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后反思_《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导学案及反思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09-0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一、预习环节:
(一)预习目标:
1、通过预习,学习本课生字、词语;自读自悟,了解课文内容。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练习给各部分加小标题,探究第一部分与后面几部分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的优秀品质。
4、培养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探究、综合概括的学习能力。
(二)预习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练习给各部分加小标题,了解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优秀品质。
(三)预习难点:  练习给各部分加小标题,探究第一部分与后面几部分的关系。
(四)预习提纲:
1、用序号标出自然段,根据课题质疑。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带拼音的字词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画出生字对应的词语,试着找出根据课题质疑的答案,积累好词、佳句。
3、利用工具书解决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不懂的问题记在文中。
4、自学生字,采用查字典的方式写出来。
如:枣(z  zǎo)(一   7画)(囫囵吞枣)
5、结合生字找形近字,并组词。
如:悼(     )嗽(      )搞(     )详(    )……
    掉(     )漱(      )槁(     )  (    )……
6、找本课中一字多音或容易读错的多音字,并注音组词。
如:
    zhā
扎  zhá
    zā
7、速读课文,按空行标志理清文章的条理 。
8、默读课文,完成问题: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生前的四件事分别是:                  、                 、             、
                    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                
                                        的人 。
9、我给各部分加的小标题是:         、         、         、
          、            ,第一部分与后面几部分的关系是:1234
                                      。
(设计意图:本课是在课堂上预习的,教师巡视指导,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发现学生预习结果是本课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教师引导学生随时在小黑板上展示,为其他学生继续做好预习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展示交流环节:
1、开火车读文,纠正字音,指导难读的词、句,读后全班交流根据课题提出的问题及答案,交流好词、佳句。
2、全班交流预习提纲中的4、5、6题,同桌互查,部分疑难问题可以问老师。
3、小组探究交流预习提纲中的7、8、9题,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全班展示交流,学生相互补充,教师点拨指导。
4、交流解答不懂的问题,为制定下节课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做铺垫。

第二课时
一、预习(此预习环节作为家庭作业)
(一)、预习目标:
1、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2、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3、培养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探究、品词析句、理解句子的学习能力。
(二)、预习提纲:
1、搜集有关鲁迅的资料,如:鲁迅逝世前后的一些情况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别人写的有关鲁迅的文章,鲁迅先生自己写的文章等等。
2、分组重点研读,深入感悟。
(1)研读“深受爱戴”部分,画出鲁迅先生深受爱戴的语句,采用抓重点词,结合本单元的学习,结合搜集的资料,联系上下文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2)研读鲁迅先生生前的四件事部分,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采用以下方式研读:
我研读的是               这件事,表现了鲁迅            
                  的品质。我是从课文中                 
                 这句话体会到的,这句话是对鲁迅的      
       的描写,我抓的重点词是                      。我的感受是                                                      1234
                                                      ,我是采用                             
方法体会到的。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记在文中。
二、展示交流环节:
(一)、展示目标:
1、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2、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品词析句、展示交流的学习能力。
(二)展示过程和内容:
1、小组根据交流要求展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提出交流要求:
(1)、小组探究交流本组预习的内容,相互学习,完善自己预习的内容。
(2)、讨论怎样读才能读出情感,并练习朗读。
(3)、讨论小组汇报的方式。
(4)、合作解决不懂的问题
(5)、、交流时要认真倾听,能听出好在哪里,哪地方说得不够完美,能够补充。
2、全班展示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1)、展示交流“谈《水浒传》”部分。(二组同学汇报)
学生展示汇报:学生是通过抓描写鲁迅先生动作、语言的句子来品味鲁迅特点的。
教师点拨指导学生理解: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如果读书张冠李戴乱说一气,我们的家长会怎样说,怎样做来理解鲁迅先生风趣、幽默,教子有方的特点。
(2)、展示交流“笑谈碰壁” 部分。(三组同学汇报)
学生展示汇报:学生是通过抓描写鲁迅先生语言的句子,抓重点词“四周黑洞洞、碰壁”来品味鲁迅品质的。
教师点拨指导学生理解:教师补充介绍时代背景,引导学生理解“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的含义,从而理解鲁迅先生痛恨抨击旧社会的品质。
课件出示参考资料:(当时社会黑暗,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鲁迅先生写了很多文章,用笔猛烈抨击国民党反对派的黑暗统治,揭露旧社会的罪恶,号召人民奋起抗争,引起反对派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的查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为了发表文章,他竟然使用了120多个笔名,还多次面临被暗杀的危险,但他仍然与黑暗势力作不屈不挠的斗争。 
(3)、展示交流“救护车夫” 部分。(四组同学汇报)
学生展示汇报:学生是通过抓描写鲁迅先生动作的词来品味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心的品质的。
教师点拨指导学生理解:
a、师引导学生结合17课中鲁迅家庭出身进一步理解鲁迅对人民的爱。
     b、指导理解: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到,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突然变得那么冰冷,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的话,只把那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口气。1234
 师:救助了车夫,做了一件好事,鲁迅的脸上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而且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他在为谁叹息?这时候鲁迅可能在想些什么?使学生进一步感悟鲁迅忧国忧民的可贵品质。
(4)、展示交流“关心女佣” 部分。 (五组同学汇报)
学生展示汇报:学生是通过抓描写女佣的语言品味鲁迅关心别人胜过自己的崇高品质。其他组同学补充了鲁迅逝世前忙于工作的资料,为学生理解降低了难度。
教师点拨指导学生理解: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请保姆的目的,结合现在有些家庭是怎样用保姆的事例理解鲁迅关心别人胜过自己的崇高品质。
(5)、师生共同总结: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6)、展示交流“深受爱戴” 部分。(一组同学汇报)
教师语言过渡:就是这样一个人,在1936年10月19日 病逝于上海,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上海上万名民众自发前来吊唁和送葬。让我们同一组同学一起回顾那万人同悲的场面——  
    学生展示汇报:学生是通过抓重点句,重点词来理解鲁迅先生深受人民爱戴的。
教师点拨指导学生理解:
a、教师补充资料:著名作家巴金当时还是一个青年,他亲眼目睹这
一切,现在透过他的文字来看看当时的情景。
教师随即出示: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片断
b、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空白处想象理解:同学们想象一下前来吊唁的人还会有哪些人?按职业分会有:    按年龄分会有:   此时此刻他们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
(三)拓展延伸:
1、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70多年了,一个伟大的身影越去越远,但他留给我们的又太多太多。他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2、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最想对鲁迅说什么?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赞美鲁迅,可以是一首小诗,一段感悟,一首歌曲,一段小快板……

教学反思
这是我第一次正式尝试杜郎口的“20+20”的教学模式,给我总的感觉是比预想的要好,教完本节课后,细细反思,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长此下去,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如:查字典的习惯,勾画、批注的习惯,独立思考、查阅资料的习惯等。
2、能够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自读自悟、综合概括、合作探究、品词析句、展示交流的学习能力
3、真正的把学习自主权交给了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课文由学生自主探究理解,问题由学生提出和解答,规律由学生发现总结,学生在充分地展示、交流学习成果中,真正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乐趣,提高独立阅读能力,从而达到自能读书,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目的。
发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由于学生差距太大,预习时完成情况参差不齐,好学生预习得又快又好,差学生这一节课只完成了一小部分预习内容,造成交流时差学生还是在被动地接受,所以我认为还应加强预习的指导,预习提纲内容应有弹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品尝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快乐。
2、由于课文离现在时间较远,再加上学生手头资料和家里电脑上网的局限,本节课中学生搜集的资料还比较贫乏,所以,学生理解课文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我想,今后教学中,教师还要做好充分地备课,是应该把搜集好的资料发放到学生各组当中,使学生更轻松地理解课文内容。
3、展示交流时学生汇报形式还是比较单一,今后还应加强汇报交流的指导。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691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