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青山不老ppt课件]16、青山不老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08-3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一、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强调教育要体现人文性、实践性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我将此作为自己教学的指导思想,将此理念贯穿渗透在自己本节课的教学中,来制定教学方法。《青山不老》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从而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语文学习质量。
二、学习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能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
2、能够利用导读解决疑难,培养略读课文的阅读方法。
3、能够运用写作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并从中获得感悟。
(三)知识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准备:
(一)课件。
(二)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五、 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或其他资料,初步感知我国晋西北地区环境整治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感受更加直观。
(二)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2)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4、按课文内容填空:(学生口头回答)
这位晋西北的老人,已经种了(     )年树,绿化了(         ),造了(               ),3700亩林网,这是(                         )。老人觉得(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                    ),他是真的与(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                                 )。123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前的提示,明确要求,教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三)理解奇迹
老人创造怎样的奇迹,课文中的哪一句话揭示了?
1、从数字理解奇迹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句子: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这是一个怎样的奇迹?为什么?“一亩”有多少大?(667平方米)3700亩是多少平方米?大约有多大?我们的教室大约50平方米,一个家庭大约100平方米,那么大约是多少个教室那么大?多少个家?(5万个,2万5千个)
这就是“奇迹”的意思。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自由读这一句——指名读(强调数字)——齐读
2、从大环境理解奇迹
   那么这位老人是在怎样的大环境下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呢?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划一划。
   学生回答后,出示第二自然段。
   “晋”是哪一个省的简称?课文中说晋西北有哪些特有的气候现象?(大风、干旱、霜冻、沙尘暴)课文中哪些话是形容这个地方的大风的?
“肆虐”是什么意思?我们一会儿理解会更深。重点理解县志里记载的那句话,先理解句子的意思(逆吹、擎之、二三丈、坠),然后想象西伯利亚大风来的时候,还有可能发生哪些事?这就叫“肆虐”啊!什么叫“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的盘踞之地”?
出示晋西北大风、干旱、霜冻、沙尘现象的材料(最好是录像,没有的话就用图片和文字,教师解说。)
看了这些文字和图片,你有什么想法?(板书:恶劣)
在这样恶劣的大环境下,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的老头坚持15年植树造林,绿化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怪不得作者这样赞叹: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悟再齐读这一句:“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3、从小环境理解奇迹
要创造这样的奇迹,年轻力壮的人都不一定能坚持,而这位老人已经多少高龄了?(81岁)耄耋之年的老人。课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他已经很大了?默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划一划。
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说说在你的生活环境中80多岁的老人应该是怎样生活的?那么这位晋西北的老人又在干什么呢?(引读中心句:“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让我们带着对老人深深的敬意一起读这一句: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板书:艰苦
4、从结果再次体验奇迹
    一位年过80 的老人,在环境如此恶劣的晋西北土地上坚持植树造林15年,并且还将继续下去。难怪我们在黄土高原上能看到那样的景致。(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配乐读)
(四)解读奇迹
那么为什么老人能创造这样的一个奇迹呢?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创造了这个奇迹呢?快速默读全文,可以找找句子来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三句话:
1、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2、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黄土,  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123
3、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外一种东西,他是真的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学生说说是什么支撑着老人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简单理解句子的意思。(对土地的热爱、对家园的热爱、坚持不懈的毅力)
重点理解最后一句话:“另一种东西”是指什么东西?什么叫“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他真的能与“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吗?那么是什么能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说“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你怎么理解“青山是不会老的”?不会老的除了青山还有什么?
(五)再造奇迹
“青山不老,精神永存!”这位老人是晋西北的农民,他淳朴得就像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地,淳朴顽强、不善言表。纵观全文老人只有一句话:“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其实老人心中有千言万语。面对渐渐干涸的河流,面对皲裂的土地,面对土地日益荒漠化的趋势,他有许多的话要说,希望我们后人能再造奇迹。他想对乡亲们说什么?他想对年轻人说什么?他想对我们说什么?今天,你就做他的代言人,说出他心中的话。
学生写话,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写在一张小纸上,在实物投影上展示)
设计意图: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与阅读课外资料相结合,促进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增强
(六)再读全文,积累拓展
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1)阅读,勾画。
(2) 同桌交流。
(3) 大声诵读。
2、交流读后感受。
引导: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
设计意图:本文语言生动优美,学生在勾画、诵读、欣赏中,感受了语言文字的魅力,积累了好词佳句,又在读后感受的交流中深化了认识。
(七)总结
    同学们,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地球对于我们也只有一个,热爱生命就要热爱地球,热爱家园。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像那位晋西北的老人那样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让青山不老,绿水长流!
七、板书设计:
16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创造奇迹
小环境──艰苦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679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