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一等奖】《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09-0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二. 单元总体说明
本单元的课文特点比较突出,应该重视。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
1. 体裁相同,都是记叙文。
2. 都是现代文,没有文言诗、文。
3. 文章篇幅都比较长。
4. 记叙人称:第一人称的多(四篇)。
三. 单元课文内容概括
1. 作者回忆了伯父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的深刻印象的几件事,感受到了伯父对自己、对他人的关怀,领悟到了伯父与敌人顽强斗争的精神,感悟到了伯父的高尚品格和人格魅力,表达对伯父的敬爱之情。
2. 本文以过年为大背景,以“花脸”为线索,通过叙述买“花脸”,表演“花脸”,因“花脸”惹祸和年后受惩罚几件事,表现了儿童的天真、顽皮的特点。全文充满了童真、童趣,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3. 文章写童年时发生在荷塘里的无限趣事,抒发了对人类纯朴的爱的难以忘怀之情。本文景物描写很有特色。
4. 本文写了自己失业在家后,订报纸,读报纸的一段经历,表现了一位文化人在失意时对文化的渴求与企盼,对进步与真理的追求。全文在心理描写方面有特色。
5. 全文采用倒叙、设悬念的方法,写一位母亲为女儿准备“纯净水”的经过和对女儿的教导,使我感受到了母亲的温情、伟大,也领悟到了生活的哲理。
四. 学法建议
根据本单元课文的实际,我建议同学们采用我在第四周课程里介绍的“八读法”。这种阅读方法在本单元课文里是很实用的。
如何用课上较少的时间来学好长课文,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实际的突出的问题。怎样做才能较好的解决这个矛盾?我建议同学们从两个方面入手,下到功夫 ,矛盾自然就会解决了。一是做好预习,在预习上下功夫。在上网学习之前,不但独立扫清文章的字、词障碍,而且应该做到了解文章的人物、事件、段落、大意,这样老师在课上讲到哪,你的记忆、思维才能跟到哪,否则就会手忙脚步乱,顾此失彼,跟不上老师。二是练习着设计问题,以问题促思考带阅读。这样通过问题就会把文章的精华提炼出来,掌握要点,长文自然读短了。
例如:在学习第一课时,我们可以根据第一段内容,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我的伯父在去世时,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来追悼他呢?
这个问题貌似不难,但是,它是解开本文,全面理解鲁迅,掌握文章内容的钥匙。
再如:《报纸的故事》一文,我们可设计这样的问题:
“我”为什么要订报纸?
人物的对话有什么特点?
总之,设计问题并不难,说白了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但是,在什么地方问为什么,怎样问为什么都是很有说道的。同学们是初一的小同学,先不要想那么多,在一篇课文里,能问出几个为什么,然后自己独立解答了,就是了不起的了。古人说:学贵有疑。这句话是正确的。
最后,我再向同学们推荐几种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便于同学们接受,所举例子均为小学课文。
1. 课题扩展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些课文的题目直接点出了主要内容,这就可以根据课题扩展,把课题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就自然而然地概括出来了。例如:《飞夺泸定桥》,可提出这样一些问题:“谁飞夺?”,“在什么情况下飞夺?”,“怎样飞夺?”、“结果怎样?”,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归纳起来就是: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与敌人抢时间,胜利地夺下了天险泸定桥,继续北上抗日。12345
但是运用课题扩展的方法必须注意,文章的形式不同,扩展点也不同,只有抓住文题的特点,紧密联系课文,才能概括得更准确。
2. 问题综合法
这种方法通常分两步进行:第一步阅读课文,提几个要害问题。以《草船借箭》为例,可提出“谁用草船借箭?”“向谁借箭?”“为什么要借箭?”“怎样借箭?” “箭借到没有?”从文中找出相应的确切答案;第二步再把答案连贯起来,即可概括出《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巧妙地向曹操“借箭”,取得了胜利,使周瑜自叹不如。
要提出准确的问题,必须抓住作者的思路,紧扣作文的重点。以《草船借箭》为例,假若抛开本文“怎样借箭”的关键问题,以“周瑜妒忌诸葛亮”或“鲁肃是怎样帮助诸葛亮做借箭的准备的”为线索设问,必然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难以概括出主要内容来。
3. 段意合并法
段意合并的方法是抓文章主要内容的最可靠的方法,就是将各段段意恰当地联结起来,进一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值得注意的是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主要内容决不是各段意的简单相加,概括时,要引导学生统观全文,区别重点段和非重点段,段意连接时,要有详有略,有的甚至要舍去,在表述上也应注意,意思的融合,语句的通顺,语气的连续。例如:《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共有五个结构段,第一段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情况。第二段讲五壮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第三段讲五壮士准备转移,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段讲五壮士把敌人引上顶峰,英勇杀敌。第五段讲五壮士英勇跳下悬崖。这样全文主要内容就可简要连接为: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把敌人引上了绝路,英勇歼敌,壮烈牺牲。
4. 要素归纳法
凡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一般都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能够弄清楚这几个要素,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抓住了。例如《草地夜行》,我们分析这篇文章的记叙要素具体是:时间(夜);地点(草地);人物(老红军战士和小红军战士);事件(老红军帮助小红军走出草地);结果(老红军陷进泥潭牺牲了)。抓住这些记叙要素,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可概括为:文章记叙了红军长征过草地的一天夜里,一位老红军为帮助一个小红军赶上队伍而壮烈牺牲的故事。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一. 学习内容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
二. 学习目标
1. 基础知识目标
生  字:
殡bìn     殡葬              悼dào 悼念          唁yàn 唁电          镊niè             颧quán
多音字:
形似字:
    正音字:
吟yín 呻吟          不读yīn
夹jiā  夹子       不读jiá12345
词  语:
追悼:沉痛的怀念。
爱抚:疼爱抚慰。
囫囵吞枣:把枣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张冠李戴: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了。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
饱经风霜:饱:充分地。风霜:比喻艰难困苦。形容经历过很多的艰难困苦。
2. 篇章知识目标
以思想感情为线索,串起典型事件的写法。前后照应的写法。
3. 思想情感目标
学习本文,了解鲁迅先生的高尚品德(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的多),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具有高尚品质的人。
三.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概括课文的中心的方法。
难点:难重点句子的正确理解。
四. 鲁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新文化旗手,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早年留学日本,后弃医从文,一生都在致力于改变愚弱国民的精神。一生著作颇丰,代表作品有: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小说《阿q正传》、《狂人日记》、《祝福》、《孔乙己》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及大量的杂文。他的著作都收在《鲁迅全集》里(16卷)。
周日华是鲁迅三弟周建人的女儿。
五. 课文分析
课文以空行为标志,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二部分可分层。
(一)写在鲁迅去世后,各色各样的人都追悼他,表达了众人对鲁迅崇敬的敬爱之情。这一部分相当于一个引子,从总的方面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我的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二)(1)写了伯父和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要认真读书。
(二)(2)写鲁迅先生在笑谈中抨击旧社会。
(二)(3)写鲁迅先生热情救助和帮助受伤的黄包车车夫。
(二)(4)写女佣阿三对鲁迅先生的回忆。
本篇文章以内在的感情为线索,精心选取了典型材料,把这几件事用线索并列地组织起来,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完美的形象。
本文的结构特点是一个问题带起的四件事,四件事从四个方面又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首尾照应,结构非常巧妙。
为了便于同学们掌握课文,设计板书图如下:
全文通过回忆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表现了鲁迅爱憎分明,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高尚品质,表达了对伯父的敬爱之情。
六. 重点句子整理
1. 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这句话表面看是在夸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批评“我”读书太马虎。
2.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四周围黑洞洞的”是指旧社会的黑暗。“碰壁”是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全句的意思是:鲁迅写文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他的笔是投向敌人的匕首和刀枪,反动派非常害怕鲁迅的文章,不许他发表,而且多次要逮捕他。
3. 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突然变得那么冰冷,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的话,只把那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口气。
从鲁迅的表情、动作看,他看到车夫的苦难想到了千千万万的受苦人,想到了劳苦大众积苦积难之深之重,想到了改造社会现实的艰难等等。总之,这句话表现了鲁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也可以看做是本课文选取的几件事的思想基础。12345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 任意选两组形似字,用叙述性语言说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 解释成语并分别造句。
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
饱经风霜:
恍然大悟:
三. 填空:
鲁迅是      代伟大的      家、      家、      家,代表作品有小说        、
           ,散文集             。
四. 写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名称及作者。
五.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有一年的除夕,我们全家都到伯父家里去了。伯父买了许多爆竹和花筒给我们。我们都胆小得很,没有一个敢放,伯父和爸爸就替我们放。他们每人捧了一大堆,走到院子里去。我们捂着耳朵,躲在玻璃门后面,睁大了眼睛望着他们。四扇玻璃门,我们三个和海婴一人占一扇。伯母和妈妈站在我们旁边。
爸爸放的是爆竹,声音很大,可怕极了,虽然关紧了门,捂住了耳朵,也照样听得见。我们紧张极了,气都不敢透一口。
爸爸放完爆竹,轮到伯父放花筒了。火花在我们眼前飞舞,艳丽的色彩映照在伯父的脸上。我突然注意到他脸上的表情,那么慈祥,那么愉快,眉毛、眼睛,还有额头上那一条条的皱纹,都现出他心底的欢乐来。那时候,他脸上充满着的是那种自然而和谐的美,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
一天黄昏,北风呼呼地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地赶着回家。爸爸妈妈拉着我的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车子在一边扔着。
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自己的脚,脚上没有穿鞋,下边淌了一摊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那饱经风霜的脸上流露出痛苦的表情。
“怎么了?”爸爸问他。
“先生,”他从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没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扎进脚心了。疼得厉害,回不了家啦!”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去,不一会儿,就和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去,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那里的破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那个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芒。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往路上跑呢?
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楚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到,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突然变得那么冰冷,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的话,只把那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口气。12345
1. 给本段文字拟个小标题。

2. 在网上搜索出鲁迅的《自嘲》一诗,看看这段文字印证了哪句诗?表现了鲁迅先生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3. 写除夕放鞭炮时鲁迅先生的表情“那么慈祥,那么愉快”有什么作用?

4. 发挥你的分析力、思考力、想象力,谈谈鲁迅很“深奥”的话的内容是什么?

5. 连用两次“清清楚楚”有什么作用?
【试题答案】
一. 略。
二. 解释见讲稿,造句略。(句子结构、意思不能太简单了。)
三. 现,文学,思想,革命,《阿q正传》,《狂人日记》,《祝福》,《孔乙己》(填上两个即可),朝花夕拾。
四. 略。
五. 1.救车夫。      2.俯首甘为孺子牛,关心劳苦大众。
3.为下文做铺垫。        4.略。           5.表明那神情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6913.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