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体积说课稿 设计意图]圆锥体积说课稿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2019-04-1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说明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圆锥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的最后一个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这三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学生学习其它图形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 ,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在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中探索圆锥的体积公式。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自觉养成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圆锥体积公式的运用。
教学难点: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这三种立体图形及认识了圆锥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转化思想”和“类推能力”。在展开研究中,学生分组操作并通过量一量、倒水或沙子等的实验,亲身感受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间的3倍关系。
三、教法、学法
教法:根据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学生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在本节课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为主,采用情境教学法。
学法:采用分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通过学生具体实践、操作、讨论、验证、总结、归纳等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验证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以动手操作、观察猜想、实验求证、讨论归纳法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中充分利用几何的直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出示冰淇淋图片,引导学生联想到圆锥,进而让学生思考圆锥的体积有多大?导出课题“圆锥的体积”。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一:合理猜想,指引方向
确定类比对象,教师充分听取学生的想法后组织学生交流“选择哪种立体图形研究圆锥的体积更合适?为什么?经过交流,学生基本能从圆柱圆锥的特点:底面都是圆,侧面都是曲面来考虑用圆柱的体积来研究圆锥的体积更为合适。
二:教师指导,探索实验
1、学生分组,分配学具。
把学生分为学习小组,学生根据事先猜想的方案选取适当的学具后,分工合作,借助这些学具动手做实验。
2.出示实验要求:
量一量,圆柱和圆锥的底和高之间有什么关系?。
空圆锥装满沙倒进空圆柱中,几次可以将空圆柱装满?
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分小组动手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用装沙的方法进行实验。这样的设计,由教师操作演示变学生动手实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全班交流,汇报结果
1. 学生充分交流后达成共识: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圆柱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例题,指名解决问题,师生巩固体积公式的运用。12
五:课堂练习
习题设计了判断、看图计算、解决问题,思维拓展,益智游戏等环节,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五、设计说明
  本节课始终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观察和猜想、操作的机会,并遵循了“现实题材—数学问题—数学模型—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设计教学,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探索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shuxuejiaoan/7279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