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苏科版]“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教案 2017-01-0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生物教案】

(第1课时)
内容摘要  本文提出了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活动与探究
关键词    黑暗处理(因为光合作用需要光,无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黑暗处理消耗掉叶片中原来的淀粉;黑暗处理是实验中非常关键的步骤。)  酒精脱色(色素能溶于酒精,排除色素颜色对实验结果的干扰;酒精脱色是实验中关键步骤。)  自主与合作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   探究能力(新课程教学理念)
一、学情分析
  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查阅背景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究历史,明确海尔蒙特的实验证明了水分与植物生长的关系,但都忽略了自然界的其他环境因素如阳光、空气对植物生活的影响。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收集光合作用发现史的资料,组织学生讨论:海尔蒙特的实验证明了什么?忽略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绿色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和能量是从何而来的?阳光、空气等环境因素是否与柳树重量的增加有关?
  实验材料最好是天竺葵,植物,教师可在实验前1~2天组织学生分组选择不同的材料,对植物进行暗处理1昼夜,并启发学生对这一步骤的目的进行思考。注意实验材料的处理一定要在正常生长的状态下,否则实验效果不理想。
“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步骤可分为5步:①暗处理;②叶片部分遮光后光照3~4 h;③酒精脱色;④清水冲洗、滴加碘液;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当进行叶片部分遮光后光照3~4 h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对一片完整的叶部分遮光?让学生明白,遮光与不遮光是这个实验中惟一的变量,是导致不同的实验结果的原因,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酒精脱色时,教师要告诉学生,用酒精脱色是因为叶绿素溶于酒精而不溶于水,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所以不能直接加热而选择隔水加热。实验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加热时不能直视烧杯口。当绿叶在酒精中脱至黄白色时,停止加热,用镊子将叶片轻轻夹出,用清水冲洗,动作要轻柔,因为酒精脱色后的叶片比较脆,要防止叶片破碎。
 在学生进行观察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里。实验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判断,得出结论。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回忆第3章“鉴定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实验,根据淀粉遇碘液变蓝的特性,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叶片的未遮盖部分遇碘变蓝,说明这里产生了淀粉,叶片的遮盖部分遇碘没有变蓝,说明这部分没有淀粉产生,所以,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产生淀粉,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根据上述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教学难点:  
探究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
教具及实验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实验器材,学生实验设计报告和相关图片等,教学挂图。盆栽银边天竺葵,黑暗处理后,放置于光下3~4h;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 探究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自主与合作学习:利用各种媒体调查和收集资料,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
分享;
(2)训练表达能力:尝试将你获得的信息表达出来;123
(3)活动与探究:通过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阳光)、产物(淀粉),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进一步明确生物圈中的人和动物与绿色植物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保护植物、爱护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1. 提出问题
教师: 展示多媒体课件(课本p88海尔蒙特的实验)
教师: 海尔蒙特的实验证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水分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师: 海尔蒙特忽略了什么问题?
学生:阳光。
教师:还忽略了什么问题?
学生:空气。
教师:根据以上资料,我们可以发现什么样的问题呢?
学生:柳树生长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究竟是从哪里来的?阳光、空气等环境因素是否与柳树重量的增加有关?今天开始学习的新内容:光合作用
(显示板书:第1节  植物的光合作用)
2.解决问题
【师生互动】
教师: (板书:1.探究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
学生:每组同学按照实验提供的材料完成实验。
教师:哪位同学能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实验过程吗?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①暗处理;② 叶片部分遮光后光照3~4h ;③酒精脱色 ;④清水冲洗、滴加碘液; 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教师:为什么要对一片完整的叶片部分遮光?
学生:不知道。
教师:遮光和不遮光是这个实验的唯一变量。
教师:为什么用酒精脱色?(叶绿素溶于酒精而不溶于水)。
教师: 淀粉遇碘呈什么颜色?
学生: 蓝色
教师:叶片遮光部分呈什么色?
学生:不变蓝色。
教师:为什么不变蓝色?
学生:没有产生淀粉。
教师: 未遮光部分呢?
学生: 蓝色
教师: 通过实验你看到蓝色了吗?
学生: 看到了。
教师: 根据你的实验现象,能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绿叶在光下合成了淀粉。
教师: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请第一组同学说出你们的结论。
学生: 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与光有关。
教师: 总结给出结论: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分别是光和淀粉。
【讨论、交流】
(1)实验前,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再移到阳光下照射3~4h,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让学生说出本组的讨论结果。
教师小结:对实验植物暗处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一部分在叶片自身的生命活动中被消耗掉,另一部分运送到植物的其他器官储存或利用,实验时测到的淀粉是叶片细胞新制造出来的,这样使实验结果更科学。
(2)家里种植的花草如果长时间放在黑暗处会死去。小麦在灌浆的时侯遇到阴雨天
天气,就会造成减产。你能说说其中的原因吗?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让学生说出本组的讨论结果。
教师小结:实验中叶片被遮光的地方不能制造淀粉,说明光照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条件,如果植物长时间得不到光照,就不合成自身生命活动必需的有机物,所以家养花草长期放在黑暗处会死去,小麦灌浆时遇到阴雨天会减产。
教师:请同学阅读(课本p90的一段文字)
教师:什么叫光合作用?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所合成的有机物里,同时释放出氧气。
四、板书设计:
第1节  植物的光合作用
1.探究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
讨论: (1) 略
(2) 略
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储存在所合成的有机物里,同时释放出氧气。123
五、目标检测
将绿色植物叶片放在暗处一昼夜,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汽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1、在此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                                   (    )
a、叶片全变蓝             b、遮光一半变蓝     
   c、曝光一半变蓝           d、叶片全不变蓝
2、在此实验中,将绿色植物叶片先放在暗处处理的目的是           (    )
   a、将叶片中的水分消耗掉   b、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掉
c、增加叶片的呼吸强度     d、提高叶片对光的敏感度
3、此实验的设计具有很强的逻辑上的严密性,具体体现在           (    )
   a、没有对照实验           b、本实验不需要设对照实验
   c、曝光处作为对照实验     d、遮光处作为对照实验
六、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从海尔蒙特的实验入手,引导同学们对光照与植物生长的关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本节课能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学生阅读课本有关知识,了解实验的有关内容,自己动手实验,注重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等生物科学素养。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过程是微观生命活动,内容抽象,只有通过外在实验现象来推理内部活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能把积极引导学生理解实验设计,主动参与实验的设计与操作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在鼓励学生探究后,学生提出的问题面很广,设计方案很多,看得出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但这样的教学设计的难度比较大。我们一定要以新课标倡导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倡导探究教学”为指导思想,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放手地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并很好地组织了课堂教学。本节课能建立师生平等的交流,教师客观的分析、巧妙的引导,给本节课增加了亮点。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shengwujiaoan/47780.html

  • 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教案_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

    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识别人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2.举例说出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3.举例说明青春期卫生行为和习惯的重要性。关注青春期心理卫生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青春期有关知识,提高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2.通过对青春期性器官发育情况的调查资料的学习,培养学习观察能力、分析问题...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人的生殖和发育|人的生殖和发育

    第三节 人体概述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通过阅读、观察、讨论和总结,描述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系统。2.举例说出人体各系统的主要功能。技能目标:1.亲自动手实验,总结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的一般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实验能力。情感目标...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土壤里的小动物图画|《土壤里的小动物》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土壤里的小动物是本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主要内容是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解决相关问题包括蚯蚓的形态特征和蚯蚓与人类的关系。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本课题确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1) 概述土...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人体的呼吸思维导图]《人体的呼吸》说课稿

    一、课程标准: 本章位于《课标》的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第二个主题: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目标: 1、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 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3、...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思维导图_课题: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学习目标:1、 观察和比较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2、 理解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3、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提高认知能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难点:生物的各特征对生物生活的意义。学习过程:一、 情境引入出示教具:珊瑚骨骼标本(通过展示珊瑚标本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提出问题。“珊瑚是生物...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一课时知识点]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的生殖》第一课时导学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2、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和模型。培养观察读图能力;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孕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  2、培养尊重妇女、敬爱父母的情感。能与...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的思维导图]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 消化教学目标:1. 知识: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理解消化酶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 能力: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过程以及学生...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必修一第六章第一节_第六章第一节一 骨坚而不重,硬而不脆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骨的结构和功能,是本章的重点之一。骨的重要生理功能是运动,而骨的支撑作用是其运动功能的基础。而骨的支撑功能是与其结构和组成成分有关。针对这些知识点课本设计了两个探究实验 ,第一个实验通过学生的操作探究使其认识骨的生理特性——硬而不脆与骨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第二个探究...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

    教材分析生物圈中的生物对其生活的环境都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生物的适应方式体现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同时,生物也以不同的方式对环境产生影响。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对于这部分知识主要通过观察影像、学生收集资料和实验分析获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直观材料增加感性认识,引起...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叫做什么|第四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第四章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第一节食物 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2、能力目标 (1)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会画一些简单的食物链。 (2)通过方案设计,查阅资料等培养学生运...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