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录|《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0-0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等词语。理解重点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再过一段时间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有什么意义?
每一年清明节,我们更应该想起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我们曾经为黄继光勇堵枪眼而感动,为邱少云烈火烧身而震撼,也为卢沟桥的英雄而振奋,更为狼牙山的壮士而激动。今天,让我们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一起走进第10课,深深地怀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的先驱 ──李大钊同志。(板书课题)
二、抓住“回忆”,整体感知
1、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认读生字、生词情况。
书籍   抽屉  严峻  军阀   恐怖  宪兵  瞅了瞅
魔鬼   苦刑  匪徒  披散   散步  勉强  待了一会儿
3.再读课文,想一想:按时间顺序,“我”回忆了父亲的哪些事情?
三、品词析句,感悟“革命者”形象
1、默读“被捕前”这部分课文,划出描写父亲语言、行动、表情的语句,然后读一读、想一想:你眼前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
2、汇报交流
出示: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1)、读了这句话,你眼前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
(2)、母亲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劝父亲离开北京?
(3)、我哪能离开呢?就是说我不能离开。
离开意味着什么?不离开又意味着什么?
(4)、在生与死的抉择中,父亲选择了什么?这又让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啊?
(5)、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这段话。
(6)、是啊,我哪能离开呢?从这段话的写法上,你有什么发现呢?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7)、既然这两个反问句更写出父亲的坚决,那么这样写行吗?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哪能离开呢?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8)、体会得真好,那该怎么读呢,自己先试试。推荐一位读。
(9)、这就是层层递进啊,我哪能离开呢,让我们捧起书,一起再读一读。
3、刚才我们抓住了李大钊同志的语言来感受到了他无私、无畏、顾全大局的精神。这是一种的学习方法。这节课我们就先学到这里。
四、作业
语文课堂作业本1—4题
五、板书
13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      无私 勇敢 顾全大局
       被捕时
       被捕后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7943.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