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里的微生物|土壤里的微生物

七年级生物教案 2017-01-0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生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介绍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2.介绍微生物在自然界里的作用
     (二)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微生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学习,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习惯。
     2.通过介绍我国人民利用微生物造福社会的事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
     2.教学难点:微生物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认识细菌:
引入新课,教师接着指出:细菌分布广泛,无论是空气、水、土壤还是每个人身上都有细菌生活。但它是单细胞生物,个体十分微小,所以我们用眼睛看不到,下面我们就要了解一下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细菌形态①用高倍显微镜演示细菌的三种形态;②可以用显微投影仪投影放大细菌的三种形态。③播放细菌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的录像片段。细菌三种形态的示意图。接着教师总结出细菌的形态:单细胞个体,从形态上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类。
(3)细菌的结构特点,让学生与前面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注意强调:细菌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细菌细胞与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重要区别,所以细菌不属于植物范围。另外,有些细菌具有特殊结构如:①有的细菌具有鞭毛可在水中游动。②有的细菌在细胞壁外有荚膜、具有保护作用。
关于芽孢,教师应该指出:能否形成芽孢是细菌总的特征,不是所有细菌都能形成芽孢。芽孢是该菌种的休眠状态,称休眠体。注意说明芽孢的形成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一个细菌只能生成一个芽孢,在适宜条件下,一个芽孢萌发形成一个菌体。芽孢对恶劣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壁很厚渗透性差,含水量极少。杀灭芽孢最有效的方法是高压蒸气灭菌法。一般情况下芽孢可以生存十多年。教师可以补充讲述芽孢在生物防治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价值,例如:有些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产生晶体内含物,称副芽孢体。苏云金杆菌和日本甲虫杆菌等产生的副芽孢体对某些昆虫有强烈毒性,因此有些国家用苏云金杆菌等细菌作为杀虫剂又称生物农药,既能消灭害虫又不污染环境。
2.细菌生命活动特点:
(1)在讲述细菌的生殖过程中要强调分裂生殖是单细胞生物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特点是简单、快速,属于无性生殖。在讲述生殖过程中,教师可参考教参中的示意图边讲边画。
(2)细菌的营养方式的讲述可用谈话法。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①植物是怎样制造有机物获得营养物质的?②植物制造有机物的条件是什么?③细菌不含叶绿素,它怎样获得营养?经讨论后,教师做必要的总结。这样学生就可以推论出细菌与植物的营养方式有本质的不同。接着引出异养的概念以及腐生细菌与寄生细菌的概念。强调腐生和寄生细菌的区别:腐生是从已死的或腐烂的动植物组织中获得有机物;寄生是从活的动植物体内或体表来吸取有机物来生活。123
3.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1)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本内容教师可运用讲述与谈话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自然界中任何一种生物都有着诞生、生长发育、成熟、衰老和死亡的过程,这是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生物体死亡后是否永远保留在地球上?为什么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让学生回答,谁起了重要作用。腐生细菌的具体作用需要教师来讲述。下面教师可画简图让学生连线填充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
为加深学生了解腐生细菌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作用,可布置课外小实验,让学生完成:
用一个广口瓶里面放些土,把小昆虫的尸体埋在土中。再把玻璃瓶埋入土中,瓶子不要加盖。上面做好标记,过一段时间挖出来观察,看看有何变化。
(2)在讲述细菌与人类的关系之前,先让学生讨论,①细菌对人类是否都有害?②有益表现在哪些方面?有害表现在何处?而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补充,要强调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有害的只是少数种类。纠正细菌都是有害的片面认识,培养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分析客观事物的能力。由于病原菌能引起疾病要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讲完课后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检测,及时反馈。并请学生回答“动动脑”上的问题。布置学生看课外读物的内容。
二、认识放线菌
  1、出示放线菌的形态图片(可选择多种放线菌)。
  2、请学生观察,并总结放线菌的形态结构特征。
  3、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放线菌的形态结构:放线菌由许多菌丝组成一个菌丝体。呈放射状。
  (二)放线菌的结构:
  1、出示放线菌结构图或高倍显微镜下放线菌的结构:
  2、组织学生观察,总结出放线菌的结构特点。
  3、教师总结:
  放线菌的菌丝内没有横隔,是单细胞组织。与细菌一样,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三)放线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1、播放录像:演示放线菌的菌丝类型及生殖过程。
  2、教师讲解:放线菌的菌丝分为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它靠营养菌丝吸收营养物质,营腐生生活。当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时,气生菌丝顶端长出孢子丝,形成孢子。孢子散落出去,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成新的菌丝体。
  (四)放线菌与人类的关系:
  1、请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谈谈自己对放线菌的作用的认识。(学生对放线菌不是非常了解,所以不要求一定能说出)
  2、播放录像。
  3、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出放线菌与人类的关系
提问:同学们吃过面包、香菇吗?喝过啤酒吗?看到过桔子发霉吗?这些都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真菌有关。
   三、认识真菌
    (一)霉菌
    请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出毛”桔子皮。指出这个“毛”就是霉菌。霉菌种类很多,常见的有青霉、根霉,曲霉,它们都是真菌。出示挂图并指出:桔子皮上的“毛”叫青霉;面包、馒头发霉时长的“白毛”叫根霉;还有一种叫曲霉的霉能使花生、玉米变质。继续据图讲解,霉菌体形较大,大多是多细胞的,有细胞核,长在基质内的叫营养菌丝,伸出基质外的称为气生菌丝,气生菌丝上常产生孢子,孢子能产生下一代,故气生菌丝又称繁殖菌丝。
    问:霉菌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霉菌细胞中有叶绿体吗?123
    指出霉菌多数腐生也有营寄生生活的。如有的人皮肤上出现一块“白斑”,这“白斑”就是由霉菌引起的。但霉菌对人类也有好处,如利用霉菌制霉豆腐,从青霉中提取青霉素等。
   (二)食用菌
    观察“磨菇”,指出磨菇也是一种真菌,我们把象磨菇一类的可食用的真菌称为食用菌,常见的有香菇、磨菇、木耳、金针菇等。出示挂图,请学生看第10页第三、四、五自然段的课本内容,并弄清楚放在桌上的磨菇(或金针菇)的各部分结构名称及作用。
    请一个学生指着新鲜磨菇(或金针菇)讲一遍各部分结构和功能,以巩固有关知识。
    (三)真菌
    问:这节课学了哪些生物?学生回答后指出这些都属真菌。
    出示常见真菌比较的投影片
常见真菌比较表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繁殖、与人类关系
(四)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师讲解:细菌和真菌统称为微生物。因为它们大多营腐生生活,能把动植物的尸体及排遗物分解,使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因此又称分解者。再根据课本图1-17讲解自然界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循环,从而说明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五)课堂小结
教师根据板书小结。
   【小资料】
青霉素的来历
1928年,英国的细菌学家弗莱明在培养葡萄球菌时,青霉孢子偷偷地溜进了培养葡萄球菌的培养皿中。不久,培养基的表面除了青霉周围外布满了葡萄球菌。弗莱明分析出,青霉能够分泌一种杀灭葡萄球菌的物质,他把这种物质叫做青霉素。可惜的是,当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四十年代初,医生第一次用青霉素救活了一位患有败血症的危重病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青霉素的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成千上万的伤感病员得救了。为此,弗莱明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教学反思
从日常生活中食物的腐臭入手,使学生认识到还有一类生物,是我们肉眼观察不到的,它们就是微生物。引导学生借助放大镜,观察菌落,再呈现细菌的三种形态挂图,使学生从己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对细菌的形态有一个粗浅的认识,从发霉的面包到近距离拍摄的面包霉和使橘子腐烂的青霉等,直至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食用菌:蘑菇、金针菇、木耳、猴头等真菌。把真菌和细菌进行了比较,得出了真菌概念,区别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菌和真菌对人有利有弊,我们要消除对它们的偏见。联系实际,让学生讨论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课外小组先做这个实验,并通过录像的方式呈现出来),并研究食物的保存方法。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shengwujiaoan/47764.html

  • 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教案_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

    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识别人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2.举例说出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3.举例说明青春期卫生行为和习惯的重要性。关注青春期心理卫生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青春期有关知识,提高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2.通过对青春期性器官发育情况的调查资料的学习,培养学习观察能力、分析问题...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人的生殖和发育|人的生殖和发育

    第三节 人体概述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通过阅读、观察、讨论和总结,描述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系统。2.举例说出人体各系统的主要功能。技能目标:1.亲自动手实验,总结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的一般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实验能力。情感目标...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土壤里的小动物图画|《土壤里的小动物》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土壤里的小动物是本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主要内容是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解决相关问题包括蚯蚓的形态特征和蚯蚓与人类的关系。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本课题确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1) 概述土...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人体的呼吸思维导图]《人体的呼吸》说课稿

    一、课程标准: 本章位于《课标》的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第二个主题: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目标: 1、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 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3、...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思维导图_课题: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学习目标:1、 观察和比较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2、 理解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3、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提高认知能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难点:生物的各特征对生物生活的意义。学习过程:一、 情境引入出示教具:珊瑚骨骼标本(通过展示珊瑚标本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提出问题。“珊瑚是生物...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一课时知识点]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的生殖》第一课时导学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2、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和模型。培养观察读图能力;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孕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  2、培养尊重妇女、敬爱父母的情感。能与...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的思维导图]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 消化教学目标:1. 知识: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理解消化酶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 能力: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过程以及学生...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必修一第六章第一节_第六章第一节一 骨坚而不重,硬而不脆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骨的结构和功能,是本章的重点之一。骨的重要生理功能是运动,而骨的支撑作用是其运动功能的基础。而骨的支撑功能是与其结构和组成成分有关。针对这些知识点课本设计了两个探究实验 ,第一个实验通过学生的操作探究使其认识骨的生理特性——硬而不脆与骨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第二个探究...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

    教材分析生物圈中的生物对其生活的环境都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生物的适应方式体现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同时,生物也以不同的方式对环境产生影响。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对于这部分知识主要通过观察影像、学生收集资料和实验分析获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直观材料增加感性认识,引起...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叫做什么|第四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第四章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第一节食物 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2、能力目标 (1)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会画一些简单的食物链。 (2)通过方案设计,查阅资料等培养学生运...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