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一等奖_《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08-2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说教材】
《唯一的听众》是小学语文新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写了“我”──一个琴艺糟糕、丧失自信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历程。而创造这一奇迹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自称耳“聋”的老人,她的真实身份是音乐学院的教授,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她以一个美丽的谎言,在不知不觉中给予了作者真诚无私地帮助,用诗一般的语言造就了一个学琴少年在音乐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结合本组的训练重点我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沮丧、幽静、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能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4、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说教学流程】
    一、播放音乐,情境导入。
1.(课件播放《月光》奏鸣曲)
师:这支小提琴曲有一个动听的名字,叫《月光》奏鸣曲。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师:同学们,你们可曾知道在这动听的乐曲声背后却浸透着作者不懈的努力。很多年以后,当他在各种文艺晚会上,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他总会想起一个人。通过预习课文,你们知道他会想到谁吗?
(板书课题:  11唯一的听众)
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4.师:为什么称他为“唯一”的听众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和作者一起经历他的音乐成长之路吧!
【设计意图:播放《月光》奏鸣曲,创设与教学内容相有关的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1.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初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初读效果。
(课件出示“神圣、悠悠”等词语)
【设计意图:“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在于朗读。”那么,首先第一层次的读就是读准字音,能读通课文。所以,我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旨在纠正、巩固学生的字音朗读。也是为了其实实在在的有效性,生字词检查不能为了检查而检查,应突出重点,加强个别字词的理解等。】
3.学生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交流讨论。
4.学生质疑:
【设计意图:问题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引导学生质疑,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疑难之处,进行有效梳理,作为教学中始终关注的重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顺学而导的课程理念。】
三、快速读文,整体感知。
1.过渡: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中可以看出你们很会读书,善于思考。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读读课文吧!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我在音乐方面前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找出文中语句读一读。123
3.再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概括“我”发生变化的原因。
4.读课文2—7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老教授的语言以及“我”在学习拉琴的过程中,心理和行动发生变化的语句。
【设计意图:遵循阅读教学的规律,以读为本,从整体感知入手。引导学生质疑后,通过形式多样的读课文,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因为要使学生快速地进入“整体感知”,实用而简单的办法,当然是反复诵读。】
四、品味语言,感受“我”的变化。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观察插图。看!课文中的这幅图画的就是作者心中永远记着的唯一的听众。仔细观察她的外貌、神态,你能感受到什么?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观察课文的插图不仅是单纯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并为下面感受老妇人“平静”的神态埋下伏笔。】
2.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关键词。(平静)
一共出现了几次呢?(三次)
(课件出示)
3.反复朗读,品味语言。
4.指导学习老妇人第一次“平静地望着我”的部分。
(1)默读2—5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老妇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平静地望着我”呢?
(2)生交流感受。
(3)师:最后“我”还是决定留下来,而且每天清晨都来练琴,那么是什么给了“我”动力呢?(老人的言语激励)
(4)画出描写老妇人语言的句子,读一读。(课件出示)
(5)听了老妇人的这几句话,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点名朗读,读出老妇人的良苦用心。
(6)再读一读描写老妇人第一处神态平静的语句。
(课件出示: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生自由读——点名朗读——小组赛读(配乐朗读)——全班齐读。
◆生畅谈自己的感受。(老妇人在默默地鼓励我,给我信心和勇气。)
【设计意图:在充分地阅读文本之后,抓住三处“平静”的语句,引导学生品读、感悟,以读代讲,以读促学,以读悟情,以读体意。重点指导第一处老妇人“平静”的语句,突破难点,教给学习方法,为接下来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奠定基础。】
5.小组合作、自主研读老妇人第二处及第三处“平静地望着我”的句段。
(1)学生画出这两处句子,读一读。
(2)师:我们刚刚是怎么学习老妇人第一处“平静地望着我”的部分呢?
提示学习方法:
a.联系上下文,想想“我”是在什么情况下感受到老妇人“平静地望着我”。
b.再画出描写我的心理和行动变化的语句。
c.小组交流,结合开头质疑的问题。
(3)学生自学,合作研读。
(4)交流各自读书体会。
(5)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我”看到老妇人平静的神态的感受。
6.小结:如果说老妇人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她一次次“平静地望着我”对“我”来说就是无声的激励,从而使我最终战胜自己。
【设计意图: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教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落实在课堂的方方面面。教师不仅仅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更应在关键处点拨,重点处强调,导之有方,于细微处渗透。】123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师:是啊!老妇人一直用那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这一幕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使“我”最终战胜自卑,重拾自信。(齐读最后一段)
2.师:直到最后,我才知道那个老妇人并不是真的聋了,竟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那么当听到这一事实时,“我”又有什么感受呢?
3.拓展作业(二选一)
(1)把课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并抄下来。
(2)读写结合,写话练习:老教授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仿佛在说什么呢?想象当时情景,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设计意图:教师总结性的话语能让学生对课文有总体的收获。在课的结尾之处,布置分层拓展性作业,满足不同水平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让学生在深刻感悟内容、体验情感后水到渠成地外化表达、升华,同时也体现了读写的有机结合。】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653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