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脾气大】穷人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08-1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3.展开合理的想象,续编《穷人》的故事。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2.续编故事,展开想象。
  三、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教学挂图。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听写词语。
     摇篮 围裙 烤鹅 冻僵 火焰 薄纱 橱窗
     灌进来 暖烘烘 圣诞树 明晃晃 眨眼睛
   2.同座互相批改。
  二、检查预习
   1.《穷人》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读过他写的什么文章?读过他写的《跳水)
   2.《穷人》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用两三句话把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说一说?(请两三个学生说说,大概意思正确就行。)
   3.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三、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1.开火车朗读课文(按座位顺序每人朗读一段)。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2.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可以分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j讲渔大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从第三自然段到第十一自然段是第二段,讲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从第十二自然段到结束是第三段,讲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
  四、按分成的三段朗读课文
   1.同座互相练习朗读。
   2.指名分段朗读。
  五、识记生字。书写生字词
    每个字写两遍,能组成词的组成词写。
  六、布置作业
    根据课后“思考·练习”第一、二题,进一步自学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抓住重点语句阅读理解课文第一~三段。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一、引导抓住重点语句阅读理解
   1.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穷人》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毛要想深入地理解课文,还要抓住重点语句来阅读思考。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画出了哪些重点语句?还有哪些不懂的语句?请提出来。
   2.学生提出重点语句和不懂的语句,大家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二、指导理解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从第一段中可以看出,桑娜家的生活怎样?(生活很艰难。)怎么看出来的?
    (学生读讲有关的语句。)
   3.桑娜家的生活很艰难,课文中为什么说“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呢?
    (从两个方面来体会:首先,“温暖而舒适”是对照屋外的寒风呼啸来说的;第二,这个“温暖而舒适”是*渔夫冒着生命危险和桑娜的勤劳能干来维持的。)
  三、指导理解第二段123456789101112
   1.指名朗读第二段。
   2.桑娜在把两个孩子抱回家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她没有怎么想)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从“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个句子中看出来的。)
   3.从“非这样做不可”这几个字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非这样做不可”,就是应该这样做,必须这样做。桑娜抱回两个孩子的时候,想也没想,只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充分表现了桑娜善良和乐于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4.把两个孩子抱回家以后,桑娜是怎么想的?(她觉得没法对丈夫说,她怕丈夫不伺意,丈夫可能会揍她。)她为什么这样想?(因为生活实在太艰难了,丈夫的担子实在大重了,再增加两个孩子,这不是闹着玩的。桑娜这样想,是为丈夫担心。)
   5.从“嗯,揍我一顿也好”这句话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桑娜想“揍我一顿也好”,意思就是:只要丈夫同意收留两个孩子,肩己宁愿挨揍。从这里、我们*一次体会到了桑娜的善良和乐于助人。)
  四、指导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
   2.渔夫听说西蒙死了是怎么想的?(他想,孩子和死人呆在一起不行,要赶快把他们抱来。)
   3.从“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句话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这个“熬”字,说明渔夫准备过更艰苦的生活。从“总能熬过去”可以看出,渔夫已经下了决心,不管有多么大的困难,也要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抚养成人。这说明渔夫和桑娜一样,很善良。乐于帮助别人。)
  五、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1.提出练习要求:把整篇文章连起来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在练习本上,把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写一写。
   2.学生按要求练习概括中心思想。(课文通过渔夫和桑娜主动收养邻居西蒙死后留下的两个孩子这件事,赞扬了渔夫和桑娜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3.作者是怎样一层一层地表达这个中心思想的?(作者先写了桑娜家生活的艰难,渔夫出海打鱼冒着风险,再讲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的举动和她的心理活动,最后讲渔夫决定抚养西蒙留下的两个孩子。这样一层一层讲下来,就使我们看到了这两个穷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看到了他们勤劳、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六、布置作业
   1.想一想,渔夫和桑娜收留了西蒙的两个孩子以后会怎么样。
   2.看看“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准备听写。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穷人们受苦受难却能互相关心、相濡以沫。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归纳文章中心。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抓重点词“忐忑不安”,引读课文。
   1、板书:忐忑不安。读,今天我们抓住这个重点词语来读懂24课--穷人。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朗读课文9-11节。
    ①、思考:桑娜忐忑不安地想哪些事情?
      他会怎么说?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生边说师边贴纸条)
    ②、你能用“既(想到)...又(想到)...也(想到)...还(想到)...”来概括地说一说?123456789101112
    ③、是啊,桑娜久久地坐在床前想了这么多的事情,你能把这些事情有顺序有条理地排一排吗?(一生到黑板上排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他会说什么呢?
   3、理解--忐忑不安。
   4、练读9-11节,同学们读桑娜想的话,老师读其他的。
   5、刚才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桑娜第二次沉思的内容,(板书:沉思2)接下来我们就要通过学懂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来帮助我们读懂课文。
  二、抓桑娜的心理活动,串读全文。
   ㈠、1、我们知道桑娜她忐忑不安地想了这样四方面的事,下面我们先来学习“自己的五处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2、你从课文哪儿具体读懂了“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3、①学习课文第二节“你从这一节读懂了什么?这是桑娜第一次沉思的内容(板书:沉思1)
       ②、学习课文第16节,你读懂了什么?
   ㈡、学习“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1、请同学默读课文3-8节,思考:桑娜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
     2、完成练习纸第一大题:口答,联系课文补充句子句式训练。
      ①、如果桑娜不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
      ②、如果桑娜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
      ③、桑娜想:与其(),不如()。宁可(),也要()。
     3、我们一起读第8小节,体现出桑娜这种美丽的心灵--指导朗读,齐读第8节。
  ㈢、1、下面我们再来学习“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
    2、自由朗读桑娜对渔夫说的话,21节、23节,想:你从桑娜这些话中读懂了什么?
    3、此时的桑娜欲言又止,所以这里出现了两次沉默,请大家联系课文想象桑娜和渔夫为什么沉默?在这两次沉默中他们各自会想些什么?(板书:沉默、沉默)
    4、学习第一次沉默内容。(板书:沉默)
      想象:桑娜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
      渔夫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
    5、学习第二次“沉默”内容。
      想象:桑娜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
      渔夫为什么沉默?心里会想什么?
    6、自读第24节,你渔夫的话中读懂了什么?
      笔头训练:
      渔夫心里想:如果不把这两个孩子抱来,()。
      如果把这两个孩子抱来,()。
      与其(),不如()。
      宁可(),也要()。
     ①、你从哪些词句中读懂了渔夫在想如果不把他们抱来()
       如果把他们抱来()
       这种矛盾忧虑的心理?
     ②、你又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他想与其()不如()
       宁可()也要()
       的这种决断的心理?--(熬)什么意思?你从这个字中体会到什么?(生活的不易和态度的决断)
       ——训练朗读?怎样体现渔夫这种决断的心理?
    7、齐读渔夫说的话:24-27节。
    8、课文《穷人》的中心--宁可自己受苦受难,也要互相帮助。123456789101112
  三、总结:

  板书:
               12穷人
     (沉思1)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忐忑不安)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   (沉默1)
     (沉思2) 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
           他会说什么呢      (沉默2)

  练习纸
  一、口答:联系课文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桑娜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不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       );
    如果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      );
    与其(  ),不如(  );
    宁可(  ),也要(  );
  二、想象:
    第一次沉默时
      桑娜心里想:(              );
      渔夫心里想:(              );
    第二次沉默时
      桑娜心里想:(              );
      渔夫心里想:(              );
  三、笔练。根据课文内容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渔夫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不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           );
    如果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            );
    与其(     ),不如(    );
    宁可(     ),也要(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脉络。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作者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查阅并介绍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1、《穷人》一文,讲述的是什么内容?(课文记叙了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2、这是一篇记事的文章,课文可以分为几段呢?
   3、学生讨论,汇报。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1、2自然段)讲述了在海上起风暴的夜晚,桑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的归来。第二段(3—11自然段)讲述了桑娜看望生病的西蒙,发现西蒙死了,便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的家。第三段(12—结束)讲述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收养西蒙的孩子。
  三、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自学:(学生自己查字典学习,掌握生字音形义)
    (小组合作学习,读准字音,分析难记字的字形,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2、教师教学。检查自学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搁板、魁梧、蜷缩、黧黑
     记住字形:“怨”上下结构,形近字有:苑、碗、腕;“熬”上下结构,形近字有:傲、嗷;“揍”左右结构,形近字有:奏、凑。123456789101112
     理解词义: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汹涌澎湃:形容水势浩大,不可阻挡,也用来形容人的感情十分激动。
     心惊肉跳:形容恐惧不安。
     蜷缩:身体弯曲的缩着。
  四、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语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德。
   2、学习文章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启发质疑
    围绕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课文的题目是“穷人”,但是在整篇文章中,并没有出现“穷”字。为什么?桑娜和渔夫为什么要收养西蒙的孩子?)
  二、细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桑娜的一家过着穷苦的生活?
   2、学生自学,在书中标画出相关的内容。
   3、学生汇报:
    文章的开头就向我们介绍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又黑又冷的深夜,波涛轰鸣,狂风怒号,海上正起着风暴,渔夫为了一家七口人的生计,竟然冒着危险出海打渔,清早出去,深夜未归。桑娜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可见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十分艰难的。西蒙一家,丈夫已经死去,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夜晚,她也悲惨的病死在稻草铺的床边。屋里又湿又冷,两个无依无*的孩子熟睡在死去的母亲旁边。在这样的描写中,我们已经深切地感受到穷人的悲惨命运。
   3、有感情地朗读,汇报内容相关的句子,读出你的理解。
  三、分析桑娜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崇高的品德。
    现在,我们就同学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展开讨论。
   1、出示文章中描写桑娜内心活动的段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2、出示自学要求:
    (1)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这段话的大致意思。
    (2)这段话里出现了几个省略号?请你想象出桑娜的内心活动。
    (3)可以采用课本剧或者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自学情况。
   3、学生准备、交流。
   4、汇报展示。
   5、教师总结:这段描写是桑娜抱回两个孤儿以后,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她紧张、担忧,甚至后悔的矛盾心理。造成桑娜内心矛盾的客观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艰难,而收养两个孤儿,无异于在极为沉重的生活压力上,再增加一个包袱。作者在这段描写中,运用了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展示了桑娜崇高的品德。
   6、练习朗读。
  四、分析渔夫的高尚品德。
   1、教师导语:桑娜是善良的,渔夫面对妻子的举动,做出了什么选择?
   2、学生朗读课文。
   3、教师投影出示文章中的重点句: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4、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含义。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
     这段话既是渔夫和桑娜商量,也是渔夫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写出了渔夫在决定抱回两个孤儿之前的一番深思熟虑。最后,他下定决心,宁可自己吃苦,也要把两个孤儿抱回来抚养。“熬”字恰当地表现了他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123456789101112
  五、总结全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和写作方面进行总结。)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朗读。

  附:板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顾惜、勉强、抱怨、忧虑、忐忑不安、自作自受、熬过去”等词语。
     2.理解重点句
      (l)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2)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3)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了解穷人的美好心灵,向学生进行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穷人夫妇的心灵之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感情朗读,激发学生情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讨论交流,感情朗读课文。展开想象,编故事以升华情感。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分析掌握桑娜内心的矛盾,体会桑娜的善良是本文重点。
   2.展开想象,续编《穷人》这个故事是难点。
  (二)疑点
     体现桑娜内心矛盾的重点语句。
  (三)解决办法
     采用抓重点词语进行品析、指导朗读来解决重难点;启发学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及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启发,谈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教师穿插感情描述,感情朗读课文。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读自悟,勾画重点词句,质疑问难。
    2.小组讨论重点问题。
    3.认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表述练习。
    4.感情朗读课文,表现主人公心灵美好。
    5.续编《穷人》这个故事。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学生解题。(穷人就是穷苦的人。)
   2.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本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在以前曾经学过他写的《跳水》一课。他是伟大的俄国作家,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这篇文章写的是沙俄时期穷人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了几个穷人?写了穷人的什么事?你感觉这些穷人怎样?你还读懂了什么?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2.检查自学情况(同桌讨论后集体交流)。
    (1)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板书:桑娜渔夫
    (2)学生谈谈对课文中穷人的印象。(很善良)板书:善良
      学生谈谈还读懂了什么?(教师随机板书)123456789101112
    (3)本文写作顺序?(板书:等待丈夫→抱回孩子→催促桑娜)
  (三)学习第一段
   1.自读“等待丈夫”一部分内容。读完这部分内容,你有什么感受?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
    (①感受到桑娜家境贫困、生活艰难。从“补”、“破帆”、“勉强填饱肚子”、“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等看出桑娜家生活艰难。
     ②感受到桑娜勤劳能干。引导学生说出“温暖与舒适”指的是什么?
     “温暖”指炉火未熄,与室外的寒风呼啸相比而言:“舒适”指地面干净、食具发亮,孩子们安静地睡着,这是与丈夫在狂风大浪中打鱼的处境相比而言。从这里可以看出桑娜勤劳能干。
     ③体会到桑娜内心很善良,从“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等处可以看出。)
   2.朗读这部分内容,读出感情,体会桑娜的家庭贫困、勤劳能干、心地善良。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课文第一部分讲的是什么?
  (二)学习“抱回孩子”部分内容
    (1)默读这部分内容,思考: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出桑娜的善良?(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教师适时出示重点语句投影片、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适时点拨,可从以下几方面说出。
      (桑娜走出门去,她出去向海上张望,看不到什么,她想起了生病的女邻居,桑娜是在自己的亲人安危不知、生死难卜的情况下去关心邻居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桑娜关心她人、心地善良。)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当她看到两个可怜的孩子,她乐于助人的本性不可抑制地表现出来,她什么也没想毅然决然地把孩子抱回家里,充分体现出桑娜的善良。)
      (桑娜把孩子抱回家里后,她一系列矛盾的心理也说明了桑娜的善良,由于善良心的驱使抱回了孩子,没有征求丈夫的意见,他会同意吗?这是她第一个不安的地方。“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又加上两个,今后生活怎么办?这是她第二个不安的地方。他觉得愧对丈夫,“他会揍我的”、“揍我一顿也好!”说明桑娜为救人之难,宁愿自己皮肉受苦,甘愿承担一切后果,充分体现出桑娜的善良。)
    (2)朗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要表现出桑娜的善良。
  (三)学习“渔夫回家后催促桑娜抱回孩子”一部分内容
    (1)自读课文,思考:渔夫的善良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讨论、交流)
     (“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从这句话可看出渔夫首先想到的是孩子,孩子同死人呆在一起不利于他们的健康,一事当前先为别人着想,充分体现渔夫的美好心灵。)
     (“快去,别等他们醒来”渔夫不仅同意把孩子抱来,而且催促桑娜把孩子抱来,怕孩子醒来知道妈妈死了,心灵受创伤。母亲死后的惨相不能留在孩子们的记忆中,待醒来之后,让他们感到有一个温馨的家。渔夫完全为孩子着想,至于自己负担如何完全置于脑后,看渔夫的心地多么善良。)
     (“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回到现实中一想,我们的日子的确很苦,如今又加上两口,真是雪上加霜,日子难熬,从“熬”字上可以看出渔夫的苦日子,度日如年,备受煎熬,同时也表达了渔夫的坚强精神,一定能战胜困难渡过难关。这些足以说明渔夫同桑娜一样有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123456789101112
     教师小结:这段话虽不长,但写出了渔夫由忧虑到思考最后作出决定的过程。抚养孩子成人这不是简单的接济、施舍,这是多么艰难而漫长的路啊。这期间,要消耗他多少精力、体力乃至生命,为了帮助别人,他宁愿牺牲这一切,从这里我们也看出了渔夫的善良。
   (2)指导感情朗读,注意省略号的作用。
     ①表示停顿、间歇;②内容上的省略。
   (3)师生共同总结。
     教师:在抱回孩子这件事上,桑娜和渔夫事先商量了吗?没有商量,而想法和做法完全一致这叫什么?(生:不谋而合)教师:也说明穷人和穷人的心是相通的。
  (四)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1.刚才,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体会到了穷人的善良。那么,作者是如何表达的呢?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地方最好地表达了这一点?好在哪儿?
   2.学生集体议答:
    (l)桑娜探望西蒙时在门外敲门动作的变化写得细致入微。如“敲了敲门”、“一次又一次地敲门”、“猛地推开门”。“敲了敲门”是出于礼貌做出的动作;“一次又一次敲门”说明心情急切,敲的遍数多,迫切想知道屋内情况;“猛地推开门”是桑娜意识到情况不妙,预感有所不测,集中力量猛地推开门。这些细致动作的描写,准确地突出了桑娜对西蒙的牵挂、同情、关注,很好地体现了人物的高贵品质。
    (2)渔夫听说西蒙死了,描写他的一段话写得好,从神态到动作到语言描写非常贴切,简单的几句话,渔夫的思考过程跃然纸上。
       (学生说、老师随时引导。)
   3.小结:我们在写作文时,要想把人物写活,也应像作者这样,注意写好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五)课堂训练、发展技能
   1.出示投影,发挥想象,说一段话。投影内容:课文插图(桑娜拉开了帐子,渔夫把马灯高高地举起。只见七个小脑袋排成一排,其间两个浅黄色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在一起。他们睡得又香又甜,呼吸均匀而平静,鼻翼在轻轻闪动,鼻尖渗出了细小的汗珠。)
   2.学生练说,班内交流。
  (六)指读课文,启发再次质疑问题(随机解决)
  (七)教学生字新词
   1.学生自己识记字形、重点辨析“寡”、“魁”的字形。
   2.听写生字,了解掌握情况。
  (八)布置作业
   1.编排课本剧,把课文内容演一演。
   2.预习第21课。

  附:板书设计
           

课文《穷人》选自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册第五单元,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的反映了沙俄****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文章的特色在于通过描写人物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表现了人物的美好心灵。文章多处出现人物之间的对话及心理活动,是练习朗读的佳作。
  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练习续写课文。12345678910111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练习续写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认识“恩、嘿、哦、喃”4个生字。
    能正确理解下列词语:自作自受、魁梧黧黑、喃喃、忐忑不安。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生活的穷困和悲惨。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渔夫夫妇淳朴、善良的美好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交流收集的材料。
   1、简介本文作者以及其主要作品
   2、简介时代背景。
  二、自选方式,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学生读书后,要求他们提出课文中易读错的字音,读不通的句子以及不理解的词语。
    仅以易读错的字音为例,学生有可能提出以下几个字:
    自作自受魁梧黧黑仍旧模样勉强倾听
    可采用教师带读、轮读、个别读等方式练习读准字音。
  三、检查朗读,从正确、流利两个方面评价。
  四、交流初读收获。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文章的写作特色,以及对渔夫夫妇的悲惨生活和优秀品格的初步感受几个方面谈谈初读的收获。
  五、置疑,交流。
    学生提出的问题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然后再提出小组内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主要提出以下问题:
   1、为什么以“穷人”为题,而不以“桑娜和渔夫”为题?
   2、桑娜明明知道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丈夫受的了,为什么还要把邻居的孩子抱过来?
   3、当桑娜拉开帐子,渔夫看到邻居的两个孩子以后会有什么表现?
   4、文章中省略号处桑娜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其中,第一个问题学生较易理解,因此当堂课就可以解决。而后三个问题比较有深度,初读课文后便回答比较困难。可待到以后深入理解课文时再给予解决。
  六、学写生字。
    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难写的字,并自己想办法识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感受他们勤劳、淳朴、善良的优秀品质。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人物复杂的心理,初步领悟课文运用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人物复杂的心理,初步领悟课文运用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回顾复习。
   1、回忆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回忆上节课还有哪些疑难问题尚未解决,明确本课时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和方式,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想象文中省略号处桑娜的心理活动。(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有选择的完成)
    3、思考:桑娜明明知道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丈夫受的了,为什么还要把邻居的孩子抱过来?
  二、分组自学,讨论交流。123456789101112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本组同学喜欢的一个问题讨论交流。
  三、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汇报、指导朗读。
     以小组读,全班读,个别读等方式进行朗读汇报,中间穿插评读和教师范读。使学生在评读和教师范读中进一步体会出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引导评读:“你觉得他读的怎么样?你认为应该读出怎样的感情来,为什么?”这样以读促理解,既练习了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又能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出人物善良的品质,一举两得。
   2、汇报、交流第二个问题。
     设计此项练习意在训练学生能够根据上下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练习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可将此项训练和朗读训练相结合,让学生边读边想象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然后再根据自己想象的心理活动指导自己的朗读。
     其中,课文第9自然段可作为重点段研读。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这段话中的重点词句进行分析,帮助想象。如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已经够他受的了”这句话想象桑娜此时会想到什么。学生展开想象后会填写出这样的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语句:“丈夫整日整夜的打鱼,既辛苦又有生命的危险,可即使这样,孩子们还穿不暖,吃不饱。丈夫为了这个家已经付出了许多,自己的五个孩子已够拖累他了,我再收留西蒙的两个孩子,丈夫能负担的起吗?”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反复读自己填写的语句,体会出桑娜此时的心理是十分为难和矛盾的。当学生体会出这一点后,再让学生带着为难的语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进行这项训练时,教师不要强求学生,而要让学生尽其所能,能体会出什么来就是什么,能填出多少来就是多少。无论学生完成的如何,教师都要给予表扬鼓励。
     同样,课文第11、18、23自然段也可用来作此项练习。这几个自然段可由学生自己分析、填写、朗读、交流。师生应及时给予评价。学习完后,教师可相机点拨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几种方式。
   3、汇报、交流第三个问题。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结合课文内容发表自己对桑娜以及渔夫的看法。答案不要求统一,学生可畅所欲言。只要不偏离中心,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教师小结,布置扩展练习
    教师可使用这样的结束语:“桑娜和渔夫的困苦生活以及西蒙一家的悲惨命运都是沙俄的黑暗统治造成的。沙俄将自己的魔爪伸向了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家庭,桑娜和渔夫便是这些穷人的缩影。那么他们以后的生活会怎样呢?那么就让我们展开想象,下节课学习续写《穷人》这个故事。”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展开合理的想象,练习续编《穷人》这个故事。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将它们积累下来。
  教学重点:
    掌握续写故事的方法,明确续写故事的要求。
  教学过程:

  一、提出续写要求。
   1、先要清楚整个故事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
   2、掌握故事的主线。
   3、情节发展要合情,想象要合理。无论最后发展成什么样子,主线不能变,人物的性格特点都不能有本质上的变化。
  二、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续写思路。
  三、当堂练习续写。123456789101112
  四、让学生读自己写的文章,大家点评。
  五、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将它们积累下来,进行全班交流。师生给予评价。

  板书:             穷人
           桑娜             渔夫
       非这样做 不可揍我一顿也好 皱起眉 脸变的严肃 总能熬过去
        (心理活动)        (动作、神态、语言)
                  善良

  点评:
  教学中注重以读为主线,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在读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师还注意适时组织学生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点评人:王志勇 张洪兰

教学要求:
   
1、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认识穷苦人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9---11自然段的心理活动描写的理解,体会桑娜的忐忑不安与善良。
  教具:文字片一张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质疑:
    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什么了?桑娜一家和西蒙一家是什么关系?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理解课文
   1、桑娜和西蒙两家到底穷到什么程度呢?打开书,放开声音读1——7自然段,边读边填空,先自己填,然后同桌交流。
   2、他们的确是穷啊,可是当西蒙死后,桑娜是怎样对待西蒙家的两个孩子的呢?迅速浏览有关段落,用一句话来概括。
   3、当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心里又是怎样想的呢?默读8——11自然段,边读边把桑娜是怎样想的划下来,划好后大声朗读一遍
    (1)指名读划下来的句子
    (2)出示投影: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指名读——齐读——指名说:你觉得桑娜是怎样的一个人?
      把这种善良读出来。通过你的读要让人感到桑娜的善良,应该怎样读。练读——指名读——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4、桑娜的确是善良,可是当她真的把孩子抱回家的时候,她的内心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投影:“她忐忑不安的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
    (1)指名读——想:桑娜的内心有什么变化
    (2)再读这段话:读出由害怕、紧张、矛盾到坚定。
    (3)自己再读读这段话,看看还有那些不懂的。
    (4)处理五个省略号
     a、看第一个省略号,他忐忑不安的想……受得了吗……如果你是桑娜你会怎么想——学生说第一个省略号。
     b、一个省略号看出桑娜思绪万千,以下四个你任选一个,就照刚才的方法,想一想桑娜会想些什么?但要记住你就是桑娜。
      (先自己准备,准备好后同桌交流。)
     c、通过对省略号的理解,我们知道了,桑娜抱回这两个孩子心里充满了矛盾,那我们在读这段话的时候,一读到省略号就要想一想,要读出桑娜矛盾的心理。自己试着读读-指名读。123456789101112
   5、我们体会到了桑娜的高尚品质,打开书看看,跟桑娜有同样品质的人还有谁自己读12——结尾
   6 当桑娜把西蒙家的情况告诉丈夫后,她的丈夫有什么表现呢?齐读24自然段。
    (1)处理“熬”。这个字还可以换成什么,为什么用“熬”不用别的。
    (2)通过这个熬,将来渔夫和桑娜的生活将怎样?(生命受到威胁,流落街头。板书:牺牲自己)
    (3)当看到自己的丈夫是如此的通情达理,这时的桑娜心情会是怎样的,体会着说说。。。。。。这些话桑娜说出来没有?
     师:是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此时此刻,是两颗善良的心在进行心灵的碰撞。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课题:你想说点什么吗?
     师:课文学完了,让我们再回味一下托尔斯泰的这篇文章,课文通篇除了课题之外,找不到一个穷字,然而在字里行间却处处反映了穷人的贫穷和困苦;全文也没有一个美字,而文章通篇却赞美了穷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作业:学习第9段的写法,写一个心理活动的片段。

  附:板书设计
              21 穷人
          桑娜  宁可牺牲自己
          渔夫  也要帮助别人1234567891011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625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