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配餐师证书|《营养配餐》说课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2019-02-1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浓江学校的数学教师仲春艳,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营养配餐》。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营养配餐》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学与健康”第三节的内容。是一节“综合与实践应用”课。本单元主要通过对生活中与健康相关问题的探究,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健康意识。
二、学生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初步具有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意识。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体验成功的快乐。在知识储备上学生已经具备了百分数的相关计算能力和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在学习方式上学生已初步形成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目标:
《课标》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学习有意义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而本节课就为学生架起了一座数学与日常生活的桥梁。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体验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知识。基于这样的思考,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进行有关营养成分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探究午餐食谱中营养成分的合理性,教给学生用正确的数学思想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营养配餐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是一节综合实践应用课,在知识的学习上没有太复杂的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能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因此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经历利用数学知识进行营养配餐的过程,能进行有关营养成分的简单计算。难点定为:能联系实际生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饮食。
五、教学方法:
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抓住“营养配餐”这一主题,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掌握有关营养成分的计算方法。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在学法指导上,以合作探究与启发诱导相结合,突出“五让”,即:资料让学生搜集;书本让学生自学;问题让学生提出;结论让学生发现;评价让学生参与。
六、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整体教学构思是:从学生身边的实例出发,引入本节课的课题,然后通过激发学生想要分析自己最喜欢食谱是否合理的愿望引入对小明食谱的探究过程,最后通过分析自己最喜欢的食谱是否符合营养师的建议。 下面我将详细说明我的教学环节的设置及设计意图。
(一)激qing引入: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置了三幅对比照片(第一幅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胖墩,第二幅是两个骨瘦如柴的非洲儿童,第三幅是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8枚金牌的游泳运动员菲尔普斯。)通过上面的对比照片,学生自然会想到合理膳食是拥有健康体魄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从而引入本节课课题:营养配餐。
(二)探索新知:
在探索新知这个环节中我安排了四个活动:
活动 1、小组汇报搜集的资料123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课前搜集到的人体所必须的营养物质方面的小知识。
(在第一次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汇报搜集的资料时发现学生汇报的信息杂乱无章,很多信息重复出现,既浪费了时间,效果也不是很好。在第二次授课时,我将帮助学生整理搜集到的信息作为课前备课的一部分,这样学生在进行小组汇报时就比较有条理,信息全面而且也比较节省时间。)
活动2、写出一份你最喜欢的食谱:
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下面的学习埋下伏笔,我请学生列出一份自己最喜欢的食谱:然后向学生询问想不想知道自己的食谱是否符合营养师的要求?
活动3、探究分析食谱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方法
在这个环节中,我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讨论教材46页各种食品中营养物质的含量统计表。小组讨论后说出表格中的数据所代表的意义,然后完成利用表格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
从学生课堂反馈的表现看,学生能够理解教材46页表格中反馈的信息,对表格中数据的解释较清楚,准确。对上面两个练习题的解答条理清楚。结合学生的回答,我帮助学生进行规范整理(教师板书)。
(在第一次进行课堂教学时,我设置了(2),(4)两个小问题进行巩固,但在第二次教学时,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解题思路,我增加了(1)(3)两个小问题,希望能对解决(2),(4)两个问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让学生讨论在计算过程中的简便方法。)
活动4、探究小明的午餐食谱:
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同时也降低学习的难度,我将这节课中分析评价小明食谱中的营养成分设计成小组合作学习。
(在第一次教学活动中,我采用的分组原则是将数学成绩在不同档次的学生分在了一组,结果在探究的过程中我发现每个组都有一至两名同学无法参与到讨论中,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收获,我在第二次分组时尽可能将数学成绩相当的同学分在一组。这样对于那些探究起来有困难的小组我及时参与其中,帮助他们点播思路,解决问题。对于那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探究出问题答案的同学,我建议他们修改小明的食谱,争取让食谱变得既健康,又美味。)
(三)巩固新知: 为了更好的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我设计了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列出式子说出答案。
这个习题较前面的习题稍复杂一些,在解答过程中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互助,师生共同归纳解题思路,建立解题模型的方式完成。
(四)学以致用: 探究自己最喜欢食谱的营养成分合理性
在学以致用环节,我让学生分析自己最喜欢的食谱。通过分析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来判断一下自己的午餐是否符合营养师的建议,如果不合理该怎样的改进?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对自己的饮食习惯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这样的设计也会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日常生活,服务于日常生活。
(在第一次教学活动中,我对这个环节的预设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并不知道100克米饭是多少?,不知道一个鸡蛋有多重,在第二次教学时,我将收集整理这部分信息作为课堂预习的一部分。这样的设计既可以让学生养成用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习惯,又可以培养他们的估算意识,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123
(五)健康知识链接: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向学生介绍几种不利于少年儿童身体健康的食品。我想,这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很重要的。
(六)课堂知识小结: 我将这节课的小结设计成下面的形式:
学生小结:(今天我收获了..............知识,我在.............还有问题需要解决)
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去总结和反思这节课,同时通过学生总结,也可以对学生本节课的掌握程度有个大致的了解。
(七) 作业:第一次课堂教学时,我将作业设置成完成《小灵通》中的练习题,研讨教师认为这样的设计缺乏新意,大家认为将作业布置我为父母设计一个食谱既能将今天这节课的知识巩固拓展,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以换位思考的形式体验父母为我们的健康成长所付出的无私的爱。
我将今天的家庭作业设计为: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为我们的父母(或其他长辈)设计一份菜单,有机会时尝试给父母做一下。要求学生设计的菜单符合使用人的特点,所需要的信息可以上网查找,也可以请教其他人
(八)说板书:
我所设计的板书主要体现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学生通过板书很容易理解如何计算某种营养物质含量的方法,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构建解题这类问题的模型。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建议。谢谢大家!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shuxuejiaoan/7082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