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_伯牙绝弦 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09-1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1.教学目标
1)通过多遍吟诵,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积累中华经典诗文。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学懂课文,初步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异字同义的语言现象,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通过联想、补充资料等方法,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
【教学重点】运用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读通读懂文言文,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现象,并积累。
【教学难点】体会俞伯牙得知音之喜和失知音之痛。
2.教学过程
单元导读:学习单元导语,明确单元目标。
1.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六上第八单元,打开课本,请拿起笔,再次快速浏览单元导语,想想这个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什么,学习目标是什么?
出示单元导语:
艺术离我们并不遥远,艺术就在我们身边。它可以是一首歌、一幅画,也可以是一件不起眼的小工艺品。有艺术的地方就有美。本组就是将带你走进艺术的百花园,感受艺术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主题)
学习本组课文,要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还要学习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如果有条件,可以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更多地了解艺术。(目标)
2.我们身边有哪些艺术(音乐、舞蹈、剪纸、编织、书画、吹拉弹唱、绘画、泥塑、雕刻、建筑、文学等)艺术就在我们身边。正如罗丹说的:“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3.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要达到哪些目标?(这第一段告诉我们学习主题,第二段告诉我们学习目标,你学完这个单元,你又可以回头看看这个目标,你是否达成这个目标了。)
4.看看这个单元给我们带来哪些艺术欣赏呢?让我们一起看看,请翻到目录。出示:
25伯牙绝弦
26月光曲(贝多芬)
27﹡蒙娜丽莎之约(绘画)
28﹡我的舞台(戏剧)
说说每篇课文分别介绍了哪种艺术?浏览能力很强。
这节课我们首先走进《伯牙绝弦》,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出示课文)
一、读通课文,读懂文言文之意。
(一)解题导入。
1.读好课题,强调“弦”的读音。齐读课题。
2.解题。“绝”是什么意思?(断绝)你怎么知道?(评:借助注释,是我们学习古文重要的方法。)
整个课题是什么意思?伯牙把琴弦弄断。
(二)反馈预习情况,读通课文。(难点:兮、若泰山、谓世、破琴绝弦)
课前我们已经都去读过了。知道这是一篇文言文。古文本来没有标点,现在加上标点,还是有些地方断句很难。你在预习时碰到哪些比较难读的句子,或者要提醒大家的。
聚焦难读的句子:
1)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谁来帮他?仔细听他的断句。有没有跟他断的不一样的?你为什么这样读?(有些语言我们是不理解才觉得难读,“谓”是什么意思?认为。)没有注释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工具书,字典中谓的意思有两种:第一种是认为,以为;第二种是叫做、称作。你认为选哪种?
 这一个谓字就是一个词,世是世界,谓后面要停顿。拿起笔划上一个斜线表示停顿。
你来试试。你再读一遍,其它同学拿起笔用斜档划出停顿。(评:一点就会,聪慧。真有古文的味道。)还有哪个句子难读?12345
2)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这个句子应该怎样断句?谁来帮他?你为什么在“兮”字后面做停顿?(“兮”是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文的“啊”。借助注释我们知道“兮”和前面的“哉”都是语气词,语气词后面一停顿,一延长,古文的味道就出来了。谁来读。(声断气连。)
难读的句子会读了,谁能读读整篇课文。
3.指名读(一人),齐读。
(三)反馈预习情况,读懂课文。
1.检查把注释写在课文中的情况。
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把注释写在课文中,我们来交流一下。投影。(渗透“鼓”字的名作动用)在现代文中是一样作品,而在这里表示动作,这就是古文和现代文不同的地方。
 2.除了注释中的,你还弄懂了哪些字词?你是怎么知道的?
     “善”字在文中出现好多次。另外几个意思一样吗?(投影学生的课本,写上注释)
伯牙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擅长)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好)
一词多义在古文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所以理解的时候,我们来联系上下文。
擅长鼓琴叫善鼓,擅长听琴叫善听,擅长学习叫(善学),擅长辩论(善辩)善于思考(善思)
渗透“善”的一字多义,“念”和“志”的异字同义等古文的语言现象。
同一个字有不同的意思,这种现象在古文中很常见,那么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必得之。必;1是必定,2是必须。)乃:于是,就。复:再。(把这个字意思写在旁边)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自由说,指名说。
二、吟诵古文,品味“得知音”之喜。
(一)整体感知,质疑。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
同学们刚才的问题,都是围绕‘知音’来质疑的。老师理了一下,无非就两个问题:为什么说子期是伯牙唯一的知音?为什么伯牙会因为子期死,就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呢?)
(二)配乐诵读,感悟有人解其意之乐。
1.我们先来研究第一个问题?
默读课文,文中哪句话最能看出子期是伯牙的知音?(任由学生说,然后比较)
生: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如果说第二句用比较法,如果说第一句时,善鼓者、善听者都很多,但不一定子期能听懂子期的的琴声,也许只能听懂善鼓者王五的琴声。
把这句话划下来,(板书:所念 必得之)
2.哪句话具体地写了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1)说说你的理解。“伯牙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就说,弹得太好了,巍峨的样子真像泰山!”伯牙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太好了,宽广的样子真像江河!”
2)指导朗读。
当子期听着高亢的琴声,就想到“峨峨泰山”,子期,你来赞叹一下。(创设对话的情境)
如果读得不好。(指导:峨峨什么意思?(高)把这份理解表达出来。我们看这里连用了两个赞叹的语气词,后面还有一个感叹号)再读。12345
读的好。(评:真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真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王者的风范。(高耸险峻,巍峨,巍然屹立,高大雄伟)一起读。
2)当子期听到奔放的琴声,又会怎样赞叹呢?
读不好(洋洋的意思是 宽广,)来读出这种感觉。
读的好的话(让旁边一位同学来说说,你听着他的朗读,会想到什么?(白浪滔天、汹涌澎湃、奔腾不息、气势磅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涛风簸自天涯。)来读出这种壮观,读出这种气势。
3.连起来读这个句子。(师生配乐合作读。)
让我们一起感受这高山流水的美妙,(师生合作)多么美妙的境界,让我们再一次吟诵。
4.填空式背诵。伯牙鼓琴,志在          若        ! ” 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       兮若        !”,钟子期曰:“善哉,       兮
(三)积累语言,体会“所念必得之”之喜。
1.伯牙志在高山,子期就想到峨峨泰山,伯牙志在流水,子期就想到洋洋江河,这就可以说“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了吗?(徐徐清风   皎皎明月 漫漫长空   茫茫沧海 绵绵春雨 瑟瑟秋风   ……)
师指导一句:伯牙鼓琴,志在  清风    若 清风 !,钟子期曰:“善哉, 徐徐 兮
2.利用这些景物,来进行句式训练。你也来写写伯牙与子期之间的这份默契,拿出作业纸。伯牙鼓琴,志在          若        ! ” 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       兮若        !”,钟子期曰:“善哉,       兮
师生合作。我弹琴,子期你听琴,你能听懂的都可以赞叹,看看知音有几人?(子期何在,我重新弹。)
3.这就是——出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反复读三次)。这里“之”是什么意思?(之就是伯牙所想的东西,心想的志向)对这个“之”就代伯牙所念,伯牙所想,伯牙所志。)既能听懂琴声,又能听懂心声,这就是“知音”也!(擦问号)
 读好这个句子,强调“必”。
(四)体会“得知音”之喜。
1.补充资料伯牙得遇知音前内心的寂寞与孤独。先抑后扬,得知音欣喜若狂。
伯牙何许人也,子期何许人也?
资料:子期,一位普通的山村樵夫。伯牙,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琴艺高妙,名满天下。多少达官贵人追捧他,但是伯牙听到的都是一些空虚的、肤浅的赞美。一直以来,没有人能真正听懂他的琴声。长期以来,无限寂寞和孤独困扰着他。如今,一个山村樵夫竟然能听懂他的琴声。12345
如果你是伯牙,你之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你会对子期说什么?(“相识满天下,知音只一人” 此人子期也。子期啊,你真是我的知音了。我终于找到知音了。)
(评:“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你真是走入伯牙内心,你可知道,伯牙在宫廷为贵族王侯们抚琴时,楚王竟然呼呼大睡。感慨万千化成一句话:“知我者,子期也。”重复这句话。)这种惊喜之情无以言表。(板书:喜)
3.师生配合朗读,感受伯牙得遇知音的欣喜与快乐。
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份欣喜,老师当伯牙,你们当子期,看看我们之间是不是心有灵犀。
三、补充资料,体会“失知音”之痛。
1.这次相遇让伯牙和子期相见恨晚,他们约定来年中秋再会。春去秋来,当伯牙满怀欣喜驾舟而来,可等待他的(音乐起)却是一块冰冷的墓碑,一抔无情的黄土。(画面,音乐起,出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子期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无人曰:——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师:志在流水,无人曰:——生:“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师:伯牙所念,——(无人能得之)重复。
来,读出这份心痛。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指导:古人云:“志哀则音促”,“乃-破-琴-绝-弦”,这样的决心,这样的痛心,是一个字一个字数着读出来的。谁来读?)(评:痛失知音,悲痛欲绝啊!心如死灰,含悲带血、肝肠寸断)
2.解疑。现在你明白为什么子期死了,伯牙认为世上再无知音,就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了?(擦问号)
(伯牙认为他唯一的知音已死去,再没有懂他琴声的人了。是呀,知音不在,留琴何用?这样的友情比山高比水长,这是世上绝无仅有的。琴断音绝是伯牙对知音的诠释。古人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伯牙寻寻觅觅,终得一知音,却得而复失,心痛啊。)板书:痛
点评过程中读。
四、传诵经典,受到音乐熏陶。
1.传颂知音。正是这喜得知音又痛失知音才使得这个故事更加荡气回肠,从此代代相传。让我们和着音乐,也来传颂这个美丽而又伤悲的故事。能背的同学背诵,不能背的高声吟诵。
2.意韵回荡。“摔断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2.课后把摘录日积月累中描写音乐的词摘录下来。
3.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1文言文的几种方法: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语言来补充等方法,还学习了一种新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就是补充资料。特别是这种历史故事,这种几千年文化的传承,我们更需要资料来帮助我们理解。2我们了解了文言文常见的语言现象,语气词,一字多义,异字同义;3学习了解个千古传诵、感人至深的知音佳话,感受音乐的魅力。)
                          伯牙绝弦
                       喜  所念   必得之             12345
                       痛  无知音 不复鼓          
 
4.效果检测
三、结合培训所学知识,对本节课设计与改进的教学反思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学生初次见识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特点和理解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这篇文章我把重点放在文言文语感的初步感知和对故事本身的体味上。这篇课文说它不难吧,的确不难,只有77个字。说它难吧,它又很难。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77个字里边讲述了这样一个千古流传,这样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这77个字的背后究竟有多少深厚的人文内涵呀!本文虽是文言,但相对浅显,在教学中可借助注释进行理解,因此理解文意不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本课难点在于理解“知音”,理解伯牙的摔琴之举及其此举背后隐喻的涵义——子期一死,伯牙为何摔琴?因为知音难觅,子期的死使伯牙痛感世上再无知音,因此也不必再来鼓琴。阅读这个文本,把重点放在文言语感的初步感知和对故事本身的体味上,通过诵读、体验、对话、联想,走进这场悲剧,理解这个寓言,聆听这声叹息,见证这种寻求,向往这份美好……理解课文开始,我就引导学生就课题的“绝弦”展开讨论,理解其含义,告诉学生翻译文言文要学会变通,用熟悉的表达方式把意思表述清楚。同时,我以“说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音乐家,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为什么在事业最顶峰的时候不再弹琴了呢?老师相信继续学习课文大家就会对“绝弦”这个词乃至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这样一个问题激疑,设置悬念,之后在理解完课文后再向学生问:“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这‘终身不复鼓’的仅仅是琴吗?”让学生真正明白课题“绝弦”的深刻含义。教学中,我也注重了朗读,文章的前半部分,指导学生要读出称赞的语气,读出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欢乐;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导学生带着对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教学中,进行了必要的拓展延伸:“我们知道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音乐家,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呢?”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对“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萋萋芳草,袅袅炊烟……”这样的场景进行感悟朗读,有效地调动学生去读书、去思考,步步深入又准确地演绎着文本中丰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那个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俗话说,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我不敢说这节课我有什么闪光点,让我感到很遗憾的就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有些内容会给人一种走马观花的感觉。有些语句处理的有点浅显。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716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