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月光曲》教学实录】《月光曲》教学实录及反思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09-1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月光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俩而为他们弹琴,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激发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既表现了伟大音乐家贝多芬的善良的品格——对穷苦人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的乐曲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源于高尚而真挚的情感。文章文字美、意境美、情感美,融传说、美景、深情于一体。
本实录为第三课时,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围绕“美育”这一主题展开,为使学生能真正感受到贝多芬的平凡和伟大、善良和真挚,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思路“创设情境氛围,激发学生情感——直奔文章重点,品味文字美,想象意境美——追溯作曲根源,感悟情感美”。
二、教学目标:
1、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感悟《月光曲》所表现的意境。
2、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想象理解《月光曲》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3、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欣赏美,通过语言文字感悟美的基础上,真正感受到贝多芬卓越的才华和关心、同情劳动人民的品质。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领悟《月光曲》所表现的景象,但文章并没有直接描写《月光曲》的琴声、节奏及旋律,而是通过皮鞋匠听音乐时的联想表现出来的,这对于学生特别是我们农村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为孩子们平时听音乐的时候不多,有意识地听更少,对音乐的理解不够,所以难以听懂。加上学生抽象思维不强,当然就想象不出画面,感悟不到它的美,体会不到它的情感。但孩子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形象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接收事物快。在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如果我们教师能借助多媒体并有意识地引导和渗透有关内容,就能激发孩子们的情感,开启他们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在品味语言美、欣赏意境美、感悟情感美中领悟意境、旋律、情感之间的关系,真正领悟《月光曲》的内涵。
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月光曲》所表现的景象。
五、教学难点:感悟文章的语言文字美、意境美、旋律美、情感美及它们的关系。
六、多媒体资源的选用:cai的制作平台是powerpoint,它操作简单,易学易会。
七、教学互动: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今天上课前,教师想送给大家一句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点,该是多么幸福。”(课件出示)知道这是谁说的吗?那就是贝多芬。通过昨天的学习,谁能说一说贝多芬是谁?(课件出示贝多芬)
生:贝多芬是德国一位著名的音乐家。
生:贝多芬写了很多有名的曲子,如《命运》、《田园交响曲》、《月光曲》等。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创作的《月光曲》中,再次去感受它的美。
(二)、直奔重点,读中感悟。
1、找重点:《月光曲》到底是怎样的一支曲子呢?
1)师:请同学们找出能表现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是文中的哪一部分
生:第九自然段。
2)师:请一个同学读描写《月光曲》内容的部分(九自然段)。看看它的内容表现的是什么?1234
3 )汇报。生:是月光和大海,是皮鞋匠和妹妹听到曲子后联想到的意境。
2.感悟意境美。
1)师:请同学们用“﹏﹏”画出联想的句子,并想想这些句子组成了几个画面,用“||”划开,用自己的的话概括一下每一个画面。
2)小组合作,交流自学情况。
3)汇报:
1第一个画面是文中的哪个句子?
生:月亮正从水天……(课件出示句子)
引导概括。师: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是怎样的画面吗?月亮怎样,海面怎样(用4个字)?
生: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板书)对了,这样准确又一目了然。(课件出示画面)
体会感悟。师:这句话,这幅画给你的印象是什么?(美)。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
生:月光比作银光,洒——动态美。
师:请读出它的美。
生读。
2读句子:第二个画面呢,请接着说。
生:月亮越升越高……(课件出示句子)
引导概括。师:还是像刚才那样概括好吗?
生:月亮升高,风卷巨浪。(板书)
体会感悟:师:(课件出示画面)美在哪里?
生:将微云比作“轻纱”、“升”、“穿”、“卷”、“涌”。
师:再次读出它的美。
3师:还有一个画面。
生:皮鞋匠看着妹妹……(课件出示句子)
引导概括。生:月光照耀,波涛汹涌。(板书)
体会感悟。生:(课件出示画面)美!
师:读出它势不可挡,汹涌而来的美。
师: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呢?说明什么?
生:爱音乐、懂音乐,能用心感受音乐,理解音乐。
师:有人说音乐是耳朵的眼睛,贝多芬用他的音乐给盲姑娘一双心灵的眼睛。
4)读好变化。
师:既然月亮、海面是这样变化的,你能不能通过你的读,把这个变化读出来。各自练一遍,注意语速、语调:
1抽三人读:听听他们读得有没有变化,像不像微波粼粼,风卷巨浪,波涛汹涌。
2齐读:我给你们打上拍子,你们用眼角扫一下,根据手势读。
3抽人读(挑战读),抽一个同学读其中一层,让他再点两名同学和他比赛读。全班同学评价。
3、感悟曲美。
1)师:刚才我们读的这些景象是兄妹俩听到琴声后产生的联想,怎么就成了《月光曲》的内容呢?请想想为什么景象会发生变化?(听到的旋律在变化)
2)师:再读每一句话,想像画面,体会旋律是怎样变化的?(轻、重、快、慢)
3)汇报:
1抽人分别说。
生:月亮升起来时,旋律应该是轻柔徐缓;风卷巨浪时,旋律渐快有力;波涛汹涌时,旋律高昂激荡。(课件出示板书,板书略)
2师:对照板书,连起来说《月光曲》的内容,用上哪一个关联词(因为……所以……)
生:因为贝多芬面对月光弹起琴键来,开始是柔和、徐缓的,所以听在他们兄妹俩的耳朵里产生了月亮升起,微波粼粼的画面……
4)师:这样的音乐引起了这样的联想,这是咱们猜想的。贝多芬的《月光曲》真是这样吗?请听这段音乐。(课件播放《月光曲》,生听)
(三)、回顾课文,突破难点。
师:多美的音乐,多美的意境呀!我们刚才学了月光曲内容的部分,感受到这是一首意境美、旋律美的乐曲,这样美的乐曲究竟是怎么样诞生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课文的二到第八自然段。1234
1、这部分主要写什么呢(贝多芬和盲姑娘的认识过程)。
2、他们是怎样认识的呢?开始怎样?后来怎样?最后怎样?
3、交流:
生1: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琴声,弹的是他的曲子,当时心里就想,在如此贫穷的地方,居然有一位懂他曲子的人,心里有一分触动。(课件板书:听到琴声——一分触动)
生2:贝多芬听到兄妹俩的谈话,看到兄妹俩那么穷,而姑娘的眼睛瞎了,还那么善解人意,热爱音乐,于是心里十分感动。就为盲姑姑弹了一首刚才弹的曲子。(课件板书:看到兄妹——十分感动)
生3:而盲姑娘一听到琴声,就判断他是贝多芬,说明姑娘不但爱音乐,而且非常懂音乐。贝多芬认为在这么个穷乡僻壤,一位盲姑娘能用她的心去感受和理解音乐,所以认为遇到了知音,心情万分激动。难怪在九自然段说她仿佛看到了……原来她是感受了、理解了音乐的内涵,真是一位特殊的、难得的知音。(课件板书:遇到知音——成分激动)
4、师:就在这样的心境下,一阵风吹来……
生:齐读读八自然段。
师:贝多芬看到这么美的环境,这么美的月光,这么美的兄妹俩,于是他有感于(知音),寄情于(月光),即兴创作了这首意境美、旋律美的世界名曲《月光曲》,,是不是简单的同情穷人。
(四)、总结课文,感悟人美。
1、(课件出示板书,将板书全部连起来)对照板书,总结课文。
现在大家能说说《月光曲》的内容吗?
师(示范叙述第一段):描述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琴声,弹的是他的曲子,心里有一分触动,所以弹出的曲子是柔和、徐缓的,这样的曲子在兄妹俩的耳朵里,使他们产生了月亮升起,微波粼粼的想象。
抽生接着说……
师简单一句话小结: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所写的内容就是他那天晚上的经历和他的心情(心情的变化,使曲调变化;曲调的变化,让兄妹俩产生的联想变化)。
2、感悟人美。
师:如此美好的画面,如此优美的旋律,让穷兄妹俩陶醉,所以穷兄妹俩听到《月光曲》的感受是谁都无法言表的,让我们饱含深情地读最后一段。
师:如此美好的画面,如此优美的旋律也让我们感动。而让我们感动的除了意境美、旋律美外还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更美?
生:情更美。
师:请你说说你从哪儿感悟到了情美?
生:贝多芬关心同情穷人;兄妹俩的善良……
师小结:美妙音乐的创作不仅来自音乐家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创造力,更重要的是来源于音乐家高尚、真挚的情感。有一句话说得好。正如贝多芬所说的一样(课件出示名言,指读名言),贝多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所以他才会走进茅屋,即兴创作《月光曲》。
3.配乐朗读:让我们再次欣赏《月光曲》(课件出示),边听边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五)、拓展延伸。
仿写:
美妙的音乐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遐想,会给我们带来心灵的冲击,会给我们带来美的熏陶,会培养我们丰富的想象力 。老师听了一段音乐后想到了几幅画面(课件:贝多芬《田园交响曲》并配画)。请同学们用心领会其中的意境,相信你们能想到更多更美的画面,请把你想到的内容写下来。(我听到琴声,仿佛看到了……)1234
贝多芬悄然而来,又悄然而去,给这对穷兄妹带来了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一次美妙的艺术享受,给自己的创作带来了一次意外的收获,给世界人民带来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也给我们带来了今天这个境、曲、情都非常美丽动人的传说。
板书设计:
10、月光曲
有感于知音——寄情于月光
听到琴声——一分触动——柔和舒缓——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看到兄妹——十分感动——渐快有力——月亮高升
                                      风卷巨浪
遇到知音——万分激动——高昂激荡——月亮照耀
                                      波涛汹涌
(情美)    (曲美)    (境美)
教学反思
吕淑湘先生曾说:“语言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既然一半是艺术,那么语文教学就离不开一个“美”字,语言文字的本质和灵魂就是情感,就是美。而本课,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融传说、美景、深情于一体。如何唤起学生的美感,使学生能从语言文字中感悟自然美、意境美、情感美,我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1、创设情境氛围,激发学生情感。讲课伊始出示贝多芬的名言,以浓郁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既激发了学生情感,又暗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出了课题。
2、直奔重点,体会乐曲意境美。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领悟《月光曲》所表现的景象,文章并没有直接描写《月光曲》的琴声、节奏及旋律,而是通过皮鞋匠听音乐时的联想表现出来的。为此,在导入课文后,直接进入重点,引导学生读、勾、画、概括、感悟、品读,从而感悟语言语言文字美和意境美。
3、追溯创作根源,感悟人物情感美。
主要通过引导学生体会乐曲变化是由于贝多芬心情变化,而心情变化是与兄妹认识逐步加深相关,让学生明白兄妹贫穷的现状与贝多芬同情穷苦人民的心情,特别是贝多芬对爱音乐又懂音乐的盲姑娘的深切同情和对她热爱音乐、求知若渴心理的理解,是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感情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渗透美育。讲究趣味性,在乐中求美;求形象性,在赏中求美;激发情感美,在情中求美;启迪思想性,在品中求美;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体现出:反复打敲,口味语言美;正确朗读,表达声韵美。拓展深入,敢于创造美。教学唤起了学生的美感,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世界,使课堂教学能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教学活动的美”、“教学内容的美”、“教学方式的美”,真正使教学成为了一种艺术。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712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