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百分数_第一单元百分数的应用全单元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2019-02-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集体备课时间

**年 **   月 ** 日   星期**

出席教师

***     ***

缺席情况记录

中心发言人

***

备课内容

第一单元  百分数的应用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在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上述内容分成四段编排: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②结合纳税、利息的知识,教学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③结合折扣的知识,教学列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④教学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最后,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了整理与练习,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计算含有百分数的式题,初步理解税率、利率、折扣的含义,知道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经历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类推等活动,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获得一些成功的体会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计算含有百分数的式题,初步理解税率、利率、折扣的含义,知道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第一课时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1)

教材分析

例1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教材提供了一个有关造林问题的简单现实情境。这样的问题情境数量关系清晰,便于学生理解。提出问题后,先引导学生根据对题中数量关系的已有认识,画好相应的线段图,突出两个已知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为确定解题思路作好铺垫。然后重点引导学生讨论对“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这一问题的理解。“试一试”继续利用例题的素材提出“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这个问题。通过解答和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尽管问题变了,但解决问题时的思考方法与例题是相同的。“练一练”中的实际问题尽管题材有所变化,但基本数量关系与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都和例题相同。12345

个人修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中的两个已知条件,要求学生各自画线段图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提问学生: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你能求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分别从差比和倍比的角度提出“实际比原计划多多少公顷”、“实际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等问题,并口头解答。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提出例1的问题:“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2.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时是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的?要求“实际造林比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哪个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

小结: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3.根据刚才的分析,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这个问题?

解读列式。

4.进一步引导:“实际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与“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之间有什么联系?

建议学生算出结果再比较。

联系学生的讨论明确:从125%中去掉与单位“1”相同的部分,就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百分数。

提出问题: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还可以怎样求?

二、教学“试一试”

1.出示问题:原计划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提问:这个问题又是把哪两个量进行比较?比较时哪个量是单位“1”?要求“原计划比实际少百分之几”,就是求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你能列出不同的算式吗?12345

2.小结:例题与“试一试”都是实际造林面积和计划造林面积两种量进行的比较,但由于比较时单位“1”的数量不一样,所以得到的百分数也就不相同。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练一练”

提问:你是怎样理解“2005年的在读研究生人数比2004年增加了百分之几”这个问题的?

2.指导完成练习一的第1题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3.做练习一的第2题

提醒学生把计算的结果保留三位小数。

4.做练习一的第2题

先鼓励学生独立解答,再通过交流让学生说清楚思考的过程。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时,通常可以怎样思考?

计算过程中还要注意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一  1,2,3

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练习课

教材分析

练习一中的第4题根据相同的条件提出两个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分别求出相关的两个部分数占总数的百分之几,既能巩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思考方法,又有利于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第5题通过解答一组相互关联的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明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这两类问题的区别与联系。第8题让学生通过填表、计算和进行比较,既帮助学生体会百分数与统计的密切关系。

个人修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应用题情境中,更深刻的理解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加深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问题的理解。

教学难点

从问题出发分析问题的方法。

一、复习回忆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类型,问一下同学们:甲比乙多百分之几怎样求?乙比甲少百分之几呢?12345

以本班男女生人数举例:男生比女生多(少)百分之几怎样列式?女生比男生少(多)百分之几又怎样列式?两个计算出来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二、指导练习

1.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4题

先指导学生读题。

   第一个问题是求谁是谁的百分之几?你会列式解答吗?

第二个问题是求谁是谁的百分之几?

题目中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不会游泳的有多少人,你怎么先求出这个问题?

自己试着列式。

2.比较这两个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画出线段图来帮助学生理解。(两个问题所示的线段正好合成单位“1”)

3.提问:第(2)题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得到?

4.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类似的情况吗?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5题

先指导学生读题。

先说一说这三个问题分别是求谁是谁的百分之几?再试着自己列式。 

小组讨论:这三个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能不能根据第(1)题的答案知道第(2)题的答案?第(1)题和第(3)题有什么区别?

做完了这题,你有什么收获?(启发学生说出:可以根据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可以求出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或者可以根据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能直接求出这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因此做题时可以直接用这个数去除了另一个数,用得到的百分数和单位“1”去比较,与单位“1”的差即是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2.教学练习一的第6~8题

(1).完成练习一的第6题:

   读题时先解释“孵化期”的含义;

读题后思考,从问题出发,要求这个问题应该知道哪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直接知道了吗?

(2).完成练习一的第7题:

   读题后让学生对自己的同桌说说每个问题的含义以及求问题所必须的条件。

    指名学生回答思考过程。

你还能提出哪些同样类型的数学问题?

(3).独立完成练习一的第8题。

   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有没有不同的列式?

(4).指导阅读“你知道吗”。

要求学生了解“百分点”、“负增长”等名词。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怎样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你有哪些方法?

五、课堂作业

1.甲数是40,乙数是50,甲是乙的(    )%,甲比乙少(     )%;乙是甲的(     )%,乙比甲多(     )%。12345

2.a是b的125%,a比b多(     )%,b是a的(     )%,b比a少(    )%。

3.只列式不计算

(1)某校有男生500人,女生450人,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

(2)某校有男生500人,女生450人,女生比男生少百分之几?

(3)一种机器零件,成本从2.4元降低到0.8元,成本降低了百分之几?

(4)一种机器零件,成本从2.4元降低了0.8元,成本降低了百分之几?

(5)某工厂计划制造拖拉机550台,比原计划超额完成了50台,超额了百分之几?

六、教学反思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shuxuejiaoan/7128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