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换算]克和千克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2018-05-0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学习内容:二年级下册第85—88页,克和千克的认识。

学习目标:

㈠知识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使学生了解用秤称物品的方法。

㈡能力目标

1、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自主选择合适的秤称物品。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品质量的意识。

㈢情感目标

1、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2、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

 教具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两袋糖各500克、一袋盐1千克、弹簧秤、电子秤、盘秤、杆秤、地秤

(学生用)六人一组:一个2分硬币约1克、一个钮扣1克、两袋糖各500克、一袋盐1千克、一袋苹果1050克、一瓶椰汁300克、一个果冻25克、一个固体胶30克、一本字典250克、弹簧秤

学习重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估测意识

预设流程:

一、创设情境

1、课件显示(超市内部场景)

师:超市里的商品可真多,你看到了什么就一起说出来!

(生自由说出看到的商品名称、质量)

2、仔细观察,你们在这些商品包装上发现了什么?(生思考)

(商品上标有它的质量;有数字;有克和千克…)

师引导得出: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

3、(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初步建立质量观念。

㈠感知1克的质量

1、设疑想想:你知道1克大约有多重吗?

(生:其实我们用的一个2分硬币就大约重1克。)

2、动手掂掂:说说自己有什么感觉?

(学生动手掂量硬币,感觉一克很轻)

3、合作找找:在各组的商品中,有大约重1克的物品吗?

4、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找到的?(强调:用手掂的方法)

㈡感知1千克的质量

找:现在谁还能从中挑出重1千克的物品呢?(举起来)

1、例:盐

①说一说:你怎么知道这包盐重1千克?

(外包装上标有质量1千克)

②掂一掂:体会它的质量。

③比一比:一手放2分硬币,一手放一袋盐,感觉有什么不同?

(1千克比1克重的多)

在这些商品中还有重1千克的物品吗?

2、认识1千克=1000克

例:(生查找,两袋糖掂出1千克)

①你为什么要挑两袋糖呢?(外包装上标有质量500克)

(说出理由,并把两袋糖和一袋盐一起掂掂,实际感觉一下)

(板书:一袋盐1千克,两袋糖各500克)

②现在我们可以在一袋盐和两袋糖之间加上一个什么符号呢?(等号)

③观察这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等号左右两边表示的质量相等,单位不同)

读的时候要怎样区分呢?(指名读和互读相结合)

④现在你知道1千克里有多少个1克了吗?(1千克里有1000个1克)

继续发挥你的聪明才智,找一找还有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吗?

3、例:苹果

你是怎么找到的?(掂出来的)

怎么掂的?(一手拿苹果,一手那一袋盐,感觉他们一样重)

大家都同意他的看法吗?(部分学生持反对意见)

这时用手掂解决不了问题,怎么办呢?

三、学习用秤称物品的方法

1、你见过哪些秤?(学生根据以往生活经验回答)

2、你会用这些秤吗?

刚才同学们用手掂的方法估量出苹果约重1千克,现在谁会用秤准确的称一下?(生回答后上讲台前实际操作,并报出所称物品的质量)12

3、实践发现:一袋苹果的质量比1千克多一点。

(引导得出:要想准确的知道物品有多重,还要用秤称)

四、巩固练习

同学们学了这么多知识,熊猫伯伯很想请大家去他的超市帮忙,你愿意吗?但去之前可要经过熊猫老板的考验哦。你们有信心吗?

1、第一关:抢答。

练习十八第一题。你想帮谁?

练习十八第二题。你想告诉谁?

2、第二关:实验报告

请小组合作按照实验报告中的要求填写,先估一估,再选择合适的秤称一称。

(汇报一件你最喜欢的商品的质量)。

物品名称

估计的轻重

称出轻重

一袋苹果

 

 

两包饼干

 

 

一个果冻

 

 

一瓶椰汁

 

 

3、游戏:看谁估得准

游戏规则:先听小组提问题,再合作掂一掂,每组只有三次机会,看谁估量的最准确。

如:掂一掂一本字典有多重?(100克)轻了!再掂一掂。(300克)重了一点,最后一次机会!(…)

五、结课。

师:现在我代表熊猫森林超市热烈欢迎大家的加入。(掌声响起,全课结束)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ernianjishuxuejiaoan/6242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