。可能是重视的程度不够,所以造成了课上评价的严重匮乏,比如在让学生自由选择“买与不买”“想买什么不想买什么”时有三名同学选择了买矛,一名同学选择了买盾,而大部分同学则是读懂了课文,选择了不买,在处理这一情况时我匆忙了许多,没能对这四名同学作出“你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这是一种可贵的品质”“现在你怎样想?”“知错就改,更加难得”等评价,造就了缺憾。在课下吉校长也曾和我交换过意见:“课的设计固然重要,但教师的预设和生成在课堂上更为重要,是细节成就了完美。”老师们认为呢?
   备得充分、设得巧妙的同时让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更贴确与美丽些吧!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862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