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里的动物_在实验室里观察动物

七年级生物教案 2017-01-0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生物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习有关动物知识的入门课,是在前两章“学会观察”、“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等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实验室里观察常见动物的形态特点和局部结构特征,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比较少。教学重点是训练学生观察动物形态结构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难点是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口器,从而使学生树立动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亲自观察、分析交流和了解仿生学知识等环节,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动物学知识的兴趣,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分析
在前两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多次尝试观察,初步了解了科学的观察方法。本节课所涉及的常见动物的形态、结构、食物、习性、生活环境及仿生学知识等内容,大部分学生或有生活经验或有课外知识,但学生普遍停留在表面感性认识上,兴趣虽然浓厚,但是深入观察比较(如昆虫口器)的能力可能较差,理性思索(如总结动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估计有一定困难。
设计理念
(1)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在主动观察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在合作交流中分析和总结规律。教师则扮演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
(2)重点训练学生掌握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顺序观察和对比观察等),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作风,提高每一个学习者的生物科学素养。
(3)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教学过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观察到理性思考,由实际现象到理论总结,最后再回到生活生产实践中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说出观察动物形态结构的一般方法。
2.描述常见动物的形态结构。
3.举例说出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能力性目标:
1.尝试观察动物形态结构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2.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口器。
情感性目标:
1.体验与人合作、交流及取得成果的情感。
2.关注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常见脊椎动物、常见鸟类和常见昆虫的实物或标本,有关动物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的录像片段和一些动物图片。学生则课前查询书籍、网站等,搜集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关注“身边事” (1)观察鸡、鸭等动物(或标本),思考:都属于家禽,为什么喙和足有很大差别呢?                     
(2)观察家兔、蝙蝠、鲸等动物图片,思考:都属于哺乳动物,为什么体型和四肢的区别很大呢? 出示动物的实物、标本或图片,启发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如下问题:为什么一些同类动物的体型或某些器官却有很大差别呢?从而导入新课。
了解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 学生自学“技能卡”内容,同桌之间互相说出观察动物形态结构的一般方法。 补充并总结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顺序观察和对比观察。特别提醒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不要伤害动物或损坏标本。
观察常见动物的外部形态 (1)分组观察,描述动物的形态特点,互相补充。123
      
(2)观看常见动物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的录像片段,思考问题。

(3)分组讨论总结:动物的外部形态与其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然后由代表向全班同学陈述各组的观点。
 (1)出示观察材料,组织和指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全面细致地进行观察,实事求是地进行描述。
(2)播放录像,启发学生发现并思考问题:动物的形态特点与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举例说出。
(3)参与各组的讨论,对学生的观点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必要的补充,引导学生自己得出动物的形态特点与其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结论。
观察常见鸟类的喙和足 (1)分组观察,结合课本插图,比较不同鸟类的喙和足有什么区别,互相说出,互相补充。

(2)观看常见鸟类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的录像片段,思考问题。

(3)分组讨论总结:鸟类的喙和足与其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然后由代表向全班同学表达各组的见解。
 (1)出示观察材料,组织学生重点对比观察喙和足的特点。巡回指导,参与观察,适当补充,答疑解惑。
(2)播放录像,启发学生发现并思考问题:鸟类的喙和足特点与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举例说出。
(3)参与各组的讨论,对学生的见解及时评价,肯定为主,适当补充,引导学生自己得出鸟类的喙和足特点与其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结论。
观察常见昆虫的口器 (1) 练习使用放大镜。

(2)使用放大镜分组观察,说出不同昆虫的口器特点。对照课本插图,讨论总结,辨认分别属于哪一种口器类型。 (1)讲解并演示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2)出示观察材料,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错误之处给予及时纠正。对学生的答案给予必要的补充,最后做出小结。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3)观看常见昆虫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的录像片段,思考问题。

(4)分组讨论总结:昆虫与其食物相适应的口器特点。然后由代表向全班同学阐述各组的答案。
 
(3)播放录像,启发学生发现并思考问题:昆虫的口器特点与其食物有什么关系?举例说出。
(4)参与各组的讨论,对学生的发言积极评价,适当补充,引导学生自己得出昆虫口器特点与其食物相适应的结论。
探究活动的总结分析 分组讨论:
(1)观察动物的基本方法、技能要求和注意事项。
(2)重点思考和讨论课本“大家谈”所提问题,综合分析上述三个观察活动的结果,取得共识,并由代表向全班同学进行说明。 组织并参与各组讨论,提醒学生一定要结合实践谈体会,做总结。启发学生对上述三个观察活动做全面、概括、实事求是地分析总结,倡导深入思考,鼓励大胆发言。在对学生的发言做积极评价的同时,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得出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
实践应用 (1)自学“实际用”内容。
(2)举办“仿生学知识研讨会”,把自己知道的更多的仿生学知识和例子说出来,与大家交流分享。 启发学生积极动脑,开阔思路,多举课外例子,丰富课本内容。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参加讨论,加强师生交流。
教学反馈 (1)学生提问,全班讨论,互相帮助,学生尽量自己解决问题。123

(2)学生回答。

 (1)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问,回答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不能当堂解决的问题,可布置课下查阅资料,寻找答案。
(2)教师提问,即课本“想一想”所提问题。注意要启发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思考问题。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shengwujiaoan/47686.html

  • 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教案_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

    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识别人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2.举例说出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3.举例说明青春期卫生行为和习惯的重要性。关注青春期心理卫生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青春期有关知识,提高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2.通过对青春期性器官发育情况的调查资料的学习,培养学习观察能力、分析问题...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人的生殖和发育|人的生殖和发育

    第三节 人体概述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通过阅读、观察、讨论和总结,描述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系统。2.举例说出人体各系统的主要功能。技能目标:1.亲自动手实验,总结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的一般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实验能力。情感目标...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土壤里的小动物图画|《土壤里的小动物》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土壤里的小动物是本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主要内容是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解决相关问题包括蚯蚓的形态特征和蚯蚓与人类的关系。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本课题确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1) 概述土...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人体的呼吸思维导图]《人体的呼吸》说课稿

    一、课程标准: 本章位于《课标》的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第二个主题: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目标: 1、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 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3、...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思维导图_课题: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学习目标:1、 观察和比较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2、 理解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3、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提高认知能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难点:生物的各特征对生物生活的意义。学习过程:一、 情境引入出示教具:珊瑚骨骼标本(通过展示珊瑚标本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提出问题。“珊瑚是生物...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一课时知识点]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的生殖》第一课时导学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2、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和模型。培养观察读图能力;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孕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  2、培养尊重妇女、敬爱父母的情感。能与...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的思维导图]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 消化教学目标:1. 知识: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理解消化酶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 能力: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过程以及学生...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必修一第六章第一节_第六章第一节一 骨坚而不重,硬而不脆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骨的结构和功能,是本章的重点之一。骨的重要生理功能是运动,而骨的支撑作用是其运动功能的基础。而骨的支撑功能是与其结构和组成成分有关。针对这些知识点课本设计了两个探究实验 ,第一个实验通过学生的操作探究使其认识骨的生理特性——硬而不脆与骨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第二个探究...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

    教材分析生物圈中的生物对其生活的环境都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生物的适应方式体现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同时,生物也以不同的方式对环境产生影响。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对于这部分知识主要通过观察影像、学生收集资料和实验分析获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直观材料增加感性认识,引起...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叫做什么|第四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第四章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第一节食物 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2、能力目标 (1)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会画一些简单的食物链。 (2)通过方案设计,查阅资料等培养学生运...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