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分糖果》|《分糖果》的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2018-03-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培养学生通过估算选择适合的解决策略,让学生获得“试商”的初步体验。
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感受分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通过估算优化平均分的过程。
教具准备:圆片、小棒、表格1、表格2(每组1张),每桌一袋豆子
一、分糖果
(1)情境导入,引出问题
师:小明的家里来了五位小朋友,他拿出20块糖想分给他的小客人们, 怎么分最公平呢?
(由公平一词,学生马上就想到了要平均分)
(2)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师:我们用5个小圆片代替5位同学,用20根小棒代替20块糖果,先自己动手分一分,摆一摆。并把你分的过程记录到表格里。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掌握学生的不同分法)
师:填好表格的同学请你把你的表格贴到黑板上,如果你发现黑板上已经有和你同样分法的表格就不用贴了,就在这种方法的下方,你用粉笔画个对号就可以了。
(为了方便学生观察,老师要把贴在黑板上的表格放大)
全班交流分的过程。
师:请这张表格的作者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方法。交流的时候请说清楚:每一次拿出几块来分,每人分得几块。全部分完后,每人分得几块。
其他和他方法一样的同学,如果你认为他有没说清楚的地方。你们可以补充。
(在学生叙述理由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分的次数,让学生感悟到,分的次数越少,解决问题就越快。)
(3)过程小结,评价引导
师:还是集体的智慧大呀!同学们想了这么多的方法帮助小明来分糖果,小明心里一定很高兴。那么假如你就是小明,听到大家给你介绍了这么多的方法,你想选择哪一种呢?
(如果有的学生选择了不是自己刚才的分法,教师要追问:为什么小明没选这种方法?)
(学生在阐述选择方法的同时,就再一次体会到不同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同时在交流中,学生原有的方法结构就发生了重组)
师:刚才同学们分的过程不一样,有的一次就分完了,有的分几次才分完。但是,每一次分的时候,每一个小朋友分得的糖果都同样多。最后分完了,分的结果却是一样的。更有同学想到了好办法,用乘法口诀来帮助分,他们发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真善于思考。
二、分小棒
(1)估计数量、口述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帮助了小明解决了分糖的问题,下面我请同学们帮老师整理小棒。
老师左手里握着10根小棒,请大家再看我的右手里的小棒,请你估计一下,我的右手里大约有多少根小棒。
(学生估计的答案可能在30到60之间)
同学们能够有根据的猜测,真好。如果把我右手里的50根小棒平均
装到5个口袋里,怎么分?
(数感好的学生可以很快知觉到5和50之间的关系)
师:50根小棒平均装到5个口袋里,每袋装10根。那么老师现在只有4个口袋,要把50根小棒平均装在4个口袋里该怎么分呢?
请大家先估计一下,每袋大约可以分到多少根?
(大部分学生可以估计到每人分到10根以上的小棒)
(2)小组活动、提升能力
把50根小棒平均分装在4个口袋里。
要求:1、先分工(记录、发言、负责分、监督)
2、讨论后再分。边分边说分的过程,(第一次每人分几根,用去几根,还剩多少根,第二次每人几根……)边记录。12
小组活动,师巡视。
(3)汇报交流,改善方法
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样分的?
小组代表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对表格的观察和思考,感受分法的多样化。汇报时教师要相机追问,如为什么首次分你们就每人分十根……剩下的几根,为什么不再分了呢?
(通过教师的追问,引导学生去感受哪些方法更简便,更合理,以促进学生反思)
小结:我们在平均分的时候,有时能全部分完,有时还有剩余。
师:如果让你们重新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你们会怎么分?至少要分几次才能分完呢?
(学生再次分一分,可能会调整或改进原来分的策略,实现了学生的自我优化和重组)
三、数学游戏
1、读37页数学游戏的内容,然后交流游戏规则
2、教师和一名学生合作,为学生提供游戏示范。
3、同桌为一组,开始合作。每次操作都要说清一把抓了几粒豆子,能平均分成几份,得了几分。
四、总结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操作:如果把100根小棒分给4个人,怎么分比较快。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ernianjishuxuejiaoan/6113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