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学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2016-12-3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生物教案】

第四节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典例解析:
1、动物和细菌、真菌一样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故动物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
解析:消费者是指以生产者为食的异养生物,主要是动物。而分解者是指利用动植物残体及 其他有机物为食的小型异养生物,主要有真菌和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虽然它们都能分解有机物促进物质循环,但它们仍有着很大区别。
答案:b
2、生态平衡是一种(   )
a、绝对平衡   b、动、植物的数量相对平衡   
c、动态平衡    d、永久的平衡
解析: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动态的、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永久的。生态系统的平衡也会被破坏而失去平衡,动、植物的数量也不会相等,植物的数量总是多于草食动物的数量,草食动物的数量总是多于肉食动物的数量。
答案:c
二、基础训练:
1.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某一环节出了问题,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 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可利用的物质,这些有机物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出能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被生产者所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 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也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技术,这种技术不仅可节省经费,还可减轻使用农药而造成的环境污染。
4.生态平衡的破坏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人为因素是主要的。
5.科学家通过对动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动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学。
6.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兔和鼠吃草,兔常被狐和鹰捕食,鼠常被狐和蛇捕食,蛇有时也被鹰捕食,这种现象可以说明自然界中的生物是(a  )
a.相互制约的         b.多种多样的    c.不断进化的       d.谁也离不开谁
7.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或绝灭的主要原因是( c )
a.自然灾害         b.天敌过多        c.生态环境被破坏     d.动物瘟疫
8.动物在自然界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下列哪一项叙述不是它在自然界中的作用?(b)
a.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能使整个地球热闹非凡,缺少它,自然界就会死气沉沉
c.能维持地球上的生态平衡
d.能协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9.用网将人工种草的试验区罩起来,过一段时间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天然草原,牧草却生活得良好。这一事例说明的道理是(  c )
a.网罩挡住了鸟类却挡不住虫子          b.网罩影响了草的光合 作用 1234
c.生物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d.吃草的昆虫失去了鸟类的控制而猖獗
10.我国修建的青藏铁路,在穿过可可西里、楚马尔河、加索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上采取了绕避、设置通道等措施,这样做( d)
①能减少青藏铁路的建设投资   ②体现了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③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         ④有利于保持环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麻雀曾被认定为主要害鸟,20世纪50~60年代,我国曾开展过大规模的“剿灭麻雀”运动,现在又发出了保护麻雀的呼声,对此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a.现在的麻雀被人们的“剿灭行动”吓怕了,变乖了,不啄食和糟蹋农作物。
b.现在认识到麻雀只是在食物非常稀缺时或繁 殖季节才危害农作物,平时也啄食害虫。
c.现在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麻雀在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d.大量捕杀麻雀,破坏了食物网的稳定,影响了 其它生物的生存
12. 有一种名为鬼切草的植物,当人在草丛中行走时,裤角上常被沾上一些带刺的“针”,人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b )
a.毁坏了鬼切草                b帮助鬼切草传播种子和果实
c.人对鬼切草不会产生作用      d.以上答案都不对
13.由于人类的活动,目前地球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增高,产生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有所提高,这将导致土壤沙漠化等恶果。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增高的主要原因是(b)
a.人口剧增,呼出二氧化碳增多
b.工业污染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大量生物物种的灭绝
d.自然因素破坏了生态平衡
14.在机翼末端的前缘上加厚区是仿照下列哪 种生物的特点制造的( c)
a.蝗虫的复翅                    b。蝇的平衡棒
c.蜻蜓的翅痣                    d。鸟翼的羽毛
15.1999年英国ppl医疗公司培育出的100只基因羊,其奶水中含有用于医疗的人体蛋白,能够治疗( d)等。
a.呼吸系统疾病                  b。血友病
c.先天发声缺陷                  d。以上三种
16.生物反应器是指(d )
a.转基因动物                    b。转基因植物
c.转基因微生物                  d。转基因生物1234
17.目前人们认为很理想的一种生物反应器是(b)
a.种子       b。乳房反应器       c。肉类        d。植物体
18.“薄壳建筑”仿(d)建造的:
a.蜻蜓的翅痣                    b。鸟的外形
c.海豚的回声定位                d。龟壳的特点
19.中国科学院 上海遗传所与复旦大学合作,培育出5只含人体某种基因的转基因羊,这些羊的乳汁中含有能治疗(a)的珍贵药物。
   a.血友病        b。白血病           c。色盲         d。侏儒症
20.人们研究雷达 的回声定位系统,是模仿了下列哪种动物而研制的(b)
a.蝉             b。蝙蝠             c。鸟类         d。鱼类
21.下列属于仿生学的原理技术的是(a)
a.蝇的平衡棒                         b。长颈鹿的长颈与电视天线
c.克隆羊多利的出生                   d。转基因抗冲棉的培育
22.下列的措施中,哪一种对保持生态环境最有利(c)
a. 把大片沼泽地开垦为家田
b. 在菜地中洒家药以杀死菜青虫
c. 在田间施放射性引诱剂,干扰雌雄害虫之间的通讯
d. 把工业废水排入发生“赤潮”的海域,让那些有毒藻类死亡
23.在生态平衡状态下,生态系统内的生物数量会(d)
  a.逐渐增加                         b。逐渐减 少
  c.稳定不变                         d。相对稳定 
提高训练:
24、一个海洋被ddt(一种难以分解的化学农药)污染,海洋中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小虾→鱼→鱼鹰,在此食物链中,除草剂含量最少和最高的是(d)
a. 浮游植物、鱼          b.小虾、鱼鹰
c.浮游植物、小虾         d.浮游植物、鱼鹰
25、到南极进行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袋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d)1234
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b.缺少生产者
c.没有消费者                    d. 缺少分解者
26.利用塑料大棚栽培果树,能促进水果提早上市,增加经济收入。但有个问题需要解决,塑料大棚里的果树开花后必须经过传粉才能结果,怎么让温室里的果树传粉呢?
答:可以利用昆虫来帮助传粉。
27.北美驯鹿是可爱的动物,它们在广阔的草原上生活。可是,它们常受到狼的威胁,于是,人们为保护驯鹿而捕杀 草原上的狼,驯鹿家族繁盛起来。可是,过了一些年后,人们发现草原被驯鹿糟蹋的很厉 害,而且北美驯鹿有时成批死亡。是什么原因呢?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北美驯鹿失去了天敌狼后,种群扩大了,草场不足,草原被破坏,而且那些老弱病残的鹿也不能及时被淘汰,加剧了草场不足的困难。加之,没有稂的追杀,北美驯鹿的运动少了,体质下降,病死的北美驯鹿也增加了。于是,人们又把“狼”请了回来。
(1) 通过以上资料的分析,你认为人类能否随意灭杀某种动物?为什么?
     答:通上以上资料的分析可知,人类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因为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营养关系,当某种动物灭绝后,会导致相关的食物链切断,或该动物原来所控制的某种生物大量繁殖而失去生态平衡。
(2) 你认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的数量能不能无限增长?为什么?
     答:不能。当某种动物数量增多时,以该动物为食的动物也会增多,从而限制了这种动物的数量。动物还 受生存所需的空间和食物所限,其数量也不可能无限的增长。
(3) 在我国北方,牧民放牧时常有狼来偷食羊,于是牧民们联合起来将狼消灭光了,他们的这种做法对吗?
     答:不对。
(4) 你从上述资料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在没有其他外来因素影响时,它们会自己调节达到平衡,如有外来干扰就会扰乱其自我调节能力而失去平衡。
28、乳腺生物反应器是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请你归纳出它的优点:
答(1)药物蛋白只在乳腺内,对动物的生理活动不影响。
(2)长期收集也不会对动物造成伤害。
(3)产品成本低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shengwujiaoan/47630.html

  • 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教案_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

    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识别人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2.举例说出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3.举例说明青春期卫生行为和习惯的重要性。关注青春期心理卫生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青春期有关知识,提高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2.通过对青春期性器官发育情况的调查资料的学习,培养学习观察能力、分析问题...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人的生殖和发育|人的生殖和发育

    第三节 人体概述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通过阅读、观察、讨论和总结,描述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系统。2.举例说出人体各系统的主要功能。技能目标:1.亲自动手实验,总结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的一般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实验能力。情感目标...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土壤里的小动物图画|《土壤里的小动物》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土壤里的小动物是本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主要内容是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解决相关问题包括蚯蚓的形态特征和蚯蚓与人类的关系。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本课题确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1) 概述土...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人体的呼吸思维导图]《人体的呼吸》说课稿

    一、课程标准: 本章位于《课标》的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第二个主题: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目标: 1、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 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3、...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思维导图_课题: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学习目标:1、 观察和比较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2、 理解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3、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提高认知能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难点:生物的各特征对生物生活的意义。学习过程:一、 情境引入出示教具:珊瑚骨骼标本(通过展示珊瑚标本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提出问题。“珊瑚是生物...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一课时知识点]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的生殖》第一课时导学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2、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和模型。培养观察读图能力;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孕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  2、培养尊重妇女、敬爱父母的情感。能与...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的思维导图]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 消化教学目标:1. 知识: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理解消化酶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 能力: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过程以及学生...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必修一第六章第一节_第六章第一节一 骨坚而不重,硬而不脆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骨的结构和功能,是本章的重点之一。骨的重要生理功能是运动,而骨的支撑作用是其运动功能的基础。而骨的支撑功能是与其结构和组成成分有关。针对这些知识点课本设计了两个探究实验 ,第一个实验通过学生的操作探究使其认识骨的生理特性——硬而不脆与骨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第二个探究...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

    教材分析生物圈中的生物对其生活的环境都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生物的适应方式体现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同时,生物也以不同的方式对环境产生影响。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对于这部分知识主要通过观察影像、学生收集资料和实验分析获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直观材料增加感性认识,引起...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叫做什么|第四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第四章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第一节食物 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2、能力目标 (1)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会画一些简单的食物链。 (2)通过方案设计,查阅资料等培养学生运...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