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板书设计_《北京的春节》教案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09-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人教版课标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教学对象:市镇区六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14个生字和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读写“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色味双全、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思路:
     1.通读全文,找出不懂的字词和句子,进行解释。
     2.再读课文,找出北京的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
     3.自由组合,自主选择,交流探索,学习北京春节的每个节日。找出哪些节日最隆重、喜庆(除夕、元宵)。
     4.领悟表达特点,品味老舍的语言特点和对年文化的热爱。
     5.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
     6.拓展总结,列举有关春节的童谣、诗词、春联。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flash《恭喜发财》(中国娃娃唱),纯音乐《新年好》,flash《恭喜恭喜恭喜你》(卓依婷唱)
     学生准备:课前可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同时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收集古今文人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观看一个flash,一边看一边回忆你在当时的情景。播放动漫《恭喜发财》。
 2.看完了动漫,你们有没有觉得又回到了过春节的情景中呢?你们的春节是怎么过的?哪位同学想说说自己的感受。(多让几位学生说说感受)
(很热闹,有新衣服穿,有很多东西吃,可以放鞭炮……)
     3.春节是热闹,喜庆,团圆,祥和的。我们过春节有我们的特色,那你们想知道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老舍笔下的北京的春节,看看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自由通读课文,把生字读准确,画出不懂的字词和句子,同学间相互交流看法。
2.交流完,教师用幻灯片出示难懂的词语(学生还有不明白的生字、字词,教师再作相应补充),如下: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兼指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俗称“过年”。
      腊月:农历十二月。123456
      腊八粥:腊八即腊月初八。在腊八这一天,用米、豆等谷物和枣、栗、莲子等干果煮成的粥。
      空竹:用竹木制作,中空,能发出响声的一种传统健身玩具。
      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也称“上旬”。
      小年:农历中的节日。在腊月二十三日,旧俗在这天祭灶。
      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泛指一年最后的一天。
      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
      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
      娴熟:熟练。
      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平常说的人行天桥。天桥是老北京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天桥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的,还可以买卖各种东西等。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夜晚。因为这一天叫上元节,故晚上叫元宵。课文中指元宵节(又称灯节)的一种应时食品,南方称“汤圆”。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正月初一的“静”形成鲜明对比。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残灯: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
     3.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4.交流汇报,老师相应出示幻灯片: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三、交流探索,感受年味
     1.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节日来阅读,喜欢同一节日的学生组成一组(学生可以走动)。
2.组成一组的同学自由交流,分别讨论课文是如何描写你们喜欢的节日的一些习俗的,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的?你们的感受是怎样?讨论完后,各组要做汇报。
3.小组内开始交流
     4.各组交流汇报哪一组的学生先举手回答,教师就先讲哪一组讨论的节日,不一定按照课文的顺序,这样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学生站起来先说除夕,教师就先和学生学习第七段。老舍笔下的除夕是怎样的,给你们的感受怎样,你们又是怎样过的……其它节日学习同上,学生先说哪个节日教师就先讲哪个节日。
这一环节尽量把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说看法谈感受。
  5.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作相应的补充,引导学生明确老北京的风俗习惯,体会过年的热闹、喜庆气氛,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6.总结:
先让学生总结老北京的春节带给他们的感受,教师再作总结。123456
(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老北京显示给我们的是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
四、品味体会,感受民俗
     ⒈ 同学们,刚才我们已总体感受了北京的春节,你们觉得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有哪个呢?(除夕、元宵节)(学生说后出示幻灯片)
     ⒉ 认真读读第7段、11段和12段,看看书本是怎么写的?(学生说后出示幻灯片)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灯的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
     ⒊ 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的高潮,在喜庆、热闹、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元宵节的灯会又是全民同庆的狂欢。同学们齐读第7段、11段和12段,把除夕喜庆、热闹的气氛和元宵的灯多人多的情景朗读出来。(配纯音乐《新年好》朗读,让学生的感情达到高潮)
五、布置作业(出示幻灯片)
     ⒈ 抄写词语(各抄写三遍): 初旬  熬成  蒜瓣  翡翠  饺子 杂拌儿  榛子  栗子  鞭炮 风筝  麦牙糖  寺院  逛庙会  腊七腊八 冻死寒鸦 色味双全  万象更新 灯火通宵  日夜不绝  万不得已  截然不同  张灯结彩
     ⒉ 查找有关春节的诗词、童谣、春联。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重温春节的热闹气氛
     ⒈ 观看flash《恭喜恭喜》,回顾春节的喜庆、热闹气氛。
     ⒉ 谁能说说除夕和元宵节,你们是怎么过的,心情又怎样?(多让学生站起来说)
     (除夕我们家的饭菜很丰富,我听到到处都是爆竹声。那晚我会穿上新衣,帮爸妈贴对联,也像书本写的那样“守岁”,整夜不睡觉……)
     (元宵节,我们那里有木偶戏看或会在广场放电影,或请人来演戏剧,那天我们又可以大闹一天,大家都很忙但也很开心……)
二、领悟表达特点
     ⒈ 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从哪里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他是怎样表达的?
    (引导学生从老舍的语句表达中找体味,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如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就是买杂拌儿。”‘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等。分析这些句子,老舍是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的“口语化”语言之中,从而表达他对年文化的热爱。)123456
     ⒉ 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体味到老舍的语言风格:(出示幻灯片)
(1)北京韵味。如“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如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
(2)通俗明白。如“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3)幽默诙谐。如“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⒊ 作者是怎样描述春节这一民俗的,你是从哪个方面理解的?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如从腊八写到正月二十九,是从时间顺序来描写,而除夕、元宵写得特别详细,体现了有详有略的写法。)
总结用幻灯片显示:
       一是按时间顺序有条有理地写春节的(先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二十九);
二是有详有略,对春节中的高潮部分(除夕、元宵节)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这样写使我们对灯火通宵的除夕和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⒋ 希望同学们以后写作文也可以用时间顺序和有详有略的方法来记事。
三、学习“阅读链接”,对比学习(出示幻灯片)
      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体会到老舍爷爷在《北京的春节》里写“做年饭”和“吃团圆饭”都只写了一句话,但梁实秋和斯妤却写得很详细。梁实秋采用了反话的写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年的忙碌与热闹,将各种风俗习惯融于其中;斯妤则以较浓的抒情色彩写出的喜庆与热闹的气氛。同时懂得,同样写除夕,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也要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写法,写出个性,写出特色。)
四、拓展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请同学列举有关春节的童谣、诗词、春联。(学生说完,教师出示幻灯片)
北京春节童谣: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123456
                  初一初二满街走。
除夕诗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元宵节诗选:
                                  《元宵月正圆》 闽南歌谣
                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
                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
                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
                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
                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
                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08年鼠年春联:
鼠无大小名称老  年接尾头岁更新
子年春到户  鼠岁喜临门
鹊语红梅放  鼠年喜气浓
子为地支首  鼠乃生肖先
其他:
                  和美123456
                 上联:天和、地和、人和,和融华夏
                 下联:歌美、舞美、花美,美在今宵
                 横批:新春大吉
                 和顺
                上联:和和顺顺千家乐
                下联:月月年年百姓福
                横批:国泰民安

五、总结,布置作业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回家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年轻一代摒弃繁文缛节,不太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
板书设计:
6. 北京的春节
                             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爆竹烟火  酒肉香味  悠闲娱乐
                                  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

123456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7713.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