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那年]匆匆 教学实录 4份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09-2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闫学教学实录——《匆匆》
时间:2005年4月3日 地点:浙江省杭州树人大学礼堂

  一、引出时光匆匆的话题。
  师:昨天——4月2日是伟大的童话作家安徒生诞辰二百周年。我相信现在没读过安徒生童话的孩子可能不多了。你读过什么?
  生:《卖火柴的小女孩》
  生:《野天鹅》、《皇帝的新装》。
  师:直到现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肤色的孩子,依然从他的童话之中汲取着营养,获得了快乐。但他的童话并不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减少他的魅力。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时光匆匆这个话题,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教师板书课题:勿勿)
  学生看着板书,疑惑。
  师;有的同学眉头皱起来了。
  生:少了“点”!
  师:很好,你们一下子就发现了这个字的错误:少了“点”。(教师纠正板书中的错误)“勿”加上点就是“匆”。“勿”在哪里见过?
  生:请勿吸烟
  师:“请勿吸烟”是什么意思?
  生:请不要吸烟。
  师:什么是匆匆?
  生:很着急。
  师:很着急,急急忙忙的样子就叫“匆匆”。通过你们对课文的匆匆一撇,知道文章讲的是什么匆匆?
  生:时光匆匆。
  师:很好!我们今天就来探讨时光匆匆这个话题。听闫老师朗读课文,注意感受文字的节奏,感受文字本身的情感。

  二、多种方式熟读课文,为感悟、品评做准备。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朗诵完毕,学生鼓掌。)
  师:谢谢同学们!其实,闫老师真的不敢独占这掌声,因为我知道,文字本身的魅力已经把我们深深地折服。
  这篇文章后面有发表的时间,1922年,离现在大约有83年了。年代比较久远了,大家在读的时候,有没有比较难读的地方呢?大家读一读自己感觉难读的句子。
  学生自由练读。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生:“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
  生:“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该生读得很好,学生中响起掌声。)
  师:她不仅读流利了,而且读得很有感情!
  生:“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师:有两个地方需要纠正一下,听出来了吗?
  生:“他便伶伶俐俐的从我身上跨过”读成了“他伶伶俐俐的从我身边跨过”。
  生:“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这里他把“旋转(zhuàn)”读成了“旋转(zhuǎn)”。
  师:听得真认真,这是一个多音字。什么时候念“转(zhuǎn)”?
  生:婉转。
  生:转身。
  生:辗转反侧。
  师:在这里读“旋转(zhuàn)”。还有一个地方也需要注意。
  生“新来的日子的影儿”。
  师:这个儿化音杭州的同学可能比较难读。听闫老师示范一遍。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指名读,教师再纠正。
  生:“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这一句难读。
  生:“你聪明的,告诉我……”
  师:大家已经把自己觉得难读的段落读通了,读顺了。有没有非常喜欢的段落?想配乐读吗?
  音乐起,生配乐读:
  生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生2:“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
  生3:“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生4:我也想读第自然段。“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
  三、潜心感悟、品评文本,感受时光匆匆。
  师:刚才我们已经反反复复朗读了课文,把课文读通了,读顺了。其实,默读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现在我们把课文默读一遍,边读边想哪些地方值得我们细细地读、细细地品,细细地思考?用笔画一画,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段落,都可以。
  学生圈画,教师巡视;请学生将画下来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学生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些词语:一去不复返 头涔涔  泪潸潸 赤裸裸 轻轻悄悄
  a、从词语生发感受时光匆匆。
  师:首先看这些词语有没有错误?
  生摇头。
  师:哪几个字写得比较漂亮?
  生:赤裸裸;轻轻悄悄。
  师:现在写一笔好字的人不多了,能写一手好的粉笔字的人就更少了。你为什么要写这些词语?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谈。
  生:这些词都是来形容时间的,作者写了他悲观的一面,这些词语加强了他心头无奈的感觉。
  师:你感觉到了他的无奈。
  生:我觉得作者不应该掩着面叹息,其实如果抓紧时间的话,时间还是很充足的。这些词都是形容时间的,虽然时间过得非常快,如果抓紧的话,时间还是能够挤出来的。
  师:从这些词你感觉到时间过得快,所以你觉得要抓紧时间。挑出一个词来,从“逃去如飞”这个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觉到时间是过得很快的,如果一个人老的时候,他感到后悔的话,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师:时间快得像飞一样,很快人就变老了!
  生:“逃去如飞“这个词可以体现小的时候如果不努力,老的时候就会后悔,小的时候为什么不抓紧学习,他会非常后悔,非常悲哀,但是时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师:正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从“一去不复返”这个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时间过去了就不会再回来,我们得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不要让他溜走。
  师:你感受到了作者的什么情绪?
  生:作者觉得以前的日子应该珍惜。
  师:以前的日子过去得太快了,一定要珍惜啊!因为时间一去不复返!刚才我们从这些零零碎碎的词语中感受到了作者的情绪,他惋惜,他无奈,还感觉到他对时光流逝的那一丝焦灼。这些词语都不是孤立的,请你把这些词语放回到句子中再读一读,感受作者的情绪。
  学生把词语放回到句子中再读课文。
  b、从句段入手感受时光匆匆。
  师:作者焦灼、无奈、惋惜,还有一丝痛苦。所以他不断地反反复复地追问——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请同学们看看课文,能不能发现这些追问在哪几个自然段中比较突出?
  生: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
  板块1:感受对时光流逝的追问:精读第一自然段
  师:我们先来看看作者的第一次追问。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一段;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师:我刚才发现很多同学都画下了这一段。说说你为什么特别喜欢这一段?
  生:这一段把什么都写活了。特别是时间,而时间自己也会走,而且他的追问自己先有了回答,有了回答之后他又发现了问题。第一自然段写得很美,突出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而别的都会再回来。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师:她感受到了这一段的不同寻常之处。
  生:我读过一本书《谁偷了我的奶酪》,里面讲了四个人物,他们的奶酪储藏在一个迷宫里。有一天他们的奶酪都不见了,他们不去想自己的原因,不去想是不是自己吃掉了,而是去想是不是被人偷走了。朱自清这篇文章表现的也是这样,其实不是时间不公平,而是自己没有把握好时间,时间自己不会平白无故地逃走的。
  师:不管怎样,时间都是在不停地往前走!我非常佩服这个同学,还有同学读过这本书吗?(五六个学生举起了手)这可是一本全球畅销书啊!同学们可以读一读。这个同学发生了自己的联想,谈了自己过去阅读的感受,他发现时间实际上是很公平的,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去不复返!
  生:在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话有三个“再”,“有再来的时候”,“有再青的时候”,“有再开的时候”,说明了其它东西都可以重新来过,可是时间不好好把握的话,他就会从你的身边悄悄溜走。我们语文课上也学过一首诗《时光老人》,里面就说了有些游手好闲的人,时间就会从他身边悄悄溜走,如果你把握好时间的话,就会觉得时间是很充实的,不会走得很快。
  师:她抓文字抓得多好,她具有多么敏锐的语感!她发现了世间万物——燕子、杨柳、桃花,这些都可以轮回,唯有一样一去不复返,那就是——
  生:时间!
  师:燕子去了,还能再来;杨柳枯了,还能再青;桃花谢了,还能再开。唯有时间一去不复返,那么时间究竟到哪里去了呢?所以作者反反复复在追问啊!再看看第一自然段的后半部分,作者是怎么问的?
  生:“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师:在这反反复复的追问之中,当他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他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生:无奈,悲伤欲绝。
  师:“悲伤欲绝”太厉害了吧?
  生:有点后悔。——如果珍惜时间,可以写出更好的散文供大家阅读。
  师:“悲伤欲绝”能换个词吗?
  生:难过。
  师:或者非常痛苦。
  生:他还有一点茫茫然的感觉。他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因为时间走得这么快,应该做些什么才能挽住时间的脚步呢?
  师:很茫然,很痛苦,很无奈。对过去流逝的时光,没有好好把握的时光,他又有些后悔。当你感受到了这些,请你把你的感受融进去再读一读,再来感受作者的这一份追寻。
  学生自由读第这一段。
  指名学生读这一段。
  师:关于时间永远不会回来,台湾作家林清玄在文章《与时间赛跑》之中,父子俩有这样一番对话。
  出示课件;师生对读。
  师:请注意父亲说的最后一句话:“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时间,就永远不会回来了。”这句话看似简单,但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真要透彻地领悟它却不是那么容易。就拿我们自己来说吧,想一想,去年的你和现在的你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你的什么变了?
  生:年龄变了。
  师:你长大了一岁,更加懂事了。
  生:思想变了。我原来很开心,很快活,很单纯,什么事情都想得很开。可是现在我无论怎么想也想不开了,再也找不到以前快乐的时光了,现在我很茫然,很难过,我已经和朱自清一样的心情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听课教师和学生中响起掌声。)
  师:不要痛苦,也不要难过,这是成长必然经过的痛!她成熟了,应该祝贺她才对!老师这个年龄也经历过这种茫然的痛苦!
  生:我想问一下闫老师,你这么大有没有对你的年龄变化有想法?
  (听课教师和学生中响起笑声。)
  师:他把问题抛给我了,他抛皮球了!我得实话实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去年相比,我首先觉得自己老了很多,很怕过生日!(学生笑)但这一年也不仅仅是这种痛苦和茫然,我的变化很多,读了更多的书,上了更多的课,有了更多的困惑,也有了更多的收获。这就是我的变化!那个男同学,我的回答你满意吗?
  生:谢谢!
  (听课教师和学生中响起笑声。)
  生:我觉得我现在对父母有一点烦!现在大了,有些事情可以自己作主了,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父母总是觉得我们很小,不让我们去做,父母的想法远远跟不上我们小孩子的思想,所以现在很烦!
  虽然知道父母是对自己好,但仍然觉得他们唠唠叨叨!
  师:这个同学说出了大多数同学心里的想法。她觉得自己和父母有代沟了,所以有时候有点烦。但有一点需要知道,那就是这点点滴滴的背后都渗透着一个字,那就是——
  生:爱!
  师:我很高兴你们感受到了爱!
  生:去年觉得很多事情很有趣,很好玩,现在看来很无聊,很幼稚,有时候我在想我怎么会那么做呢,怎么像个傻瓜一样呢!
  (学生和听课教师笑。)
  师:你更聪明了,更成熟了,更懂事了!你看,这短短的一年的时间,你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啊!你已经不再是去年的你了。这就是时光的匆匆啊!这就是时间永远不会回来啊!当你感受到了这些,你再读一读这一段,是不是有了新的感触呢?
  学生再读第一段。
  师:刚才很多同学感受到了这一段文字的美,能具体谈谈文字怎么美吗?
  生:我特别欣赏第一句话。因为我觉得朱自清写着一句话十分富有诗意,很押韵,而且没有直接的、很白话的把时间去得匆匆直接表现出来,而是从写燕子、杨柳和桃花这些美好的事物表现出来。
  师:她感受到了诗的韵味,感受到了诗的意境,觉得读这一段文字有一种像读诗一样的感觉!假如闫老师把这一段文字变一下形式,你就会更感觉这像一首诗了。
  出示课件。
  师:文字排列的形式变了,是不是更像一首诗?再读一读,感受这诗一样的语言美。
  学生深情诵读。
  师: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意境,带给我们诗一般的感觉!这就是朱自清先生文字的奥妙之处啊!也难怪有很多文学评论家和广大的读者都写下了不少评论的文字来夸赞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想不想看看这些评论?
  出示课件。
  学生自由读这些资料。
  板块2:感受对生命的追问:精读第四、五自然段
  师:其实,朱自清先生的文字之美远远不是这三段评论可以涵盖的。现在我们继续读,继续品。刚才有同学说,这种反反复复的追问还集中在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自由读一读。
  课件出示第四、五两个自然段;学生自由读。
  师: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有几次追问?
  生:六次!
  师:读读每一次追问。
  生读每一次追问。
  师:是不是每一次追问作者都没有做出回答?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生:第一次和第二次做出了回答。
  师:我来问,你来答!“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
  生:“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师:“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生:“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师:作者回答了几次?
  生:两次!
  师:六次追问,有的已经做出了回答,有的依然没有答案!现在就让我们来试着回答一下吧!比如说,你觉得怎样才算是留下了深深的生命痕迹?或者说怎样的人生就是没有虚度,才算是没有白白的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可以举一个你佩服的人做例子来说明。
  生:就说安徒生吧。安徒生去世一百多年了,但是至少他的灵魂还活了一百多年,直到现在他的灵魂还在被我们朗读着。
  师:他的作品就是他的灵魂!只要他的作品还在,他就还活在我们的心里!
  生:黄继光也没有虚度!他为中国人民做出了贡献!
  师: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胜利!他当然值得我们学习。
  生:可不可以说活着的?
  师:当然可以!
  生:杨利伟也是!他驾驶着火箭为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不让人说我们是东亚病夫!
  师:这些人都作出了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但只有做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业的人,他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吗?
  生:我觉得我妈妈没有虚度人生!她是一位教师,她为她的学生奉献了青春,在学生那里她总是找到青春的活力,她把自己的知识教给学生,她是一个辛勤的园丁!
  师;我很高兴跟她的妈妈是同行,我更高兴的是这个同学从妈妈——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身上看到了人生的价值!你们不仅看到了那些做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业的人,认为他门的人生是有价值的,你们还看到了生活在你们周围的人,比如说你们的爸爸妈妈,他们也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对自己、对别人、对家庭、对整个社会都有益的工作!他们的人生也是有价值的,他们的人生也没有虚度,他们也没有白白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朱自清先生的人生也是有价值的,他虽然只活了50岁,可是他却留下了非常宝贵的文学遗产。
  出示课件:朱自清介绍。
  师:同学们看看这张黑白的老照片,看看这张充满睿智的脸,充满了浓浓的书卷气,这就是朱自清先生。再看看右边的文字。
  学生读资料。
  师:谈谈你的感受吧!你觉得朱自清的人生如何?
  生:我觉得朱自清的人生不象他在文章《匆匆》里写的一样,他的人生不是虚度过去的,而是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攀登知识的高峰!
  师:你看他的作品达到了190万字!正因为他认识到了时光的匆匆,所以才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啊!
  生:我看了这段资料,我对朱自清的文章有新的看法。朱自清写这篇文章是在告诉那些没有珍惜时间的人尽快醒悟过来,要好好珍惜时间,把握好非常珍贵的时间。
  师:好好的把握自己的人生啊!因为生命中只有一次!你还觉得哪些地方震撼了你的心?
  生:朱自清至死不吃美国的救济粮,他很有骨气!
  师:说得好!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一个文学家,他还是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中国的知识分子应该以他为骄傲!
  生:我有问题!我想问一下同学们,我从《匆匆》中读到了朱自清很无奈的感觉,他有点自责、后悔,既然他已经有了这么大的成就,应该没有什么遗憾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师:问得好啊!他说朱自清文字那么多,应该没有遗憾,为什么我们从这篇文章中感觉到了他的自责、焦灼、痛悔的感情呢?我把问题抛给你们!
  生:别人看到朱自清没有虚度此生,但朱自清自己觉得应该加紧努力!
  师:朱自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年龄多大?聪明的同学一定可以知道。
  生:24岁!
  师:怎么知道的?
  生:从资料中的出生年月到发表文章的日子减出来的。
  生:我从“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知道他写这篇文章时是二十几岁。
  师:多聪明的同学啊!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已经知道了时光的匆匆,所以他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尽管他的人生非常短暂。当你了解到了朱自清先生的这一段资料,你再读读这一段,把你新的感触融进去。
  学生自由读这一段。
  板块3:从对时光的追问到生命的追问,这其中又有着怎样的人生感触呢?略读第二、三自然段。
  师:作者对时光流逝的追问可以说是由始至终。如果说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是对世间万物的外部追问,那么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则是对自身生命的内部追问。由对世间万物的追问到对自身生命的内部追问,这中间又经历了怎样的人生感触呢?我们再来看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出示课件:第二自然段;学生自由读。
  师:这一段刚才有的同学已经有所涉及。“八千多日子”好像很久了,但如果把它放进时光的大海里,它仅仅就是——
  生:针尖上的一滴水!
  师:想象这针尖上的一滴水有多大,用一个词形容它!
  生:渺小。
  生:微不足道。
  生:沧海一粟。
  师:很好!再想象它滴在时光的大海里,再用一个词形容。
  生:无声无息。
  生;无影无踪。
  师:想象着这渺小的、微不足道的、恰如沧海一粟的针尖上的一滴水,它滴在时光的大海里,无声无息,无影无踪!想象着把这一段读好!
  学生自由读。
  指名请学生读。
  师:时间就是这样匆匆溜走,他不禁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时光究竟是怎样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的呢?谁能看着课文第三自然段告诉我们?
  生:我有一个问题!他说,“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这里的“他们”指的是谁?如果是指时间,不需要加一个“们”,而且这里是一个单人旁的“他”,他想说明什么?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我的问题先放在一边,先来讨论她的问题。
  生:可能是指朱自清的父母,我开始也想到了这个问题,后来想这应该是朱自清的父母。他们孕育了朱自清,朱自清觉得已经二十多岁了,认为过去都是在虚度时光,所以从此以后一定要好好把自己的生命留在世界上。
  师:你觉得生命是父母给的,所以你觉得这里的“他们”指的是父母。
  生:我觉得“他们”是一个概念!
  (听课教师中响起笑声。)
  师:什么概念?
  生:是一种对于时间的观念!因为我觉得他说“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所以我觉得这里是作者朱自清对时间的一种了解。
  师:就是一个时间的概念是吧?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我们都拥有时间,但我们都不知道我们到底拥有多少时间!正因为我们不知道拥有多少时间,所以才更要珍惜时间啊!
  生:我觉得这里的“他们”是指所有关爱朱自清的人!因为朱自清非常感谢他们,所以这样说。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师:很好!这里的“他们”,也许你还有更多的迷惑,更多的想法,在这里闫老师也没有唯一的答案,把这个问题留在课后继续思考,留在今后的人生中继续思考!回到我们刚才的问题中来,我们想一想时光究竟是怎样从我们的身边悄悄溜走?比如说,洗手的时候——
  师生合读这一段。
  四、展示交流诗文、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师:我们真的是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叹息啊!关于时光的流逝,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名言格句。你知道哪些?
  生:时间就想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要挤总是有的。
  生:一寸光阴一吨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生;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生: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师:非常好!闫老师也搜集了很多,有些你们已经说到了。我请同学读一读,轮到谁的时候不要犹豫,因为时间不等人!
  出示课件:以滚动字幕的形式出示名言格句,学生接读。
  五、由“一朵小花”悟人生流逝。
  师:一起读最后一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确,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但是,在忙忙碌碌的人生旅途上,也别忘了用你细腻的心去感受生命中哪些细小的却又是非常美好的东西,因为这才是真正的珍惜生命!我们现在来看看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写的一首诗——《一朵小花》,看看这位伟大的诗人是怎样从一朵小花感受到人生流逝。
  学生自由读这首诗。
  师:喜欢这首诗吗?我们一起读读吧!
  师生配乐合读这首诗。
  师:一朵被遗忘在书本里的小花,一朵早已经干枯了的、失去了芳香的小花,,也能够让作者产生时光流逝的人生感悟。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无数朵这样的小花,请学会发现,学会珍惜。——因为生命只有一次,时光一去不复返!
  六、由“人面桃花”引发深层思考。
  师:最后有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今天不一定有答案,只要引发同学们的一些思考。还记得课文第一段的几句话吗?能背下来吗?
  学生齐背第一段:“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师:问题就在这里。思考:燕子还是去年的杨柳,杨柳还是去年的杨柳,桃花还是去年的桃花吗?
  生一愣,摇头:不是!
  师:有的同学摇头了!
  生:一切都是新的,过去的就已经过去了!
  师:真棒!小小的年龄就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的确,燕子已经不再是去年的燕子,杨柳也不再是去年的杨柳,桃花当然也不再是去年的桃花!现在我们就明白了,对于世间万物来说,时光都是一样的公平,一样的一去不复返。有一位唐朝诗人崔护,他曾经写下了一首诗,同学们应该不感到陌生。
  出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师生齐读这首诗。
  师:的确,尽管桃花依旧笑春风,但是人面已经不知何处去。以你们的年龄,也许还不能透彻的理解作者这种复杂的人生感喟,但是没有关系,因为时光匆匆,它会教会你领悟一切。
  课件出示的相关资料:
  1、林清玄《和时间赛跑》——
  “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我问着。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不能再回到昨天。爸爸以前也和你一样小,现在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时间,就永远不会回来了。”爸爸说。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2:第一自然段:
  燕子去了,
  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
  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
  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了他们罢:
  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
  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3、相关评论:
  (1)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2)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的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林非《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3)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决不放松。可是他的注重语言,绝不是堆砌词藻。(朱德熙《漫谈朱自清的散文》)
  4、普希金《一朵小花》
  一朵小花我看见一朵被遗忘在书本里的小花,它早已干枯,失去了芳香;就在这时,我的心灵里充满了一个奇怪的幻想:它开在哪儿?什么时候?是哪一个春天?它开得很久吗?是谁摘下来的,是陌生的还是熟识的人的手?为什么又会被放到这来?是为了纪念温存的相会,或者是为了命中注定的别离,还是为了纪念孤独的漫步在田野的僻静处,在森林之荫?他是否还活着,她也还活着么?他们现在栖身的一角又在哪儿?或者他们也都早已枯萎,就正像这朵无人知的小花?
  5、崔护《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6、朱自清简介:
  朱自清,现代著名作家和学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朱自清有著作27 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进行了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1923年发表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他的作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重发朱自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我国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和民主战士。江苏扬州人,曾在中学和清华大学、昆明西南联大等学校任教。抗日战争结束之后,积极支持学生反对国民党统治的学生运动。1948年8月拒绝接受美国的救济粮,因病在北平逝世。他的作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进行了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朱自清全集》,共约190万言。
  滚动字幕出示的名句格言: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鲁迅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有所作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恩格斯
  如果你为失去阳光而叹息,那么你将连星辉也失去了。——泰戈尔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黑发不知勤学早,老大方悔读书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一个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可以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奥斯特洛夫斯基(前苏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世成蹉跎。——《明日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匆匆

支玉恒教学实录——《匆匆》
第一课时
  师:你们看到我,对我有什么感觉?
  生:似曾相似
  师:你觉得你对我有似曾相似的感觉吗?
  生:我觉得您很慈祥。
  师:你别惹我生气。初次见面,请多关照。
  师:刚才可能向老师到班上向你们说了一些我做的错事,是吗?见到了现在有些失望了是吧?
  生:没有
  师:知道我姓什么吗?
  生(齐答):“支”。
  师:向老师说你们猜了半天,但不知道是哪个“支”?
  生(齐答):是。
  师:举起写字的右手,跟着我写“一横,交*一竖,然后底下又一次的‘又’。”
  (生举右手跟老师一起写)
  师:知道了没有。
  生(齐答):知道了
  师:叫我一声:——
  生(齐呼):支老师好
  师:非常好,不但带上支老师,而且还带上一个好。有一次我讲课,我也是这样(用手书写支),他们就叫我“支——”。(生笑)
  师:你们比他们强多了,是吧。上课害怕不害怕?
  生(高声齐答):不害怕!
  师:后面有那么多老师都虎视眈眈地看着我们,你们不害怕吗?
  生(齐答):不害怕!
  师:我可比不了你们,我还真有点害怕。可能你们面朝这边,看不见老师们,老师们的眼睛瞪得有多大,目露凶光,你们也看不见,可能瞪着我呢?我比你们害怕,听我说话就有点上气不接下气,是吧?真的,真的有点害怕,心跳得挺厉害。你起来(一生站起)你代表大家拿手来摸摸我的心跳得厉害不?(让生摸自己右边)
  生:老师,摸错了,应该摸这边(众笑)
  师:这说明我怎么样了?
  生:太害怕了。
  师:太害怕了,我都不知道自己心在哪边跳,到处都在跳,不害怕,咱们就可以上课了,是吧,知道上什么课吗?
  生(齐答):知道
  师:一起说——
  生(齐答):匆匆
  师:这名挺怪是吧,(生点头)想不想看我写字?
  生(齐答):想
  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勿”字。
  师:对不对?
  生(齐答):不对
  师:这个字念什么?
  生(齐答):“wu”
  师:请组词
  生:这个字可以组“勿忘我”。
  师:什么叫“勿忘我”?
  生:就是不要忘记我,请不要忘记我。
  师:那么你的意识“勿”就是“不要”的意思,是吗?对不对?
  (生点头)
  师:“勿”就是“不要”的意思,“勿忘我”就是“不要忘记我”是吗?
  生(齐答):是
  师:噢,好像你把我教懂了,还能组词吗?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师:你来
  生:我觉得这个词还可以组“切勿”。
  师:“切勿”“切不要”是吧?
  生:对
  师:“切勿”什么?
  生:“切勿——忘记我”
  (众笑)
  师:“切勿忘我”就是千万不要忘记我,就冲你这个词,我就永远不会忘记你。(生笑)请坐
  师:公共场合往往贴一条标语,上面画一个圈儿,有一支烟还冒着火儿,打了一斜杠,有四个字
  生:“请勿抽烟”
  师:好像不是“抽”字
  生:吸烟
  师:那么按“勿”当“不要”讲,就是请不要吸烟,但是有一些人就是要在公共场合吸烟,比方说我(生笑),我一早晨,你们没来的时候,我就在这抽了好几根烟,接受你的批评,但是有时憋不住了,还得抽。但是对小朋友我不抽烟。
  师:写“匆匆”写成“勿”了怎么办,你说?
  生:加一点
  师:在哪儿加?
  生:在中间,在两撇的中间。
  师:两撇的中间加一点,对吗?看看书,对不对?
  生:不对
  师:改正(递粉笔学生,生上台改正)
  师:对吗?
  生(齐答):对。
  师:好,我向她学习,再写一次。(写)大家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匆匆。
  师:什么意思?先拿它组个词,再加俩字就是一个词,你说。
  生:时间匆匆。
  师:“时间匆匆”什么意思?
  生:就是说明时间过得很快。
  师:你的意思“匆匆“就是很快。
  生:对
  师:有这个意思,你组词。
  生:来去匆匆。
  师:“来去匆匆”什么意思?
  生:来的时候去的时候都是很急。
  师:很急,很忙,很快,来去匆匆,对,还有词吗?你组。
  生:“匆匆忙忙”
  师:也是很忙,时间很紧迫,是吧!
  生:非常急促。
  师:“非常急促”,哎,出现了一个新词,什么词呀?
  生(齐答):“急促”。
  师:“急促”正好解释这个“匆”,你看,我没讲,你们讲了这么多,说明你们学习能力很强。知道谁写的吗?
  生(齐答):知道
  师:谁呀?
  生(齐答):朱自清
  (师板书作者名)
  师(指作者名):认识他吗?
  生(齐答):认识
  师:哎呀,真不简单,比我强,我都不认识他,你怎么认识的?
  生:通过课前的预习知道的?
  师:他是个什么人?
  生:他是我国现代的著名作家,毛泽东曾赞扬过朱自清的骨气,说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人的救济粮。我知道的也只有这么多了。(众笑)
  师:书上要是不写,可见你也不认识他,是吗?好了,我告诉你们,朱自清确实是现代的著名作家,他写的最好的,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齐答):知道。
  师:什么呀?《荷塘月色》,包括这篇《匆匆》,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这种文章叫什么?
  生(齐答):散文。
  师:叫散文,知道什么叫散文吗?你讲。
  生:没有写具体事情,抒发自己的感情。
  师:一言以蔽之,都说完了,它讲不讲具体的故事呀?
  生(齐答):不讲。
  师:或者不以讲故事为主,主要在干什么呀?
  生(齐答):抒情。
  师:主要在抒情,有写景借景抒情,有的写事借事抒情,有的写物借物抒情,也有写人,借这个人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你们对散文有了很好的了解。其实呀,任何散文都是作者情感的抒发,心灵的倾诉和思绪的流淌,这里面有他对如烟往事的回忆,有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也有对灿烂未来的向往,读起来很美。你们读过没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生(齐答):读过。
  师:你们能读美吗?
  生(信心十足):能!
  师:你们各自读一读,读一次,你想用什么情感读,你先用什么情感读,好不好?(生说好)不要齐读,各读各的,我都能听见,读。
  (生自由读文)
  师:感觉怎么样?(生不答)有感觉吗?
  生(齐答):有。
  师:肯定有。但现在感觉可能还不深,不要着急,我读了这篇文章以后哇,我似乎感觉到触摸到作者的心灵,因为他是用心灵写下了这篇文章(转身走到黑板前),你们知道我要写什么字?
  生(齐答):心灵。
  师:对(板书‘心灵’),所以我们学习这样包含着作者整个内心世界的文章,也应该像作者那样,他用心灵来书写,我们用心灵去阅读,去体会,去感受,去领悟,是不是?
  生(齐答):是。
  师:对。(板书用感受连接心灵)咱们听一遍,好不好?
  生(齐答):好。
  师:咱们读老师给放一下,我刻了一段片子,大家听一听。(音乐起)把书扣起来,闭上眼睛,你去享受去。
  (播放课文配乐录音)
  师:好了,睁开眼,好不好哇!(生说好)想不想学一学?(生说想)
  师:打开书,下面咱们再放一次,你跟着录音的声音轻轻地跟着读,跟着它学,想不想啊?
  生(齐答):想!
  师:(向场内听课的学生和老师)后面的同学也可以跟着轻轻地跟着读,轻轻地学,老师们也可以,咱们一起来感受作者的心灵。开始。
  (配乐录音再次想起)
  师:听了两遍,似乎我们的心情已经沉浸在作者所表述的心灵中,是不是?你们发现这段录音缺点什么没有?缺第二段,是吧?
  生(齐答):是
  师:不知怎么搞的,非常遗憾,缺了一段,我本想弃之不用,因为它是不完整的,但是我忽然想到,我面前有这么多聪明的你,能把这段缺憾补上吗?
  生(齐答):能
  师:谁来补一补?你先来。
  生:“我不知道它们给了我多少日子”
  师(范读):“我不知道”这么读
  (生重读这句后,往下读)
  师:好不好哇?
  生(齐答):好。
  师:补的很好,接着来。(生继续读)
  师(范读):“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再读这句话。(生重读这句后,往下读完第二段)
  师:真好,真想再听一听,(指另一生)你再来一次。(生读)
  师(范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滴在大海里”还看得见看不见哪?(生摇头)
  师:所以你也要读的看不见哪。
  (再次范读这句,生再跟读)
  师:好,大家一起读一遍,拿起书来,预备起)
  (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师:这“头涔涔,泪潸潸”是什么意思呀?
  生:通过字面理解,这个“涔涔”有一个词是“汗涔涔”,我就觉得应该是额头上流出了汗。
  师:你很聪明!
  生:“泪潸潸”呢,因为有一个“泪”字,我就觉得是作者在这篇散文时,不禁流下了泪。
  师:对,你由“头涔涔”想起了一个词“汗涔涔”,你想到了可能是额头上渗出了汗水,但是不是大汗淋漓呀?
  生(齐答):不是。
  师:对,你又启发了我,我从“泪潸潸”上我又想起了一个成语,说“潸然泪下”,是不是眼泪横流啊?
  生:不是。
  师:是渗出了汗水,滴下了眼泪,是不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生:是。
  师:读的很好,再练一次好吗?
  生:好。
  师:好,各练各的,读一遍,开始。
  (生自由读后,停下)
  师:就读第二段呀?我是说全篇再读一次,开始。
  (生大声自由读文)
  师:好,又练了一次,哪位同学有足够的自信,你认识你在班里是读书最好的吗?(生举手)这么多最好的,你们俩已经读过了,不请你们俩了。(指另一生)你读读,第一个男同学读,男同学读这篇文章比女同学难读。咱们听一听,先读一段。
  (生读第一句)
  师:加点感叹的语调(范读),“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生重读这句,师点头,生接着读)
  师:聪明的你回答我一个问题,你知道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多大年岁了吗?
  生:应该是——人们说“三十而立,四十而年惑”我觉得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应该就是四十左右。
  师:你不够聪明。
  (众笑)
  师:哪一句话透露了他的年纪?
  生(齐答):八千多日子
  师:没想到吧?“八千多日子”,一年三百六十天,十年三千六百五天,二十年七千二百天,那就是不到二十二岁。(俯身向刚才那学生)没想到吧,你站起来,你知道谁比你读得还好一点点?
  生:谁比我读的还好一点点?那个——
  师:不要目中无人
  (众笑)
  生:我知道,毛语同学
  师:谁呀,请站起来,好,你接着读。
  (生读三、四自然段)
  师(范读):“去的尽管去了。”(生重读后,往下读)
  师:你再推荐一个比你还读的好一点的
  生:王冲
  师:好,读下面一段
  (生读文)
  师:一种感叹,大家把最后一句读一下,预备起。
  (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师:哎呀,听了你们读,我也真想和你们一块读,让不让我读。
  生答:让。
  师:咱们一起读吧,我读一句,你们读一句,我读上一句,你们读下一句,我再读下一句,你们再读一下句。好不好?
  生:好。
  师:咱们合作来完成,我向你们学习,你们促进我,好吗?(生说好)
  (师生开始轮流读完全文)
  师:好,这一段时间通过我们进行了初步的感受,但是读散文绝对不能只有一些浅浅的感受,还要进一步运用我们的心灵,去做什么呀?(板书:用、倾听)用心灵去倾听,刚才只是我们把作者的文章读了,还浅!我们再好好读,你可以把握你感触最深的,你刚才感受比较深的那一段再好好用心灵去听,你能不能从文章中听到作者在悄悄地跟你在耳边低低地絮语,说了些什么呀?你们能听到吗?去听。到字里行间去听,听完了以后,把你听到什么了告诉我,好吗?(生说好)选择你感触最深的,开始倾听。
  (生读自己感触深的句或段)
  师:怎么样?谁听到什么啦?听到作者在你耳边悄悄地诉说着什么,没有人听到啊?(一位、二位……多起来了)好了。你还没有发过言,你起来,大家注意,我不让他站起来告诉大家我听到什么了,我还请他在哪一段听到作者悄悄地跟你耳语,你就把哪一段读出来,通过你的语感告诉大家,大家听,看他听出什么来了,把你听出来的东西通过读表达出来,通过语感传达给大家,会不会?(生说会)大家听一听,看他听出什么来了?哪段感受深就读一段。
  (生读第三自然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师:谁从他的读中知道他听到什么了?听出来没有?你先别坐(指读文生)(指旁边生)你听出什么来了?
  生:我听出他感受到作者对时间非常珍惜,还说明时间来的快,去的也快。
  师(对读文生):你是要对大家说这个吗?
  生:是。
  师:你从最重要的最突出的哪一句听出来的?他当时是怎么读的使你听出来了?你学学他当时怎么读的?
  生:我从第1句听出来的。(生读)
  师:是不是这样?(生说是)谁还听出了话外之音?谁听出来了?知道作者跟他说什么啦?你听出什么来啦?
  生:我听出作者虚度了许多时间。
  师:你听出来作者跟他说虚度了好多时间,特别要突出的是“虚度的”,是这样吗?(生说是)什么叫“虚度”?
  生:就是没有做任意有意义的事情,就这样把时间浪费了。
  师:对,你哪几句听出来的?学学他当时怎么读的?
  生:我从这句听出来的,读“于是,洗手的时候,……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师:听出来没有。(生答听出来了)
  师:啊,我也听出来了。不但听出作者说我的时间都白白过去了,而且我也听出来是在不知不觉中就过去了,是这个意思吗?
  (生说是)
  师:谁还听到作者跟你说什么了?那位同学,哪一段感受深就读哪段,大家还是听,他要读的给你感受特别深,给你语感特别强烈的那一句,你把它勾下来。好,开始。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谁听出来了?从他的语感中听出来了,有没有?
  生:有这样一句话,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通过这句话我就认为这个同学可能会认为,作者在对他说,我的时间没有告诉我它要走了,它在不注意的时候,已经流去了,等到我知道时呢,我已经后悔莫及了。
  师:已经来不及了,时间追不回来了,有这么一种感叹和无奈,他说的对吗?
  生:对
  师:你再把他刚才读的那句读一通,感受一下。
  生:像针尖上……,也没有影子
  师:对,他还特别强调,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呀!听不见,看不到,时间就过去了,听出来了吗?
  生:听出来了。
  师:谁还想说说自己的倾听?嗯,你不是说切勿忘我吗?我马上就想起你来了。你开始读。
  生:(读)去的尽管去了……,从我身上跨过……飞去了,睁开眼……在叹息里闪过了。
  师:说吧,谁听到了什么了?
  生:从“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默默时……过去”,我体会到了,作者认为随时随地时间都在流逝,作者认为时间过得十分快,希望时间过得慢一点,希望他在所有的时间中做出自己的一份事。
  师:作者是希望时间过得慢一点吗?还是催促自己抓住时间的尾巴,时间可能慢一点,是吧?时间可能慢一点吗?
  生:不可能。
  师:好,请坐。这回你再说作者跟你倾述的时候呀,可以不一整段一整段地读,你可以选择你感触最深的句子,拿出你的全部精神来,就读那一句,如果让人听出来作者跟你说什么,那才是更高的本事。你来一句。
  生:“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日子里,……剩……呢?”
  师:作者跟她说些什么了呢?你说。
  生:作者在这八千多日子里,没有做过什么有意义的事,他觉得时间在身旁已经逝去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师:这里你说在她读的时候听出来了,你学学她。
  生(读):“在逃去……罢了。”
  师:这是一种自责是吗?
  生:是。
  师: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是对自己的自责是这个意思吗?
  师:好,谁再来一句,你来。
  生(读):“我赤裸裸……这一遭啊!”
  师:这回你自己说,你听到什么了?看他读的是不是这个味道。
  生:我听到作者自己说他非常地不珍惜时间,他自己赤裸裸来到这个世界,也将……回去,师:从“都是这样啊,赤……赤……回去”,这里是让他光着身子来了,没穿衣服走了吗?这两个赤裸裸是什么意思?
  生:这两个赤裸裸是说他来到这个世界上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很深刻的东西,没有留下辉煌的成就。
  师:对,是空着手而来,一事无成而去,哎呀,你们太棒了,好的,刚才都发表了这些意见了,我想听一听,谁听到了别人还没听到的话,跟别人听到的绝然不一样,谁听到了。(谁先举的手,读你听到的特殊的那个信号)
  生:“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闪过了。”
  师:他听到什么了?
  生:从我掩面叹息,并且作者虚度过时光,但是还不知错,从后面“新来的……闪过了”从叹息一词,我懂得了作者还在埋怨时光,埋怨自己。
  师:你没听对,坐下。
  师:谁认为自己听对了。(你说)
  生:我认为作者对时间的过去也是无可奈何,当知道它过去时只有伤心了。
  生:对吗?沾了一点边。
  师:谁还听出来了,你来听。
  生:我认识作者非常地后悔,他觉得他以前的20年里面虚度了光阴,非常地后悔。
  师:是吗?啊,有位同学跟你的不同。
  生:我认识他听出来的是以前他是在虚度时光发现了之后,还是继续十分地后悔,还是十分地后悔。
  师:压根就没有觉醒是吗?嗯,你说。
  生:他在后悔以前虚度时光的日子,但是呢,他却没有觉悟到,他现在也在虚度时光。
  师:后悔以前,但是现在仍然没有觉悟,他们都说得对不对?
  师:你认为有点道理,再听听他的,看他的有没有道理。
  生:我认为她这一句话听到的是,时间过得很快,每天都是这样过去了。
  生:还有,时间是无情物,不管你怎样叹息,怎样埋怨,它不会停下来。
  师:时间是无情物,你不理它它就不理你,对不对。再回过头来说,时间又是有情物,它钟情于那喜欢他的人。对不对?
  生:对。
  师:还有谁有特殊的倾听,说出来不特殊可不行啊。
  生(读):“我不知道……空虚了。”
  师:听出什么来了,特殊的,人家刚才说的,听出来了没?
  生:从“但我的手却似乎渐渐空虚了”说明作者慢慢地变得不勤奋,从开始到现在,手上都没有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师:他的这种倾听特殊吗?
  生:不特殊。
  师:跟大家说的一样,说的是对的,但并不特殊。坐下,我这会要听一个特殊的,别人都没听出来的,刚才都没说过的。(你行吗)
  生:可以,
  师:咱们可要讲个条件,因为你占用了同学们的时间,如果表达不出特殊的感受,我要刮你鼻子,如果大家承认你的感受,的确像那位同学一样有点特殊,你刮我的鼻子。
  (生笑)
  师:愿意冒这个刮鼻子的风险吗?
  生:愿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师:挺有自信
  生:“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痕迹呢?”
  师:大家听出了特殊的声音没有。
  生:没有。
  师:同学们说让我刮你鼻子,好,等一会,有人支持你。
  生:我听出来了,因为这句话是说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被薄雾燕融了,过去的日子是不可挽留的,但是我希望作者能够把握现在。《昨日》诗里面有一句话说,成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毁今朝。我希望作者也不要再后悔了,好好地把握今天,干一番辉煌的事业。你说的不是作者告诉你的,而是你希望作者怎么样,听错了。
  好,你最能听出特殊的味道来,我听听这位听出什么来了。
  生:我听出这句话跟前面说的那些话没有什么特殊的。
  师:他没说出什么特殊的,你也没听出什么特殊的来,好的。
  师:有没有听出来,你再来谈吧。
  生:首先,作者说“……如轻烟,……蒸融着”这就说明着,作者在他20年前没有什么作为,“我留着些……我何曾……痕迹”这就说明作者对自己的悔恨,但是立志要在以后的人生中有一番辉煌的事业。
  师:特殊不特殊?
  生:不特殊。
  师:特殊,说实在的,你们都认为作者虚度年华了一生,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他说还没有觉醒,他说还没有觉悟,人家听出来了,作者觉醒了,觉悟了,而对过去不仅仅是一种遗憾,还有自责,还有醒悟,他要没有醒悟,没有认识到时间的珍贵,他会写这篇文章吗?
  生:不会。
  师:所以,你们都没说的,他说出来了,应该算是什么呀?
  生:特殊的。
  师:那你刮我鼻子吧!
  生:学习就是重在参与,我们都讨论了,就不必要刮了。
  师:他不想刮我鼻子,找了一个理由。好了,大家很会听作者跟你低低的诉说,这实际上在和作者做什么呀?
  生:交流。
  师:心灵的交流,情感的交流,要交流就没有来还没有去,你们刚才光在向作者索取了,光在听作者对你讲什么了,你们还没有对作者说些什么?是吧?所以下面咱们还要用心灵去——
  生:倾听
  师:每人拿出一只笔来,你可能有千言万语要向作者倾诉,但是我只要你最想说的那一句话,写在书的空白处,你要能写出一两句格言警句来,那太棒了,句子要精彩一些,就一句,开始写,你向作者倾诉什么,倾诉你的心灵。
  (生写)
  师:请你首先来向作者倾诉,要带着感情倾诉
  生:我想对作者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师:你捡了一句,造了一句我们古代流传的格言,可以,写在黑板上。
  生: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师:谁写的,就在后面打上括号署名。
  生: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师:这样也是一种倾向,也是一种能力,写上去。
  生: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师:一半是鲁迅的,一半是你自己的,但是读的太匆匆了,不要那么匆匆,再从头读起。
  生(再读)
  师:你不愿意自杀的话你就写上去。
  生:白茵说过,最忙的人有最多的时间,你大概有点醒悟,就快点行动吧!好,写上去。
  师:这段很好,你不写前半句,你只写后半段。
  生:最忙的人就有充分的时间就挺好了,不要教训作者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生: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生:尽管你虚度了二十多年的时光,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只要你在以后的时间里珍惜更多的时间,可以把以前犯的错误都弥补过来。
  师:如果作者是个博士的话,你就是博导。写上去。
  生:你的时间走了不少,但余下的时间足以让你完成那未了的心愿。
  生:时间不会宽恕你,把握住它就等于把握住了金子。
  师:有点太冷酷了,你改一改行吗?不要写“时间不会宽恕你”,一会再看。
  生:时间是遮掩不住的,只能挽补流失的时光。
  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生: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会流出来。
  师:是你编的还是哪儿找的?
  生:是听鲁迅说的。
  师:比我读的书还多
  生: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少年。
  生:浪费时间等于浪费生命。
  生:要知道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往往流逝在生活的角落之间。
  师:谁有特殊的,跟别人都不一样的,这就是创造性的。
  生:回想碌碌无为的从前,不如展望辉煌的未来。
  师:谁还有特殊的,好,请“切勿忘我”。
  生:能干大事业的人,不会因为时间的飞逝而掩面叹息,要珍惜今天的时间,挽回以前的过错。
  师:把忘记改为挽回。
  师:改了没有。(前面的一个同学在修改)
  生:时间不会停留,把握它就等于把握住了金子。
  师:好,还有很多,时间不够了,让他们继续写,拿起书来,我们再把第二段读一读好吗?拿起书来,集中精神。(齐读第二段)
  师:好了,大家抬头,看着黑板上心灵的倾诉是谁的,谁读,然后很自豪地把自己的名字读出来。
  (生逐一读,许看云读了三句)
  生接着读
  (师相机点评)
  结束。

《匆匆》教学实录之一
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第二小学 赵红英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读自悟中懂得时间的来去匆匆。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要珍惜时间。

  二、复习古诗, 谈话激趣: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一首古诗《长歌行》,能背下来吗?这首诗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生:它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2.师:是啊,“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时间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我们今天再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匆匆》,看看朱自清先生要通过它告诉我们些什么呢?请大家翻到79页。先自由读读本课的预习。
  板书课题:《匆匆》
  3.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些什么,预习要求中我们做什么?
  (学生汇报预习情况)
  4.学生交流课外搜集到的有关朱自清先生的资料。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先让我们大声地自由地读读课文,看看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用笔划出来。在读的过程中遇到有不懂的词语或句子,也请你用笔划出来。学课文的时候我们再解决。
  (学生自读课文,读中感悟)
  2.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板书:一去不复返?)
  3.师:这个句子还出现在别的地方,你能找出来吗?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生:它还出现在结尾。(生读句子。)
  4..师: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出了同样的一个问题。这又说明了什么?
  生1:前后照应。
  生2:说明作者一直在考虑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5.师:对,我们不但要会读,还要学习思考。在读书的过程中,你还碰到了哪些难以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学生汇报交流难理解的句子或词语。)
  6.师:通过读书,我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了解,那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
  学生找出第二、三自然段的有关片段和句子,师指导有感情朗读,在读中理解其意义。
  句子1: 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7.教师范读:是啊,时间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流逝了,想到这些,作者心里好受吗?现在,请同学们给老师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让我读读这一自然段,看我能不能把作者的心情读出来。(读后评议:老师读得怎么样?为什么?)
  8.教师引:还有别的句子写到时间是如何匆匆而过的吗?
  四、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运用语言
  1、师:作者在第三自然段具体写出了时间是怎样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的,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一段,谁愿意读这一自然段?愿意读的同学就站起来读,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朱自清认为哪些时间是匆匆过去的?请你把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划出来。
  2、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作者认为时间是浪费在做哪些事上?
  板书:……的时候,从……过去
  3、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你认为这些句子写得好吗?愿意再读读吗?请你们放声读,看能不能把它背下来。
  4、师:怪不得作者说:"太阳他有脚啊,……"
  5、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朱自清先生告诉我们:时间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你我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溜走的。像以上所说的洗手、吃饭、睡觉的时间是必要的, 可朱自清却认为这些时间是浪费了, 可见他有多么珍惜时间。想想我们自己,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有许多时间白白地浪费了,比如:在……的时候,从……过去。
  (让学生仿照以上句子的结构说出几句话)  
  五、品读第四自然段:
  1、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具体地写出了日子是怎样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他甘心这样度过每一天吗?你从哪儿可以看出?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2.我们还可以从这一段中的其它句子看出作者的自责吗?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3.事实真的像作者所说的他什么都没有留下吗?这里老师可以告诉你: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是毕业于北京大学,在清华大学等几所著名大学当过老师。他留下的著作很多,即使这样,他还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可见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多么严格啊。
  六、选读句子,体味语言美
  1、这篇课文语言非常美,我相信大家一定爱喜欢读它。我相请同学们挑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想想你为什么喜欢它?
  (学生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为什么喜欢它。)
  2、你喜欢它吗?你能把它背下来吗?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3、总结全文: 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你还学到了哪些学习的方法?
  七、作业:由《匆匆》所想到的

  八、板书设计:
                   16.匆匆
                   一去不复返?
                ……的时候,从……过去
                  白白走这一遭啊?

  教学反思:
  本课文质兼美,是学习语言的典范。我教学本课以读为主线,由以读《长歌行》导入新课;以读激qing:时间匆匆而逝的无奈之情,没有把握好时间的惋惜之情、自责之情;以读导练,“你在……的时候,……从……过去”,练习说话,创新运用,以表达学生读文后的独特感受。

  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做得较好的是:

  1.整体把握了作者的感情基调,在读中使读者与作者、文本对话。
  2.和学生一起欣赏、品味了文章的语言美及探究了它的表现美。
  3.使阅读中领悟到的语言表现形成迁移到了写作。

  不足之处:有些相关背景知识没有引导学生去掌握。因此,语言的感悟还不是很到位。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一
河西区马场道小学 宋杨
一、师生谈话,揭示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共同认识了一位文思横溢的作家,他就是———
  生:齐说朱自清先生。
  师:对了,他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一生的作品语言洗练,文笔秀丽,感情真切。今天,让我们再来拜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板书:匆匆朱自清)
  二、整体感知,带入情境
  师:同学们上节课都进行了充分地朗读,谁有信心读好课文?
  生:(纷纷举手)一位男生站起来读课文。(配上音乐)
  师:你动情地朗读仿佛把我们带入那飞逝的岁月中。
  师:请同学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并谈谈听了这篇散文,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生甲:读完课文后我最深的感受是觉得时间过得真是太快了,我们要珍惜时间。
  生乙:我觉得作者感到时间每天都从身边匆匆过去有些后悔。……
  师:太好了,你们读书很深入,继续努力。
  三、明确目标,感悟语言
  上节课大家都画下含义深刻的和自己喜欢的句子,交流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那好,这节课我们就来细细品读作者的语言,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的来去匆匆。大家打开书在小组里再重点读读说说那些喜欢的句子,初步领悟作者是怎样写的。
  生:分组读句子并说一说。(师巡视)
  师:我们开始汇报,
  生甲:我喜欢的是第二自然段中的这段话:“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从我手里溜去;像针尖……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生读句子,屏幕出示这段话。)
  生甲:作者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时间的样子写具体。
  师:大家看作者就是这样把本来无形的时间写得有形了。
  生乙:我还从“溜”字可以看出过去的日子无声无息地走了,走得无影无踪。
  师:你真会学习。你看仅一个“溜”字就写出了时间就这样的悄无声息不知不觉地去了,让我们感伤,让我们思考。
  生丙:我从这句话读懂了作者非常惋惜,非常感慨。(板书:惋惜、感慨……)
  师:你能读出这种惋惜、感慨之情吗?(生动情地读)其他同学我们也像他一样试着读读。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师:我想试试,行吗?(师读)老师读的怎么样?你们评评。
  生:我觉得老师读得很好,读出了对时间流逝的感伤和惋惜之情。
  师:谢谢同学们地鼓励。相信你们会读得更好,自己先练练。
  生:自己练习读。一名学生站起来有感情地读。
  师:喜欢这些句子吗?(喜欢)用自己的方式记下来。
  生:自己背。
  师:记下来的同学站起来,我们一起背诵这段话。
  生:纷纷起立。(师背诵: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生接着背诵。)
  师:刚刚我们读过的这些都是在写哪段时间?(生齐说过去的时间)(板书:过去)是啊,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眼前的日子又是如何的匆匆呢?同学们接着汇报。
  生:我喜欢第三自然段的这句话:“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屏幕出示句子)作者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日子过得快写出来了。
  师:此时作者在自责,责怪自己在那些日子里糊涂地过日子,而时间又是怎样地一天与我相伴,亲密无间呢?我们接着说。
  生甲:我喜欢这段话:“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从我脚边飞去了。”我体会到作者用了排比句,写出一天的时间很快从身边过去了。
  生乙:我从这段话中的词语“跨”和“飞”体会到时间过得这样轻而易举。
  师:是啊,从“跨”和“飞”两个词语中我们就感受到时间就是这样轻巧地在不经意中溜去了。此时我又是怎样的感受呢?
  生甲:此时我只有叹息了。
  生乙:此时我很无奈。(板书:无奈、叹息……)
  师:我们就带着这种感情读好这段话。请一位同学咱俩合作来读,谁愿意?大家认真听看有没有新的发现。(学生争先恐后举手,师读前部分,生读后部分。)
  生:我发现作者写的都是身边的事,而且是很平常的事,时间就是这样从我们身边不经意的匆匆而去的。
  师:是的,作者就是用这样的顺序来写的,我们也按照这样的顺序记一记这段话。(生看着屏幕练习背诵)
  谁记下来了?(一名男生站起来背诵)
  生:我还从这句话也看出时间过得很快(读句子,屏幕出示)“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这里的“闪”说明一眨眼的功夫。
  师:真的,时间过得太快了!简直无影无踪,眨眼间稍纵即逝。你看时间无情地逝去却一天与我相伴,无情变有情。这一段是写现在的日子。(板书:现在)
  如今的日子眨眼间逝去,面对现实我今后又该怎样呢?请一位同学读第四自然段。
  生:读第四自然段。
  师:她读得怎么样?评一评。
  生甲:在这段中作者一连串地发问,他读得很好让人听后能思索。
  生乙:我觉得作者在这段话的最后用了反问句表明自己不能虚度人生,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读的时候应再加重语气。我想给大家读读。
  师:是啊,文章写的是一个普通的话题——时间。作者从开始就惜时伤时,但不是一伤到底,结尾却是对未来的一种深深地思索,一种向往与追求。(板书:未来追求、向往……)让我们再一次读好这段,引发自己深深地思考。
  生:一名学生配乐动情地读。
  师:时间它来去匆匆,总在人们不经意间流逝,留给人们对它深深地思考。我们齐读最后一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朱自清先生得到答案了吗?你从中得到答案了吗?好,同学们回家都收集了珍惜时间的格言和警句我们交流交流。
  生:大声背诵自己积累的警句、格言。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格言,我们读一读。(屏幕出示格言)
  生:自己读。五位学生分别读五句格言。
  四、总结全文,练习仿写
  师:古往今来,很多人都感悟到时间的宝贵,同学们当你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想到了什么?
  生甲:我想我要倍加珍惜时间,在现在的时间里多学知识将来做个有用的人。
  生乙:我想时间过得太快了,我们要抓住大好时光多作些事情。……
  师:你们说的太好了!其实这正是作者散文语言的魅力,他往往从人人都能感受到的事例中娓娓道来的却是一种亲历的人生体验,一种深刻的人生感悟。他告诉我们要珍视在我们身边流逝的分分秒秒。喜欢这篇散文吗?喜欢就拿起笔仿照作者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写法写一段话。可以用上“……的时候……;……的时候……;……的时候……”也可以自己写。
  生:自己练习仿写。
  师:巡视,指导。
  生:读自己写的一段话。
  师:写的真棒,看来大家这节课的收获还真不少!没写完的同学回家继续写完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745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