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课后反思_《两小儿辩日》教后反思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09-2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两小儿辩日》教后反思
一、课文解读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选编本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字词句的大概意思,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明白文中所讲的道理,并受到一些启发。
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从理解课文方面看,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的是让学生参考注释自己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指导小学生学习文言文,不宜采取逐词逐句讲解对译的方法,更不必讲古汉语知识。重点词句应当由学生对照注释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遇到困难教师给予帮助。小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教师应树立 “朗读是第一位”的观念。指导学生朗读可采取如下步骤:第一,教师首先要范读课文,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从而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第二,指导学生读通顺。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
二、整体思路:
在教学本文时,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初读文言文,读通顺
设计这个环节,我的目的是让学生把文言文读通顺。我先让学生根据划分的节奏来自由读文言文;再分别叫四个学生单个读;看到学生读的还不很到位,于是我范读;然后再让学生像我这样读。在这一环节,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把课文读熟了,通顺了。
第二个环节:再读文言文,懂其义
设计这个环节,我的目的是让学生借助注释来弄懂文言文的意思。我先让学生自主学习,也就是根据书上的注释试着自己理解文言文;然后再让同桌、前后桌进行交流、讨论;最后采用“渔歌问答”这个游戏进行全班交流。
第三个环节:三读文言文,展开辩斗
设计这个环节,我的目的是通过辩斗,挖掘、深化文本内涵。我先让学生用笔画出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和理由;接着让两个学生上台辩斗,看到这两个学生辩是辩了,但还没有“斗”的感觉,于是,我亲自扮演其中的一个小儿,和另一个学生展开辩斗。刚开始语气平缓,随着“此言差矣!”“非也!”“胡说!”等连接词的加入,两人的语速逐渐变快,语气变重,最后,感情激昂,互不相让。师生“辩斗”结束后,我请学生评价。再后来,让全班学生都来做一回两小儿。全体起立!左边的同学做前面一小儿,右边的同学做后面一小儿。我呢,就在一旁引读创设情境:分别以 “一儿曰”、“一儿自信曰” “一儿摇头晃脑曰”“一儿拍着胸脯曰”“一儿坚持曰”、“一儿争辩曰”、 “一儿反驳曰”“一儿不服曰”“一儿紧握拳头曰”“一儿手叉腰曰”等为引导,组织学生反复朗读上面两句。123
第四个环节:四读文言文,悟道理
设计这个环节,我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体会到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精彩之处:
我认为是辩斗环节的设计和引导是这节课的一个亮点。辩斗中,师生不仅对话了文本,而且完成了自身与心灵的对话,老师与学生各扮“两小儿”展开辩斗,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走进语文”,让学生成为“两小儿”,让学习进入体验层次,课堂的学习气氛和状态被激发出来。从两名学生表演辩斗,到师生合作辩斗,再到全班学生展开辩斗,将诵读层层推进,生生辩斗时,教师在一旁通过引读创设情境,煽风点火,学生们辩得面红耳赤。教师的引读不仅在于创设辩斗的情境,也不仅是对学生进行语感的培养,还是在启导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感悟。学生在辩斗过程中,不仅关注辩斗的内容,更关注辩斗者的心理、情感,这也是我们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时刻关注的。朗读的效果如何,不在于读的遍数多少,而在于能否层层递进,潜向文本深处,浸入学生心灵;朗读过程应该成为学生对话文本,彰显智慧的心路历程。
四、不足之处:
1、我觉得课文各环节所需的时间在安排上不细致,还有对学生情况预计过高,导致课堂拖堂四分钟。
2、第二个环节,学生根据注释理解文意,在进行全班交流时,由于看到时间紧迫,所以使得交流有点仓促,流于形式,没有达到交流的目的。
五、改进方法:
在备课时,应充分备学生,留够机动时间,并明确各环节所需具体时间。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
    反思是进行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通过反思,教师更加了解自己的教学,不断改善自己的小学行为,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的见解,已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文言文。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借助《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学生将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增强学习组股哟语言文字的信心,并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文章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小孩凭自己的直觉,一个人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人为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断。这个故事既渗透了要主动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并大胆质疑的的科学态度,也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在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
    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反思自己的得与失:
    第一,关于更好地激发孩子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的问题。因为这是我本堂课最想达到的目标,现在看来这个目标完成较好,但是感觉还有提高的余地。这篇课文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必须准确地把握学习起点。因此,一开始我就通过提问,让学生说出初次接触文言文的困难,这就是我摸清学情的第一步(难读、难懂),于是我顺学而导:面对这样的困难咱们用什么办法解决?这是学生自己说出了多读、参考注释、借助资料等方法。事实证明,这种教路符合少年儿童的认识规律。在读课文中,注重整体理解,让学生自读自悟。我采取了齐读、自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读得充分,读得多样,读得入情,读出了顾问的韵味。如果事先让学生自由结合排出课本剧,则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123
    第二、关于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富有成效的对话问题。这是新课标当中的新理念,为此本堂课我做了精心的设计,有所成效也有不足。为了让学生准确地找出两小儿辩日的核心所在,我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三组反义词,同学们很快找出答案,“远——近”、“大——小”、“凉——热”。我让学生找出有关辩论核心的一组词,来检查初读一遍课文后的学习状况,得出结论:百分之百学生已经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于是我就大胆舍弃了让学生反复研读,并立即放手,让孩子们分组讨论辩日的观点及理由。事实证明,这种“舍弃”符合孩子的需求。对于两小儿提出的观点及理由,用当今科学的观点做出解释,我自制了视觉效果图,直观地向学生作出了“为什么两个圆看起来一大一小”的解释。又由学生进行了课程资源的补充,使学生了解了不同时间太阳的凉热与日地距离的远近没有关系。在板书过程中出现了不应有的失误,把“凉”与“热”贴错了,好在自己在第一时间及时发现,没有误导学生,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应细致些。
    第三,关于强化语言文字训练的问题。顾问教学类似于古诗,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诗文的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这节课出了大量读书外,大量时间在梳理课文内容,因此“熟读成诵”及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达成度不够。本文的人文内涵大概有两种理解: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课堂上学生的感悟都没有错,但不全面,不太确切,教师还应及时进行评价与引导。
    通过我校的“绿色耕耘杯”作课活动,使每位教师深受启发。每做完一节课,教师读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形成一篇教学反思,一节课代出反思交流,形成 “1+1﹥2”的教学实效。因为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都是信手拈来的材料,因而很受每位教师欢迎。教师通过及时的不断的反思,也积累了素材,锻炼了思考能力,开拓了思维方向。随笔式的反思为教师积累了经验,提高了技能,教师渐渐提高了教学反思的水平,从原来的应付变为主动地参与校本教研,为以后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奠定基础。我校本学期刚刚合并学校,人心正处于浮动阶段,但我们的校本教研促使老师不断沟通、交流,很快就把力量凝聚在一起。校本教研把教师的精力都引到了教育教学上,教师中同伴交流、同伴互助的氛围已基本形成,懂得教研要立足本校,让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不断产生思维的碰撞,在教改的路上结伴同行。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激励。在真诚反思后的纠错实践中更好地服务学生,努力追求教学相长的理想境界,不断享受教育的幸福。不过,这好也罢,遗憾也罢,都是宝贵的收获。一个活动的每一个参与者都有收获和启发,这个活动才更有意义,才能延续下去,才能推动我们的研究更深入、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认为只要坚持“享受语文,感受生活”的教学观念不动摇,很快语文就会成为学生们都喜欢的科目,我将为此继续努力。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7457.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