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七年级生物教案 2017-01-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光、水、温度等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2、举例说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及设计实验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情感意识。
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课前准备
1、 学生准备:课前采集鼠妇,在采集过程中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
2、 教师准备:准备实验用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的生物,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同学们用业余时间捉到一些鼠妇,现在同学们想一想,你们都是在什么地方找到鼠妇的,鼠妇到底适应什么样的环境?
二、探究过程:(一)教师提出问题:鼠妇生活的环境条件是什么?
学生讨论,做出假设:(1)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2)鼠妇喜欢温暖的环境。
学生分两组:1-5实验小组验证第一个假设,6-10组验证第二个假设。
1、 学生1-5实验小组:假设一: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1)教师推荐实验器材。
(2)实验过程:
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并操作。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学生:在纸盒内一半铺湿土,一半铺干土。在设置明暗条件时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湿土上盖了黑纸板,干土上方盖玻璃板玻璃板;一种是湿土上方盖玻璃板,上方盖玻璃板黑纸板。
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两种情况,指导学生怎样才能设置阴暗、潮湿的环境或明亮、干燥 的环境。引导学生讨论:到底湿土上方应该盖什么?干土上方应该盖什么?怎样做才更容易成功?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湿土上盖了黑纸板,干土上方盖玻璃板玻璃板,然后把鼠妇在黑纸板和玻璃板的交界处容易成功。
(3)5分钟后,鼠妇大多数移至黑暗潮湿处。
(4)实物投影:各小组实验过程的数据记录。
 鼠妇的数目
环境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黑暗潮湿 5 6 7 8 9
明亮干燥 5 4 3 2 1
(5)小组成员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小组之间交流,得出结论。
2、 预期结论: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2、学生1-5实验小组:假设二:鼠妇喜欢温暖的环境。
(1)教师推荐实验器材。
(2)实验过程:
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并操作。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并提出开始把鼠妇放在什么位置,此实验更容易成功?
学生:在纸盒内一半铺湿土,一半铺干土,把鼠妇放在湿土和冰湿土的交界处。
(3)5分钟后,鼠妇大多数移至湿土处。
(4)实物投影:各小组实验过程的数据记录。
 鼠妇的数目
环境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温暖 5 6 6 8 9
冰凉 5 4 4 2 112
(5)小组成员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小组之间交流,得出结论。
预期结论:鼠妇喜欢温暖的环境。
3、 全班学生根据两个预期结论,分析讨论“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什么?”
学生得出结论: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有光、水、温度等。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活动结束后,把鼠妇放归大自然。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在日常生活中,人人都要树立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二)学生自学教科书的内容,了解生态因素的概念。
教师: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有光、水、温度,除了这些没有生命的因素外,是否还存在一些生命的因素呢?
学生自学教科书的相关内容,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作出回答:对某一只鼠妇来说,其他鼠妇影响它的生活;还土壤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也影响它的生活,那么这些影响鼠妇生活的其他生物即为生态因素。
教师:没有生命的物体称为非生物,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所以生态因素也就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教师:在饭店中有一道菜叫“炸田鸡”,所谓田鸡就是青蛙,提出问题让学生就这一现象展开讨论。
问题:1、青蛙少了,什么多了?什么受到了损失?
2、如果大量捕捉青蛙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学生展开讨论:青蛙少了,害虫多了,农作物减产,人们经济利益将直接受到损失。
4、 长此下去,将会破坏生态平衡,人们将自食难以下咽的苦果。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学生装观察教科书第10页中图书馆-6,描述蚯蚓在土壤中生活状况。
蚯蚓有刚毛有助于它在土壤中运动,身体表面的黏液有助于它在土壤中钻穴和呼吸。蚯蚓的钻穴和取食等到活动使土壤变得更疏松和肥沃。
针对蚯蚓的生活状况,引际学生总结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也影响环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
三、课堂小结
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又影响环境,而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又影响生物的生活。
作业:实地考察家乡周围小溪中青蛙的生状况,谈一谈怎能样才能使自己的家乡,在夏天恢复“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象。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shengwujiaoan/47781.html

  • 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教案_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

    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识别人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2.举例说出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3.举例说明青春期卫生行为和习惯的重要性。关注青春期心理卫生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青春期有关知识,提高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2.通过对青春期性器官发育情况的调查资料的学习,培养学习观察能力、分析问题...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人的生殖和发育|人的生殖和发育

    第三节 人体概述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通过阅读、观察、讨论和总结,描述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系统。2.举例说出人体各系统的主要功能。技能目标:1.亲自动手实验,总结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的一般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实验能力。情感目标...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土壤里的小动物图画|《土壤里的小动物》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土壤里的小动物是本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主要内容是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解决相关问题包括蚯蚓的形态特征和蚯蚓与人类的关系。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本课题确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1) 概述土...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人体的呼吸思维导图]《人体的呼吸》说课稿

    一、课程标准: 本章位于《课标》的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第二个主题: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目标: 1、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 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3、...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思维导图_课题: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学习目标:1、 观察和比较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2、 理解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3、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提高认知能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难点:生物的各特征对生物生活的意义。学习过程:一、 情境引入出示教具:珊瑚骨骼标本(通过展示珊瑚标本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提出问题。“珊瑚是生物...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一课时知识点]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的生殖》第一课时导学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2、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和模型。培养观察读图能力;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孕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  2、培养尊重妇女、敬爱父母的情感。能与...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的思维导图]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 消化教学目标:1. 知识: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理解消化酶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 能力: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过程以及学生...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必修一第六章第一节_第六章第一节一 骨坚而不重,硬而不脆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骨的结构和功能,是本章的重点之一。骨的重要生理功能是运动,而骨的支撑作用是其运动功能的基础。而骨的支撑功能是与其结构和组成成分有关。针对这些知识点课本设计了两个探究实验 ,第一个实验通过学生的操作探究使其认识骨的生理特性——硬而不脆与骨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第二个探究...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

    教材分析生物圈中的生物对其生活的环境都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生物的适应方式体现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同时,生物也以不同的方式对环境产生影响。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对于这部分知识主要通过观察影像、学生收集资料和实验分析获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直观材料增加感性认识,引起...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叫做什么|第四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第四章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第一节食物 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2、能力目标 (1)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会画一些简单的食物链。 (2)通过方案设计,查阅资料等培养学生运...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